这样算下来,古蜀国的国祚一共绵延了三千七百年,让人叹为观止。考古学家在在川西北高原营盘山遗址周围发现了数十处时代相近或略有差异的中小型聚落遗址,大致分布在四川松潘县、黑水县、茂县、理县、汶川县境内岷江及其支流两岸的河谷台地上。这一个遗址群,从四千五百年至六千年,正好与成都平原发现的距今四千五百年到三千八百年前的宝墩文化和距今三千五百年到三千二百年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相衔接。而遗址群中遗存与四川盆地文化中心的成都平原宝墩村文化相比较,共同的文化因素很明显。
到此,古蜀国的历史传承大约也就清楚了,炎帝系羌族夏侯氏与氐族蜀山氏原为甘青一带的部落,六千五百年前,中原炎帝神农氏族、炎帝魁隗氏族、少典轩辕氏族、九黎蚩尤氏族、东夷少炅氏族、史皇仓颉氏族陷入大混战中,炎帝系统的羌人夏后氏与氐族蜀山氏分别从甘青高原进入川西北高原避难,夏后氏从甘肃大地湾-广元中子铺-茂县营盘山迁徙而来;氐族蜀山氏则从甘青高原迁来。这两支部落在龙门山北麓汇合,互为通婚,有联合也有抗衡。夏侯氏部落在龙门山北麓东部,蜀山氏部落在龙门山北麓西部,以松潘-黑水-茂县叠溪-汶川-理县-都江堰为界,并在叠溪建立了蚕丛王朝。
四千五百年前,由于发生灾变性气候,龙门山北麓两族居民纷纷再次迁徙,夏侯氏部落沿陆路下山,翻过龙门山,来到龙门山南麓东部及龙门山下的平原地带,占据了北川、彭州、什邡、广汉一线,诞生了夏禹,并在三星堆建都;蜀山氏部落则在柏灌王带领下,顺岷江下山,在龙门山南麓西部成都冲积平原都江堰、崇州、郫县、温江、新津建立了诸多酋长国。以后,柏灌氏的凫部落与当地土著鱼部落结成联盟,统一了龙门山南麓西部成都冲积平原的蜀山氏部落,在温江建立了鱼凫王朝。鱼凫王向东扩张,与龙门山东麓的夏后氏部落发生激烈战争,最后,鱼凫王战胜夏禹王,占领了龙门山南麓东部,移都三星堆。
夏后氏部落被迫从水陆两路东进,一路经广元,沿汉水流域抵达中原,一路顺嘉陵江而下,至江州(现重庆市),再顺长江出川,由于善于治水,发展成强大的夏后氏部落联盟,建立夏朝。大约在三千二百年前,后来成为彝人先祖的杜宇王带领杜宇部落从云南昭通打过来,击败鱼凫王,将鱼凫部落赶回岷江上游,自己在三星堆建都,成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再后来,杜宇将王位让给族人杜灵,是为开明一世。
这段关于古蜀国历史的论证无疑是大胆的,而且将夏朝的来历也阐述清楚,对于夏商断代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论点。而神秘的古蜀国,不但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其自立国三千多年,更发展出让人惊叹的文明,三星堆的青铜器就是最好的例证。
【流传中华大地千百年的民间异术】
世界已进入科技时代,人们对于各种离奇事件通常都愿意从科学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然而,总有一些事情让人感到匪夷所思,而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中国更是流传着许多稀奇古怪的风俗和民间所谓的“法术”。在这一章中,我们就来拨开古中国延续下来的民间“法术”的神秘面纱,去追寻它们背后的真相。
驱尸的背后——赶尸术
“赶尸”是我国湘西地区的民俗,属于巫文化的一种,从古就流传着湘西“赶尸人”的各种传说,即赶尸人利用一种“秘术”,将客死异乡的人的尸体带回家乡,让他们入土为安。尽管“湘西赶尸”从未得到科学验证,也并未被亲眼证实,但却成为很多超现实题材电影的原型,从此广为人知。
几年前,互联网上有一张照片,照片的场景是一个山洞里,一名身穿红色道袍的道士,手中拿着一把号角似乎正在“施法”,而靠墙站着的是几个身罩白袍,用黑头套蒙着脸的人。据拍摄这张照片的主人描述,他和同伴到湘西旅游,因为流连山水,而被一场大雨给赶进了一个山洞,从而看到了眼前诡异的一幕。在帖子里,他煞有介事地表示,自己见到了传说中的“赶尸人”。
这张照片在网上引发了巨大的轰动,一时间帖子的转载和点击量直线上升,短短几天就成为各大论坛的热帖。不过,也随即有人指出,这张照片有摆拍的嫌疑,而且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照片的方方面面,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不过是有心人的一次炒作而已,真正的“赶尸人”根本不可能这么容易被找到。
这个事件自然也就牵扯出一个千百年来流传在中国湘西的诡异传说——赶尸人。那么,这“赶尸”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几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蚩尤率兵在黄河边与黄帝的部落厮杀,双方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大战结束,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蚩尤对身边的军师说:“我们不能丢下战死在这里的弟兄不管,你用点‘法术’让这些好弟兄回归故里如何?”
军师说:“好吧,你我改换一下装扮,你拿‘符节’在前面引路,我在后面督促。”
于是军师装扮成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对着那些尸体大声呼喊道:“死难之弟兄们,此处非尔安身立命之所,尔今枉死实堪悲悼。故乡父母依闾企望,娇妻幼子盼尔回乡,尔魄尔魂无须彷徨。急急如律令,起!”
咒语念罢,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向故乡的方向走去,敌人的追兵从后面追来,蚩尤和军师便“作法”引来雾气,将敌人困在迷魂阵里。
而后,蚩尤和军师“赶”着战士们的尸体回到了故乡,这才用隆重的仪式安葬了这些战士,而这个“赶尸”回家的传统,也就流传了下来,成为楚巫文化的一部分。
湘西沅江上游一带,地方贫瘠,穷人多赴川东或黔东地区做小贩、以采药或狩猎为生,那些地方崇山峻岭,山中瘴气很重,恶性疟疾甚是流行,生活环境恶劣到了极点,除当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死在那些地方的汉人,没一个是有钱人,而汉人有眷恋自己乡土的传统,叶落必须归根。客死异地的游子一定要入葬祖茔;孝子贤孙必得搬丧回籍,亲友相知也都有资助此事的义务。于是,便有人根据蚩尤传下的方法,创立了“赶尸”这一奇特的方法。
“赶尸”,顾名思义,就是传说中可以驱动尸体行走的法术,“赶尸”的人,用一种玄奥的法术使尸体能够直立、行走,然后带领它们穿过荒凉崎岖的山区,回到离死者故乡不远的地方,交给死者的亲人,让他们把尸骸放进棺木内,再用其他的交通工具,把棺木运回死者的家乡入土安葬。
千百年来,“赶尸”在湘西这片土地上日益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行当,“赶尸人”被百姓们称为“赶尸匠”,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规矩。这也就给“赶尸”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想象一下,在湘西那密林山路之中,成队的死人,头罩黑布,身着白衣,在“赶尸匠”的驱使下,迎着惨白的月光,一步一跳地朝目的地进发,这样诡异的情景难道不让人毛骨悚然?
当然,“赶尸匠”也需要休息、打尖(吃饭),而他们因赶着尸体,不能到旅店、饭馆休息和用餐,因此,湘西各部皆有“赶尸客栈”,这种神秘莫测的“赶尸客栈”只住死尸和“赶尸匠”,一般行路人是不敢住的。它的大门一年到头都开着,因为两扇大门板后面,是尸体停歇之处。“赶尸匠”赶着尸体,天亮前到达客栈,夜晚悄然离去。尸体都在门板后面整齐地倚墙而立,如果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客栈里停上几天几夜等待天晴,客栈里也备着锅、碗、瓢、盆和灶头,供“赶尸匠”自做自吃。
“赶尸”的方法也是大有独到之处,在湘西的山区,当有外乡人在那里去世后,他的亲友便前往聘请“赶尸匠”来“赶尸”回乡。当“赶尸匠”来到停尸的地方,首先查看死者的生辰及死忌,看看是否有冲克,然后便在尸旁喃喃念咒,随后把手中的桃木剑用力插入停放尸体的木板上,倘若桃木剑应手而入,即表示这尸体愿意接受“赶尸匠”的号令指引,他便肯接下这“赶尸”的聘约。但倘若桃木剑屡插不入或是突然折断,那“赶尸匠”便会立即掉头而去,因为这表示尸体不肯听从他的号令,途中很可能会因此而发生变故,即使主家出更高的价钱,他也不会答应“赶尸”。
当“赶尸匠”接下生意后,并不会立即起程,而是要待几天,直至有四五具尸体,有些更会在路途上再接生意。而“赶尸”其中一个神奇的地方就是:经过“作法”,无论天气怎样尸体也不会腐烂。起程的时候,由“赶尸匠”把待运的死尸集中在一起,起坛“作法”,用黄纸写成的符,贴在每个死尸的额上,喃喃念咒后,每具尸体便直立起来,跟随法师的背后一跳一跳的,这是因为死尸的各处关节均已僵硬,膝部不能屈曲,只能跳跃向前。而一般行旅是日行夜宿,但“赶尸”正好相反,日宿夜行,因“赶尸”需要在晚间进行,不可让太阳照射到死尸身上,所以一到鸡啼,天将破晓前,“赶尸匠”便带领死尸到赶尸客栈住宿,直至晚上,临行前“赶尸匠”会逐一检视尸体额上的符,如没问题,才会继续“赶尸”的行程。
传说中,“赶尸”一门有“三赶,三不赶”之说。
三赶为:被砍头(须将其身首缝合在一起)、受绞刑、站笼站死的这三种横死之尸体可以赶。因为这些苦主都是被迫而死,可谓是死不瞑目,所以他们的亡魂会思念家乡和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于各自尸体之内,再驱赶他们爬山越岭回到故里。
三不赶为:病死、投河吊颈自愿而死、雷打火烧肢体不全,这三种不能赶。按“赶尸门”的说法是:病死的人,其魂魄已被阴曹地府勾去,法术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而投河吊颈者的魂魄是被找了“替身”,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来,旧亡魂无以替代,就影响了旧魂灵的投生。因雷打而亡者,属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烧死的往往皮肉不全,故而这样的尸体也不能赶。
湘西的“赶尸门”对于从业者的挑选极其苛刻,要从事这一行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胆子大,二是身体好。而且必须拜师。老一辈的“赶尸匠”从不乱收徒弟。学徒由家长先立字据,接着“赶尸匠”必须面试。一般来讲,要年满十六岁,身高一百七十厘米以上,同时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条件,相貌要长得丑一点。“赶尸匠”先让应试者望着当空的太阳,然后旋转,接着突然停下,要他们马上分辨东西南北,倘若分不出,则不能录用。因为此时不分东西南北,就说明应试者夜晚“赶尸”分不出方向,不能“赶尸”。接着,“赶尸匠”要他们找东西、挑担子。因为尸体毕竟不是活人,遇上较陡的高坡,尸体爬不上去,“赶尸匠”就得一个一个往高坡上背和扛。最后还有一项面试,“赶尸匠”将一片桐树叶放在深山的坟山上,黑夜里让应试者一个人去取回来,只有这样,才能说明应试者有胜任“赶尸匠”的胆量。只有这三关顺利通过了,应试者才有了当“赶尸匠”学徒的可能。
“赶尸匠”的家里,跟一般农民一样,每天也得下地务农,只有接到“赶尸”的邀请时,他们才将自己装束一番,前去“赶尸”。他们虽“赶尸”,却忌讳“赶尸”这个名词。因而,内行人请他们“赶尸”,都说:“师傅,请你去‘走脚’。”“赶尸匠”若答应,他便拿出一张特制的黄纸,让雇主将死人的名字、出生年月、去世年月、性别等写在这张黄纸上,然后画一张符,贴在这张黄纸上,最后将这张黄纸藏在自己身上。
“赶尸匠”的穿着也十分特别:不管什么天气,都要穿着一双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长衫,腰间系一黑色腰带,头上戴一顶青布帽,腰包藏着一包符。师父教徒弟,第一件事是画符,这种十分奇特的符,是在黄纸上用朱笔画上又像字又像画的东西,途中遇到意外情况,便将这种奇特的符朝西挂在树上或门上,有时也烧灰和水吞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