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下剑指苍穹-爆破英雄:王凤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王凤麟(1911-1942),原名李芳,化名傅合,黑龙江宁安县人。1911年生于宁安县卧龙河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少年曾上过四年小学,后在家劳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两个哥哥参加了东北抗联第五军。不久,他告别父母、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女儿,毅然参加了地方上的抗日活动,加入了共青团。

    1932年,奉中共党组织派遣,王凤麟打人军阀马海山部做兵运工作,不久升任连长。马海山投敌后,他主动团结、教育士兵,启发他们的爱国思想。1933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攻打马海山部,他趁机发动一个营起义,被任命为抗联第四军军直特务连连长。1935年底,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工兵班学习,用名傅合,主要学习爆破工程占、1938年上半年广他归国回到延安,改名为王凤麟,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

    1938年8月,党中央派一批干部到山东工作,王凤麟和张经武一起来到沂蒙山区沂水王庄,11月底被分配到八路军山东纵队。为了发挥他的专业特长,纵队让他开设了个爆破训练班,让他为战士们传授爆破技术。爆破班条件非常简陋,只有一块TNT炸药和几厘米长的导火索。王凤麟因陋就简,一边教爆破理论,一边鼓动战士们自制黑色炸药,做石雷。爆破班的爆破技术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培养出了刘厥兰等山东著名的爆破英雄。后来,由于日军对沂蒙山区大举“扫荡”,爆破班共举办了两期就停办了。王凤麟要求到主力部队去参加战斗,1939年5月,被派到山纵四支队三营任营长。他率领三营官兵参加了数次反击日伪军大“扫荡”的战斗,并出奇制胜,数战皆捷。1940年,一支队和四支队合编成山纵第一旅,王凤麟任二团副团长。进入主力部队,王凤麟把他的爆破专长运用到速决战中,创造了几个著名的5分钟、10分钟战例。

    1941年3月,王凤麟带领三营3个排在博山甘泉寺伏击日军。他采取埋伏战与地雷战相结合的战法,仅用5分钟时间,就歼灭日伪30多人,缴获轻机枪1挺、掷弹筒2具、步枪20余支。4月30日,王凤麟率二营在莱芜高家庄设伏,用了不到10分钟时间,就把从口镇来犯的日伪军全部歼灭,打死日伪军各30余人,俘日军1人,缴获轻机枪1挺、掷弹筒1具、步枪数十支、电话1部。6月10日,王凤麟又指挥一营在古城村东的龙爪沟,伏击了口镇据点出来修复电线的敌人,用了十几分钟,就击毙日军27人、伪军10余人,缴获新型狮子头轻机枪2挺、掷弹筒1具、步枪8支。以上战例,就是当时在鲁中有名的连续三次“10分钟”甚至是“5分钟”的歼灭战。这些战斗,都成功采用了火力、地雷爆破与突击相结合的战术,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王凤麟根据敌后抗战的实际需要,研究和发展了爆破攻坚技术和战术,使它成为步兵五大技术之一。开始,他主要用爆破和地雷来破袭敌人的铁路和桥梁。后来,根据战斗的需要,他将爆破和地雷用于破袭敌人的围墙、炮楼和碉堡,不断完善爆破技术,在数次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年1月,二团攻打蔡家庄据点。该据点是汉奸利用地主的大四合院修的防御工事,围墙的四周有4座炮楼,中间修了一个大碉堡,由100多名伪军驻守。为了拔掉这个据点,二团把所有的炸药都送到了三营。王凤麟同三营营长及八连连长一起查看了地形,研究制定了攻坚方案。夜间,八连用爆破手段,很快把围墙四周的4座炮楼攻了下来。敌人仍然控制着北面和西面的房子和中心碉堡,中心碉堡坐落在大院子的中央,很难接近,爆破手两次冲击,未能奏效。王凤麟立即同在场的官兵开了个火线军事民主会,征求炸掉碉堡的办法。官兵们出谋划策,很快形成了爆破方案。王凤麟立即组织七八个人的连续爆破组,向敌人发起轮番穿梭攻击;机枪:步枪一齐展开,压制敌人。一个爆破手终于抱着二包炸药塞在中心碉堡的门上,随着轰隆一声巨响,100多敌人埋葬在那座3层的碉堡里,战斗很快结束。

    1942年2月,王凤麟带领部队在莱芜吉山与敌作战,不幸右腿负伤,被截肢。省卫生厅白备伍用枣木棍给他做了个假腿6王凤麟十分高兴,没黑没白地练习走路,并进一步总结了爆破战术、技术方面的经验,在部队推广。

    8月,二团调归鲁中军区建制。同年秋,日军纠集兵力对鲁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新的大。“扫荡们,八路军主力转入外线作战,组织安排王凤麟到位于鲁山之北、淄河上游的马鞍山养伤。

    9月24日,王凤麟带领几名警卫和一支缴获的带有瞄准具的狙击步枪,去守卫鲁中交通要道马鞍山扩当时马鞍山上只驻扎了地方部队的一个班,其余都是伤病员和几名枪支修械所的工人,另外还有战友冯毅之的父亲、妻子、妹妹和3个孩子。

    11月4日,冯毅之来到马鞍山,与王凤麟研究了“扫荡”鲁中区的日伪军回兵路过马鞍山时应如何对付的问题。第二天,二团的爆破英雄刘厥兰又带着3个伤病员来到了山上。他捎来团部给王凤麟的日用品、弹药、药品和一封信,信中问他能否下山随部队一起行动。他考虑到守山的需要,果断地回答说:“既然来了,就只能同马鞍山共命运了。下山的事,打完了仗再说!”

    11月9日,日伪军约1000人在汉奸唐云三的带领下开始对马鞍山发起进攻。这时在山上只有30余人,大都是伤病员、家属和机械所的工人,有战斗经验的只有王凤麟和他的几名警卫,原先那个地方部队的班也被王凤麟送回原部队了。除了王凤麟手里那把狙击步枪外,其他8条枪都是土枪,每条枪所配子弹不过数十发。王凤麟把所有能参加战斗的人都组织起来,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尽管双方力量悬殊,敌人仍然在飞机、大炮和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向马鞍山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大批日伪军冲到主峰底部,最前面的几十名日军踏上了上山的石阶小道,疯狂地往上攀爬。王凤麟充分发挥他手里狙击步枪的作用,第一枪就消灭了一个挥着军刀的日军军官,接着一枪一个,弹无虚发。其他战士或是用枪,或是用山石,在王凤麟的带领下英勇还击。经过一天的战斗,终于把敌人打退了。

    也许是那支狙击步枪让日军产生了错觉,误认为山上有主力部队。第二天,日军又从博山、莱芜调来了大批日军、伪军和弹药,总兵力增加到日军2000人、伪军4000人,飞机8架,对马鞍山又开始了疯狂的进攻。在飞机大炮的轰击下,山上的工事、房屋大部被炸塌。王凤麟拄着拐杖,沉着地指挥战斗,继续用狙击步枪射击敌人。激战到中午,马鞍山岿然不动。日军某部参谋长刚刚赶来,得知日军进攻受挫,恼羞成怒,便抓起望远镜站到高处亲自观察。头部已经负伤的王凤麟看准机会,一声枪响,日军参谋长当即毙命,周围的日军头目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随后,日军像发了疯似的组织一次次更加疯狂的进攻。王凤麟身边的警卫员有的牺牲,有的负伤,王凤麟身上多处中弹,已是血人。他让通信员小张用绑腿编成绳子从后山下去,向上级汇报情况,小张哭着不走。王凤麟含着眼泪说这是命令。小张只好含泪告别了王凤麟,向后山跑去,历经艰险,向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吴瑞林汇报了马鞍山的战斗情况。此时的马鞍山上,王凤麟带领伤员、家属继续顽强地阻击敌人的进攻。狙击步枪的子弹打光了,他就用身上仅剩的手枪消灭敌人,手枪子弹仅剩下一颗时,他就搬起石块阻击进攻的日军。正当王风麟搬起一块大石头,准备投向敌人时,一颗子弹打中他的胸部。这时,日伪军已经登上最高处的台阶,像一群疯狗一样扑了过来,王凤麟举起仅剩二颗子弹的手枪,对准自己的前额,壮烈殉国。

    1945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八周年之际,博山县政府在山腰处修建了2.8米高的六棱纪念碑,纪念碑正面是鲁山区专员徐化鲁的题词:“马鞍山抗日烈士碑落成纪念——气壮山河。”东北、东南和北面,是博山县政府的碑文;西北面,镌刻着博山县县长毛梓材题写的《马鞍山抗日烈士赞》;西南面镌刻着烈士的姓名。1985年,曾在鲁中地区从事抗日斗争的老将军、老干部所写的题词与诗词,被刻上了马鞍山的多处悬崖石壁,其中有原八路军鲁中军区二军分区司令员、时任海军司令员的吴瑞林所作五言诗一首《忆王凤麟烈士》:

    忆昔同志中,凤麟足称猛。

    初战东三省,英名扬齐鲁。

    呕心研爆破,沥血保民孺。

    壮哉马鞍山,永展烈士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