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教给我们的55堂经营策略课-巧妙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马云语录:什么是团队呢?团队就是不要让另外一个人失败,不要让团队任何一个人失败。

    有人把正职与副职的关系比喻成影视表演中的主角与配角的关系,这是很有道理的。大凡喜欢观看电影和电视剧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即凡是比较成功的作品,其主、配角在人物塑造上都是各具特色的,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而比较差的影视作品其主、配角的风格则如出一辙。对于一个单位的副职来说,也应借鉴一下影视表演中这种处理主次关系的艺术,注意扬长避短,于正职长处之外发挥自己的长处。

    在现代领导学中,是非常重视发挥领导集体的整合作用的,即我们所谓之领导班子建设。其中的关键就是要配置好领导的群体结构,实现整个领导群体的最佳组合,从而使领导班子的各位成员能够做到各有所长、各尽所能、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掘领导班子的各种知识和能力,达到1+1>2的效果。因而,从工作角度来评判,正职与副职具有相同的特长对于这个领导班子来说是一种智力的重复配置,很容易产生浪费。因此,副职就当从自己辅佐正职开展工作这一角色出发,尽量避免长正职之所长,而应从正职之所长之外另开辟出一块能使自己大显身手的领域。

    俗语说得好:“红花需要绿叶配。”红花之所以显得娇艳迷人,是因为有绿叶的配衬。如果我们把绿叶换作红叶,那么美感就一定会大大降低,产生不和谐的感觉。一旦我们弄清花之美在于绿叶相间,就一定会明白领导班子之强劲在于正、副职各有所长。副职只有独有所长,才不会被正职的色彩所吞没,才会显示出自己特有的才干来。

    副职长正职之所长,实际上是造成副职之短。因为有正职在上,副职的才华就很难显露出来,为人们所重视,副职只好生活在正职的阴影之下;因为副职的长处也正是正职的长处,所以正职很容易发现你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从而可能影响他对你的评价;因为正职通常喜欢处理自己擅长的工作,这样副职作为业务助手的价值和重要性就会降低,这不利于你的发展;最后,两强相遇,必有一伤,正、副职同所长,很容易发生观点不一致、僭越职权等现象,引起不必要的摩擦和纠纷,影响上下级的感情。这样看来,由于较之正职,副职处于下级的地位,其长处便变成了短处。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现实中,有些副职看不到这一点,反而继续发展与正职相同的特长,结果引起正职的猜疑与不快,真是得不偿失呀!

    副职长正职之不长,才是扬长避短、明智之举。在正职所不精通的领域大显神通,会使你很快干出成绩,引起领导的重视,同时也会增强你在正职心中的地位。因为你是正职完成其职责任务的一个重要保障。

    管理者顾上不顾下,易失去人心,更搞不好工作,最终也不会取得领导的信任。得人心者得助,得人心者长久。下级应把顾上与顾下结合起来,才能做到真正的成功。

    中国古代的人生智慧,是讲究“直迂相济”的。所谓之“直迂相济”,便是要把谋事的直接途径与间接途径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借重,从而能够更有把握地获得事业的成功。

    下级欲能够同领导和谐相处,成为领导的心腹之人,也应该借鉴“直迂相济”的道理,把“顾上”与“顾下”结合起来。顾上不顾下,乃是与领导相处的一大忌讳,也是处世哲学中一种缺陷。

    这个道理,我们正是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个简单事例来加以说明的。我们走起路来是不能只顾目标,不顾脚下的,如果我们只顾盯着自己的目标,不看脚下是否有些坑坑洼洼或者绊索陷阱,那么我们很容易摔跟头,不但最终到达不了目标,反而会使自己遍体鳞伤,鼻青脸肿。与领导搞好关系,也要“顾下”,便是这个道理。但许多人却并未领悟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

    只顾上,不顾下,会给你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实是失败之道。

    首先,你容易失去人心。群众是最痛恨那种对上级笑脸相迎、曲意巴结,对下级冷若冰霜、不闻不问的领导的,这样你便失去了自己的根基,即使是可以取悦于领导,也只能是暂时的。失去人心意味着,你不可能从下级那里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你不会得到他们的支持和保护;失去人心还意味着,领导不会从群众那里听到对你的赞扬声。最终,他也不会重用名声败坏、众矢之的者作为心腹。失去了群众,失去了人心,就像庄稼没有水,逐渐枯萎,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只能被主人拿来作柴烧,喂养牲畜,总之,难成正果,难有大用。

    其次,你干不好工作。做工作是必须依靠众人之力的,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你可以干成了不起的大事,而人心涣散,离心离德,则你连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由于你只顾把心思放在看上级眼色行事上,势必会忽略下级的感受,对他们的疾苦冷暖关心不够,这种人是很难得到群众拥护的。更有甚者,还有些人会采取压制、损害下级利益的办法来取悦领导,这更会招致怨恨。没有工作实绩,顶多只会被领导在某些时候加以利用,但绝不会长期予以重用的。

    第三,你难以最终赢得上级的信任。无论什么样的用人标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即能够替领导做好工作,为领导分忧。因而,领导一般都喜欢任用群众基础比较好、威信高的干部作为自己事业的助手,因为领导清楚,有人支持才能堪当大任,做好工作。用一个在群众中声名不佳者作为心腹,不但不能替自己分忧,还会影响领导自身的声望,对他来说,这是得不偿失的。在群众中声誉不好,还会影响上级对你的信任,毕竟领导是不会“偏听偏信”一人之言的,在他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肯定会了解到许多于你不利的看法,这些看法多了,就会影响领导对你的道德评价。

    因此,聪明的人总是非常重视收买人心,打好自己的群众基础,既做到不忽视领导的权威,也不忽视群众的选票。

    历史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笼络人心,以此作为巩固自己政治地位的基础,从而能够能进能退、能上能下,做到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战国策》中有“狡兔三窟”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在人处危难之时,人心该是何等之重要呀!

    齐国有个贵族,叫孟尝君,封地于薛。其手下食客过千。冯谖便是其中一人。一次,冯谖自告奋勇地要求到薛城为孟尝君收债,临行时问孟尝君,收完债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很随便地说,你看我家缺少什么就买什么吧。冯谖到了薛城,不但没有催逼百姓还债,还以孟尝君之名将债券全部烧了。老百姓高呼万岁。孟尝君见冯谖空手而归,很是奇怪,问他买了什么回来。冯谖说:“你说让‘买你家缺少的’,我考虑你家什么都不缺,惟一缺的是‘义’,我就为你买了‘义’。”孟尝君很不高兴。

    一年后,齐闵王听信谗言,免去了孟尝君的相国职务。孟尝君只好回到封地薛,没想到,薛城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迎。孟尝君方悟这个“义”的重要性。后来,冯谖通过计谋,又使孟尝君重登相位,使他的政冶地位更加稳固了。

    这个例子警喻我们,顾上是求进之道,而顾下则兼具求进与保身两种功能。注意顾下,可以助你事业有成,获得上级的赏识,而一旦事有不顺,上级一时疏远你,你也可以凭借良好的群众关系,韬光养晦,以图东山再起,不致于四面楚歌,四面受敌。所以,历来有作为者,都很注意把上得欢心下得民心结合起来,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课堂收获:实现整个领导群体的最佳组合,从而使领导班子的各位成员能够做到各有所长、各尽所能、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掘领导班子的各种知识和能力,达到1+1>2的效果。级欲能够同领导和谐相处,成为领导的心腹之人,也应该借鉴“直迂相济”的道理,把“顾上”与“顾下”结合起来。顾上不顾下,乃是与领导相处的一大忌讳,也是处世哲学中一种缺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