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鲁抨击容易导致家人不和,而幽默地提意见,家人更容易接受。长辈总端着架子,容易和晚辈产生间隙,而幽默则可以拉近两代人之间的距离;给孩子讲大道理,他很难听明白,而小幽默孩子更易懂;和婆婆搞好关系,几句幽默的赞美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长辈有偏失,借助幽默提出来更容易令其接受。无论对老人还是小孩,幽默都是家庭和睦的调和剂。
意见不合,粗鲁抨击不如幽默应对
〔中国〕王蒙
好的幽默并不只是让你笑,还让你哭呢!哭多了眼泪就会跌价,于是乎泪尽则喜,嬉笑之中仍然可以看到作者那庄严赤诚的灵魂。也许幽默的痛苦并不比痛苦的痛苦弱。
幽默引言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现象:一家人因为意见不合而互相抨击,导致关系疏远,甚至上演悲剧。有时候想想,发现人真的很奇怪,总是对别人客客气气的,对自己的家人却不注意说话的方式。殊不知,家人之间沟通也应该注意方式。
既然粗鲁抨击容易导致家人不和,甚至上演悲剧,为什么不试着换一种方式呢?有不同意见时,你可以幽默地提出来。幽默地提意见,可以弱化言语的攻击性,使家人更容易接受。更为重要的是,它避免了家人关系疏远,避免了上演悲剧。
幽默小故事
念佛
昊昊的奶奶信仰佛教,每天都要虔诚地诵经。一天,昊昊对正在念佛的奶奶说:“奶奶,我想吃棉花糖。”
奶奶头也不抬,心不在焉地说:“等一下。”
几分钟后,昊昊又闹着说:“奶奶,我想吃棉花糖。”
奶奶又是头也不抬地说:“再等一下。”
昊昊嘟着小嘴说:“您等一下再念嘛,反正佛祖一直在这里坐着,又不会跑。要是再等一下,卖棉花糖的小贩就跑了。”
奶奶生气地说:“没看到奶奶一直在念佛吗?你这样一直吵闹,我很烦的。”
昊昊委屈地说:“我不过是叫了您两次,您就烦成这样,您每天都叫阿弥陀佛几万次呀,难道他就不烦吗?”
孩子说出的话大多都很稚嫩,往往能给父母和长辈增添不少欢笑。案例中的昊昊语出惊人,先说“佛祖一直在这里坐着,又不会跑”,又说“您每天都叫阿弥陀佛几万次呀,难道他就不烦吗”,稚嫩的语言中充满童趣,让人难以反驳。
抽烟
老妇人看不惯丈夫抽烟,于是递给他一张报纸,说:“从结婚就抽烟,现在孙子都上学了,还抽烟。你看看这篇文章,人家科学家都说了,抽一支烟要减少6分钟的生命,我劝你还是把烟戒掉吧。”
丈夫看完报纸后,回答说:“报纸上说,不吸烟的人吸入空气中的烟雾,比吸烟的人遭受的危害更大。我们这群老伙计都抽烟,我一个人不吸烟,岂不是要遭受更大的危害?”
老妇人听后不满意地说:“既然你这么说,那以后每天买烟时多买几盒,我、儿媳妇、孙子都要抽烟!”
丈夫听后大笑起来。
刚开始,案例中的老妇人直接规劝丈夫戒烟,并没什么效果,后来她改变方式,让丈夫给自己、儿媳妇、孙子买烟,却令丈夫捧腹大笑,愉快地接受了建议。许多老夫老妻吵了一辈子,却谁也说服不了谁,是因为这种粗鲁抨击的方式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令对方下不了台。
三招五式
晚辈看不惯长辈的行为,如果直接抨击,长辈很可能会暴跳如雷,嚷道:“哎呀,你个小兔崽子,现在翅膀硬了是不是?竟然敢这么跟我说话!”其实,长辈之所以发这么大脾气,并不是听不进去晚辈的建议,而是因为看不惯晚辈的态度,受不了晚辈不尊重自己。
同样的道理,长辈看不惯晚辈的行为,简单的大骂和训斥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有时还会伤害晚辈的自尊,激发他们的逆反情绪,不利于晚辈的成长和发展。长辈有督导的权利,社会经验也丰富,与晚辈有不同的意见时自然要说出来,但是关键在于要让年幼无知的晚辈明白事理。
长辈也别总端着,要适时放下架子
〔德国〕瓦卢瓦
无稽之谈比非凡的机智更能使我们发出笑声,因为无稽之谈更适合于我们,更符合我们的天性。
幽默引言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政在自己的儿子贾宝玉面前总是端着,板着一张脸,吓得贾宝玉大气都不敢喘,见了他像老鼠见了猫似的。生活中,很多长辈都像贾政一样端着,不肯放下架子。
这些长辈之所以总是端着架子,每天不苟言笑,目的就是在晚辈面前保持威严的形象。不过,他们往往忽略了一点:这样做固然能使自己保持威严,却也让晚辈和自己产生了嫌隙。
幽默小故事
笨蛋
有一个男孩就读于一所世界著名的大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一家顶尖的公司录用。
知道这个消息后,父亲对他说:“你这个笨蛋!在学校读了18年书,上学时成绩一直没进入前几名,更不用说考第一名了。虽然你这么笨,可是现在也活得好好的呀?没见你比谁差!”
长辈对晚辈的幽默,无论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大多都透着对晚辈的疼爱和关心。案例中的父亲明明很高兴,对儿子的未来充满信心,却故意骂自己的儿子是笨蛋,在笑骂中表达了自己对儿子的满意之情。
最好的作品
1853年,法国戏剧家小仲马的话剧《茶花女》第一次登上剧场的舞台,并且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为了让当时流亡在布鲁塞尔的父亲大仲马在第一时间获悉这个消息,小仲马打电话说:“巨大、巨大的成功!就像我看到你的最好作品初次上演时所获得的成功一样……”
大仲马风趣地回答:“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我亲爱的孩子!”
大仲马是一个非常懂得用幽默为自己服务的人,直截了当地告诉儿子小仲马“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一下子就拉近了父子之间的距离,使父子感情变得更深。小仲马听父亲这么说,高兴之余,肯定会特别感激自己的父亲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三招五式
家庭和社会一样,也是人生的一个小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你可以演悲剧,也可以演喜剧。不管怎么说,你都不应该板着脸,而应该放下架子,营造一种娱乐式的自由氛围,让每个家庭成员都喜欢你,愿意亲近你。
大道理听着累,小幽默孩子更易懂
〔苏联〕普里什文
生活中没有哲学还过得去,然而没有幽默则只有愚蠢的人才能生存
幽默引言
家庭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种:疾言厉色式、心平气和式和风趣幽默式。疾言厉色式的教育可以威慑孩子,但容易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实际应用的效果很差。心平气和式的教育可以使孩子体会到自己和父母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这种方式由于语言太平淡,不疼不痒,所以无法产生持久的效果。
在家庭教育中,什么样的方式是最有效的呢?毫无疑问,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我们都知道,孩子天性喜欢玩耍,最易于接受那些令他们感到轻松、愉悦的教育方式。假如父母的教育能给他们带来快乐,那么他们就乐于接受。因此,作为家长,应该使用风趣幽默的教育方式,以小幽默的形式教育孩子,寓教于乐,为孩子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家庭氛围。
幽默小故事
不够分量
一家人在一起吃晚饭,儿子发牢骚说:“咱们中国人用餐没有外国人文明。外国人用的是金属刀叉,我们中国人用的却是两根竹筷子,这明显不够分量。”
听完这话,父亲很生气,本想给他讲大道理,又怕他听不进去。思之再三,父亲说:“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等一下!”一会儿,父亲拿来一把火钳,塞到儿子手里,不客气地说:“以后吃饭你就用这个吧,它是金属的,分量也肯定够!”
案例中的父亲并没有直接批评儿子,而是故意曲解他的意思,通过幽默让他领悟到自己的错误。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一般倾向于严厉式教育。一直以来,家长都信奉一点:棍棒底下出孝子。于是许多家长与孩子之间并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只会对孩子讲一些大道理,殊不知,这种方式最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亲子关系不和。
厌食的小男孩
一个小男孩体重过轻,而且不肯好好吃饭。为此,父亲操碎了心,经常讲一些大道理,却没有什么效果。
后来,这位父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问自己:“我的儿子最想要的是什么?我怎样才能把吃饭和他想要的东西联系起来?”
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儿子哭着回家了。一问才知道,原来小男孩的车子被一个大男孩抢走了,而且那个大男孩经常抢他的东西。
从此以后,小男孩再不吃饭,父亲就对他说:“你应该多吃点饭,这样才能越来越强壮,别人再欺负你,你就有力量反击。你只要每天都把碗里的饭吃光,总有一天,你一拳就能把欺负你的人的鼻子打扁。”
刚开始,小男孩的父亲讲一些大道理并没有任何效果,后来他转变策略,采用幽默激将法说服小男孩,果然奏效。其实,小男孩的世界很简单,只不过是想痛揍一顿欺负他的人,好一解长久以来所受的怨气。
哈利·欧佛瑞在《影响人类行为》这本书中写道:“行为乃发自我们的基本愿望……在商场、家庭、学习或政治上,对那些自认为是‘说客’的人,有句话可以算是最好的箴言:要首先激起别人的欲望。凡能这么做的人,世人必与他在一起,这种人永不寂寞。”
三招五式
古话说得好:“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以此为基础,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指正,这样孩子才更容易接受。假如你一味地数落孩子,只会激发孩子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要想让孩子听你的,你必须懂得孩子内心的秘密,这样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和你说话。所以,父母应该掌握与孩子情感交流的秘方,多给予孩子一些思想的指导,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用幽默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与孩子幽默对话时,父母还应该注意:不可幽默地讽刺孩子,不可幽默地吓唬孩子,不可幽默地命令孩子,不可幽默地说一些宠爱话,不可幽默地侮辱孩子,不可幽默地埋怨孩子,不可幽默地欺骗孩子。比如,一些家长喜欢对孩子说:“听话,明天领你去天上摘星星。”这些话假如无法落实,久而久之,家长的威信就不复存在了。
要想和婆婆关系好,幽默赞美少不了
〔中国〕鲁迅
没有艺术手段,没有锋利的文笔,没有幽默,没有图景,就没有小品。
幽默引言
在家庭关系中,婆媳关系是很难处理的。这两个女人都是男人最亲密的人,可是她们潜意识里往往都有一种“争抢”的心理,所以,相处起来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儿媳妇,如何才能和婆婆搞好关系呢?
任何人都喜欢听别人的夸奖,作为儿媳妇,如果平时嘴巴甜一些,说话幽默一些,在婆婆面前乖巧一些,就有助于你和婆婆搞好关系,得到婆婆的疼爱。
幽默小故事
省长
一天,儿媳妇对婆婆说:“妈,您知道您儿子在背后叫您什么吗?”
婆婆好奇地问:“叫我什么?”
儿媳妇回答说:“他在背后叫您省长。”
婆婆不解其意,连忙问:“为什么?”
儿媳妇笑着回答说:“因为您不爱浪费,喜欢节省,省水、省电、省钱、省粮食。我们都夸您勤俭持家,背后也不叫您妈了,直接叫您省长。”
大多数儿媳妇对待婆婆都采取敬而远之的方式,惹不起躲得起。不过,两代人同住一个屋檐下,低头不见抬头见,躲是躲不过去的。俗话说“老小孩,小小孩”,婆婆年纪大了,需要你像哄孩子一样,在日常生活中多夸夸她,她心情好了,你的心情自然也跟着好了。
老人经常说:“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们的父辈这一代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时代品格,那就是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借老公之口夸婆婆节省,叫婆婆“省长”,既表现了婆婆勤俭持家的美好品德,又表现了婆媳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积德行善
婆婆喜欢做善事,儿媳妇喜欢请小时工做家务。一次,儿媳妇又要请小时工,婆婆一听就急了,抱怨说:“你们这些年轻人,真是败家,自己能做的事,请小时工干什么?咱不花那个冤枉钱。”
儿媳妇摸透了婆婆的心思,对她说:“妈,我请的这些小时工,有的是下岗工人,有的是来城里的打工妹,有的是家里比较困难的人,有的是勤工俭学的学生,生活条件都不好。咱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您又乐善好施,这样做也是为了积德行善呀。”
假如儿媳妇摸不透婆婆的心思,听到婆婆反对请小时工,直接对婆婆说:“您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那么抠啊?咱们家又不缺那两个小钱,不就是请个小时工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尽管意思一样,换一种说法就非常难听,很可能惹得婆婆大怒:“你怎么没大没小的,竟敢教训我?”如此一来,婆媳之间的矛盾就会不可避免地爆发。
其实,婆婆媳妇都有一种误区,觉得进了一家门了,自然是一家人,说话也就不用那么讲究了,随随便便地说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世间万物,人最复杂,一家人说话也要讲究方式。假如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三招五式
要想和婆婆搞好关系,就要对婆婆多一些关怀,平时多打电话问候一下,可以和她讨论一下健身和保健品的话题,多提醒她注意休息、保暖,婆婆的心里肯定会热乎乎的。
如果和婆婆住在一起,平时应该多一些体贴。比如,可以对婆婆说:“妈,今天我做饭吧,您放一天假休息一下。您可是咱们家的大功臣,可千万不能累坏了身体,否则咱们家的天就塌了。”
做母亲的都喜欢夸奖她的儿子,所以,你可以在婆婆面前多说老公的好话:“小飞特别知道上进,也很有出息,现在已经是他们公司的部门经理了,我现在出门走路都带着风,这全是您的功劳呀!”当然,也可以在婆婆面前表现得恩爱一些,说一下老公的坏话:“妈,您可得管教一下您儿子,也不知道让着我点,总欺负我。我现在终于找到靠山了,看你在我靠山面前还敢欺负我!”
长辈有偏失,借助幽默提出来
〔德国〕黑格尔
灵敏的鼻子,一嗅到幽默和讽刺准会皱起来。
幽默引言
长辈和晚辈由于出生时代不同,在年龄大小和知识结构式上存在差异,因此,晚辈看长辈,不能觉得长辈迂腐可笑、思想僵化。如果晚辈不理解长辈的意思,不同意长辈的看法,可以运用幽默的方式来表达你的意见。
营造出良好的沟通氛围,幽默起着关键作用。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都在拒绝痛苦、悲伤,却没有人拒绝幽默的笑声。要想赢得长辈的心,就要摆正和长辈交流的姿态,彼此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沟通。
幽默小故事
牛吃草
有一位画家,为了让儿子继承他的事业,从小就让儿子学习画画。可是,儿子对画画并不感兴趣,只是迫于父亲的威严,才不得不学画。在他看来,这种日子简直是苦不堪言。
一天,父亲严厉地说:“我让你画一幅牛吃草,你怎么交给我一张白纸?”
儿子回答说:“我画的就是牛吃草呀!”
父亲不解地问:“那你画的草呢?”
儿子回答说:“草被牛吃完了,当然在牛的肚子里呀。”
父亲又问:“那你画的牛呢?”
儿子回答说:“牛吃完了草,就离开了。”
试想,假如儿子把对父亲的不满强忍在心里,久而久之,父子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僵化。从另一个角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儿子也不可能把画画好。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影响自己的发展。
假如儿子激烈反抗,不仅会辜负父亲的一片苦心,还会令父亲恼火不已,导致父子不和。晚辈对长辈的意见不赞同时,采用适度的幽默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就会使交谈气氛变得轻松,有助于双方沟通和互相理解。
遵守承诺
女儿太吵闹,父亲责骂说:“咱们已经说好,你不安静就要挨打,难道你忘了吗?”
女儿回答说:“我没忘,爸爸。不过,既然我没有遵守我的承诺,你也可以不遵守你的承诺。”
听了这话,父亲被逗得哈哈大笑。
年轻人的想法与父母的想法总是格格不入,很容易出现矛盾冲突,此时最恰当的办法就是避实就虚,以软代硬。案例中的女孩没有直接顶撞父亲,而是以幽默的方式来化解父亲的怒气,缓和了双方的紧张气氛。
三招五式
长辈有偏失,能否与其开玩笑要根据长辈的性格而定,假如长辈的性格温和,并不介意玩笑话,那么你就可以借助幽默提出他的过失。比如,长辈并不反感晚辈和他开玩笑,甚至他本人就习惯和晚辈开玩笑,那你就可以随意一些,不必顾虑太多。相反,假如长辈本身很严厉不喜欢幽默,晚辈和他开玩笑会激怒他,那么你就不要跟他开玩笑,以免惹他生气。
即使你的长辈性格温和,和他开玩笑时也不能过了头,不能说一些“去死”“你个没用的家伙”“真没教养”之类的话,否则会惹长辈不高兴。幽默固然好,但是幽默过了头就成了无礼,任谁都无法接受晚辈的无礼。
除了要摆正与长辈沟通的姿态,还要有运用幽默调和家庭气氛、维护家庭和谐的责任心。幽默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人们表面上的欢笑,也不仅仅是为了指出长辈的偏失,更是为了让家庭成员在乐趣中感受到更多爱意和温情。
榜样力量
白岩松:妙语智言巧示幽默
白岩松是中国内地著名的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主持过《新闻周刊》《感动中国》《新闻1+1》等节目。1993年,白岩松参与创办《东方时空》,并推出了《东方之子》等栏目。1997年主持了“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等节目直播。1999年参加了“澳门回归直播”“国庆50周年庆典”转播。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担任2004和2008年两届奥运火炬手。在其主持生涯中,先后多次荣获“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奖,并于2009年荣获“华语主持群星会年度终身成就奖”。他主持风格轻松、快乐、富有趣味,深受观众的喜爱。
我是幸运的
《实话实说》的主创人员问白岩松时,白岩松自嘲说:“我能走到今天,如果说赢得了别人的掌声,那完全是因为我的幸运。好比在一大片荒地里,大家看到一片植物,哪怕长得七歪八扭,也会给它掌声。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的植物,有更美的鲜花,只不过这片七歪八扭的植物先被大家看到。我就是这七歪八扭的植物,我是幸运的,坐上了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头班车。过去像我、崔永元、方宏进这样长相的,想当电视节目主持人,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恐怖片
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在现场放映了一段白岩松第一次主持《东方之子》的画面,虽然白岩松事先已经呼吁大家“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但是画面出来后,还是引起一片笑声:白岩松身上穿着一套不合身的西装,戴着一副超大镜框的眼镜,身材消瘦……
片子放完后,白岩松苦不堪言地说:“我以为看的是喜剧呢,回头一看是恐怖片。那是我体重最轻的时候,仅50多公斤,我现在80公斤了,多了一袋子面。我觉得自己以前长得非常尖锐,现在长得善良,而且比以前好看多了。”
时尚先生
在《时尚·先生》举办的首届“时尚先生”评选活动中,白岩松荣获首届“中国时尚先生”奖。
得到这个奖项后,白岩松说:“我今天有三句话:非常感谢,《时尚》杂志把时尚先生的奖项颁给我,这是一个非常有幽默感的举动,就像我不会游泳却坐在游泳池旁边。不过,非常感谢《时尚》杂志让我第一次和时尚沾边了。第二句,‘先生’是在我心中值得尊敬的词,我配不上,但有一点我配得上,我的确是男人,而且目前没打算改变性别。最后要说的是时尚,有人说时尚是一种追逐,我说偶尔坚守也是时尚;有人说时尚是色彩,我说留一点时间辨别黑白也很重要。感谢《时尚》杂志,感谢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