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下剑指苍穹-鞠躬尽瘁:艾光楼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艾光楼(1911-1941),原名徐观城,山东莒南县人。出生于汀水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19年始在莒城小学、中学读书,192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五中学。1931年毕业后,回本村任小学教师。1936年1月,艾光楼在莒城开办民众教育馆。期间,秘密组织群众阅读列宁、鲁迅等人的著作,公开宣传抗日救亡主张,因之遭到当局的反对,民众教育馆被迫停办。是年6月,艾光楼报考了山东省政府主办的佐治人员训练班,学习两个月后,被分配到长清县教育科任视导员。上任后,他力主改革教育弊端与上峰发生龃龉,致使无法工作,于1937年底愤而辞职。

    1938年2月,艾光楼在家乡与中共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经组织介绍,到鲁南抗敌自救青年学校任教。鲁南抗敌自救青年学校于1938年春在蒙阴西南大庄村成立,由杨希文任校长,梁竹航任教育长,第一批招收学员20余人,后发展至100余人,共有1个中队,3个小队。建校之初,学校共筹集20多支枪,形成了一支抗日武装。在鲁南抗敌自救青年学校任教期间,艾光楼积极向学生宣传抗日战争的形势以及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后因形势变化,鲁南抗敌自救青年学校停办,三分之一的学员由梁竹航率领到莱芜抗日干部训练班,三分之二的学员由艾光楼率领到岸堤并人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位于沂南岸堤镇,在抗日战争时期被人们称为“岸堤干校”,是当时的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为缓解抗日干部不足的情况而建立起来的,这是抗战初期山东解放区开办最早、培养干部最多的一所新型学校,直属边区省委(1938年12月改称中共山东分局)领导。它把千百青年培养成为全心全意为民族的解放而英勇奋斗的革命战士,为抗日战争和随后的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建设新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艾光楼带来的部分学员,就是这支队伍中的重要力量。

    1938年5月,艾光楼回到家乡。6月,经谢辉介绍,艾光楼到岸堤参加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主办的第一期军政干校民运队学习。结业后,他被干校委任为民运队负责人。8月,经王真等人介绍,艾光楼加人中国共产党。9月,他被分配到国民党莒县游击队做地下工作。时值国共合作时期,他积极工作,组织起“莒县民众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并担任副主任。县动委会成立后,艾光楼经常组织并带领民众挖沟、破路,开展多种抗日活动。9月底,国民党莒县游击队的“中共莒县游击队特支”成立,艾光楼先后任副书记、书记。此后不久,国民党莒县游击队政治部成立,艾光楼始任副主任兼组织科长,后任主任。此时,他以合法身份,在游击队内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并将共产党员陆续派往游击队各连队中做思想政治工作。为进一步培植抗日中坚分子,他积极创办莒县少年队,为少年队的组建、教育、成长,付出了大量心血。1938年10月,莒县少年队在史庄子成立。1938年底,奉中共鲁东南特委指示,艾光楼撤出国民党莒县游击队。1939年1月,为摆脱国民党的控制,莒县少年队离开莒城,奔赴岸堤八路军山东抗日军政干校学习,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保留了革命的火种。

    1939年3月,艾光楼被委派到莒县七、八、九、十区一带,从事党的地下活动。由于坏人告密,他被国民党山东反共头子秦启荣部抓捕。敌人对其施以各种酷刑,但艾光楼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和组织机密,后被组织营救,回鲁东南特委养病。8月,中共五地委决定动员驻高密的伪军三大队李竹亭部起义。艾光楼毛遂自荐,主动承担了劝说李竹亭部起义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经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李率部起义,并与特委派来的艾光楼、李华二同志接上了头。艾光楼宣布特委命令:公开八路军胶高游击第三大队番号,李竹亭任大队长,艾光楼任政委,全体人员佩戴上八路军臂章。早饭后,按八路军的规矩向当地群众公布了伙食账,即按预定路线前进。当起义军路过朱戈时,突然被国民党保安第十团刘文斋部缴械,艾光楼也因此被扣押。刘部对其进行百般折磨,但艾光楼临危不惧,与敌人斗智斗勇,始终未暴露实情,刘部无奈,只好发还武器、人员。经昼夜兼程,艾光楼终于将起义部队圆满交给了五地委。李竹亭率部奔向抗日根据地,虽然不足50人,但在当时却是惊人之举,影响颇大。《大众日报》于1939年11月7日在头版刊登特讯,标题是“胶县伪军大部反正”,文日:“胶东县敌伪第三大队长李竹亭,于上月27日率所部反正,现已为我八路军正式改编。”这一消息极大地振奋了民心。

    1940年3月,莒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艾光楼任一科科长。7月,艾光楼带领地方武装与八路军主力配合,攻打反动组织“万仙会”。“万仙会”原本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山东省莒县的一个封建迷信会道门组织。1940年夏天,盘踞在莒县的日本军人委任莒县的淳沟村恶霸地主、国民党员于经武为“万仙会”会长。从此该会就成为日军操纵的反共反人民的反动会道门组织。同年7月下旬,鲁东南特委(称五地委)与九支队在莒南县草岭后村研究决定,向“万仙会”发动反击,集中有战斗经验的七个连队共1000余人,在刘海涛、刘其人、高克亭等带领下,消灭其骨干分子,给“万仙会”以毁灭性的打击。艾光楼带领的地方武装有力地支持了这场战斗。

    1941年1月1日,莒中行署成立,艾光楼任行署主任。这时,艾光楼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其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考虑到艾光楼的健康问题,党组织决定为其专门设小灶并配备马匹。艾光楼深知环境险恶,抗日军民的生活极端困难,主动将小灶由每日两餐减为一餐。行军转战中,他也很少骑马,总是让给伤病员骑。艾光楼在担任行署主任期间,大力发展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把境内的士绅名流,团结在政府周围一致抗日。

    因长期积劳,艾光楼病情急剧恶化,昼夜吐血不止。虽经抢救,终因病势严重,医治无效,于1941年3月10日去世。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艾光楼同志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