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衣向东小说的热心读者,也一直觉得他的小说创作路数较为独特,值得赞赏。如果换句话说,那就是,衣向东对于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是有自己的深刻理解的。在我看来,从他的处女作《正门哨》开始,他对小说创作的艺术追求就可以概括为:传神地描绘生活中的人和事,准确地捕捉表达生活中;必定有的思绪和情感。你看,《正门哨》中受伤破相的战士臧淼对于站大使馆正门哨的迫切向往,甚至为之费尽心机,生活中真的有吗?这恐怕说不大准;但是,一名当代士兵对于荣誉、对于理解和尊重的迫切向往,却是现实生活中必定存在的,并且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在这里,向东可说是准确地把握了小说创作的要诀,即所谓“不可不似,不可太似;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我们读《老营盘》、读《目视前方》、读《战友》,都不难欣赏到作者的笔在“似与不似”之间自由游弋,都可以领略到作者借助“可能有”的故事人物去表达“必定有”的思想感情的匠心独运。较之目前许多青年作者小说作品中的两种不良倾向——要么写得“太似”、太实,作品中没有一点想象的空间,要么完全“不似”,脱离生活任性抒写以至不知所云,可以说向东的小说作品是较为成熟、较为受读者欢迎的。
向东的小说一直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概略地说,向东塑造人物的一般特色是低调人物,执著性格。向东的小说中没有叱咤风云的人物,没有顶天立地的英雄,他钟爱的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基层军官和士兵。这些基层军官和士兵的忠厚、朴实、真诚、本色,有时甚至到了令人心疼的程度,但你却绝对不会也不敢轻视他们。因为,在这些低调人物的身上,还有着执著性格的另一面;而其执著性格的内蕴,恰恰便是他们对于军队、对于军人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像《目视前方》中的老兵黄刚,在告倒了严格要求不讲情面的教官之后,继而又“告”倒了自己;作为一个受军营熏陶数年的老兵,他以自己被清退出教导队为代价,真诚地维护了教导队的教训质量、兵员素质,也进而维护了自己对于军队的认识和信念。像《老营盘》中的树五斤、老于头,转业后可以做任何被人认为是卑微的工作,但却始终保持着令任何人都不敢小瞧的军人的尊严感和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就是以这样的笔法,向东的作品婉转地然而却是有力地歌颂了我们的当代军人和人民军队。也许有人会问:衣向东写的都是些不起眼的军营小人物,这也是歌颂吗?我的回答是:当然是歌颂。记得19世纪的俄罗斯作家们在批判当时的专制制度和封建贵族的腐朽没落生活时,往往挑选一些“精英”人物来刻画描写(如莱蒙托夫笔下的皮却林等),其言下之意是:如果奶油都是坏的,那么牛奶还用说吗?读懂了向东的小说,我想读者自也会深深理解和领会:如果不起眼的军营小人物都这样自尊、自重、自强、自信,那么这支军队还用说吗?
应该说,向东笔下的人物都是富于时代感的,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他们情感上的喜怒哀乐,都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大环境息息相关。军营生活内外的种种不公正现象、腐败现象,对这些军营小人物不能说没有压力和负面影响。但是,经过了军营这座大熔炉的熏陶锻打,这些军营小人物对我们军队的信念并未为之改变,对于生活与人生的信念并未为之改变。结识了这些军营小人物,我们也理解和领会了向东作品中的社会批判锋芒。从军事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向东的小说创作可以说是更年轻的一茬部队作家对1990前后曾风行一时的“农家军歌”类作品的清算和超越。在深入地观察提炼刻画描写众多的出身农家的军营小人物时,向东在那些即使长年保持着许多农家习性的军人身上也发现了异样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军人和老百姓的区别——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军人都在以不同的形式无私地交出自己”。这种从生活的真实性上对“农家军歌”的清算和从思想的深刻性上对“农家军歌”的超越的意义,在于使近年来的军事文学创作从审美品格上愈益摆脱了猥琐、低俗和阴暗,在新的层面上进一步丰富了军营画廊的人物形象,并深化了军事文学的思想主旨。
作为向东的同事和向东小说的热心读者,我深深地为向东的创作成就感到高兴,也愿意对向东的创作前景寄以厚望并致以良好的祝愿。
是为序。
丁临一
1999.2.8 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