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生命:我和我的作家朋友-真诚的朋友:金瑜印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金瑜是我的好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我们都有共同的追求爱好,时间一长便成了常有来往的朋友。

    金瑜对自己的作品标准高、要求严,加之细心观察和长期积累,这种“取者乎上,仅得其中”的努力,正是可写出较好文学作品的心理前提。他的作品较为生动、充分地揭示了国有大型企业深层次的矛盾,表现了在振兴民族工业的路途上,几代人的失落、阵痛与不懈追求。通过长篇小说的容量和构制,真实地反映了国企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必然性。

    东湖路大公馆,在那幢旧上海“大亨”的别墅里,在葱茏草木环绕的春光里,我们谈世界、谈国家、谈人生、谈令我们感奋和忧虑的一切。当我问他最近有何写作打算时,金瑜从包里取出一叠诗稿给我看。这是他近年在旅游途中或空余时间因感时而写的“忧患之作”,也是他所说的“精神寄托”和求质不求量的精心之作。作为有颗年轻的心,一个有担当、有潜力的作家,金瑜将永远和时代同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