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风景看不尽-放牛娃们的欢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故乡杂忆之三

    回忆童年生活,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跟着我奶妈家的小哥哥去放牛。我一岁半的时候,有了一个小妹妹,妈妈照顾不过来,就把我托给邻居一位寡居的农妇照看;我在这位义务奶妈家长到七八岁,她视我如己出,我对她的感情胜于生母。奶妈家的小哥哥比我大10岁,在家里除了下地干活外,还管放牛。我童年时淘气得很,上树上房掏鸟窝,到溪滩捉蛐蛐,家里管不了,故5岁时即被送进学堂“学乖”,去杀杀野气。好在星期天可以跟随小哥哥去放牛,撒撒野,解放一下天性。

    村头有一棵大榕树,是村里的放牛娃们集合出发的地方,也是大人们乘凉、聊天、交流信息的地方,可以说是一个露天的乡村俱乐部。我们一般选择下午去放牛,吃过午饭后,放牛娃们牵着黄牛从村庄的各个角落来到村头的大榕树下集合,准备出发赶往牧场。我们村的左右分别有一条溪流流到村前三四里地的双龙庙汇合,过了右边小溪的不远处有一座高山叫葛布山,过了左边小溪的不远处又有一座高山叫拜岳山,双峰对峙,颇有气势。两座高山的山坡都是很好的牧场。我们一般选择左边的拜岳山山坡放牧。放牛娃的头儿一声令下,放牛娃们牵着自家的牛向拜岳山出发,渉过小溪时,小哥哥还让我骑在牛背上,真是好快活啊!当我们赶着牛到达山坡牧场后,放牛娃们纷纷牵着自家的牛找到肥美的草地放牧,然后集中在一起,开始做游戏,度过一个下午的快乐时光。

    我们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是“扣窑儿”。这是牧童们做野餐的一项活动,既有游戏的元素,又可在野外聚餐,岂不快哉!当我们把牛放到草场上专心致志地吃草后,就听我小哥哥的指挥分头干活,准备“扣窑儿”。有的到避风的山坳处挖坑筑窑,有的四处捡柴火、割茅草烧窑,有的到附近的番薯地里偷挖些番薯,然后把处理干净的番薯放入烧热的土窑里,再把土埋好踩结实。就这样焖它一个多钟头,到快收工的时候才扒开烧热的土,取出被烤熟烤焦的番薯,大快朵颐,然后高高兴兴地牵着牛回村。有时候,有的放牛娃还带点盐巴和其他调料,到邻近的小村庄里偷来一两只鸡,煺了毛,开了膛,撒上盐和佐料,放进烧热的土窑里焖烤,一个多小时后取出分着吃。这种后来成为云霄名吃的“窑鸡”,就是放牛娃们创造出来的。

    当放牛娃们把从地里挖出的番薯或从小村庄里偷来的鸡放进烧红的窑里烧烤的时候,各种游乐活动也就在山坡的草地上开始了。这些活动,通常有摔跤、拔河等体育活动,还有讲古、说快板、唱歌谣等,当然,有时也免不了相骂以至动手打起架来。我就是在跟随小哥哥放牛时学会用粗话骂人和打架的。到了秋天,满山遍野长满了野果,我跟随小哥哥放牛时,可以采摘各种野果吃,常常是吃得小肚子溜圆。有一种野果特别好吃,至今难忘。它俗名叫“哆尼”,学名叫桃金娘,果皮显紫色,有点像时下很是流行的蓝莓。只不过蓝莓长在大小兴安岭的山坡上,而哆尼长在我故乡闽南的山岭上,都是一种野果。因此,每当吃到蓝莓的时候,就想起童年在故乡放牛时吃的野果“哆尼”来了。

    可惜的是,当年带我去放牛的小哥哥前年因病不治谢世于故里,享年88岁。我也虚度八秩,虽无法回到童年,但很想回到故乡放过牛的山坡上看看。

    2018年5月29日于北京亚运村之望云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