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白话全译-节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节卦,由下兑上坎组成,卦形作“”,象征“节制”。上卦“坎”为水,下卦“兑”为泽:沼泽上有水,水量有限,喻示“节制”情状。节卦象征节制之意,说明凡事能适当节制,节以制度,则可致亨通。然过分节制而至于痛苦,为人所不堪,则有伤事理,故不可固守而以为常道。全卦揭明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时必须适当节制的道理。

    节:亨。苦节,不可贞。

    译文节卦象征节制:节制可致亨通。但是不能过分节制,而应该守持正固。

    解读节卦,有亨通之象。因为刚柔分别而位象恰当。像君臣各正其位,各守其分。卦辞说:“不能过分节制,而应该守持正固。”因为违反纲常大义,胡作妄为,必然走向穷途末路,节卦具有临难不苟,威武殉道的义蕴,同时又体现了恪守本分,遵礼守义的原则,因而能达到中立不倚通行无阻的境地。天地有节度而寒来暑往,形成四时节气。国家有节度,因而制定了君子教庶民,庶民养君子的社会通则。君子不可以骄奢暴殄天物,不可以残暴伤害人民。节卦卦辞字面上很简约,语义的理解也不是太难。一个“亨”字点明卦旨,说明凡事只要能够适当节制,就会万事亨通。这句话是从正反两面来说明节制之道的。先言“苦节”即过分节制是有伤事理的,因此告诫说“不可”,这是从反面论述,接着又说“贞”,节制应该守持正固,是从正面说明,这样就可通节制之道。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译文《彖传》说:节制可致亨通,这是因为阳刚与阴柔上下明白相分而阳刚又得中的缘故。但是不能过分节制而应该守持正固,如果不这样的话,必然会导致节制之道走人困穷。物情欣悦就会勇于赴险,处位妥当就能自觉进行节制,居中守正而行事必将畅通无阻。天地自然正是因为有所节制,一年四季才得以形成;圣贤明主以典章制度为节制,就不会浪费资财和残害百姓。

    解读节贵乎中,能够处中,就会亨通。亨与穷是相对应的。节如果不能处中,节过了头,变成苦节,失去了节制应该保持的正确适中的度,这样就必然会失去节制之道,使节制之道向相反的方向转变,从而走入困穷之境。所以《彖传》才说“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下面一句“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与卦辞“节,亨”是一个意思。但这一句是就卦体而言的,说即悦,指上兑,险指上坎,故有“说以行险”之象。既然要节,就免不了会有阻碍难通之事,九五处尊位,居中守正,内心欣悦,通不畏险,说明节得安稳自如,顺利通畅,可见要想能够“节,亨”,节制必须不违“悦”,适当而不可过“中”。《彖传》这里进一步从九五这一爻的特点上阐释节亨之义。有所节制是天地自然与人类社会共有的普遍规律,刚柔相节,生成春夏秋冬四时,冬不能无限长,以春节制,夏也不能无限长,以秋来节制,使之适可而止。这种节制之道对圣贤君主来说是很有启发的,制定适当的制度,从而保证资财的使用更为合理,否则失去了制度典章为节,就会伤财,伤财必会加重人民负担,也就会害民。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译文《象传》说:本卦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卦为坎,坎为水。泽中水满,因而须高筑堤防,这是节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建立政纲制度,确立伦理原则。

    解读节卦兑下坎上,下兑为泽,上坎为水。泽是储水之所,其容水量有限,超过限度就会溢出,有限度即为有节,所以用来象征节制,成为卦名“节”之由来。正是在此基础上才推阐出君子应当效法这样的卦象,制定一定的礼数和法度,作为节制的准则,并以此作为详细考察评议人的道德行为上下优劣的标准,然后任用之,使他们皆得其宜。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是否合乎礼数法度,这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条件,有了一定的标准,这样才能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译文初九:节制以守,待在家中不动,必无咎害。

    《象传》说:节制以守,呆在家中不动,说明初九懂得通畅则行,阻塞即止的道理。

    解读初九虽处于节卦之始,居得其正,上应六四,但是前进路途中有九二相阻,故节制自己行为,宜于慎守,等待时机,遂以“不出户庭”以免除咎害。这是初九的聪明之处,他深深地懂得路途中畅通则行,阻塞即止的节制之道。初九这样的知节能止之人既处于节初当止之时,故才有足不出户,以静制动的上策。

    九二:不出门庭,凶。

    《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译文九二:拘于节制,不走出自家门庭,有凶险。

    《象传》说:拘于节制,不走出自家门庭,说明九二丧失了适中的时机。

    解读初九前面有九二阳刚阻塞,是不当有为之时,故节制不出;九二前面是二阴,阳遇阴则通,通则利往,所以九二应跨出家门有所作为,到广阔天地中去大展宏图。但九二由于阳居阴位,过分拘于节制,虽前途畅通却保守不出,所以九二违时有凶。时机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成败。项羽的教训让古今多少豪杰英雄为之扼腕。鸿门宴上,亚父范增多次举起玉玦劝项羽除掉刘邦,但项羽没有这样做,丧失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最终落得个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悲壮结局。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译文六三:不能节制,于是就嗟伤自悔,可以免除咎害。

    《象传》说:不能节制而嗟伤自悔,又有谁还会加害于他呢?

    解读从爻象上来看,六三乘凌阳刚之上,这种处境是相当危险的。妙就妙在处危险之地而又不会有危险。六三以阴柔之质居阳刚之所,失其当位,又处下卦之终,很有不知天高地厚的骄侈之象,过乎中而不知节;不过六三不同于九二的是,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开始懊悔自己的过失。既然能嗟伤自悔,居不自安,则人将容之,谁还会加害于他呢?故六三可以“无咎”。

    六四: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译文六四:安然进行节制,可致亨通。

    《象传》说:安然进行节制,可致亨通,说明六四能够谨守顺承尊上刚中之道。

    解读六三知错有悔,勇于补过,从而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心,六四的处境要比六三好得多了。六四以阴居阴,柔正得位,处九五尊阳之下,能够顺承九五中正之君,故为“安节”,因此前景一片亨通。《象传》“安节之亨,承上道也”正是阐明此理。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译文九五:适当节制而能够令人感到甘美适中,可致吉祥。采取行动,必受嘉尚。

    《象传》说:适当节制而能够令人感到甘美适中,获得吉祥,说明九五居位处中,无过也无不及。

    解读九五以阳刚居中,处于尊位,是节卦的卦主,《彖传》所说“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就是指九五而言的。安节只行于己,唯有自身安而已,但别人未必可安。甘节则不是这样,九五身为尊贵之君,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以节天下国家,这种甘节既施之于己,也施之于人,故而不仅像安节只获亨通,而且可以获得吉祥。在此情况下,如果有所行动,一定就可以受到嘉尚,故爻辞说“往有尚”。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译文上六:过分节制,令人感到苦涩不堪,应该守持正固以防备凶险,这样悔恨就可以消失。

    《象传》说:过分节制,令人感到苦涩不堪,应该守持正固以防备凶险,说明上六的节制之道已走入困穷之境。

    解读上六之“苦节”与九五之“甘节”刚好相反。上六居于节卦之极,节已过中失度,节制过苦,人们不堪忍受,故日苦节。不过,节制之道虽然到了上六已经“道穷”,但是上六以柔居上,未失其正,行“节”之苦心,又不能完全否定掉,所以爻辞特别加以诫勉,要守持正固以防凶险,这样悔恨自可消亡,微含有劝上六回头,化“苦”为“甘”之义。综观节卦,可以看出,节制之道,贵在“持正”和“适中”,因此卦辞一方面称节制可致亨通,一方面又告诫不可过分拘于节制,与这种相反相成之义形成对应的是节卦中六爻两两相比。也呈现出三正三反之象。初九与九二相比,初九因知机,“不出户庭”则“无咎”,九二违时,“不出门庭”则“凶”;六三与六四相比,六三柔不正为“不节”,六四柔得正则为“安节”;九五与上六相比,九五得中则为“甘节”,上六过中则成“苦节”。因此我们说合乎规律的节制,不但不会阻碍事物发展,相反却更有利于事物发展。如果不予以节制,无限度地放纵自己,就必然会导致凶咎,这种节制之道在今天看来对我们还有很大的启发。

    六十一章中孚卦

    中孚卦,由下兑上巽组成,卦形作“”,象征“中心诚信”。卦名“孚”字,意思是“信”。上卦“巽”为风,其义为“顺入”;下卦“兑”为泽,其义为“欣悦”:泽上吹拂着和风,和顺欣悦,喻示“中心诚信”的情状。全卦展示物情笃诚信实的意义,以及处“诚”的要领。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译文中孚卦象征内心诚信:诚信到能够感动小猪小鱼,因此可以获得吉祥,利于涉越大河巨川,利于守持正固。

    解读中孚之卦的基本结构是阴柔之爻居于内,阳刚之爻居于外;其基本品质是和悦而谦逊。像人具有柔顺、刚健、和悦、谦逊四种美德,秉此而行德教,则可以教化全国。卦辞说“豚鱼献祭,尚且吉利”,就是说,豚鱼物虽薄,但表现了他的一片诚心。卦辞又说:“利于涉水渡河。”因为本卦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卦为巽,巽为木。刳木为舟,行于水上,自然平安畅达。好比人内心诚信,利人利物,坚持正道,与天理相符合,又何惧于人间的惊涛骇浪。《序卦传》中这样说:“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节必须有信来作保障,这就是说用以节制的制度定出后,能否顺利执行,主要看人们是否诚信,这就是“节而信之”的问题,所以节卦之后次之以中孚卦。卦辞这里采取的是一种非常形象的说法,指出这种诚信之德已经能够感动小猪小鱼,连无知的小猪小鱼都能被感动,那天下还有什么东西不能被感动呢?喻示出这种诚信之德可以广施世间万物,能如此自然可以获得吉祥。故卦辞说:“中孚,豚鱼吉。”卦辞的形象说法是:“利涉大川。”不过话又说回来,诚信还有正与不正之别,信而不正就是凶邪之道,成为小人之诚信,所以卦辞告诫我们要“利贞”,要有君子的诚信。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译文《彖传》说:内心诚信,柔顺处内能够谦虚至诚,刚健居外又能够中实有信,从而下者欣悦,上者和顺,如此诚信之德就能够惠化邦国。诚信到能够感动小猪小鱼,因此可以获得吉祥,这就是说诚信之德已惠及小猪小鱼等世间万事万物。利于涉越大河巨川,是因为此时能像乘驾木舟渡河那样方便可行,畅通无阻。内心诚信而又有利于守持正固,是因为应合了天的刚正之德。

    解读“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这一段是用来解释卦名“中孚”的。柔指六三、六四,刚则指九二、九五,从卦形整体来看,两阴正居其内,好像中虚至诚。从上下卦来看,两阳爻恰好分处其中,犹如中实有信,故名“中孚”。从卦象上来看,说是欣悦,指下兑,巽是和顺,指上巽,上至诚以和顺于人,下有信以欣悦于上,所以才象征内心诚信,如此上下交孚,则这种诚信之德可以惠化邦国。总的说来,这里阐述的是中孚之所以成为中孚的两个因素。“信及豚鱼也”这一句是解释卦辞“豚鱼吉”的,小猪小鱼这类东西本是很难使之感动的,却能以内心诚信令它们感动,说明诚信之道已修到极点了,这样如不能获得吉祥,那才是怪事。用这种内心诚信之德涉越艰难险阻,将无所不克,就如同乘驾木舟渡河那样畅通无阻,方便可行。所以才说“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天道的“四时”运行无丝毫差错,公正而无偏,“中孚以利贞”,即内心诚信而又利于守持正固,与老天的“四时”运行既中且正的无私之德相合,所以《彖传》才说“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译文《象传》说:本卦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兑,兑为泽,泽上有风,风起波涌。这是中孚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有感于风化邦国,唯德教为先,因而审议讼狱,不轻置重典。

    解读中孚卦下兑为泽,上巽为风,故曰泽上有风。这是用卦象来解释卦名“中孚”的。泽是止水,风在止水上吹拂,寂而感,虚而通,风感水受,有至诚无所不入之象,所以才称之为“中孚”。君子们效法“中孚”之象,主张应该广泛施及诚信之德,从而泽被天下万物。用到社会政治生活上,则要能做到慎议刑狱,宽缓死刑,即《象传》所说的“君子以议狱缓死”。慎议刑狱就是说在判决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讨论,以求把所有可疑的或者不能据以定罪的东西都清查出来,仔细审议案件细节。宽缓死刑就是说判决死刑之后要从缓执行,尽量从其罪行中找到可以不死的证据。这样,经过慎议刑狱而判刑或经过从宽量刑而仍当判以处决,对君子来说,也算做到了尽忠尽诚。君子的诚信之德要无所不施,对犯人也不例外,从而使他们受到感化,因之弃恶从善。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象》曰:初九虞吉,志未变化。

    译文初九:安守诚信,可以获得吉祥,别有所求就会不得安宁。

    《象传》说:初九安守诚信,可以获得吉祥,说明初九别无他求的心志没有改变。

    解读实际上正因为是居勿用之位,初九才获吉的。因为要“勿用”,所以要顺其自然,不存他求之志。初九本与六四有应,但有九二在路途上成为阻碍,初九很识时务,不再为六四而心有所动,安虞自守其诚信之道,故曰:“虞,吉。”若有他意于六四,不顾九二之阻而往应之,则“不燕”,即不得安宁。中孚一卦,讲的就是要内心诚信。这份诚信之德,无待于外,无求于外,所以中孚卦中六爻往应则凶,不应则吉。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译文九二:鹤鸟鸣叫在背阴,它的同类以声相应和。我有甘美的酒浆,我愿意与你共同分享,以求同乐。

    《象传》说:鹤鸟的同类以声相应和,说明这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意愿。

    解读九二爻辞念起来像是一首短诗,不仅句式整齐,偶句押韵,而且形象生动鲜明。“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句中鸣鹤比喻九二,其子比喻九五,九二阳刚居正,处两阴之下,笃实诚信,声名闻于外,故有“鸣鹤在阴”之象。九五处上,也以自己的诚信之德遥相应和,故是“其子和之”。实际上这句的意思与上句是一样的,“我”、“吾”均指九二,“尔”指九五,以甘美酒浆共饮同乐为象,进一步说明九二、九五以诚信相互感通,相互应和。具备了这种诚信之德,就会有善言善行,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应之;反之,不具备这种诚信之德,就会有恶言恶行,即使千里外,也会违之。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象》曰:或鼓或罢,位不当也。

    译文六三:内心不诚,树起对立面,忽而击鼓进攻,忽而疲惫败退,忽而因惧怕敌人反攻而悲泣,忽而因敌人不加侵害而欢歌。

    《象传》说:忽而击鼓进攻,忽而疲惫败退,这说明六三居位不当。

    解读六三以阴柔之质居于阳位,失其正,导致心意不诚,甚至将六四当作敌人。而且六三很不安分,轻视六四,有躁动之象,故而击鼓进攻,采取断然而又盲目的行动。六四履正承尊,以六三的实力恐怕是难以战胜的。所以六三的冒然进攻不能奏效,只能疲惫败退。同时又害怕六四的反攻,六三不禁忧惧哭泣起来,但六四阴柔守正,不会加以侵害,六三又无忧而欢歌了。六三因居位不当,其言行举止,喜怒哀乐,完全系诸外物,而且不自量力,进退无恒。在日常生活中,六三这样的人心意不诚,有太多的私心杂念,往往多方投机钻营,言行无常,但是终将徒劳无益,白白浪费了许多精力。爻辞把一个心无诚信之人的态度描画得淋漓尽致。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象》曰:马匹亡,绝类上也。

    译文六四:月亮接近满圆但还没有满圆,良马亡失其配,不会招致咎害。

    《象传》说:良马亡失其配,说明六四断绝与其配偶的关系而向上顺承九五。

    解读六四以阴柔之质居阴柔之位,得正,上承于九五之君,犹如柔顺之德走上盛大而又未达到至尊而盈的程度,故有“月几望”之象。“月几望”是六四最佳处境,如果六四的地位达到极盛的程度,以至于与九五之君相匹敌,那就是“月满盈”了,就会引起九五的不快,必然要受到九五的制裁。马匹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初九为六四之匹配,中孚卦中初九与六四正好形成阴阳互应。我们从“月几望,马匹亡”的爻辞中已经可以看出六四选择了九五作为自己诚信的对象。六四既然已经专诚事奉九五,就不能分心去往应初九,怪不得六四像马失其匹配一样,与初九割绝一切联系。当断不断,反被其乱,只有断然割舍,六四才会“无咎”。六四爻辞道出了两个很重要的观点,对今人很有指导意义:一是系心于一,笃志立诚,这不论是对于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小事,还是对于树立远大理想并不屈不挠地为之奋斗这样的大事,都是有益的;二是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和小集团利益,爻辞认为奉事君王要高于同类相亲,故以奉事君王为正。而弃绝同类相亲的私应,在今天就是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而摒弃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译文九五:用诚信之德广系天下人之心,一定无所咎害。

    《象传》说:用诚信之德广系天下人之心,说明九五处位中正适当。

    解读九五以阳刚之质处阳刚之位,居中得正,又是君位,为中孚卦之卦主,九五的孚就是人君的诚信之德。九五之孚与在下诸爻之孚有所不同。在下诸爻因居于下位,居于下位的孚只要内心诚信,不系于外就行了;九五却不同,身为尊贵之君,必须能够使诚信之德施及天下,这样才会无咎。可见要想得为君之道,必须有中正之德和至诚至信之心,从而使天下人都能以诚信相通。以诚信广系天下之心,则天下也会以诚信相应之,如此行事,何咎之有!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译文上九:高空飞鸟的鸣叫声响彻天宇,虚声远闻而缺乏笃实,必须守持正固以防备凶险。

    《象传》说:高空飞鸟的鸣叫声响彻天宇,虚声远闻而又缺乏笃实,这种声音怎么能够保持长久呢?

    解读上九居中孚卦之极,诚信之德过中已衰,而与之相反的虚伪则随之生出,于是才有“翰音登于天”之象。声音飞得越高,越显得虚无缥缈。上九缺乏的就是至诚至信之心与笃实之道,忠笃内丧,华美外扬,一味地追求那种不实在的虚名,只以矫揉虚伪为尚,这种华而不实的人,是绝不会有所作为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