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教给我们的55堂经营策略课-策划“零超越”的手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马云语录:这世界永远有机会,永远不缺机会。最早有了微软,别人觉得不可能再出现微软这样的企业了,可又有了雅虎,有了谷歌。不要跟着别人走,需要思考未来5年以后、3年以后社会需要什么,这样就会有机会。这个社会永远不缺少机会,但多的是借口,创业者没有借口,把机会变成现实,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2010年12月18日,云锋基金论坛召开,基金发起人马云马云在闭幕式上反思总结自己做企业的经验和教训,如是说:

    在路上,越走越孤独,因为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企业做得越大,时间越长,你其实越寂寞。不要抱怨没有机会,机会永远存在,每5年到10年就有伟大杰出的公司出来。“也不要抱怨竞争,竞争时候不要带着仇恨,带着仇恨一定失败。更不要抱怨经济形势,伟大的企业都是在经济不好的时候诞生的。”

    在追求事业的旅程中,有时稍一疏忽,就地观望,裹足不前,就有可能与机遇失之交臂。美国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谈到成功的经验说:“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的机会。”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则认为:“取道‘等一等’之路,常走人‘永不’之室。”

    机遇是一个美丽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倏忽降临在你的身边,如果你稍有不慎,她又将翩然而去,不管你如何悲伤叹息,却从此杳无音讯,不再复返了。有的人在时机失去后才顿足扼腕,那他只能是个十足的倒霉鬼。而有的人却懂得机遇是稍纵即逝的,因而能及时抓住它,那么,他的一生就能打开成功的通道,心想事成。

    机遇,来去匆匆,瞬息而过。抓住机遇的关键是要思维敏捷、及时捕捉,莫让它轻易溜走,以至一失“机”成千古恨。古语说得好:“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如果你一下没有抓住,再抓就会撞到它的秃头了。”不失时机地、准确地把握机遇,对于一个人,一个单位显得至关重要。

    在美国,苹果计算机公司就因未掌握好时机,使广大的市场被微软公司占领,损失十分惨重。1984年,苹果公司推出创新品牌麦金托斯计算机,当时红极一时,成了热销品种。但苹果公司不愿将麦金托斯操作系统出售给制造商,因而无法大范围推广。与此同时,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开发了“视窗”系统,用于IBM公司的计算机,并允许客户购买该操作系统,成功地占领了市场,“视窗”软件自此名声大震。而苹果公司的麦金托斯专利技术,直至1994年9月才姗姗来迟地出售,这时,已引不起开发商们的兴趣。比尔·盖茨总结了一些电脑巨擘抓住机遇复又丢失的教训,决定全世界范围内将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为新一代的天才提供艺术上和科学上梦寐以求的发展条件。善于捕捉机遇造就了这位电脑巨富。

    然而,当机遇确实从你鼻子底下溜走时,只顾埋怨自责,乃至消极沉沦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机会总会有的,错过了一次机会,追悔惋惜无济于事,倒不如心平气和,积聚力量去等待、捕捉机会。昨天的机会虽永远逝去,但新的机会、新的希望仍会不断呈现在你的面前。要知道,太阳落下了还有月亮。春天失去了还有夏天,只要始终不放弃努力,机遇终会向你招手。

    要想抓住机遇,还得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伦琴发现X射线的第二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十分沉痛地反省自己:他也曾看到了存放在阴极射线管附近的照相板感光的现象,但由于他未紧紧抓住这一机会继续深入研究,使自己与成功失之交臂。

    与克鲁克斯相反,伦琴在打开微观世界大门的三大发现之一——X射线课题上一举突破,成为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的获得者。

    许多人之所以没有获得成功,就是因为缺乏把握机遇、驾驭机遇的敏锐和胆识。而并非是个人的能力和才干稍逊一筹。

    成功者,除了基础积累以外,更重要的在于当机遇如蒙面人般地与他擦身而过的,能一眼识别,并紧紧抓住,利用机遇,拓展自己。

    苏格拉底曾断言:“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华最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发掘开拓的人。”我们和机遇结伴而行,机遇往往与我们擦肩而过。抓住机遇的,一举成功;放弃机遇的,悔恨终生。机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将决定着我们事业的成败。

    课堂收获:在人的一生中,机遇可以说是随时存在的。机遇能不能变成你的现实利益,则要看你是不是具有发现它的头脑,捕捉它的目光,抓住它的胆魄,利用它的实力。由于机遇转瞬即逝,没抓住它,就永远失去了。若抓住了一次,就可能造成人生的转机。从寻找到发现、抓获、利用它,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长期追求、苦心积累,才能真正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因此,将力量的基点放在积累能量,蓄势待发上,则不失为明智之举。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