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杯,最后今晚了-葡萄成熟时——作者的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干杯,最后今晚了》初稿完成于2017年的7月21日。当时会写这么一个故事,是想糅合个人在生活中所见所想所经历的,来“发泄一通”,以此表达作为一个刚二十出头、半只脚踏入社会却一窍不通的尴(fei)尬(chai)大学生对于挚友们渐行渐远各有各道路发展的空虚,同时反映当代社会同学之间的关系始终难以抵挡时间的细水长流而发生变质,物质利益化严重,以及现代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因网络时代而被疏忽。不过最后还是寄上了我的愿望——愿望真挚的情感不会被残酷无情的洪流冲走,愿望我们都能珍惜眼前真情人,愿望我们还有愿望,愿望我们的愿望都能成真。

    各位刚才看到的这个故事是经过三四次修改完善后的版本。最初,我是想到了这么一个主题,再想到要用推理小说的类型来表达,才在限定的背景下添加推理小说的元素。与现在的版本最大不同是,初始我并没有设置最后拳头先生推理逆转的桥段,亦即故事到张奇奇与挚友们唱歌便结束,真凶确实为樊峰、林霞菲与李灵。

    这篇东西完成后便被我雪藏了快一年,后来翻回出来重看一遍,才觉得逻辑推理与诡计设置过于简单,即使这个故事不以本格推理为主,但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有点不搭,难以撑起近7W字这样一个长度的中篇,所以又再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扩展。刚好重读时发现当初设置的张奇奇逻辑推理桥段看似复杂,实则推理本身便存在着不少逻辑漏洞。既然这样,不如干脆顺势下去,以张奇奇的逻辑推理作为线索前提,再通过拳头先生的推理来推翻张奇奇的推理吧!“以主角第一人称来进行搜寻线索、逻辑推理,再以第三人称的侦探推翻第一人称主角”这样的设置貌似还蛮新鲜的诶,在读者视角看来应该也会有别番感受吧?

    一不做二不休——不但完全推翻原本的逻辑推理设置,在下毒诡计方面也多加了一重铺垫与红鲱鱼。同时除了不可能下毒诡计、还添加了主观认知方面的叙述性诡计,刚好这也与我想表达的主题本身相辅相成,更能给予为何我开头用张奇奇第一人称视角叙述而后换作拳头先生第三人称叙述一种解释。(不知各位又感觉如何呢?)

    在社会派的故事背景下,以古典本格推理为核心,表达背景包含的社会议题。1+1>2,我希望一部推理小说在抛开推理要素也有别的亮点能让读者感受到震撼,而加上推理要素更属于锦上添花。能在古典本格谜面的铺垫下,于谜底处享受到新本格味道的意外惊喜——这也是我想让大家感受到的地方。

    所以,既然最后拳头先生指认张奇奇为真凶,那么关于张奇奇第一人称叙述的那部分,我则要更加谨慎去描写他的行为、心理活动,利用一些模棱两可或不被大家注意,但之后回看也许会恍然大悟的形容词,既要让读者在阅读时不会对查案的张奇奇抱有怀疑,也要为之后的人设逆转埋下伏笔。

    最后我是故意留白没有解释为何李战要杀害樊峰,也没有证实拳头先生的推理是真是假。不想整个故事说得太满,留点空间给各位发挥想象。戛然而止的感觉不知给到读者们会是一个怎么样的反映呢?好吧,实话实说——当时我确定要设置最后逆转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过李战杀害樊峰的动机——啊不是啦,其实我是想以《干杯,最后今晚了》这样一个标题格式,以中篇连作集的形式写一个类似于《罗生门》(是歌,是歌!不是书,不是电影!)的三部曲。留白的这一部分呢,我是打算放在下一篇里解释的。只是这个所谓的“下一篇”,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诞生呢……(看起来很像无赖在狡辩,是吧)

    好吧,就先唠叨这么多。虽然还有很多感受想和各位分享,不过各位一定没有兴趣了解我。恐怕看到这里的各位已经在打着呵欠昏昏欲睡了,辛苦了辛苦了!感谢阅读,鄙人这篇拙作尚有很多不成熟的缺点,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作者:小卢

    创作时间:2017—07—21

    修改时间:2018—12—15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