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运动会是一项牵涉面十分广泛的复杂工作,为了充分发挥学校运动会的作用,搞好学校运动会工作,就必须对学校运动会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制订详细严密的学校年度运动会计划,以保证学校运动会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年度竞赛计划是对全校一年竞赛活动的内容、时间所作的全面规划和安排。年度竞赛计划是由体育教研组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竞赛安排和本校工作计划,结合各年级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与有关部门协商后制订的。制订年度计划时,既可将全校的所有比赛一起安排,也可按校内外分别安排。
年度竞赛计划内容
年度竞赛计划内容一般包括竞赛名称、时间、参加单位、参加人数、主办单位、负责人等。
年度竞赛计划形式
年度竞赛计划一般多采用表格式,也有采用文字式的。表格式一目了然,文字式则较为详细。具体采用哪种形式,体育教研组可根据习惯而定。
年度竞赛计划要求
在安排学校全年运动会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要从学校的需要与可能出发,在对整个学校体育工作做出科学安排的基础上,安排学校一年的运动会工作。
安排竞赛项目时要做到正式比赛项目与传统项目相结合,大型比赛和小型多样比赛相结合,突出重点但不能偏颇。
时间安排不宜过分集中,要根据季节气候条件,充分利用节假日。
各项竞赛的安排顺序,应以日期先后为准。
每项竞赛要提前制订竞赛规程,并将竞赛规程提前发给参赛单位,以便作好准备。
2.制订竞赛的计划
学校的体育竞赛计划是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的依据。竞赛计划的质量直接影响竞赛管理的效果,因此必须重视竞赛计划的管理。
竞赛计划制订原则
(1)从实际需要和可能条件出发
学校体育竞赛计划的制订要根据上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的竞赛计划,本校教育计划的总体安排,本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的要求,本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和重点项目以及项目的普及程度,充分考虑学校的规模和场地实施条件综合考虑,全面计划安排。
(2)重点突出与兼顾不同对象
重点突出就是要主次清楚,有全校性的大型运动会,也有年级的单项比赛。学校体育竞赛以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要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体育兴趣的学生需要。
(3)做到合理安排时间和次数
时间不宜过分集中,竞赛次数要适宜。要把体育竞赛均匀地分布在两个学期中,重要的运动会可以固定时间,形成传统,其它项目经赛的安排要考虑季节的因素。体育竞赛的次数要适宜,通常是每月都有比赛,如果安排得太多,难免与学校的总体教育计划发生冲突。
(4)搞好各项竞赛的排列顺序
竞赛计划中各项竞赛的排列顺序,应以日期先后为准,列表表示。竞赛计划日程表主要包括顺序、比赛名称、比赛日期、比赛地点、主办单位、参赛单位、参赛人数等。
竞赛计划制订程序
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竞赛计划的实施,各层次运动竞赛计划必须自上而下地制订。最高层次的竞赛计划,由上级有关业务部门和各单项运动协会根据我国体育运动发展方针、竞赛制度和比赛活动的规律,以及体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并结合本地区本项目的实际需要,逐级制订运动竞赛计划并组织实施。这样才能保证各级竞赛活动紧密衔接,更好地协调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使整个竞赛系统具有统一性和计划性。
制订竞赛计划步骤
(1)收集运动竞赛信息
对运动竞赛系统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以便科学地确定竞赛目标与任务。这些信息主要包括:
①国家在计划期提出的体育战略目标和有关方针、政策;
②上级竞赛活动的有关安排;
③运动训练的实际需要,包括运动训练水平、运动人才状况及发展规划等;
④推动体育发展的各方面实际需要,如促进有关项目体育活动的开展,观众对有关项目竞赛表演的观赏需求,以及社会各部门、单位、企业等对有关运动项目竞赛的需求等;
⑤国家、地方、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的财政力量;
⑥国家和地方的运动设施、场地器材和有关生活设施的建设情况;
⑦有关项目裁判员的水平与数量;
⑧竞赛管理干部的数量和水平等。
(2)明确运动竞赛目标
制订运动竞赛目标,要以全国体育运动竞赛的总体部署及各项体育方针、政策为依据,并使运动竞赛目标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一般来说,我国运动竞赛系统各层次的目标主要包括:促进运动技术水平提高,检查训练效果;选拔、组织参加上一层次比赛的队伍;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推动群体活动的开展等几个方面。根据组织竞赛的实际,从这几个方面确定竞赛的具体目标定向,即形成运动竞赛的具体目标。
(3)拟订竞赛安排方案
运动竞赛目标确立之后,就应着手拟订每项竞赛的具体方案,使竞赛目标落到实处。竞赛的具体方案,主要从比赛形式、比赛时间、比赛地点和承办单位,以及比赛规模等若干方面加以考虑。
①确定比赛形式 运动竞赛种类很多,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确定适宜的竞赛形式。竞赛形式的确定,一般要综合考虑组织竞赛的任务、竞赛范围、参赛者的年龄和竞赛项目数量等。
②确定比赛时间 比赛时间是制订竞赛计划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比赛时间的确定,主要应考虑上一级竞赛活动的日程、比赛的传统时间、比赛地的气象规律、各类竞赛所需时间及节假日因素等。
此外,随着运动竞赛商业化的发展,对竞赛安排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在安排社会影响较大的竞赛时间方面,就应考虑到电视转播的需要。因为这类比赛通常需要进行电视转播,若能安排在合适的“黄金时间”进行,将有利于提高收视率,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厂家进行广告宣传,满足商业化要求,提高竞赛的经济效益。
③确定比赛地点和承办单位 各类比赛举办地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运动竞赛的效果,应当缜密考虑安排。选择比赛地点时,应考虑场地设施与交通、接待等条件,以及举办地群众的项目兴趣倾向和欣赏水平。此外,还要注意优先安排该项目的重点布局地区,考虑到举办地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果是为了准备参加重大比赛而组织的低一层次比赛,还应力图使比赛地与未来重大比赛地点的环境、气候、时差等各方面条件相适应。
选择比赛地点通常与确定比赛承办单位同时进行。在确定比赛承办单位前,需征求承办单位的意向。目前国内各级单项竞赛一般都实行计划安排与招标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比赛承办单位和比赛地点,以改变过去单纯指令性计划、国家和体委包办竞赛的状况。综合性运动会通常采取组织申办的方式确定承办单位和比赛地点。
竞赛招标是竞赛管理中引进的一种商业性运作方式,它有两层涵义:一方面是运动竞赛计划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条件对竞赛计划项目发布招标公告(或通知),择优选择投标者;另一方面是投标者报出相应的要价和条件,力图通过竞争为招标者选中,以获得竞赛的承办权。
竞赛招标的程序一般包括招标、投标、开标与评标、签订合同等。竞赛招标是我国竞赛管理改革中的新事物,由于实践时间短,经验不足,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某些问题。如招标过程中,对投标的积极性和经费因素注意得多,而对其是否具备承办条件却考虑不够;一些省、区、市擅自将一次招标变为两次招标,将全国性比赛放到下面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单位承办,致使比赛质量不高;少数中标承办竞赛的单位不严格履行招标协议,上级主管部门也对之检查监督不力,赛“关系标”、“人情标”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完善竞赛招标,今后应加强对竞赛招标的计划指导和法律监督,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建立健全体育竞赛招标、投标法规,加强监督检查,以使竞赛招标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④比赛规模的控制 为了提高竞赛效益,应对竞赛规模进行控制。控制比赛规模,应以确保完成比赛任务为前提,严格控制参赛资格和人数,特别要重点控制比赛工作人员的数量。此外,还要注意妥善掌握接待规格和安排比赛礼仪,力求庄重、简朴。
(4)综合平衡,确定方案
综合平衡是运动竞赛计划制订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竞赛计划科学性的必要程序。通过综合平衡使各种比例关系协调统一,可有效提高竞赛计划的整体性。
运动竞赛计划综合平衡主要包括竞赛规模与国家(地方)经济及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平衡;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竞赛比例的协调平衡;竞技体育各类项目竞赛、重点与非重点项目竞赛比例的协调平衡;成人与青少年竞赛比例的协调平衡;国际、国内(各级)竞赛衔接的协调平衡;竞赛经费、参加人数、时间、地点等方面的协调平衡;竞赛安排的指导思想与计划具体体现的协调平衡,以及竞赛类别、形式的协调平衡等。经过综合平衡后所确定的较为合理的竞赛组织方案,也就是正式的运动竞赛计划。
3.大学筹备工作计划
大学体育运动会的筹备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制订筹备计划、制订运动员选拔计划、制订运动员训练计划、制订参赛计划四部分,它们是大学体育运动会成功举办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订运动会筹备计划
在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体工委办公室、体育院(系、部、室)要全面负责各项筹备工作,并制订竞赛规程,学校体育运动会筹备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由竞赛筹备委员会、组织委员会来执行,下设办公室和竞赛机构。其工作职责分别是:
办公室根据比赛安排,排定活动日程表,拟定、印刷有关文件和材料,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协助有关机构组织各种会议,组织实施体育道德风尚奖和对运动队、运动员、裁判员的评选工作等。
竞赛机构执行竞赛规程,确保比赛符合各项目的竞赛规则,并按竞赛规程的规定进行,负责比赛轮次和日程的编排;接受参赛队报名,按照竞赛规则的要求,保证比赛场地、器材、设施的正常使用;安排赛前的训练,组织安排裁判员学习和实习,以及赛前的技术会议;编辑竞赛秩序册,定时发送竞赛公报。
另外,在拟定校内体育竞赛规程的竞赛办法时,应立足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比赛,要鼓励争取最好的成绩。评定名次既要评个人名次,也要评团体名次。确定计分办法,对破纪录者可加分,对达标高的也可加分。竞赛要有利于促进学校群体体育活动的经常性开展,有利于提高比赛的成绩。
制订运动员选拔计划
大学体育运动会采用按院(系)为单位参加比赛,因此要进行选拔。在学校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下达后,一般是在每年的9月份对年或学年、学期的竞赛活动进行总体安排,各学院、系根据学校年度体育竞赛日程或体育运动会日期,组织各院、系选拔运动员,一般要提前3至6个月。
制订运动员训练计划
各院、系选拔运动员后,要精心组织制订运动员的训练计划,这有助于运动员技能水平的提高。训练计划可分为:
(1)身体素质训练阶段
身体训练是指开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的训练,身体训练是为了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增强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能力。身体训练分为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一般身体训练也称全面身体训练,目的是使各项身体素质得到均衡发展,为专项训练做好充分准备。一般身体训练的内容十分广泛,多是通过体育、球类、体操、滑冰、游戏、越野跑、爬山等多种形式进行。一般身体训练中应该注意,练习的选择和完成与体育专项的特点相适应,甚至早操的一般练习和积极性休息时的练习,也要考虑专项特点。
(2)专项训练阶段
专项身体训练是指与专项竞赛具有密切的关系,能够直接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身体训练。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发展专项所需要的肌肉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度等。在进行一般和专项身体训练时,应根据运动员的年龄、训练水平和训练任务区别对待,要根据项目特征、训练阶段、比赛任务和个人特点等,合理安排一般和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和比例。
掌握先进的体育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只有掌握先进合理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身体素质的作用,并获得良好的专项成绩。运动员的技术越完善,越能有效地利用外力,主要指反作用力、惯性力和非代谢能量等,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否则,只能用“蛮力”,浪费体力,不能获得应该达到的理想成绩。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改进运动技术。运动技术的提高是无止境的,在技术训练中应该注意:技术训练要贯穿在年度训练周期的始终;技术训练中要突出完整技术练习;训练中要重视与技术有密切联系的专门练习的完成;技术训练要结合个人特点;在年度训练周期中准备期以基本技术和改进技术为主,竞赛期以完整技术训练为主。
(3)赛前训练阶段
根据运动员的能力及其对同伴及对手的分析,为争取最好成绩所进行的训练阶段。战术训练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身体素质、合理的运动技术和坚强的运动品质基础上。根据比赛环境条件,合理的运动技术水平,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战术方案和成绩指标。
竞赛、田赛和全能项目的比赛都有不同方式的战术。竞赛项目的战术训练主要是合理分配跑动时的速度和体力,不仅表现在预、复、决赛的各赛次中,而且每次比赛中也有体力分配,这对中长跑极为重要。
竞赛项目的战术可分为消极战术和积极战术两大类。消极战术指按预定的计划主动让对手,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自己采取主动。例如:到终点跑段时突然超过对手,出奇制胜;积极战术是以自己为核心,使对手围绕着自己转。例如:采用高速冲跑和变速跑等。
田赛项目的战术训练主要是提高运动技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田赛项目的运动员要求在第一、二次试跳或试投中,就能出色地发挥专项水平,创造本人的优异成绩。高度项目的运动员要学会根据对手的情况,确定自己合理的试跳计划,培养运动员在较高的横杆上一次试跳成功的信心和保持合理技术的能力。
(4)赛前调整阶段
恢复训练是指在训练过程中根据运动员完成练习的情况和疲劳表现及时调整运动量,这有助于恢复运动能力,并提高运动成绩。
(5)比赛阶段
比赛阶段的心理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训练是使运动员在心理上适应训练和比赛的一种训练,心理训练的任务是使运动员精力旺盛、充满信心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为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和优异的专项成绩创造心理条件。
培养意志品质是心理训练十分重要的内容。意志品质的培养,不仅表现在训练过程中的从严从难要求上,而且也表现在对训练制度和生活管理制度的遵守上。
制订代表队参赛计划
精心细致地制订代表队的参赛计划,主要应考虑赛前的报名情况、赛前运动员的精神面貌、比赛中应做的服务工作、运动员休息的安排、运动员的饮食安全,以及做好赛后的总结等。
4.中小学筹备工作计划
中小学体育运动会的基本运行模式同大学一样,包括确定体育运动会的竞赛计划、制订体育运动会的筹备计划、制订运动员的选拔计划、制订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制订运动员的参赛计划五大部分。这些计划都是把中小学体育运动会的目标、计划、任务付诸实施的保证,也是开好学校体育运动会的基本保证。
制订运动会竞赛计划
制订学校运动会竞赛日程计划要根据学校所在市、县教育部门及体委部门的竞赛计划进行制订,以便有一个统一的安排部署。做计划时首先要进行总体设计构思并提出组织方案。竞赛组织方案大体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运动会的名称、目的、任务。这主要是根据体育运动会的宗旨、竞赛计划、赛会性质及其它要求进行确定。
确定运动会的规模。根据任务确定,包括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参加单位、参加人数(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竞赛组别、竞赛项目、运动会日期和地点等。
确定运动会的组织机构。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一般包括组织形式、组委会及其下设主要部门及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名单(或名额)等。
确定运动会的经费预算。根据需要作出计划,主要包括会场布置费、场地修建费、器材准备费、交通费、奖品费用、住宿饮食费、招待费、邮电通讯费、医疗费、印刷费、文具费、补贴费等。
确定工作进行步骤。说明大会筹备工作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主要安排及中心工作等。
制订运动会筹备计划
中小学体育运动会的筹备计划是在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或组织机构成立后,根据竞赛规程、组织方案和责任分工,拟定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计划和有关行为规范,如竞赛工作计划、宣传工作计划、大型活动计划、安全保卫计划和财务计划,以及工作人员守则、作息制度等,经校长或组委会审定后方可执行。
制订运动员选拔计划
中小学体育运动会按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参加比赛。在学校竞赛计划下达后,各年级、班级应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根据体育运动会的项目采用自我报名、推荐报名、协商报名等方式,将班级中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为班级或年级争光。
制订运动员训练计划
各班级报名、选拔运动员后,由班主任或有训练基础和经验的体育委员或班干部自发组织运动员利用业余时间训练,有时几个运动员结伴训练。有运动队的学校可以为想参加训练的学生提供技术支持。既要有长期计划又要有短期计划,一般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以3至5个月的短期训练为主,训练计划主要以采用一些简单、合理、有效的辅助练习方法尽快提高训练成绩,掌握简单的比赛技巧和方法等。
制订代表队参赛计划
代表队的参赛计划必须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进行制订,在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一是参赛前的动员与心理教育;二是参赛运动员的项目分析;三是运动员的身体与饮食安全的管理;四是为运动员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等。
临近比赛,精心制订年级或班级代表队的参赛计划非常重要,赛前一定要召开动员大会,鼓舞士气,强调比赛中的安全等,在比赛中做好服务工作、组织啦啦队助威、安排好运动员休息、注意饮食安全卫生等,赛后做好总结。这样,整个运动会才算完美结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