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看云:不应忘记的人与事-巴金:云与火的景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个令人感动、令人难忘的场景。时在1987年11月的北京。

    极少出门的冰心坐在轮椅上,今天上午被推进了北京图书馆新馆宽敞明亮的展厅。停下,目光落在入口处赫然醒目的十三个大字上面。这是她写的:“巴金文学创作生涯六十年展览”。

    还是冰心会比喻。在座谈会上,她理所当然成为今天参观的几十位作家的“首席发言人”。她比喻巴金是一个“热水瓶”,外面凉,里面热。她说“巴金充满了真诚,心是真诚的,话是真诚的。他不说假话,对祖国、对人民从不说假话。”

    巴金热情而真诚。热情是心中永远燃烧的火,热情是他作品的力量。他热爱读者,他说要把心交给读者,他的热情和真诚打动一代代读者,影响一代代读者。他真诚袒露心灵。无情解剖自己,把说真话作为晚年反省的核心。人们说:他是知识分子的良知。

    巴金应该说是幸运的。他赶上了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时代,他能够思考历史和人生,能够把一段段业已遥远的流逝而去的岁月重新铺开在记忆中,用他那经历过文革的精神磨难而变得成熟的目光来加以审视,来无情反思,从而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又矗立一座令世人瞩目的高峰——《随想录》。

    巴金性格中的忧郁来自何处?遗传和童年环境的影响?走入社会后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的折磨?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故乡的一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巴金身上同样如此。

    巴金也曾有过没有忧郁没有痛苦的时候。五四运动在四川掀起浪潮之后,十五六岁的他,接受了无政府主义的信仰。他走上街头撒传单,坐进阁楼变杂志,或者参加集会。孤独寂寞消融在年轻人的友爱之中,忧郁也被参与政治参与社会的急切愿望和热情所代替。用他自己的话说:“我随处散发我的热情,我没有矛盾,没有痛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