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洒虎门的抗英将领关天培-血战虎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841年1月7日,英国侵略军调集二十余艘军舰,对虎门发动了猖狂的进攻。敌人兵分三路,袭击虎门的第一道门户——沙角和大角炮台。两队英舰分别从正面炮击沙角和大角炮台,又用轮船将英军陆战队一千四百多人运到穿鼻湾登陆,抢占沙角炮台后山。上午8点半,激战开始了,前面英舰的大炮向沙角和大角炮台猛烈轰击着,背后,英军陆战队从穿鼻湾蜂拥而上,炮台危在旦夕。关天培此时驻守在靖远炮台,知道情况后,心急如焚,但实在无力援助,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炮台被敌人占领了。炮台守将陈连升在孤立无援、背腹受敌的危机关头,率领炮台上的600名官兵奋勇抵抗着。

    面对英军的进攻,他断然蔑视琦善“不准开炮还击”的命令,指挥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奋勇还击。同时派人飞书求援。但琦善对陈连升的告急文书,束之高阁,不理不问,拒发一兵一卒。在前有强敌,后无援师的不利情况下,他遵守关天培提出的“以守为攻,以逸待劳”的作战原则,率领军民日夜坚守沙角炮台。英军自恃人多势重,攻破了防守较弱的大角炮台后,又集中火力,攻击陈连升防守的沙角炮台。陈连升与其子陈举鹏率领600守兵英勇还击。敌人眼看正面攻不下来,就派出陆战队,从后山的穿鼻湾绕道突袭南面的阵地。陈连升立即组织反击,以地雷、木石、杠炮连续数次打退了用竹梯爬上来的敌兵,歼敌数百人。激战到傍晚,炮弹和火药用尽,英军趁清军火力减弱之际,偷偷烧毁了水师兵船,随后与后山包抄上来的英军会合。此时,沙角炮台已处在英军的包围之中,情势万分危急。但陈连升和将士们毫不畏怯,继续奋勇抵抗,英军从前后左右蜂拥而上。陈连升骑在马上,拔剑高呼:“壮士们,父老兄弟们,为国捐躯的时候到了,中国的土地决不能让夷人蹂躏。”官兵们在他的鼓励下齐声高呼:“愿与将军同生死,誓与炮台共存亡。”他们弯弓搭箭,一连射死数十名敌兵,敌人纷纷后退。箭用完后,敌人又发起进攻。陈连升抡起利剑大吼一声,数百名士兵向合围的敌人冲去,展开了一场肉搏战。敌人措手不及,被英勇的守兵们刀劈剑刺,死伤无数。后面的敌人纷纷使用洋枪,一时间枪弹像飞蝗一般向陈连升射来。陈连升中弹落马,鲜血染红了战袍。他圆睁虎目,强行挣扎爬起,使出全力,将利剑掷向敌人的胸口。

    陈连升,“生持利剑呼砍贼,死守函关誓化泥”。终因寡不敌众,壮烈殉国,谱写了虎门保卫战的序曲。

    沙角一战,英军损失惨重。他们占领炮台后,找到陈连升的尸体,一块一块地切割,发泄他们对勇士的愤慨,手段残忍,令人发指。

    关天培闻听沙角炮台失守,陈连升父子以身殉国,禁不住老泪横流,悲怆万分。龙城失去飞将,胡马已临阴山。

    大角和沙角炮台丢失,虎门的第一重门户被打开,敌人开始向关天培驻守的第二重门户进攻了。大角和沙角失陷后,琦善恶人先告状,他不说是由于自己一味投降不抵抗造成的,反诬告关天培轻启战端。昏庸的道光皇帝被英国侵略者吓破了胆,对琦善偏听偏信,竟然下令处分了关天培,责怪关天培平时统兵无方,临时又仓皇失措,故失炮台。下令革去关天培的顶带,令他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此时关天培的心情痛苦极了,一方面是大敌压境,虎门要塞危在旦夕,而自己所掌握的兵力只剩下几百人,怎么可能守住要塞呢?另一方面,皇帝偏听偏信,降罪于自己,而钦差大臣却一味主和,不思战守,自己无依无靠,无援可依,恐怕只有死路一条了。他心潮起伏,彻夜难眠。他不是怕死,而是怕自己辛辛苦苦经营6年之久的虎门要塞一旦被攻破,英国侵略者占据祖国南大门,便可以长驱直入了。

    不,不能就这样失败!我要做最后的努力。想到这里,他连夜赶到钦差大人的府邸,再次苦求钦差大人派兵援守炮台。

    夜已深了,琦善早已进入梦乡。突然,一个仆人走进卧室,将沉睡的琦善叫醒。只听仆人急声说道:

    “大人,快醒醒,水师提督关大人有要事找您。”

    只见琦善翻了翻身,挥挥手说:

    “去,告诉关天培,有事等明天再说。本大人今晚不见。”

    仆人走了,过了一会又回来,对琦善说:

    “大人,关天培不肯走,今天晚上他一定要见您。”

    琦善没有办法,只好穿衣起床,来到前厅会见关天培。看到关天培后,他阴阳怪气地问:

    “不知深夜提督前来有何事相商?”

    只见关天培老泪纵横,急切地对琦善说:

    “钦差大人,虎门要塞危在旦夕,虎门失守,后果将不堪设想,望大人能给下官派些援兵,共守虎门。”

    琦善满脸不悦,说道:

    “我以为提督大人深更半夜来找我是什么事呢,原来是让我发兵啊,这怎么能行呢?我现在正在和英军谈判,如果派兵,他们会说我不守信用,没有诚意的。他们要发起怒来,我可担待不起。我们不能轻易出兵,否则皇帝要怪罪的。”

    看着琦善一副卖国求荣的奴才相,关天培气愤极了,他愤怒地瞪了琦善一眼,头也不回地冲出了钦差大人的府邸。

    关天培来到靖远炮台,手摸着自己心爱的大炮,泪水顺着脸颊淌着。看着奔腾汹涌的珠江,错落有致的炮台,他难过极了。用不了多久,这些将不再属于自己,自己恐怕也永远见不到了。他默默地回到府邸,将自己所有的衣物都收拾好。他想到自己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温柔贤惠的妻子,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他们远在江苏老家,自己恐怕再也见不到他们一面了。自己没有什么能留给他们,他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几枚掉下的牙齿拿了出来,放在手里看着,这是母亲给我的,我应把它还给母亲。他又拿出一把剪刀,将自己已经有些花白的头发剪下一缕,和牙齿一起,用一件旧衣服包好,放在匣子里,心里默默地叨咕着:

    “妈妈,孩儿不孝,我要先您一步走了。”

    第二天,他派人把装着牙齿和头发的匣子送回到江苏老家,并一再叮嘱他,送到老家后,不要让家人马上打开,让他们等待我的消息。他又派人将其衣物全部拿去卖掉,只留下一把跟随自己多年的战刀。他拿着换回的钱,把和他一起驻守炮台的士兵召集起来,心情沉重地说:

    “兄弟们,多少年来,我们一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亲如兄弟。现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到了,望兄弟们能够同心同德,奋勇杀敌,誓死保卫我们的祖国,保卫我们的家园。”

    士兵们热烈地鼓掌。关天培接着说:

    “兄弟们,恕本官无能,使兄弟们遭此劫难,我无以报答。我是一个穷官,没有多少积蓄,我只有这点钱,分给大家,你们把它寄给你们的父母、妻子,给她们点儿安慰。拿着吧,兄弟们!”

    望着眼前一张张年轻而又生龙活虎的脸,关天培再也说不下去了。士兵们眼含热泪,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钱,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们毫不畏惧,决心与关大人共赴国难。

    1841年1月8日,就在沙角、大角战斗结束的第二天,英军就发出进一步扩大战争的叫嚣。派人给关天培送来了“照会”,提出五项无理的停战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应将现在起建之炮台各工停止,不得稍有另作武备”,并要求限三日内允准。而在稍后,英军又派兵在“水底暗算”,破坏了第一道拦江铁排链和部分江底的木桩。关天培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当然知道更大的战争已迫在眉睫,停战和谈只是英军的计谋,战争已不可避免了。因此为争取时间,修复武备,他采用缓兵之计。不去正面回答这些条件,仅在1月10日照会义律、伯麦,告以此事归两广总督琦善管,所以需要与其“往还酌商”,三日期限,“万来不及”,要求英方等待。并提议“可否再为商议”,同时含混的许诺“缓商办理,未有不成之事”。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从后来伯麦1月11日照会来看,英方认为关天培已允诺“彼此不应再作武备”这一停战条件。关天培的缓兵之计争取到了加强虎门的防守、准备再战的时间。

    在这段宝贵的时间里,他根据沙角之战暴露出清军炮台侧后往往布防空虚的教训,在武山侧后的三门水道开始修建一座安炮80门的隐蔽式炮台,以防英军故伎重演;在威远炮台的南侧、上横档岛等处,紧急调用沙袋搭垒临时性炮台;又在各处炮台的侧后,添派兵勇,准备与抄袭后路的英军登陆部队作战。伯麦见此情曾于1841年1月11日和13日,两次照会关天培,要求对此作出解释,否则立即动武。关天培继续采用拖延政策,复照表示“排链已不添安”;各山所搭帐房“全行撤去”;新增援的官兵不能立即退走,是因为雇船“未能速到”。从后来的事实来看,沙角、大角之战后,除排链重建一事外,虎门第二重门户横档一线的增兵添防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到大战爆发前横档一线有威远、靖远、镇远、横档、永安、巩固六座炮台及一道排链(第一道排链已经被毁坏)。各部分的情况是:

    (1)东岸。武山一带有镇远、靖远、威远三座炮台,火炮增至147门;在威远炮台南,建有两座沙袋炮台,安设小型火炮30门;在炮台后山,建有军营,驻以兵勇,以防英军抄袭后路。

    (2)江中。在上横档岛,除原设横档、永安两炮台外,在该岛的南北又增建用沙袋垒的炮台;在岛中部的军营中驻有不少的兵勇,准备与登陆英军交战。全岛的火炮数目增至160门。

    (3)西岸。在芦湾一带,除原有的巩固炮台外,又在芦湾山后建一军营,驻守兵勇。炮台和军营共有火炮40门。

    总之,在横档一线,清军在此时共有兵勇8500人,火炮377门,远远超过了以前的数量。在短短的几十天内,如此大规模增加军备,可见关天培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能力了。

    战争不可避免地到来了,而且这是中国正式对英宣战以来的第一仗,是全力以赴的广东水师同英国海军主力之间的正式较量,胜败影响巨大而深远。

    黑云压城城欲摧,虎门要塞危在旦夕,而琦善拒不发兵救援,引起广大爱国志士及官兵的愤怒,他们强烈地要求琦善出兵,援助关天培。已被免职的林则徐、邓廷桢和广东巡抚怡良等,也坚请琦善派兵援守虎门,保住进入省城的要隘。琦善看众怒难违,不得不派兵援助关天培。当时琦善握有八旗兵、绿营兵及团练数万大军,而他只派刚刚到达的贵州兵1000人,增援太平墟;湖南兵900人,会同广东省兵700人出守乌涌口,装出一副准备抵抗的姿态。

    然而,这一切已经太晚了。2月25日,英军18艘军舰冲进虎门,将下横档岛、永安两个炮台团团围住了。

    2月26日拂晓,天灰蒙蒙的,还不停地下着小雨,英国侵略者向虎门各炮台发动了总进攻。他们先向被围的下横档两个炮台开炮,当时守将庆宇、达邦阿率领官兵,进行拼死抵抗,多次打退了英舰的进攻,一直激战到中午,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而失败了。敌人一窝蜂地涌上炮台,守卫炮台的士兵们誓死不投降,和守将一起,集体悲壮地跳入水井,以身殉国了。

    上、下横档失陷后,关天培镇守的靖远炮台及其两侧的镇远、威远炮台就直接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靖远炮台是一座刚竣工不久的新炮台,只有大炮60门。敌人开始疯狂地向靖远炮台开炮,关天培和游击麦廷章等亲自率领士兵开炮还击着,战斗异常激烈,轰轰的炮声惊天动地,一片片火光映红了天际。关天培对着士兵们大声地喊着;

    “兄弟们,给我狠狠地打!”

    士兵们齐声回应着,高山大海共鸣着,一片悲壮景象。

    关天培手握战刀,沉着地指挥着。突然,一个炮守中弹倒下了,他急忙来到这门八千斤巨炮前,亲自点响巨炮,轰击敌人。由于他们的炮式陈旧,炮台上有八门大炮因过热而炸裂了,另有一些炮因被雨水浸透而失效,火力大受影响。到了下午2点,敌人的炮火更猛了,炮台上的守军已阵亡大半,弹药也所剩无几了。英国侵略者在炮火的掩护下,开始攻上炮台。

    炮台上到处是守军的尸体,鲜血已染红了这座神圣的炮台,活着的守军将士们眼睛都红了,他们从伙伴的尸体上踏过去,愤怒地冲向敌群,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关天培拿着战刀,拼命地与敌人撕杀着,他一身武艺,接连砍死好几名敌军,他的身上也受伤数十处,鲜血和着汗水,浸透了他的战袍。这位年已62岁的老将已经几天没有合眼休息一会了,疲惫异常,他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支撑着,在战斗间歇中,他把跟随自己多年的仆人孙长庆叫到面前,沉重地对长庆说:

    “长庆啊,这是我的提督印,你快突围出去,把它送给抚军,决不能让他落在敌人的手里。”

    孙长庆跪在关天培面前,痛哭地说着:

    “不,大人,我决不离开您。我已跟随您十多年了,现在您有急难,我怎么能离您而去呢?我生也与您在一起,死也与您死在一起,决不离开您!”

    他用手抓着关天培已被鲜血染红的战袍,死死不肯离去。

    眼看敌人又冲到面前了,关天培急了,挥起战刀将大襟割断,大声地对孙长庆吼着:

    “走,你给我快走!我上不能报答皇上的恩德,下不能孝顺老母,死有余恨。你如果突围出去,到老家告诉我的夫人,我死后,只要她能孝敬我的老母,我死也就瞑目了,她对我的恩德,只有来世再报了。”

    说到这里,使劲推了孙长庆一把。孙长庆接过大印,哭号着冲下山去。

    送走仆人,关天培又冲向敌群。忽然,一发炮弹击中了他的胸部,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为国捐躯了。但他双目不闭,挺立不倒,仍像一座长城,威严地屹立在炮台之上,英国侵略者看到关天培屹立如生,吓得赶紧趴下。

    孙长庆送印回来,战斗已经结束。炮台上到处都是守军们的尸体,鲜血和着雨水汇成一条小河,涓涓地在炮台上流着。他在尸体中寻找着。当他看到关天培的尸体时,这位老将全身都被炮火烧焦,数十处刀口还在流血,鲜血已染红了地面。他背起主人的遗体,一步一步地走下炮台,向远处走去。

    虎门保卫战悲壮地结束了,中国的南海“长城”倒下了。广东人民听到关天培牺牲的消息,万分悲痛,他们自愿组织起来,为这位身无半文、英勇献身的老将捐款,筹办丧事,送这位忠魂回归故里。林则徐听到关天培牺牲的消息,哀友悲国,愤然写下挽联:

    六载固金汤,

    问何人忽坏长城,

    孤注空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壈,

    闻异类亦钦伟节,

    归魂相送面如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