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的诅咒大全集-金顶寺:朱家最后一步棋(8)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绕塔廊尾端,尸气纵横,鬼气森然。肯定是胖妮儿和养鬼婢遇到了非同一般的对手,正全力搏杀。这点从尸、鬼二气可以看出,她们此刻已经将功力发挥到了极致。

    朱瑱命那边依旧没有动,他是在等待最合适有效的机会。

    豹姬娘娘上好弦簧后的坎扣都是用“影随形”光动咒触发的。现在不管鲁一弃他们往哪边动,只要身形变化,带动光线变化,就能启动咒符。咒符启,便会发无形力,或跳、或颤、或抖,牵触弦簧动作。

    没有援手。活佛无法依仗。对手已经逼到近前。只能靠自己,不!必须靠自己和活佛的联手。鲁一弃的目光在查看,思绪在飞转。

    该看的都看了,该记的都记了,该算的也都算了。破解办法已经在脑海中形成。接下来就是要正确且准确地去做。

    “我说动,就走;起,便直跳;跃,便前跳;定,便停;伏,便俯身。”鲁一弃面色凝重地对活佛说,只有与活佛统一了口径,接下来才能按自己的要求和目的往前闯。

    活佛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但目光与表情显露出的却是坚定和信任。

    行动的信号统一了,另一个关键就是所行距离位置的控制。连续布扣的坎面中,哪怕半脚掌的偏差,都会导致性命毁于顷刻,所以必须有个鲁一弃和活佛都熟悉的定距法。

    距离确定最常用的是八卦位数。可这活佛深研藏密佛学,对中原道家理数没什么了解。于是鲁一弃想到密宗佛学典著《藏佛七轮释身》。书中说人体有七轮为持,其中一轮体外,为“梵穴轮”,六轮体中,为“顶轮”“眉间轮”“喉轮”“心轮”“脐轮”“海底轮”。七轮以体外“梵穴轮”为始,然后各轮之间位置距离各不相同。这计量位应该是活佛所熟悉的。

    “九丈坐佛七轮之距为行,行前听我读位。”鲁一弃这是要以九丈高坐佛的七轮距进行位置确定。

    活佛再次坚定地点点头。这种距离确定法,对他而言如同搬弄手指般容易。

    拔出驳壳枪让鲁一弃感觉有些艰难。右手已经残缺,只能用左手射击,可刚才盲爷的盲杖偏偏又是刺穿的左肩窝。

    手臂已经不能抬起,所以驳壳枪只能靠手肘提弯平端在腰间。

    “砰——”鲁一弃第一枪只是为了找基准点。有了基准点,才能找到正确的感觉。

    轻吐深吸,聚气凝神,身心尽趋自然。鲁一弃感觉之中已经没有了自我,肉体仿佛已经融入空气之中。一时之间,其气势纵横腾跃,如云行空、水行涧、光华灿天东。见此气相,朱家众多高手惊异了、错愕了。就连见过鲁一弃气相的朱瑱命都暗暗称奇,才数日未见,这年轻人所携气相中蕴含的能量变得更为强劲,给人一种无所能拒的感觉。

    所有的机簧弦线位置以及动作形式在脑子里再次梳理一遍,将这些概念在意识中预构成一幅画面,这画面在他感觉中拉近、再拉近,拉到他能探手可及,拉到他可以一挥而就。

    “动,心轮!”鲁一弃一声轻喝。

    鲁一弃话音未落,活佛身形立动,带着他冲到九丈坐佛的心轮位。

    活佛和鲁一弃才动,另一边机栝也瞬间触发。首先是正面范围中的“刺猬靠”,但它的弦簧只动了一半,便卡在了那里。因为鲁一弃在说出“动”的同时开枪,子弹正中“刺猬靠”主括位,主括撑板卡入齿杆,扣子无法继续动作。

    第二枪射中“九九归一穿山矛”藏在石缝中的挂弦,枪响弦断,整个扣子的弦劲全松,穿山矛无一飞出。

    “定!”鲁一弃又高喝一声。“定”字出口的同时,鲁一弃开枪射中了“田字切”的括扳。这扣子的机栝是侧向扳力,从鲁一弃的位置角度无法让机栝松弦退劲,所以鲁一弃枪击括扳,这样就能让扣子提前动作。鲁一弃让活佛“定”,就是要利用这时间差躲过最先弹射出的田字形切格。

    “跃!海底轮。”鲁一弃又喝一声。

    活佛应声而动,身形正好随着“田字切”顺序跃出。切格尽出之际,他们也正好到位。

    但到位的同时,与“田字切”叠合的下道扣“云霓圈”正好动作,顿时,有无数锋利刃口的平扁钢圈飞云般卷来。而这一次他们两个正在扣形正中,再也无处可躲。

    “伏!”鲁一弃让俯身躲避的同时,手中枪连续地响起。

    子弹直奔那些锋刃钢圈而去,但枪里的子弹数量远远少于那些钢圈,再说这子弹要是打完了,下面的扣子还是无命可过。鲁一弃只打了五枪,每一枪都有极为巧妙的角度,被子弹击中的飞环变向撞到相邻的飞环,被撞飞环再撞飞环,虽然只有五枪,撞飞的飞环却有四五倍。于是如云的飞环群中出现了一个缺口,刚好可以让伏身收形的活佛和鲁一弃从中通过。

    在旁人看来,活佛和鲁一弃就像在表演一场木偶戏、皮影戏,枪击声、机簧动作声是他们的伴奏。他们的身形动作是怪异地、莫名其妙地一会行,一会停,停后又行,再伏,再跃……唯一的要求是他们必须将这些动作连续、连贯地做到底,直做到没有坎扣的位置。因为稍有滞怠或者错失一个机会,代价将是两条性命,两条极有价值、无可替代的性命。

    豹姬娘娘惊呆了,刀十六骇异了。暗伏的朱瑱命快步冲出,他不是要趁机攻击鲁一弃,而是不想错过震撼古今的精彩一幕。朱瑱命和别人不一样,他心中更多的是欣赏和佩服。当鲁一弃他们冲到最后三个扣子时,他甚至从心底暗暗给鲁一弃鼓劲,希望他能顺利闯过,希望他能创造奇迹。这就是所谓的“真正的对手才是真正的知己”。

    一共十一道坎扣,虽然破解之法中有投机取巧让扣子抢先动作的,虽然破解过程是两个人共同完成的,但他们确确实实是闯过去了。不知道此举到底算不算超过了“墨白双成”创造的历史。

    闯过之后,活佛倒没多想,而是稍稍平复了一下心跳和气息,便抓紧时间直往天梯石阶而去。当到达石阶之下时,活佛却突然放缓了脚步:“怪哉,豹姬娘娘的灵兽怎么一只都没见。”

    活佛所说灵兽是朱家花费数百年精力培育而成的“三兽獒”。据考证,这也许就是《山海经》中提到怪兽——狡。《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有:“玉山……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

    这些很厉害的灵兽没有守在在天梯下,是因为它们正在对付另一个厉害的闯坎者,莫天规。莫天规遇到这些灵兽时已经受伤,所以没交手就被这些畜生逼入到凸石之后的凹壁里。

    莫天规在竹夹布卷上已经准备好冒险荡到绕塔廊中。可就在欲纵未纵的刹那,刀十六到了。刀头采用了最简便的办法来追袭莫天规,就是割断他立足的竹夹布卷。

    莫天规刹那间感觉刀气侵背,不由地脊背肌肉猛然紧缩,汗毛立竖。但现在回头应对已不可能,不如索性按原来计划抢扑而出。

    做法是正确的,但动作却慢了。不,应该是刀十六的刀太快了。刀头人就是刀,刀就是人。心意一到,刀也就到了。刀未及物,刀势就已经让竹夹布卷破断。

    竹夹布卷一断,莫天规跃出之势便只借到半截劲力。脚下突然的虚空让莫天规不由发出一声惊呼,赶紧手中带力。虽然借助彝麻线的牵拉,可以让他身体依旧朝前飞出,但因为扑出之力只有半截,所以斜下而落的幅度也更大,而且那廊柱在借力之下,触动机栝,柱子由上而下弹出四层莲花锥。这一切导致莫天规最终的落点仍在“九色天云兽纹场”范围中。

    落地点有翻板,微微一踩那翻板便会侧翻,翻开的口子中有“倒射天柱”撞出。“倒射天柱”,为尖顶方形石柱。高过两丈八,四格窗见方的粗细,扣子的分量极重,上冲的速度也不快。这是因为这种扣子的上冲攻击在其次,它的主要作用是所有柱子启动后形成一道屏障,将闯坎之人逼入死路。

    莫天规之所以敢在此处冒险,就是因为他有办法对付“倒射天柱”。当一只脚刚踩开翻板,另一只脚便立刻在旁边的翻板口边沿上借力一踏,尽全力腾身而起。两根“倒射天柱”上冲而出,追上了莫天规。因为都是上冲之势,而且莫天规已经预料到直柱尖顶的所在,所以他只是被尖顶侧面硬生生推了出去。借助这力道,莫天规调整身形继续朝前扑出。

    伤到莫天规的是那几支箭,从金幢白塔上射下来的箭。

    相邻的两个坎面,又有坎沿相交,那么将前坎的最尾一扣做成与后坎联动,这是坎子家常用的技法。莫天规被两支“倒射天柱”推出之时,两根柱子带动了下一坎中的“飞雨射”。没等落地,已经有三支牛尾箭射中了莫天规。

    落地的位置在白塔坎面内。刚落地,土下就跳出两副“片钩钳”夹住了莫天规的右大腿和右脚踝。“片钩钳”类似兽夹子,夹口锋利,夹劲刚猛,有铁链和地下固石相连。遭此利器攻击,莫天规大腿处立时皮开肉翻,脚踝的胫骨更一下就给夹断了。

    到底是墨家当家人,遭受如此重创却没一点惊慌。他伸手拔出背负之剑,青芒一闪,便劈断了“片钩钳”的钳口。然后也不管身上插着的箭杆,就地而滚,直滚到绕塔廊的廊栏边上。滚动中,箭杆都被压断,可箭头却更深地插入进身体。不过这滚动是及时的,眨眼之间,“片钩钳”已然被箭矢和枫叶镖密密覆盖。

    廊道基座下,是绕塔廊和金幢白塔的坎沿,这位置是安全的。但再安全,这里都不能久留。现在已经不是救助鲁一弃的问题,而是要自保性命。背后那刀锋般的人正在解坎过来,自己身受如此重创,无法再与这样的高手对敌。

    莫天规点压几处经脉穴道,止缓流出的鲜血。然后以剑为杖,跌撞而行,沿廊基跑出金幢白塔的坎面范围。他知道,此时再不能往西面去了,自己这样子,非但帮不了鲁一弃,反而会连累到他。那么是往东走呢?还是就在此地等待援手?

    就在这时,突然两边有异常响动。莫天规汗毛陡竖,脊背发寒。没有刀气、杀气,只有异响和兽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