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故事-压倒三江儒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清乾隆年间,江南科考,因江南应试的学院举子都是当地的名士,一连换了几个主考官,都被举子们一个个给顶了回来。乾隆皇帝这才想起了王尔烈,派他乘坐八台大轿到江南主考。

    听说主考官是北方人,有人便奚落说:“北方人还会出什么考题?至多出个‘学而时习之’。”这些话传到王尔烈的耳朵里,他并不介意。他按规定,出了三个考题,竟然都是《学而时习之》,但要求每篇文章不得重复,各有新意,不落俗套。考题如此浅显,要求如此之高,一下子把考生们都难住了。

    这时,王尔烈自己以《学而时习之》为题也连做三篇文章,贴在考场门前。考生一看,三篇文章气象万千,风采各异,如出三圣之手笔,无不拍手称奇。

    但是总会有人不愿善罢甘休的,居然在王尔烈的馆驿门旁贴出一副楹联的上联: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

    意思是说:我们江南是山清水秀、人才荟萃的地方。下联一个字没写。王尔烈回到馆驿,抬头一看,问道:“诸位,我初到江南,对此地风俗不甚了解,你们这门上贴的对联怎么变成春条了呢?”众举子笑道:“哪里,哪里,主考官大人有所不知,皆因我们才疏学浅,只写出个上联,已是意尽辞穷了,还望大人指点。”说着马上就把笔砚捧了上来。

    王尔烈挥毫悬腕,写出了下联: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

    众举子一看,不由得暗中赞叹:纵有千山万水,也全包含在天地之内,多少才子也抵不过一个圣人哪!于是,众举子把王尔烈让到上屋,以礼相待。座中一位举子躬身问道:“王大人学识如此渊博,敢问尊师大名?”

    王尔烈笑着说:“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吾乡,吾乡文章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举子们听罢,哑然失笑,自愧不如,纷纷告退了。

    王尔烈回到京城,面奏乾隆皇帝:“启禀陛下,江南才子有名无实,故臣此一试,一名未录。”从此,“压倒三江王尔烈”的美名便传开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