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电脑的男孩-神弹王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据说王一吃奶时挺灵的,眼睛鼻子都会说话。长到四岁时,父母双亡,他爷爷才发现宝贝孙子不对劲:教他数数,10个数数不全,你一急他就哭。爷爷是远近闻名的医生,养出了这样的孙子,哪里服气?数数儿不行,咋的也得会认字吧?爷爷干脆给他取学名“王一”,总共三横一竖的名字,就是再笨也学得会吧,架不住姓氏优势。哪想到就是这么简单俩汉字,王一他今天好不容易学着写会了,明天又可能写成“土一”或者“干二”,有时甚至一竖两端出头,不念什么字了,那“二”字居然上长下短!气得爷爷跪在祖坟前一通痛哭:“罢罢罢,都道‘十分精神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想是我显露太盛,隔代才出了这么个没用的东西,都是报应啊。”

    王一不会识字数数儿,却对摆弄牲口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哪个猪倌牛倌赶着猪、牛打门前过,无论吃着什么好东西,听到吆喝声,他会立即扔下饭碗,跑出门去,眉飞色舞地看,直到目送得人家不见了影;剥玉米粒子,他会把脱了粒的棒骨子,在炕上垒成猪圈、牛栏,选小个的棒骨作牲口养在里面……爷爷对此很是反感,爷爷希望他读大书,光宗耀祖,哪容他摆弄牲口?所以,每回让他“圈”倒“畜”散,惹得他哭闹不休,爷爷毫不手软……实在没指望了,爷爷教他唱戏,他哪里记得住戏文?偶然有赶马车的打门前过,车老板儿一甩鞭子,叫了一声“驾”,王一听到了,张口模仿,那声音跟老板子惟妙惟肖!气得爷爷第二天就把药铺关了门:“都说‘杀人放火现得济,修桥补路嫌闲气’,一点不假。我当大夫活人无算,老天爷让我断子绝孙,不干了!”刚关了药铺,王一的奶奶又卧床不起,最后一命呜乎,祖孙俩经这一番折腾,变得一贫如洗了,只好躲到山沟里求生存。

    王一6岁那年,全国解放。划定成份,王一的爷爷吓出了一身汗:若不是让孙子气昏了头,他哪里肯关闭药铺?如果还开药铺,那肯定是地主成份,这祖孙俩可真就毁了。王爷爷由此对王一刮目相看:“这孩子傻是傻了点儿,却是个福星哩。”见孙子喜爱摆弄牲口,就遂了他的愿,让他给人家放猪放牛,劳动光荣嘛。王一也整天乐得闭不上嘴儿。

    这王一摆弄牲口,却有着天生的灵气。别人放牧,今天吃了人家的地,明天钻了人家的篱笆,就王一,无论放多少牲口,那畜生都听他的。王一不知何时练就了一手绝活儿:鸽蛋黄大小的石子儿,于两手食指间相扣夹住,用力一拽,石子脱手飞出,击向目标,百发百中且凶狠无比。别看认字不行,他能给牲口取上名字,石子儿揣满一兜,遇有牲口不听拘管,他威严地大喝一声“黑头子,回来!”石子应声而至,那牲口身上就打起一枚小包,下次再也不敢!渐渐的,村里牲口都托王一放牧,别人孩子还躲在娘衣襟下撒娇呢,王一就当上十几口牲口的长官了!

    王一十五岁那年,全国闹饥荒,树皮草根剥光抠尽,村里饿死不少人口,牲口几乎被杀光吃绝,王一麾下只剩下5头生产队的瘦牛,还得赶到大老远的深山里才寻得到草吃。爷爷饿得奄奄一息。王一说:“爷爷,愁什么?您给我一只口袋就妥。”王一砸好一堆石子儿,赶着瘦牛入了山,晚上回来,口供里鼓鼓囊囊装着16只雀儿。王一说:“爷爷,别吱声,看人抢了去。”爷爷看了傻孙子半天,突然搂住他大放悲声:“那些养着聪明儿子的,都见了阎王,哪想到我得到这傻孙子的济了,还是当年治病救人积的德呀。”

    王一不识数,却有他自己独门数数儿的技术:山中的鸟儿不管大小,除非别当他面前叫,一叫,那命登时就没了。王一石无虚发!王一只识4个数,他每打够4只鸟,就摆做一堆,打够了4堆,就算完成了“任务”,此时,就算有鸟落他头上拉屎,他也不再杀生。有时爷爷也好奇:“你咋就识16个数呢,难道不兴多一只少一只?”王一回答,依着我的意,都打光了个屁的啦,明年吃什么?惊得爷爷老半天闭不上嘴:“想不到你这数全在心里,这孩子是奇人!”打那以后,谁说王一傻,爷爷就跟人翻脸!

    祖孙俩就靠这每天16只雀儿的补贴,熬过了灾年。

    成为了正式社员,记工员觉得王一不像个名字,就给改成“王老一”。爷爷幻想能抱上个重孙子,一天到晚颠颠地这家跑到那家,央求乡亲们给孙子找个媳妇。可邻居们当面答应,背后没有使劲的,也就老爷子自个儿觉着他孙子像个人,其实就是个挣工分的机器,四五六不懂,谁家闺女嫁他呀。

    这年冬天,县城闹起了武斗,大白天子弹乱飞,把无辜市民给打死了,搅得人心惶惶。一个大雪纷飞的拂晓,祖孙俩正在梦中,猛听得小山村几十条狗吵成了一锅粥,爷爷爬起来开门,就见一个衣衫单薄的中年汉子,踉踉跄跄一路抢过来,见是王老一的爷爷,只喊出一声“老哥哥救我”,便一头攮进雪地里……爷爷听出,这不县委林书记吗,前两年,他太太得了怪病,还特意派人接爷爷去给治好了,从此两人成了忘年交,林书记还送来过细粮。祖孙俩把林书记背到炕上,换下他被雪水汗水湿透了的衣服,可怜这老革命,浑身上下伤痕累累,几乎找不到个好地方!

    “谁给你打成这样的?”爷爷眼珠子都红了。

    “造反派。”林书记说,“绑进去什么不问,就是个拳打脚踢。老哥哥,我被反动派抓过,也受过刑,我并非怕死,就是在自己的政权下受这帮无知后生的污辱折磨,不值呀。”林书记见造反派头子必欲置他于死地,这才乘看守不备,逃进了深山里。

    话没说完,又听狗叫一片,比上回更凶。林书记脸色陡变:“他们撵来了,没想到这么快!这却如何是好?”

    爷爷说,你安心躺着,我有个孙子呢,一石可当百万兵。喝叫:“孙子,你带石子上房,听爷爷的号令。”王老一搬把梯子,爬到顶端,一脚踩着梯子梁,身子斜倚在草屋顶的积雪上。此时,足有20多个年轻后生,一色的草绿军装红袖标,气喘吁吁地朝山坡上奔。爷爷挺立在雪道当中,大吼一声:“站住,干什么的?”

    追在前面的是“司令”:“老同志,有人报告,林向阳畏罪潜逃,现在藏匿在你家,快把他交给红卫兵小将接受批斗。不然,就是破坏文化大革命!”

    爷爷一直关注这场动乱,知道内情。冷笑一声:“毛主席教导不要武斗,你们把他折磨成那样,比反动派还反动派。他打江山的时候,你小子还在你爹的腿肚子里转筋呢。我懒得跟你动手,你们这一伙也不够老汉一袋烟工夫收拾的。”

    “老家伙,死到临头,竟敢口出狂言。战友们,上!”

    “慢!”爷爷手一挥,“孙子,这小子年轻无知,先别打他的眼,打胸前上数第二个扣子。”话音未落,随着一声“呜——啪!”,司令顿觉胸口一震,上数第二个扣子被打得粉碎!爷爷又吩咐:“打那喇叭!”“叭”字刚出口,那个女头领手中的喊话筒“当啷”一声,飞出去老远,一颗石子竟然牢牢嵌进了话筒的铁皮里!爷爷哈哈大笑:“听着,事不过三,再不给我滚,来一个单摆,来两个双摞!”

    司令一抬头,屋顶上凶神恶煞般一个青年,神秘武器就是他发出的,若是击中脑袋,那还不穿个洞啊。孙子都如此了得,这爷爷哪里惹得起?马上带着人狼狈溃退。后来得知,司令带人抢军火库,遭到驻军坚决抵制,武器没有到手,后来,上面严令复课闹革命,这才不得不打消再下山沟报复的念头。

    王老一从此被林书记称为“神弹”。

    林向阳书记休养半年多,得到组织落实政策,恢复他职务的通知。临走时,含泪拉着爷爷的手,说再生之德,永世不敢忘,可他不能官报私恩,那就自己意思意思吧。见王老一虽然不怎么灵巧,却也憨厚可爱,他林向阳有一女儿,长得丑些,又时犯癫痫病,若不嫌弃,就做一次新社会的包办婚姻如何?爷爷愁的就是孙子的婚事,不由大喜过望,当时叫王老一给岳父鞠躬,事情就成了。

    王老一跟林向阳的女儿举办了革命化的婚礼。爷爷担心王老一脑袋不灵活,万一把小夫妻间的事跟邻居瞎嘞嘞开来,岂不留下笑柄?然而,王老一对此事守口如瓶,一个字都休想套得出!孙子又晓得疼老婆,哪怕得到一块桔子瓣糖,也要纸包纸裹地夜里留给媳妇,媳妇说,嫁这么个男人,挺知足的!

    那时候,医院让革命闹得连青霉素都找不到,爷爷便重操旧艺,用草药把孙媳妇的病治好,过门后,再也没犯过。喜得林向阳直夸,女儿有了第二次生命!孙媳妇接连生下一儿一女,爷爷年过70,一天到晚喜孜孜的:“临秋暮晚,我还要得重孙子的济呢。”

    此时,岳父在市长位上离休,要接女儿女婿去城里享福,也为外孙子女上学便利。可爷爷厌烦城里喧闹,一家五口就暂时留在山村。

    王老一的儿子拴保,长到10岁,读书也学不进去,媳妇愁得直跺脚。老一说:“人生世上,都带着吃饭的命哩,你急什么。”两口子带栓保下田,小家伙在地头摆弄爸爸的猎枪玩耍,突然,头上掠过一只老鹰,这孩子抬手一枪,居然把老鹰给打了下来!王老一傻呵呵地咧嘴大笑:“咋样?你种包米,它长不出大豆就是的!长大了当兵,一枪一个敌人!”

    打那以后,栓保就天天玩枪。再以后,省政府禁猎,枪没收了。栓保没了玩具,书更没心思去读。老一问岳父:“栓保论读书啥不是,可他打枪行,有没有打枪挣钱的活儿?”岳父说:“就看他是不是那料。”让老部下联系射击队的教练,过来又测体能,又量身高,折腾了半天,摇头:“老首长,爱莫能助,这孩子没有培养价值。”

    王老一这回真火了:“你知道我儿子还是我知道?让他打几枪。说,怎么打吧?”

    栓保拿枪在手,略问了几句使用方法,瞄也不瞄,当当当一连五枪,嘿,从一个眼里穿过!王老一媳妇反问:“你教过这样的学生吗?只要俺家傻子说行,就没有不行的。”又把女儿拽过来,让她打,成绩也相当出色!

    栓保和妹妹同时被省射击队暂时试用,训练了一段,恰赶上全运会,兄妹俩夺得一金一银,破了本省射击史上的纪录!喜得省长亲自接见,当时奖品也就一套尼龙运动装,又给安排了工作而已,这也让小山沟热翻了天!妹妹没拿到金牌,一直撅着嘴:“比赛穷规矩太多,一害怕,就没打好!”

    后来,岳父去世,王老一带着百岁高龄的爷爷,全家搬到省城。王老一被省射击队聘为特约顾问。其实他什么理论也不懂,就是遇上教练选拔射击运动员,得请他去看,无论试射成绩如何,他说这人行,日后必出成果;说不行,即使基本功再好,将来也是名普通的选手而已。组织上当然不可能照他没根据的说法去确定一个运动员的前途,然而,当初不被教练看好的,只要老顾问点了头,还是要留下的,据说经他认定的十几名苗子,包括输送外省的,都成长为一流选手!

    后来,有关部门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对王老一进行诱导性咨询,然而,哪个也没搞明白,王老一判定某射击运动员有培养价值的理论根据是什么,王老一只会说:“我看他中,就中呗。”老伴也急:“你怎么像个巫婆似的!”王老一脖子一梗:“巫婆就巫婆,有饭吃就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