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上明月山-邹静之:歌剧《西施》的情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让诗人邹静之来担纲歌剧《西施》,算是找对了人!听着那一首首诗一样的咏叹调:《绸缪》、《春天的鲜花开满伤痛的祖国》、《请你用手指向越国》(西施),《影子之歌》、《风吹的草籽》(越王勾践),《梦一样美妙的生活》(郑旦),不由得感叹:这哪里是在写歌,这分明是在写诗啊!一部美轮美奂的诗剧,缠绵悱恻、凄婉忧伤。“被点燃的春心,让长夜不再寂寞”,“像冰在火焰上滋滋作响的美人,贤淑如香草一样的美人”,“命运啊!对不幸的人你现出了慌张”,“西施,你是越国最痛的伤”……哪一句不是诗?哪一首不是诗人在昭示大时代下个体命运之乏力和无奈?

    美人西施的故事千古流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西施浣纱、范蠡与西施泛舟五湖……各种版本各个剧种的戏都说唱过八百遍了,越剧、潮剧、京剧,冯宝宝版、黎燕珊版、蒋勤勤版电视剧,更有台湾音乐人黄辅堂(阿镗)与陈丽婵合作的歌剧《西施》也曾于2001年在台湾首演。吴越争霸美女当间谍的故事一遍遍广布人间。静之的戏文还怎么写?已经没有多少可以创新的空间。

    情怀。除了专业技巧,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情怀。一个将历史故事新编的优秀作家和诗人更不能没有情怀。静之就是个有情怀的人。他博大,飘逸,苍凉,温润,同时他又悲悯,怆痛,仁厚,细腻,怀有沧桑之叹和命运的悲剧感。“西施之沉,其美也。”(《墨子·亲士篇》),就从这个沉江的结局上溯,静之笔下的西施成为一个复国仇、离故土、念家乡、遭沉江的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忠义女子。沉鱼落雁的美人儿,为什么不再是毁坏江山的倾国倾城红颜祸水?西施与范蠡,为什么不再是卿卿我我的一对佳人才子?苎萝江边的小女子,肩负得动雪国耻拯民难、纾解吴越恩怨、完成越王勾践争霸大业的使命吗?

    静之在歌剧《西施》里营造的最重要的纠结关系是美人与君王的关系。这不仅是男与女的纠结,更是君与臣的纠结,也造成了西施命运的走向。西施遇到越王勾践,西施死;吴王夫差遇到西施,吴王死。“狡兔尽、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还有什么命运能比这种臣子的结局更悲剧的?在关于西施命运的三种说法中,静之选择了“沉江说”。这个被沉江的《西施》,比之郭沫若剧里自投汨罗江的三闾大夫《屈原》若何?这个担负国家重任去国潜伏的《西施》,比之当年郭老的《王昭君》《蔡文姬》怎样?古往今来优柔伟大的男性诗人剧作家,他们笔底的人物身上究竟寄托了怎样感世伤怀的怅惘?又是怎样一个香草美人、君臣夫妻的隐喻与自况?!历史上被选来承担大业的不幸而又万幸的男人女人们,在他们笔下总是千愁万恨,荣辱悲欢,遗世独立,坚贞不渝。

    长夜漫漫好观剧。雷蕾的作曲已经做到了尽心。戴玉强、张立萍、吴碧霞、孙砾等众艺术家的表演让歌剧增色。(我看的是A组。)张立萍那个大西施,西洋歌剧铁的纪律打造出来的好嗓子,响遏行云,气度、仪态,俨然不是小民女,仍是她的蝴蝶夫人、黑桃皇后、叶卡捷琳娜二世,或武则天、慈禧……总之,她的气场太大,台上一站,根本没别人什么事儿了。她的出现,让舞台有了灵魂。

    扮演郑旦的吴碧霞是个多么好的歌唱家!她经验丰富,在被打扮得像哪吒或村姑造型出场的不利情况下,几乎是“抢”出来一大段华彩唱腔《梦一样美妙的生活》,她那金丝雀一样的啼哩婉转的花腔,真配得上“丝绸包裹的生活啊”!

    我们的戴偶像戴玉强,戴玉强哪里去了?他的唱腔完全被压住了,没有唱出来,配给他的两段咏叹调也没能给人留下什么记忆,不知道是为什么。也许雷蕾是女权主义者,故意贬抑帝王,把他们的曲调写得很压抑?不光是越王,吴王夫差也没能唱出什么声响。好!干得好!就算是替西施出口气吧。能够让人过耳不忘的是源于《诗经·绸缪》的主旋律咏叹调:“正在用绳索,捆着那柴草,天上的三星啊,出在东南角。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让我见到了你,你是那样的你,让我可怎么好……”一唱三叹,吟咏四次,出现得有点意外。原以为是西施唱给范蠡听的,或者看中了浣纱的苎萝江边哪个小青年,原来都不是。却原来是对着广大的虚空唱的,想要表达的可能是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爱情的憧憬。为什么编剧和作曲家都如此钟爱这一段?众人猜测,可能跟静之、雷蕾他们那代人都曾当过北方知青在农田里辛苦劳作过有关。《诗经·唐风》里这段山西临汾一代的爱情歌谣,激起了他们多少青春情愫和怀念啊!朋友宁肯说应该把越王勾践给西施送别的《秋雁》那一段当主旋律,更切合本剧要表达的人类个体命运难以把握的悲剧主题。众人深以为然。

    2009年11月15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