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生命:我和我的作家朋友-忠实于心中的情感和民族文化的负载:陈忠实印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08年8月8日,我在上海新客站的东南出口处,盼到了如在山路上微微晃着身躯走近前来的忠实老师。已是夜晚十一点了,宾馆的窗台上,摆放着一长溜啤酒罐,在凉爽空调的吹拂中,我与忠实老师慢慢对酌、畅叙。

    任何一位作家的创作,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这包括作家本人的生命体验。这种体验不仅决定了作品的思想容量,还包括了作品在某一或几方面的独到性(不是乖僻性),还有对于人类、对我们这个民族近、现、当代生存状态的独特认识,并具备使更多的人接收作品内容、验证人生经验且完成与写作者思想沟通的特点。

    从1990年与忠实老师第一次面对面的接触,直到十七年后的2007年秋天,我终于得到他的《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创作手记》书稿。这是厚道、诚恳的编辑与朴实、深情作家之间相互信任、深情交往的水到渠成的过程。这是一位当代作家关于他的成就大名之作的创作研究与回顾、总结,且满篇都是有血有肉、动心动情又是文彩斐然、描述精到的文字,这在老作家的“自传体总结”的文本方面,是一个创新与突破,同时也填补了当代文学研究某些课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空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