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豌豆分儿女-说灵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老家人相信人有灵魂,照乡下头的说法,一个人的身躯就像一座空房子,灵魂才是这座房子的主人;主人走出这座房子,这叫灵魂出窍;如果主人在外面漂泊迟迟不归,那就得招魂了。招魂就跟黄昏时分,母亲叫皇天地喊孩子回家一样真实可信。

    人类从有了记录的文字起,就有关于灵魂之有无的争议;到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个问题自然不言而喻。但乡下人还是相信人有灵魂,那又是为什么呢?人生正如诗人(苏轼)所言:“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要在这短暂的人生之中,活出精神,活出点意思来,灵魂无疑是人生最为重要的精神鸦片之一种。就像鸦片可以治病一样,灵魂无时无刻不医治着人们的心病;就像鸦片有时被用作吸毒一样,灵魂也会毒害人的身心。因为相信有灵魂的人,他的言行举止、良心与道德,一切的一切统统跟灵魂挂起了钩,并由它指引。

    灵魂究竟隐藏在何处?谁若寻它,就像在欧阳修《钟莛说》中寻找声音的那个呆子一样,好像藏在铜中,又好像藏在虚器之中,但最终还是没能找到。韩国有个民间传说,说人的指甲也附有人的灵魂,一位在深山老庙里攻读的公子,将剪下的指甲乱扔,结果让千年成精的老鼠吃了,得了他的灵魂,做了公子;真公子回老家,反被佣人赶了出来。灵魂就在人的每个细小的部分,包括一个小小的念想。它可以分成无数的小块,指导着人的一举一动,人生的每一个细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石以铢累、丈由寸续,小善小恶一小块一小块拼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灵魂,一个大的灵魂。

    “物壮不老,是谓不道”,人就是此物中的一种,逃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结果;相信人死后灵魂可以永存,这唯心的假设实在美丽。佛教便是这种唯心主义的大成,它所宣扬的“一切众生,皆有佛心”,是说人人皆有向善的心;佛教所普渡的众生,即是众生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教育是可以从佛教中汲取很多有益的东西的;从而使人们由“知美则知亦有恶,知善则知亦有不善”,去创造、维护人世间的真美善。丰子恺曾在他的《辞缘缘堂》一文中说过这样的话:“只有希望中的幸福,才是最纯粹、最彻底、最完全的幸福”。而灵魂所给予人生的幸福,就是这么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只能存在于希望中的东西。

    灵魂就好似一种声音,一种气,一种风;它是一个人的精神和德,至高无上地决定着一个人生命的质量。人们常说,某人虽死犹生或虽生犹死,这都是灵魂使然。灵魂的力量有时候远远胜于物质,乡下有户人家着了火,主人冲进去,独自将一只大木柜扛了出来,而且脚步如飞,一点也不觉其重;后来,欲将大木柜搬进屋去,四个人抬着都觉困难,更不要说一个人扛了。人们说“死心岂须杀身”,这“死心”死的就是一个人的灵魂。

    由此看来,老家人所相信的人有灵魂,其实是相信人有精神或德;换句话说,这种精神与德就是人的灵魂,就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不可能有灵魂,但人需要有类似灵魂的东西作为他们的灵魂,道理就在这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