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军事志-兵事战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概述

    自古以来,富县为边塞要地。战国时期秦、魏雕阴之战,唐代中期平叛,清代官军同回民军相战均发生在这里。自1930年至1948年,富县作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陕甘宁边区“南大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军在境内的斗争就没有停止,大大小小战役、战斗发生了百余起,其中着名的直罗镇战役就发生在此地。

    第一节 清及清前战事

    一、雕阴之战

    雕阴之战,发生在周显王三十九年、秦惠文王八年(前330),是秦国攻夺魏国河西重城雕阴的一次大战。

    战国时期,魏惠王十二年(前358),魏国为御秦国进攻,派大将龙贾(音古),率兵自华县沿洛河北上至上郡(今榆林鱼河堡),修筑长城,并在雕阴(今富县茶坊镇黄甫店村南西侧)建造城池,驻兵10万镇守。当时,关中东部及黄河与洛河之间土地均为魏国所辖。魏国既可向西攻略,又可向东拓展。魏国的存在如同楔子堵住了秦国向东发展之路,秦国处于被动地位。秦惠文王八年(前330),秦王采纳苏秦之计,任命公孙衍为统率,出师伐魏。秦军直驱北上,行至雕阴城下。顿时,洛河两岸杀声四起,一场恶战开始。秦军号令斩敌一颗首级晋爵一级,参战将士奋勇作战,锐不可当。魏将龙贾战前无备,仓促应战,军心大乱,抵挡不住,兵败雕阴。龙贾率残兵左冲右杀向西南逃不到数十里,就被秦国伏兵抓获。今富城镇太安原有伏龙村,相传是公孙衍活捉龙贾的地方。

    雕阴之战,秦国投入多少兵力,记载不明。魏将龙贾束手就擒,全军覆没。《史记·秦本纪》载:“俘其将龙贾,斩首八万。”《史记·魏世家》载:“秦败我龙贾军,斩首四万五千。”雕阴之战,魏国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国抗衡。秦惠文王十年(前328),魏被迫献黄河以西15座城池于秦,县境之地归秦。

    二、鄜州伏击战

    鄜州伏击战发生在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唐朝中央政府平定鄜州守将吴法超叛乱的一次作战。

    唐“安史之乱”之后,地方割据势力膨胀,至德宗年间叛乱四起。唐德宗贞元三年(787),鄜州兵马使吴法超起兵叛乱。德宗闻讯后,令陕西防务御使李密率兵迅速围歼鄜州叛军。李密兵埋伏在鄜州(今富县县城)西南的峡谷地带,在东南方向虚张声势,吴法超等人率叛军4000步骑,从鄜州城出发,欲往长安西部与叛军吴少城汇合,行至鄜州城西南二十余里(今富城镇与钳二乡交界的沙西沟一带),被李密伏兵围歼,吴法超当即被斩,其将张崇献等60余人被俘,4000步骑全军覆灭。德宗下令将张崇献等60余人全部斩首于鄜州军门。

    三、回民军鄜州抗清战

    回民军鄜州抗清之战,发生在1868~1869年,是回民军同清军在鄜州境内进行的作战。较大的战事有四次,分别是鄜州城之战、吉子现之战、牛武川之战和石厂子之战。

    (一)鄜州城之战

    清同治年间,由于政府的残酷压迫和民族纠纷,激起民变,回民揭竿而起。同治七年(1868)二月十四日,回民军统帅王疯子、马复胜率领两万余人围攻鄜州城。十五日城陷,清军败退。回民军驻守鄜州,并企图以此为据点,向南北扩展。十七日,清朝主将刘端冕和副将田玉广、李作福等领兵由洛川向鄜州进剿,夜宿界子河。当晚四更,清兵分左右两路进攻鄜州城。

    十八日早晨,王疯子率两万余众列队迎战,并以马队分路包剿。清军结成方阵以枪炮密轰,回民军纷纷倒下,而马队回民军挥刀稳压尚无退心,经过一个时辰击战,回民军不支,向城而奔,清军追至近城的铁相城(今田厢)。

    回民军再以万余人迎战,清军占得有利地势先以大炮轰击回民军,继以洋枪击之,回民军伤亡惨重,清军乘势由南门杀入。此时刘厚基率领另一支清军从牛武镇杀来,十八日至鄜州。清军副将田玉广,率兵马千余众前往拦截回民军。在回民军受挫之时,清副将李作福领马队冲来并与刘厚基部合击回民军,回民军大败,死千余人,弃骡马满路。这时清军趁势由东门、小北门杀入鄜州城。城破,回民军占据山寨,并向西南溃退。此战,王疯子、马复胜军所率回民军伤亡3000余人,被俘500余人。

    (二)吉子现之战

    同治七年(1868)二月十八日州城之战后,王疯子、马复胜率所剩回民军近两万人,由鄜州城退至洛河川马家河一带。清军统帅周绍廉、参将刘甫田等领兵于二月十九日由鄜州前往“围剿”,兵至交口河,探知回民军向吉子现飞驰,准备乘虚夺取鄜州城。清军立即折回,露宿安子头村,探知回民军尚在吉子现。二十日,清军分左、中、右三路前往“围剿”,回民军百余骑探知后立即飞奔吉子现报告,清军追至吉子现。回民军万余人列阵迎战,清军分三路包剿,百长李光宾率清军向右,参将刘甫田率清军向左,周绍廉领兵居中杀向回民军。回民军两名副将被杀,顿时全军溃乱,纷纷败走,清军乘势追击。退却时由于前无道路,回民军大部被截,坠入深沟,伤亡惨重,小股向西溃退。此役,回民军战死千余人,被俘百余人。

    (三)牛武川之战

    清同治八年(1869)正月十三,游击在牛武川的一支回民军(统帅与人数不详),欲夺路北上延安。驻守鄜州的清军探知后,由统帅刘端冕亲率中、前、左、右四营兵马,埋伏在牛武前川左右两侧。回民军蜂拥而来,中营号响,左右应之,回民军遭到围歼,部分跑出牛武川者,想渡洛河逃命,但因冰消水深,淹死大半。幸运上岸者,又遭清军前阻后击,无一幸免,全军覆没。

    (四)石厂子之战

    清同治八年(1869)正月初八,清军魏光焘率部赴甘泉围剿回民军。

    行军途中探报,回民军被击败,翻山越岭向张家湾的大东沟、石厂子一带退去。十四日,清兵由降台追至石厂子,探报回民军胡元帅率数千兵马打来,魏光焘分兵埋伏,率清兵待战。正月十五,回民军与清兵马队激战,不能取胜,且战且退十余里,被清军伏兵包围。胡元帅率回民军夺路突围,清兵乘胜穷追擒杀,回民军败退于甘肃太白镇一带。这一仗,回民军伤亡千余人,张阿宝、马元元等首领及其随从百余人被俘,清军获得回民军骆驼、骡、马千余匹。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战事

    一、吉子现突围

    吉子现突围,发生在1932年5月,是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总指挥刘志丹在吉子现遭到国民党军杨虎城部包围后,突围时发生的战斗。

    1932年5月上旬,刘志丹率陕甘工农红军从旬邑县的清水源出发,转战宜君、黄陵、洛川后,于5月中旬到达吉子现一带。国民党杨虎城部孙友仁率1000多人的特务团尾随其后。5月17日,红军在吉子现打富济贫、开仓放粮,被孙友仁特务团和国民党第86师的一个营包围。红军分三路向东北方向突围,从中午激战到黄昏,红军第五支队100多人伤亡,损失惨重。

    后在刘志丹的指挥下突围。红军突围后迅速强渡洛河,过河不久,河水猛涨,挡住尾追之敌,红军安全转移到交道原一带。

    二、羊泉原战斗

    羊泉原战斗发生在1935年10月。是红十五军团在羊泉原郭丰、钳二地域对国民党东北军发动进攻的战斗。

    (一)郭丰战斗

    为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1935年9月,红十五军团从永坪挥师南下,进驻甘泉、鄜县一带。10月上旬,红十五军团第78师(原红26军编成,师长杨森,政治委员马明先)获悉羊泉驻有国民党东北军一个营,便决定在羊泉以北的郭丰村与陈超村之间设伏,诱其入伏,聚而歼之。7日,派鄜甘游击队第一支队长付成兴、第二支队长高怀春和保卫队长崔云华带队去羊泉诱敌入围。东北军营长曲宏俊见是小股大刀长矛之众,毫不在意,率部追击。游击队且战且退,退至郭丰与陈超之间。这时冲锋号响,伏兵四起,红军将曲宏俊营团团包围。经过两个小时激战,击毙营长曲宏俊和数十名官兵,生俘其他人员。红军缴获长、短枪300多支。

    (二)钳二战斗

    1935年10月14日晨,东北军第107师第619团和第620团由骑兵连担任警戒,从县城出发,企图捷足先登占据羊泉原。与此同时,红十五军团第81师,由军团副主任郭述申率领,由甘泉府村一带翻山越岭急行军,中午赶到羊泉原北部的永川府和卜巷一带。这时,东北军步步为营,也赶到钳二、古堆子等地。两军相遇,一场恶战就此发生。东北军靠优势装备,红军靠英勇善战,从中午一直打到天黑,难分胜负。夜间,红军从阵地上发起政治攻势,高喊“东北兄弟打回老家去!团结对外,一致抗日!”等口号。午夜12点,东北军退回鄜县城,放弃了对羊泉原的占领企图。

    三、榆林桥战役

    榆林桥战役,发生在1935年10月。

    是红十五军团在鄜县榆林桥地区对国民党军发动的进攻战役。

    榆林桥地处鄜县与甘泉之间紧靠公路边的一个较大的村庄,它南距鄜县县城10公里,背山面水,咸榆公路沿村而过,是洛川、鄜县通往延安的必经之路,当时距徐海东率领的红十五军团军团部所在地道佐铺(今道镇)只有10余公里。

    1935年10月1日,国民党东北军第67军在崂山遭红十五军团打击后,采取步步为营的堡垒政策,对陕甘苏区实行严密封锁,企图逐步缩小苏区,最后消灭红军。时东北军第67军及属第129师固守延安,第127、第107师留守洛川、鄜县。为确保延安、洛川南北交通安全,10月20日,国民党军第67军107师619团,加强第620团一个营,由第619团团长高福源率领进驻榆林桥,并在村后东北方向的山上和村子四周筑有工事,围绕村子挖了一条战壕,有一条总壕直通村子后山,易守难攻。

    劳山战役后,为了打击东北军第619团,红十五军团经过休整,决定乘其构筑工事未成,立足未稳之机予以消灭。鉴于榆林桥周围修筑有防御工事,决定打攻坚战,先攻占其村后山头。战役部署:红十五军团第75师主攻东山,占据榆林桥制高点,鄜县游击队占据西山,监视东北军第107师在鄜县的动态。红十五军团第78师和第81师沿公路南北夹击榆林桥。

    10月24日晚,红十五军团第75、第78、第81师和鄜县游击队全部进入榆林桥后山角隐蔽。10月25日拂晓,红十五军团分两个方向攻击守军山头制高点,因守军没有准备,其部署很快被打乱。但守军凭借山上有利工事仍进行顽抗,双方一直战斗到黎明,经红军猛烈攻击,守军不支,一部被歼,余部于中午通过总壕沟逃进榆林桥村,组织防御。红军即尾随围攻榆林桥村。下午3时,东北军三架飞机在村子上空盘旋,进行火力支援,红军为了不让飞机发挥作用,即全线发起攻势,迫近守军,飞机投下的七枚炸弹中,有三枚落在国民党守军阵地上,引起守军大乱。红军乘机猛冲进村,经过反复争夺战斗,战至26日下午结束,全歼东北军第107师619团和620团的一个营,生俘第619团团长高福源和营以上军官6名,营以下官兵18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100多挺,步枪2000余支,无线电台一部和其他战利品。

    四、直罗镇战役

    直罗镇战役,发生于1935年11月。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鄜县直罗镇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战役。

    直罗镇位于葫芦河中游,东、北、南三面环山,是甘肃庆阳通往陕西鄜县的必经之地。1935年10月初,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甘地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相继取得崂山、榆林桥战役的胜利。

    11月初,两支红军会师于甘泉,并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的番号,共约11000余人,红军实力壮大。

    蒋介石对此极为震惊,立即重新调整部署由国民党“西北剿匪总司令部”投入五个师的兵力,首先构成沿葫芦河东西封锁线,尔后打通鄜县、甘泉、延安之间的联系,构成沿洛河南北的封锁线,限制红军向南发展,并采取南进北堵、逐步压缩的方针,企图将红军消灭于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为此,国民党军第57军代军长董英斌指挥四个师,由甘肃庆阳、合水经太白镇沿葫芦河向鄜县开进,第67军117师由洛川北进鄜县,配合第57军东进。

    为彻底粉碎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围剿”,红十五军团在劳山、榆林桥战役胜利后,主力西进葫芦河川,准备攻打张村驿。11月3日,毛泽东在甘泉下寺湾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果断作出“向南作战”与“初冬解决突围”总方针,并决定把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11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央领导来到甘泉道佐铺红十五军团部,听取从张村驿前线赶回来的徐海东的工作汇报,分析了当时陕北的战局和双方军情,并制定以葫芦河和直罗镇为战役枢纽,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灭的战略战术。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十五军于11月7日攻下鄜县张家窑村、张村驿的国民党守军。10日打开北道德东村,扫除了北道德(套同)、金村、湫原等土寨子国民党地方民团武装,消除通往直罗镇附近的障碍,为各路红军的隐蔽做好充分准备。随后,彭德怀、徐海东带领团以上干部,亲自到直罗勘察地形。参谋人员在当地政府及游击队和群众的协助下,详细测绘作战地形图。同时,留部分红军协助地方政府在直罗地区疏散群众,实行坚壁清野。

    为防止国民党军利用镇东小寨高地,红十五军团派了一个营连夜拆除了小寨围墙。随即中央红军在直罗镇东北的姜家川、魏家河、北道德一带集结,第十五军团在张村驿一带集结,进行战前动员和军事训练。

    待红军准备工作就绪后,红一方面军指挥部命令第十五军团第81师一个团继续加紧对甘泉的围攻,并在直罗镇一带派出游击队和少数部队四处活动,以调动国民党西线第57军东进;另一个团在羊泉镇地区布防,准备阻击东路国民党第117师。国民党“西北剿共总司令部”接到甘泉求援急电后,急忙命令西线董英斌率第57军快速东进,企图解决甘泉之围。19日,国民党军第57军108师留守太白镇,军部率107、106、111师沿葫芦河向直罗镇前进。其先头部队第109师三个团及第106师一个团,进入鄜县黑水寺、安家川地区后,即令各团沿葫芦河南北两岸分头搜索前进。军部率另两个师进入张家湾地区。

    红一方面军决定,乘第57军第109师麻痹骄纵和冒进的有利时机,歼灭该师于直罗镇西北地区。11月20日16时,第109师在六架飞机掩护下,经过红军警戒部队的节节抗击,被诱入直罗镇,钻进红军设置好的“口袋阵”,师长牛元峰向总部和军部报捷,红军已在当夜将其包围。

    11月21日拂晓,红1军团由北向南,红十五军团由南向北对国民党军发起攻击,将109师夹在两山之间的川道之中,牛元峰率部几次向北向南突围,均被击退,死伤残重,降者无数,士气低落,溃不成军,战至12时,其部大部被歼。牛元峰率领余部500余人以直罗镇东土寨子固守待援。这个土寨子战前虽被红军拆除,但在开战前一天夜里,牛元峰下令连夜补修加固,此处,地势高险,易守难攻。红十五军团第78师发起攻击未能攻破。

    周恩来到十五军团前沿指挥所,在得知寨子内无粮缺水的情况时,即指示部队暂且包围,待其逃跑时将其歼之。困守寨内的牛元峰连发电报向军部和国民党“西北剿共总司令部”告急。“西北剿共总司令部”紧急命令董英斌率106师、111师援救直罗。同时命令驻防黄陵地区的第38军17师从南道德丁家原向西北进军;命令进驻鄜县的第67军117师向羊泉、张村驿进军。

    企图形成东西两面夹击之势,解救牛元峰。红军立即掉转主力部队集中向西迎击。驻守在黑水寺的国民党第111师刚开始向直罗镇方向出动,即遭到红军猛烈阻击,因抵挡不住红军强大的火力攻击,董英斌只好率军狼狈退却。红军兵分三路追击,于11月23日在王家角歼灭国民党第106师一个团。东北军第107师进至羊泉原,遭到红军截击,未敢再进,退回鄜县城。牛元峰待援无望,寨内无法生存,于23日后半夜,带不到50名残兵偷偷出寨,向西南方向逃跑。24日清晨,红军发现寨内敌人逃跑,立即调遣一个营的兵力跟踪追击,在距直罗镇十多里的南沟门村后山上,将牛元峰当场击毙,其余部歼灭。至此,直罗镇战役胜利结束。

    直罗镇战役,共歼国民党军队一个师和一个团,俘虏5300多名,毙伤1000多人,缴获枪支5000余支,子弹22万余发。

    毛泽东在直罗镇战役胜利后讲:“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陕甘宁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五、抗日战争时期反摩擦斗争

    1940年1月,鄜县完全归入陕甘宁边区行政建制,它与国民党统治的宜川、洛川、黄陵相接,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

    1943年1月至8月,国民党驻洛川第53师,武装侵犯鄜县南部地区38次;1946年10月至12月,国民党驻宜川第165旅,武装侵犯县境东部地区42次,几乎两天一次。拉走牲畜,抢走粮食,烧毁房屋不计其数。特别是1943年交道区五乡(平泉)乡长罗兴发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以后,1944年7月18日夜晚,国民党第53师特务人员又把继任乡长罗兴秀绑架到洛川,严刑拷打后,活埋于洛川西城门外。面对国民党的武装侵犯和烧杀掠夺,八路军驻防部队和鄜县自卫军,站在自卫的立场上给予了有力的还击。1943年9月,国民党驻洛川第53师新兵营妄图穿越边区腹地进军榆林,在交道原被尹保仁率领的八路军第359旅自卫大队和交道区自卫军拦截阻击,使其退回洛川未能得逞。1944年4月6日,回民支队与交道区自卫军相配合,在五乡峪口村围歼入侵的国民党第53师第110团3营7连。1944年12月,八路军第359旅驻防部队与牛武区自卫军相配合,在曲家湾打退国民党驻宜川第165旅一个营的武装侵犯。自卫军排长任喜召在战斗中立功受奖。

    六、延安保卫战中茶坊阻击战

    茶坊阻击战为延安保卫战之一部分。1947年春,蒋介石为向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令胡宗南率部进攻陕北,企图占领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胡宗南以整编第29军军长刘勘率八个整编旅为左翼,以整编第1军军长董钊率七个整编旅为右翼,共14万人,从洛川、宜川分两路进犯;宁、青两“马”(马步芳、马鸿奎)及榆林驻军积极策应。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和警备第7团5000余人,组成防御兵团,在鄜县茶坊、牛武地区组织防御,其中警备第7团在茶坊至牛武一线重点防御国民党军整编第29军进攻,消耗其战斗力,阻止国民党军前进,以赢得时间,掩护中共中央和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政府及各学校、医院等转移及疏散群众、坚壁清野。

    3月13日早,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7团进入茶坊镇北山一线阵地。

    8时许,国民党第29军从交道原公路向北开进,并在茶坊南山梁向茶坊北山阵地开炮,几架飞机配合投弹扫射。战至下午太阳落山,国民党军停止了炮击和轰炸。天黑后,国民党军从茶坊的南山梁搜索到北山,并不时向警备第7团阵地发动攻势。战斗进行了一天一夜,警备第7团先后击退国民党军十多次进攻。3月14日,太阳出山后,国民党军飞机又对防御部队阵地进行轰炸扫射。警备第7团从吉子湾后山向甘泉方向转移,牛武一线守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向南泥湾、金盆湾方向后撤,准备继续进行更顽强的阻击战斗。

    此战,在茶坊、牛武一线阻击国民党军北进一昼夜,粉碎了胡宗南三天占领延安的企图,保证了西北野战部队北线主力的调动集结和后方的疏散转移。

    七、解放战争时期鄜县解放战况

    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胡宗南率部23万兵力侵犯陕甘宁边区,鄜县自卫军改编为游击队,就地开展游击战争。1947年6月,国民党在境内实行大清剿,中共鄜县县委、县政府率县游击支队进行战略大转移,先后由北道德、直罗、张家湾转移到甘肃境内的莲花寺、南梁堡。1947年8月7日,转移到吴起县的金佛坪,进行整编改组:县游击支队(含县委、县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七大队(寺仙区)、八大队(张村驿区)、九大队(黑水寺区),组成前方部队,由县长郭景龙率领返回县地域开展游击战争;县警卫队和六大队以及学校、医院等组成后方部队由县委副书记李志杰带领,经志丹县的旦八、永宁等地,进驻鄜县八卦寺地区。1947年8月22日,县游击支队兵分两路袭击了国民党榆林桥保公所和岔口保公所,活捉了保长雷振东和刘祥西。8月24日,县游击支队又攻打北道德乡公所,国民党县长谷笃生率部300余人援救北道德。县长郭景龙率游击支队攻打了张村驿区公所和寺仙、南道德乡公所。谷笃生急忙率部赶到寺仙、南道德援救。郭景龙又率游击队把黑水寺城团团包围,在四面山头炮打黑水寺,使国民党县政府首尾难顾。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于1947年12月5日,专门写信给县长郭景龙,对鄜县开展游击战争的大好形势予以表彰奖励。

    1948年1月,在县八卦寺和甘泉县的潘家胡同,进行整风三查(查阶级立场、查革命斗志、查组织纪律)后,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西部工作委员会所领导的鄜县、甘泉、志丹等县游击支队,统编为警备第4旅第10团和11团。1948年2月,警备第4旅第10团先后解放了张村驿、寺仙、南道德、直罗等地。1948年3月10日,警备第4旅第11团进军鄜县城,国民党县长谷笃生率部逃往羊泉原立石村寨。鄜县游击队占领北道德和羊泉寨子后,于4月27日攻克立石寨子,活捉国民党县长谷笃生。5月3日,黑水寺保长乔国栋宣布无条件缴枪投降。至此县境内全部光复解放。

    从1947年3月13日到1948年5月3日,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内,鄜县游击队共进行大小战斗121次,击毙国民党营以下官兵96人,俘获63人(其中国大代表1人,县长1人),策反55人,共计214人;缴获机枪10挺,步枪107支,短枪5支,子弹9300余发,手榴弹161枚,骡马60匹,电话机1部,电话线280公斤。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