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运动会的准备工作-运动中意外损伤的防护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运动性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青春期由于身心发育特点,非常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如肌肉韧带损伤、挫伤、骨折、脱位、脑震荡、内脏破裂等。

    发生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不足,准备活动不够,过高估计自己,心理紧张或急躁,技术要领未掌握或运用好,运动量过大,身体健康功能不良,场地器械和气候条件不佳,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意识缺乏等。

    体育锻炼预防意外

    在中学生所受到的严重外伤中,因体育锻炼致伤的比例超过50%。其中球类运动和体操所引起的外伤较多,初中学生也比高中学生容易在体育锻炼中受伤。这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容易兴奋,肌体容易疲劳,而注意力则不容易集中,肌体的协调、应变、平衡等功能的发育也不完善。这样,在做一些难度较大的复杂动作时,就容易引起外伤。比如在单、双杠上做大摆动或做转体练习时,都要求注意力集中,身体的协调、平衡功能要好。

    其次,中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有些人还没有掌握动作要领,就急于表现自己,甚至互相嬉戏或打赌比赛,结果因动作失误而受伤。

    还有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因缺少保护而受伤。如练习鞍马、跳箱动作时,学生如果平时缺乏训练,助跑不够,腾起高度不够,换手不及时,此时若缺乏有效的保护,就会发生股骨、胫骨、会阴和下肢关节等部位的损伤。又如练习吊环时,如果没有保护,就容易引起肘关节脱臼、前臂骨折和脑震荡等严重后果。

    中学生运动中易发生的外伤

    中学生在运动中容易发生的外伤情形主要有几种:流血,骨折、脱臼、撞伤、挫伤、扭伤、戳伤等。大量出血的时候,应立即进行止血处理;如果怀疑是骨折,就应立即采取骨折的处理方法。

    如果是轻度的撞伤或挫伤,可用冷湿布敷在疼痛或肿痛的部位。但如果撞伤严重,或是头、胸、腹等部位受到较大的撞伤,应特别注意,因为这有可能出现内出血或内脏损伤的危险。情节严重的体育运动外伤,都应在初步救护的同时向急救中心呼救或视情节送往医院救治。

    锻炼时要注意的问题

    加强身心素质的全面锻炼,提高身心对各运动项目的适应能力,特别是提高心理稳定和调节水平,消除紧张和急躁、粗心等心理现象。

    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加强易受伤部位的锻炼和准备。掌握好技术动作要领,认真练习,按要求正确操作。

    加强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意识,提高思想认识和应急意识,学会和熟练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如摔倒时立即屈肘、低头、团身,以肩背部着地,顺势翻滚,而不要直臂撑地。器械练习时特别要注意相互保护,如做单杠或跳马练习时。

    自我监量检查

    运动前要进行场地器械及个人服装、鞋子等安全检查,并自我评估身心健康状况,如身体不适、情绪低落、心理紧张、技术掌握不良等,应停止或避免较高难度的体育锻炼项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