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侠古今奇缘-第五十五章 :古洞奇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功夫不负苦心人。碧云爬行约五十丈左右,眼前豁然开朗,缝隙不仅变宽了,而且可以直立行走,并听到前面有潺潺地流水声,眼前地面虽然仍高低不平,而且穹顶布满了尖如钢钎的钟乳石,但因其夜视能奇佳,行走起来如履平地。

    约有盏茶工夫,她终见到了水流。这是一个三岔洞口,除了她自己来时的路外,前面又出现了两处山洞。上洞是水流来的洞,下洞是水流去的洞。她先走到水边,俯身掬了几捧水,喝了个饱,然后坐下来休息一会。她太累了,睡魔袭来竟睡着了。

    洞中无日月。碧云从睡梦中醒来时,不知洞外是白天还是晚上。她站起身来,略作思考一会,决定先向下流水洞走去。她认为,千条江河归大海,这水流入山腹中,是想穿过这座山汇入江河的,绝不可能藏在山腹中永不外泄,否则的话,这洞中早就蓄满了水,哪能象现在这样只有脚面深?

    碧云撩起了裙摆,穿着鞋向下游洞口涉水走去。约走出一里多远,突然发现在这水洞的右侧,又出现一条旱洞,并且那条旱洞隐约有光亮。她心中窃喜,以为发现了出口,疾速向右侧旱洞走去。走不多远,忽听头顶上“扑楞楞”山响,仰头望去,发现洞上方有无数个小黑影上下逐飞,吓得碧云连连倒退,匆忙拔出宝剑狂舞起来,护住了全身。待她看清这些小动物原来是蝙蝠时,方长出一口气,停剑继续向前走去。

    蝙蝠虽然不攻击人类,但在幽暗的、杳无人迹的古洞里,特别是它们发出的“吱吱”地怪叫声,却也令人毛骨悚然。碧云为脱离困境,炸着胆子向前疾奔,终于发现了的出口,当她站在洞口向外张望时,心陡然又沉了下来,长叹一声,跌坐在地,差点昏迷过去。

    原来,这个洞口的外面也像她进来的洞口一样,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根本走不出。实际上,这个洞口只是丰水期的泻水通道之一。

    碧云稍为调息一会后,举目打量了一下四周,发现脚下石面上有几个人的脚印,虽然已被风干了,但依然清晰可辨。她心里暗忖:“这里有人来过!是什么人呢?”她一时喜忧参半。喜的是,这里既然有人来过,证明这山洞还有出口,不是死洞。忧的是,不知进入这山洞里的是什么人?这个人现在是否还在山洞之中?

    人有时就是这样,当你身陷绝境,而且知道这绝境之中不会有人类出现,会令人绝望。但陡然发现了人的踪迹,往往也会产生恐惧。

    其实,威胁人类的最大敌人是自己的同类。这里怎么会有人呢?这人是谁?是好人还是坏人?是男人还是女人?特别是身陷绝境的女人,这种担心与恐惧就更加突出。

    朱碧云尽管心里很紧张,也很恐惧,但还是横下心来返回水洞中并逆水上行,看看上边这条水洞到底通向哪里。因为,这种选择是她唯一走出绝境的希望。

    由于她发现了这洞中另有外人,警惕地执剑在手,并运气护体,小心谨慎地涉水前行。

    这条水洞深邃幽长,时宽时窄,崎岖蜿蜒,变化万千。碧云撩起裙子,裸露着一双修长的**,艰难跋涉着,不时碰撞到一些不知名的滑不唧溜的活物,每每都吓得她心惊胆战,叫苦不迭。她炸着胆子,在这阴暗潮湿、充满恐怖的水洞中行走了两个多时辰,突然又发现了岔洞。正面的一条仍是水洞,右侧的那条是旱洞。她站在原地犹豫了一会儿,不知该走哪条洞好。突然,从水中蹿出一条似鱼非鱼,长有四足的小怪物,吓得她“妈呀”一声,跳到了旱洞口,反手挥剑向那怪物斩去。那怪物十分机敏,发现危机急忙缩入水中游走了。

    碧云连日来,厉经磨难,孑然一身,饥寒交迫,心力交瘁,方才又被那不知名的怪物吓了一回,无论精神和体力都达到了崩溃的边缘。她跌跌幢幢地向旱洞里走了几步,忽然感到神智有些恍忽,两眼发黑,软弱无力地倒卧在地上,昏厥了过去。

    张天生虽然莫名其妙地昏厥于地,但朦胧之中尚存一窍灵光,感到体内丹田之中激发出一股气流,逐渐扩张着,犹如万千只蚂蚁在自己的经络和血管中蠢蠢爬行。尽管那种古怪的异香依然扑鼻,但头脑却逐渐清醒,不那么沉重了。

    他躺在地上默察一会儿情况,没有听到任何动静,说明这里并没有人,于是默运玄功,催动体内真气加速运转,抗拒那股奇怪香气的侵蚀,只运行了一小周天,便彻底清醒了。他霍地从地上站起,运目四望,发现这里并不象刚进来时那么黑暗了,特别让他惊讶的是这里的布局十分怪异,像是仙人的修道场。

    这是一处十分宽敞的石厅,足有十丈方圆。青石铺地,中央用黑白两种石料镶嵌成一个太极图案。上首摆放一把紫檀镂金错彩宝椅,椅前横放一张梨花木条桌,上面堆着几捆竹简和两个精致的木匣。左边倚壁摆着一组高低错落的古木橱柜,柜门关闭着,不知里边装些什么东西。柜顶上陈列着许多陶制器皿。右边靠壁安放一张寒玉凉床,上面只有一只玉枕,别无铺陈。床头案上放着一张独弦古琴和一口宝剑。地中央有一个古铜八卦香炉,两旁各放着一只紫玉净瓶,满厅香气其实就是从那净瓶中散发出来的。

    天生对这石厅虽然很感兴趣,但对室中弥漫的香气甚是忌惮,不敢久留。当他转过身去想走出这石厅时,但见进来时的那两扇朱漆大门已被一片巨大石板封堵死了,那石板上书有几个醒目的大篆字:“进‘清虚妙天’而不死者,乃吾道之传人。玄关已封闭,功成后自可破关而出。”

    天生见字后亦喜亦忧,喜得是自己得逢奇缘,忧得是不知何时能功成破关,走出外面与恩师和心上人等会面。

    他仰头长叹一声,不经意中,突然发现穹顶上刻画有很多图形,仔细看去,仿佛是一幅星座图。四周有几处通天细缝,洒进来几缕淡淡的月光,为这石厅里增添了少许的光亮。

    张天生在长白山松云谷曾跟师父学过天文知识,认出了穹顶上刻绘的是“二十八宿”星象图,亦称“四象星云图”。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天象及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运行状态,在黄道带与赤道带的两侧绕天一周,选取了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天象时的标志,称之为“二十八宿”。古人又将这“二十八宿”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并用苍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种动物形象相配,故又称为四象。

    二十八宿以北斗柄所指的角宿为起点,由西向东排列,分别称之为:东方苍龙:角、元、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奎、娄、胃、昂、毕、觜、参。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

    这里的“二十八宿星云图”不知是何人所绘,张天生仔细观察半晌,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他又往四周看了看,忽见那绿苔斑驳的石壁上,隐约发现有许多古篆摩崖字迹和四个徒手人物图像,个别字因为年代久远,有些模糊不清,但人物图像却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天生面壁仔细研读那些难以辨认的文字,整整用了三天的时间,方全部通晓其意。读罢后,他惊喜得欢蹦乱跳,抓耳挠腮。

    原来,这石壁上刻的是《天罡剑法图谱》,而穹顶上绘的是《四象星云图》。

    《四象星云图》是辅助修炼天罡剑法的示意精要。都是千载难逢的武功秘笈。那文字开头部分是修炼《天罡剑法》的总论,大意是;“天地洪荒,混元一气。盘古开蒙,乾天坤地。一生太极,两仪四象。日月星汉,阳九百六。乾元道术,阴阳互生。武学一道,亦如其理。青莲白藕,总源一体。万化纷呈,不可拘泥。目中无全,方可自由。意为要诀,法随意动。二十八宿,分镇四方。四象互济,普天辉煌。天无常道,玄秘深。循理忘理,机妙无穷。功法自然,天人合一。步斗摘星,荡涤八荒。有中本虚,虚中存有。法随意动,意消法止。无拘无束,神功乃成。”接着刻的是《天罡剑法》的修炼心法与招式歌诀。

    这套剑法只有四招,分别为:青龙式、白虎式、朱雀式、玄武式。剑招虽少,但每一招都蕴藏着无限变机,可谓博大精深,变化无穷,看似简单,要想学通弄懂却非常难。特别是天罡步法,更是奇妙难练。后面绘有四个徒手人物肖像,姿态各异,但不知是什么意思。最后标注几行小篆字是:“天罡剑法,留赠有缘,入吾门中,必有慧根,尚有遗物,功成自见。”落款为“清虚妙天主人莫闻。”

    张天生见到“莫闻”两字后,心中暗忖:“这莫闻不是千年前得道飞升的剑仙吗?自己真是福星高照,无意中竟然成了莫闻剑仙的隔代弟子!”

    兴奋之余,天生忽然感到有些困倦,心中暗忖:“学会这套剑法并非一日之功,何不先睡上一觉,养精蓄锐,明日再接着观看。”他望了一眼那张床寒玉凉床,睡意更浓。连日来的奔波劳碌和与飞鹰帮的殊死搏斗,让他感到很疲惫,尽管方才做了一次调息,但仍然想美美地睡上一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