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教给我们的55堂经营策略课-借鉴前辈的经验,从错误中寻找正确的圣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马云语录:少听成功专家的讲话。所有的创业者都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却就一两个点。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少听成功学的讲座,真正的成功学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如果你成为了成功者,你讲任何话都是对的。

    因循守旧者的典型特征总是认为抱着自己的老观念不放,不去主动接受新鲜的思维,进行脑力革命。这本身就是思维上的惰性所做。成大事者必须要时刻学会“洗脑”,摈弃因循守旧,创新求变,才会有真正的成大事者!我们有很多人常抱怨自己脑子太笨,这是因为不开动脑筋,在过去的思维模式中打转转。

    成大事者路上,因循守旧是你必须克服的一大障碍。不要指望未来某个不确切的时候“情况将会好转”,而将就着过日子。如果你不改变因循守旧的习惯,那些转机将永远不会有。事物有一个可悲的趋势,那就是它们永远不会自我转变。靠一个精神上的“延期计划”生活,总是期待和希望,这是无益的,它将永远不会把你带到某一个目的地。你可以检测一下,看是否常常对自己说:

    (1)我希望一切都将朝最有利的方面转变;

    (2)我愿自己能在这件或那件事上做些什么。

    你承认正用这些想法在自己周围建立封锁线吗?你意识到“希望”和“祝愿”这两个词实际上使得你什么也不干吗?坐等不会给你带来什么,事实上,你的惰性可能引起了一种情感上的麻痹,使你不能做出一些重要的决定。

    要对你自己说:“我已经明白”,并且动手干起来。除非你去促成事物的转变,否则,未来的情况将是依然如故。

    的确,要干,就需付出代价和担当风险,你的努力也可能会遭到失败;如果你避免干任何事情,你也可免遭风险和失败。但是,结果会怎样呢?你避免可能的失败,同时也就避免了可能的

    要找出你身上因循守旧的原因,可试着问自己:

    (1)计划着一些令人激动的事情,但从来不实行这些计划吗?例如去休假,或者观光旅游等。

    (2)拒绝做任何对自己也许是一种挑战的事情吗?例如控制饮食,戒烟,或者选修一门大学的课程。

    (3)过多地依赖自己的朋友吗?过于沉湎已厌倦的职业吗?过于依靠那些对自己厌烦的亲戚吗?或者过于留恋那已不再令人满意的住房吗?

    (4)一旦面临困难的任务或者某个将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的场合时,便立即变得忧心忡忡吗?

    (5)推迟做那些费力的或令人厌烦的事情吗?如清扫房间,修车,修剪草坪,或者写信。

    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要做的事情是如此之多,以致分散了自己的精力,周而复始地忙这忙那,整天被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拖累着,使自己离成大事者越来越远。如果你认为自己可能是属于这类人,那么你可以问自己下列问题:

    (1)因为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做而推托自己亲爱的人们的要求吗?

    (2)由于首先必须照顾别人或者自己的职业而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吗?

    (3)总是忙得没有一点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吗?

    (4)因为家里或者办公室里有那么多活儿要干,以至于放弃了一个休假、一场电影或戏剧演出吗?

    认真地考虑这些问题,你将很容易地确诊出自己因循的根源所在。从根本上说来,因循就是害怕担当风险。当你对那些熟悉的然而也是有害的信号作出反应时,你至少能够心安理得地(或者是不怎么舒服地)维持现状。因循守旧确实称得上是生活的防身甲。

    克服因循守旧的坏习惯并不像你认为的那么困难。你所必须做的一切便是,你现在就必须行动,而不是等到明天或者下个星期:关掉你正在看着的电视连续剧,立即着手写你的学术论文;放下你正在读的杂志,去打那些令人担惊受怕的电话;放下那一片送到嘴边的饼干,开始你的饮食控制;立刻参加某一个自去年就吸引着你的课程学习;现在你从钱包里取出十美元,开辟一个特别储蓄,以备你一直期待着的某次休假之用。

    罗斯一直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她在读高中时,便节省钱以备上大学时用。高中毕业不久,她的父亲得了重病,她的母亲由于要照顾她的弟弟妹妹,只能部分时间出去工作,而她父亲的伤病补助费也是极有限的,她必须放弃上大学的梦想。她把自己的储蓄用来学习打字和速写技术,很快便找到了一个秘书职业。罗斯曾经多次产生了读夜大学的念头,但由于一个又一个的原因,她推迟了入学,就这样一学期又一学期地过去了。罗斯始终未能入学。“我真不明白,贝特丝,”她对自己最好的朋友吐露心事时说,“我真的愿意学习某些大学课程,但我要想获得心理学硕土学位,路途是如此遥远。首先,我得在大学文科熬四年,然后在研究生院再熬两年多。贝特丝,因为我只能在晚上去上课,我要到80岁才能取得硕士学位”。

    这里,罗斯的思维方式犯了一个错误,她眼前看到的是6年全日制学习,并可能把6年看成12年甚至15年,因为她只能在晚间学习。然而,如果罗斯把她的总目标分解成一些小的目标,她最终将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罗斯应当说:“贝特丝,我知道要取得学位需走很长的路,但这没关系。我将不管它大学文科四年的时间,而直接考虑在一个公共大学里学习两年,首先解决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问题。”

    贝特丝应该回答说:“甚至这两年也可以忘掉它,而集中考虑在每一学期里你将要修的一二门课。把你的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初级目标,然后又把这些初级目标分解成一些易于实现的小段落。这时,你可以为实现你的初级目标采取第一个行动了。一旦你形成了‘实干’的习惯,你将会不断地有所建树,把一个成大事者建立在另一个成大事者之上,你将能比你所想象的要更快而又更容易地实现那遥远的、似乎是可望不可及的、因而也是被不断延误了的愿望。”

    贝特丝的话一点不错。有时我们因循守旧,是因为我们让生活的潮流拽着走,我们的生活陡然地由一处不知道的地方到另一处不知道的地方恶性循环。随着我们的理想在期望和等待的尘埃里埋葬,我们对自己的命运也失去了控制。然而,我们文过饰非地借口说是别人使我们不能做那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说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环境使得我们如此之忙以至于不可能去改变自己的方向,以此来为自己的惰性辩护,这是何等的自欺欺人。

    记住,因循守旧是思想的沼泽地,你必须从中走出来,才可能达到成大事者。

    马云说过,“所有的创业者都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却就一两个点”。

    看来失败也是一种收获,你可以从失败中学到很多。失败显露出的坏习惯,予以击败,以好习惯重新出发。失败驱除了傲慢自大,并以谦恭取而代之,而谦恭可使你得到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失败使你重新检讨你在身心方面的资产和能力。失败借着使你接受更大挑战的机会,增加你的意志力。

    练健身的人都知道,光只是将杠铃举起来是没有用的:练习者必须在举起杠铃之后,以比举起时慢二倍的速度,将杠铃放回举起前的位置,这种训练称为“阻抗训练”,这所需要的力量的控制力,比举起杠铃时还要多。

    失败就是你的阻抗训练,当你再度回到原点时,不主动将自己拉回原点,并将注意力集中到拉回原点的过程上。利用此一方法,可使自己再次出发后,能有长足的进步。

    从以上意义认识,每当你失败一次,离成大事者就近了一步,在成大事者与失败的互换推动与转化中,你的人生将日益成熟与完美。

    你应当学会诊断自己失败的缘由——如果你出现了下列弱点,而且情况严重,你就注定要成为输家:

    ①活在自欺当中。这种人只知道活在过去,死抱着以前做事、生活的方式不放,而没有心思注意眼前的事实。

    ②不断地仰赖别人的掌声或赞许才能生存,以克服内心深处的自卑感。

    ③马失前蹄。在压力愈大的时候,表现愈不理想,变得非常紧张,放不开。

    ④虎头蛇尾。做任何事从来不坚持到底,也不够专注,总是找借口减轻责任。

    ⑤轻诺背信。动不动就撒手走人,留了一堆烂摊子让别人收搭残局。

    ⑥单打独斗。喜好做独行侠,一碰上团队合作就束手无策,心生抗拒。

    ⑦嫉妒心重。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动不动就吃醋。

    ⑧自制力差。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而且老是故态复萌。

    ⑨逃避问题。习惯当鸵鸟,不论任何大小问题,一概熟视无睹,埋头不理。

    ⑩渴望被别人喜爱,而且不计代价地处处讨好别人。

    对很多中国创业者而言,成功学方面的书、讲座算是一个必修课。马云则直言不讳说,要少听成功专家的讲话。其根本原因是,成功的东西很难复制,而失败的经验却可以复制。成功学课程可以当作一种人生激励,却不能成为战略性支持。

    课堂收获:对很多中国创业者而言,成功学方面的书、讲座算是一个必修课。马云则直言不讳说,要少听成功专家的讲话。其根本原因是,成功的东西很难复制,而失败的经验却可以复制。成功学课程可以当作一种人生激励,却不能成为战略性支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