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经典-坍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坍缩将在凌晨1时24分17秒时发生。

    对坍缩的观测将在国家天文台最大的观测厅进行,这个观测厅接收在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太空望远镜发回的图像,并把它投射到一面面积有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巨型屏幕上。现在,屏幕上还是空白。到场的人并不多,但都是理论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权威,对即将到来的这一时刻,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少数真正能理解其含义的人。此时他们静静地坐着,等着那一时刻,就像刚刚用泥土做成的亚当夏娃等着上帝那一口生命之气一样。只有天文台的台长在焦躁地来回踱着步。巨型屏幕出了故障,而负责维修的工程师到现在还没来,如果她来不了的话,来自太空望远镜的图像只能在小屏幕上显示,那这一伟大时刻的气氛就差多了。

    丁仪教授走进了大厅。

    科学家们都提前变活了,他们一齐站了起来。除了半径200光年的宇宙,能让他们感到敬畏的就是这个人了。

    丁仪同往常一样目空一切,没有同任何人打招呼,也没有坐到那把为他准备的大而舒适的椅子上去,而是信步走到大厅的一角,欣赏起那里放在玻璃柜中的一个大陶土盘来。这个陶土盘是天文台的镇台之宝,是价值连城的西周时代的文物,上面刻着几千年前已化为尘土的眼晴所看到的夏夜星图。这个陶土盘经历了沧海桑田的漫长岁月已到了崩散的边缘,上面的星图模糊不清,但大厅外面的星空却丝毫没变。

    丁仪掏出一个大烟斗,向一个上衣口袋里挖了一下,就挖出了满满一斗烟丝,然后旁若无人地点上烟斗抽了起来。大家都很惊诧,因为他有严重的气管炎,以前是不抽烟的,别人也不敢在他面前抽烟。再说,观测大厅里严禁吸烟,而那个大烟斗产生的烟比10支香烟都多。

    但,丁教授是有资格做任何事情的。他创立了统一场论,实现了爱因斯坦的梦。他的理论对宇宙大尺度空间所作的一系列预言都得到了实际观测的精确证实。后来,使用统一场论的数学模型,上百台巨型计算机不间断地运行了3年,得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结论:已膨胀了200亿年的宇宙将在两年后转为坍缩。

    现在,这两年时间只剩不到一个小时了。白色的烟雾在丁仪的头上聚集盘旋,形成梦幻般的图案,仿佛是他那不可思议的思想从大脑中飘出……台长小心翼翼地走到丁仪身边,说:“丁老,今天省长要来,请到他不容易,请您一定对省长施加一些影响,让他给我们多少拨一些钱。本来不该用这些事使您分心的,但台里的经费状况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国家今年不可能再给线,只能向省里要了。我们是国内主要的宇宙学观测基地,可您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步,连射电望远镜的电费都拿不出,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打它的主意了,”台长指了指丁仪正欣赏的古老的星图盘,“要不是有文物法,我们早就卖掉它了!”

    这时,省长同两名随行人员一起走进了大厅,他们的脸上露着忙碌的疲惫,把一缕尘世的气息带进这超脱的地方。“对不起,哦,丁老您好,大家好,对不起来晚了。今天是连续暴雨后的第一个晴天,洪水形势很紧张,长江已接近1998年的最高水位了。”

    台长激动地说了许多欢迎的话,然后把省长领到丁仪面前,“下面请丁老为您介绍一下宇宙坍缩的概念……”他同时向丁仪递了个眼色。

    “这样好不好,我先说说自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然后请丁老和各位科学家指正。首先,哈勃发现了宇宙的红移现象,是哪一年我记不清了。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所有星系的光谱都向红端移动,根据开普勒效应,这显示所有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由以上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宇宙在膨胀之中,由此又得出结论:宇宙是在20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诞生的。如果宇宙的总质量小于某一数值,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如果总质量大于某一数值,则万有引力逐渐使膨胀减速,最后使其停止,之后,宇宙将在引力作用下走向坍缩。以前宇宙中所能观测到的物质总量使人们倾向于第一个结论,但后来发现中微子具有质量,并且在宇宙中发现了大量的以前没有观测到的暗物质,这使宇宙的总质量大大增加,使人们又转向了后一个结论,认为宇宙的膨胀将逐渐减慢,最后转为坍缩,宇宙中的所有星系将向一个引力中心聚集,这时,同样由于开普勒效应,在我们眼中所有星系的光谱将向蓝端移动,即蓝移。现在,丁老的统一场论计算出了宇宙由膨胀转为坍缩的精确时间。”

    “精彩!”台长恭维地拍了几下手,“像您这样对基础科学有如此了解的领导是不多的,我想,丁老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又向丁仪使了个眼色。

    “他说的基本正确。”丁仪慢慢地把烟灰磕到干净的地毯上。

    “对,对,如果丁老都这么认为……”台长高兴得眉飞色舞。

    “正确到足以显示他的肤浅。”丁仪又从上衣口袋挖出一斗烟丝。

    台长的表情凝固了,科学家们那边传来了低低的几声笑。

    省长很宽容地笑了笑,“我也是学的物理专业,但以后这30年,我都差不多忘光了,同在场的各位相比,我的物理学和宇宙学知识,怕是连肤浅都达不到。唉,我现只记得牛顿三定律了。”

    “但离理解它还差得很远。”丁仪点上了新装的烟丝。

    台长哭笑不得地摇摇头。

    “丁老,我们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省长感慨地说,“我的世界是一个现实的、无诗意的、烦琐的世界,我们整天像蚂蚁一样忙碌,目光也像蚂蚁一样受到局限。有时深夜从办公室里出来,抬头看看星空,已是难得的奢侈了。您的世界充满着空灵与玄妙,您的思想跨越上百光年的空间和上百亿年的时间,地球对于您只是宇宙中的一粒灰尘,现世对于您只是永恒中短得无法测量的一瞬,整个宇宙似乎都是为了满足您的好奇心而存在的。说句真心话,丁老,我真有些嫉妒您。我年轻时做过那样的梦,但进入您的世界太难了。”

    “但今天晚上并不难,您至少可以在丁老的世界中待一会儿,一起目睹这个世界最伟大的一瞬间。”台长说。

    “我没有这么幸运。各位,很对不起,长江大堤已出现多处险情,我得马上赶到防总去。在走之前,我还有个问题想请教丁老,这些问题在您看来可能幼稚可笑,但我苦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弄明白。第一个问题,坍缩的标志是宇宙由红移转为蓝移,我们将看到所有星系的光谱同时向蓝端移动。但目前能观测到的最远的星系距我们200亿光年,按您的计算,宇宙将在同一时刻坍缩,那样的话,我们要过200亿年才能看到这些星系的蓝移出现。即使最近的半人马座,也要在4年之后才能看到它的蓝移。”

    丁仪缓缓地吐出一口烟雾,那烟雾在空中飘浮,像微缩的旋涡星系。“很好,能看到这一点,使您有点像一个物理系的学生了,尽管仍是一个肤浅的学生。是的,我们将同时看到宇宙中所有星系光谱的蓝移,而不是在从4年到200亿年的时间上依次看到。这源于宇宙大尺度范围内的量子效应,它的数学模型很复杂,是物理学和宇宙学中最难表述的概念,没有希望您理解。但由此您已得到第一个启示,它提醒您,宇宙坍缩产生的效应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您还有问题吗?哦,您没有必要马上走,您要去处理的事情并不像您想象的那样紧迫。”

    “同您的整个宇宙相比,长江的洪水当然微不足道了。但丁老,神秘的宇宙固然令人神往,现实生活也还是要过的。我真的该走了,谢谢丁老的教诲,祝各位今晚看到你们想看的。”

    “您不明白我的意思,”丁仪说,“现在长江大堤上一定有很多人在抗洪。”

    “但我有我的责任,丁老,我必须回去。”

    “您还是不明白我的意思,我是说大堤上的人们一定很累了,你可以让他们也离开。”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什么……离开?!干什么,看宇宙坍缩吗?”

    “如果他们对此不感兴趣,可以回家睡觉。”

    “丁老,您真会开玩笑!”

    “我是认真的,他们干的事已没有意义。”

    “为什么?”

    “因为坍缩。”

    沉默了好长时间,省长指了指大厅一角陈列的那个古老的星图盘说:“丁老,宇宙一直在膨胀,但从上古时代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宇宙没有什么变化。坍缩也一样,人类的时空同宇宙时空相比,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除了纯理论的意义外,我不认为坍缩会对人类生活产生任何影响。甚至,我们可能在一亿年之后都不会观测到坍缩使星系产生的微小位移,如果那时还有我们的话。”

    "15亿年,”丁仪说,“如果用我们目前最精密的仪器,15亿年后我们才能观测到这种位移,那时太阳早已熄灭,大概没有我们了。”

    “而宇宙完全坍缩要200亿年,所以,人类是宇宙这棵大树上的一滴小露珠,在它短暂的寿命中,是绝对感觉不到大树的成长的。您总不至于同意互联网上那些可笑的谣言,说地球会被坍缩挤扁吧!”

    这时,一位年轻姑娘走了进来,她脸色苍白,目光暗淡,她就是负责巨型显示屏的工程师。

    “小张,你也太不像话了!你知道这是什么时候吗?!”台长气急败坏地冲她喊道。

    “我父亲刚在医院去世。”

    台长的怒气立刻消失了,“真对不起,我不知道,可你看……”

    工程师没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走到大屏幕的控制计算机前,开始埋头检查故障。丁仪叼着烟斗慢慢走了过去。

    “哦,姑娘,如果你真正了解宇宙坍缩的含义,父亲的死就不会让你这么悲伤了。”

    丁仪的话激怒了在场的所有人,工程师猛地站起来,她苍白的脸由于愤怒而涨红,双眼充满泪水。

    “您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人!也许,同您的宇宙相比,父亲不算什么,但父亲对我重要,对我们这些普通人重要!而您的坍缩,那不过是夜空中那弱得不能再弱的光线频率的一点点变化而已,这变化,甚至那光线,如果不是由精密仪器放大上万倍,谁都看不到!坍缩是什么?对普通人来说什么都不是!宇宙膨胀或坍缩,对我们有什么区别?!但父亲对我们是重要的,您明白吗?!”

    当工程师意识到自己是在向谁发火时,她克制了自己,转身继续她的工作。

    丁仪叹息着摇摇头,对省长说:“是的,如您所说,两个世界。我们的世界——“他挥手把自己和那一群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划到一个圈里,然后指指物理学家们,“小的尺度是亿亿分之一毫米,”又指指宇宙学家们,“大的尺度是百亿光年。这是一个只能用想象来把握的世界;而你们的世界,有长江的洪水,有紧张的预算,有逝去的和还活着的父亲……一个实实在在的世界。但可悲的是,人们总要把这两个世界分开。”

    “可您看到它们是分开的。”省长说。

    “不!基本粒子虽小,却组成了我们;宇宙虽大,我们身在其中。微观和宏观世界的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我们的一切。”

    “可即将发生的宇宙坍缩牵动着我们的什么呢?”

    丁仪突然大笑起来,这笑除了神经质外,还包含着一种神秘的东西,让人毛骨悚然。

    “好吧,物理系的学生,请背诵您所记住的时间空间和物质的关系。”省长像一个小学生那样顺从地背了起来:“由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构成的现代物理学已证明,时间和空间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没有绝对时空,时间、空间和物质世界是融为一体的。”

    “很好,但有谁真正理解呢?您吗?”丁仪问省长,然后转向台长,“您吗?”转向埋头工作的工程师,“您吗?”又转向大厅中的其他的技术人员,“你们吗?”最后转向科学家们,“甚至你们?!不,你们都不理解。你们仍按绝对时空来思考宇宙,就像脚踏大地一样自然,绝对时空就是你们思想的大地,离开它你们对一切都无从把握。谈到宇宙的膨胀和坍缩,你们认为那只是太空中的星系在绝对的时间空间中散开和会聚。”他说着,踱到那个玻璃陈列柜前,伸手打开柜门,把那个珍贵的星图盘拿了出来,放在手上抚摸着,欣赏着。台长万分担心地抬起两只手在星图盘下护着,这件宝物放在那儿20多年,还没有人敢动一下。台长焦急地等着丁仪把星图盘放回原位,但他没有,而是一抬手,把星图盘扔了出去!

    价值连城的古老珍宝,在地毯上碎成了无数陶土块。

    空气凝固了,大家呆若木鸡。只有丁仪还在悠然地踱着步,是这僵住的世界中唯一活动的因素,他的话音仍不间断地响着。

    “时空和物质是不可分的,宇宙的膨胀和坍缩包括整个时空,是的朋友们,包括整个时间和空间!”

    又响起了一声破裂声,这是一只玻璃水杯从一名物理学家手中掉下去。引起他们震惊的原因同其他人不一样,不是星图盘,而是丁仪话中的含义。

    “您是说……”一名宇宙学家死死地盯住丁仪,话卡在喉咙里说不出来。

    “是的。”丁仪点点头,然后对省长说,“他们明白了。”

    “那么,这就是统一场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中那个负时间参量的含义?!”一名物理学家恍然大悟地说。丁仪点点头。

    “为什么不早些把它公布于世?!您太不负责任了!”另一名物理学家愤怒地说。

    “有什么用?只能引起全世界范围的混乱,对时空,我们能做些什么?”

    “你们都在说些什么?!”省长一头雾水地问。

    “坍缩……”台长——同时是一名天体物理学家——做梦似的喃喃地说。

    “宇宙坍缩会对人类产生影响,是吗?”

    “影响?不,它将改变一切。”

    “能改变什么呢?”

    科学家们都在匆匆地整理着自己的思绪,没人回答他。

    “你们就告诉我,坍缩时,或宇宙蓝移开始时,会发生什么?”省长着急地问。

    “时间将反演。”丁仪回答。

    “反演?”省长迷惑地望望台长,又望望丁仪。

    “时光倒流。”台长简短地解释。

    巨型屏幕这时修好了,壮丽的宇宙出现在大家面前。为了使坍缩的出现更为直观,太空望远镜发回的图像由计算机进行变频处理,并对频率变化所产生的色彩效应进行了视觉上的夸张。现在所有的恒星和星系发出的光在大屏幕上都呈红色,象征着目前膨胀中宇宙的红移。当坍缩开始时,它们将同时变为蓝色。屏幕的一角显示出蓝移出现的倒计时:150秒。

    “我们的时间随宇宙膨胀了200亿年,但现在,这膨胀的时间只剩不到3分钟了,之后,时间将随宇宙坍缩,时光将倒流。”丁仪走到木然的台长面前,指指摔碎的星图盘,“不必为这件古物而痛心,蓝移出现后不久,碎片就会重新复原,它会回到陈列柜中去,多少年以后,回到土中深埋,再过几千年的时间,它将回到燃烧的窑中,然后作为一团潮泥回到那位上古天文学家的手中……”他走到那位年轻的女工程师身边,“也不要为你的父亲悲伤,他将很快复活,你们很快就会见面。如果父亲对你很重要,你应该感到安慰,因为在坍缩的宇宙中,他比你长寿,他将看着你作为婴儿离开这个世界。是的,我们这些老人都是刚刚踏上人生旅途,而你们年轻人则已近暮年,或说幼年。”他又走到省长面前,“如果过去没有,那么长江的洪水未来永远不会在您的任期内越出江堤,因为现在宇宙中的未来只剩100秒了。坍缩宇宙中的未来就是膨胀宇宙中的过去。最大的险情要到1998年才会出现,但那时您的生命已接近幼年,那不是您的责任了。还有一分钟,现在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对将来产生后果,大家可以做各自喜欢的事情而不必顾虑将来,在这个时间里已经没有将来了。至于我,我现在只是干我喜欢,但以前由于气管炎而不能干的一件小事。”丁仪又用大烟斗从口袋里挖了一锅烟丝,点上悠然地抽了起来。

    蓝移倒计时50秒。

    “这不可能!”省长叫道,“从逻辑上这说不通,时间反演?一切都将反过来进行,难道我们倒着说话吗?这太难以想象了!”

    “您会适应的。”

    蓝移倒计时40秒。

    “也就是说,以后的一切都是重复,那历史和人生变得多么乏味。”

    “不会的,你将在另一个时间里,现在的过去将是您的未来,我们现在就在那时的未来里。您不可能记住未来,蓝移开始时,您的未来一片空白,对它,您什么都不记得,什么都不知道。”

    蓝移倒计时20秒。

    “这不可能!”

    “您将会发现,从老年走向幼年,从成熟走向幼稚是多么合理,多么理所当然,如果有人谈起时间还有另一个流向,您会认为他是痴人说梦。快了,还有十几秒,十几秒后,宇宙将通过一个时间奇点,在那一点时间不存在。然后,我们将进入坍缩宇宙。”

    蓝移倒计时8秒。

    “这不可能!真的不可能!!”

    “没关系,您很快就会知道的。”

    蓝移倒计时5秒,4,3,2,1,0.

    宇宙中的星光由使人烦躁的红色变为空洞的白色……

    ……时间奇点……

    ……星光由白色变为宁静美丽的蓝色,蓝移开始了,坍缩开始了。

    ……

    ……

    。了始开缩坍,了始开移蓝,色蓝的丽美静宁为变色白由光星……

    ……点奇间时……

    ……色白的洞空为变色红的躁烦人使由光星的中宙宇

    。0,1,2,3,4,秒5时计倒移蓝

    。的道知会快很您,系关没

    “!!能可不的真!能可不这”

    。秒8时计倒移蓝

    “。宙宇缩坍入进将们我,后然。在存不间时点一那在,点奇间时个一过通将宙宇,后秒几十,秒几十有还,了快。梦说人痴是他为认会您,向流个一另有还间时起谈人有果如,然当所理么多……”

    【导读】

    时光的尽头

    从古到今,多少帝王将相畏惧年华速朽、权柄不再,多少文人墨客感慨生命易逝、时光不返,多少痴人情种希望时间倒流、重回青春。在时光面前,有人奋发,活出每一分钟的意义;有人颓唐,虚度每一寸光阴。而在蒙昧褪去、科学昌明的时代,人们真的发现,时光是可以追溯的。虽然在生活世界里,玉碎不能再全,镜破岂能又圆,湮灭的终究不会复生,人也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在科学世界,科学家们却沿着历经亿万年射入我们眼眸的光线回溯,试图透过宇宙间重重的黑暗,探寻它不可思议的瑰丽的奥秘,去看一看时光和空间到底是如何发生的——那个时空无限弯曲、物质密度无限大的奇点。我们将目力所穷之处称为目光的尽头,而这种时光回溯的终点,能否称之为时光的尽头?有人当然不同意,这分明是时光的起点!那么时光的尽头在何处?不可知。在何时?亦不可知。于是一句“陪你到时光的尽头”赚足了有情人或幸福或感伤的眼泪。

    情话好讲,真理难明。生活世界的“时光尽头”是天长地久的代名词,而科学却一定要用理性的想象触碰一下时光尽头:当时光真的到达尽头,会发生什么?

    “坍缩将在凌晨1时24分17秒时发生。”故事开始了。

    “将”意味着快要发生但还未发生,精确到秒的时间意味着众人已经掌握并接受了即将到来的变化,”。“而不是”!“意味着众人并不慌乱、并不恐惧。多么平静!多么镇定!甚至还有点期待。

    就理论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权威们而言,他们是少数能够真正理解宇宙坍缩含义的人,所以他们平静、镇定;宇宙研究的新时期、新方向即将来临,所以他们期待;他们对这个时刻、这种现象的深刻理解能够反衬出网络上谣言的无知和可笑。

    就普通民众而言,这个时刻、这种现象只是弱得不能再弱的光线频率的一点点变化而已,生活中看不到、感觉不着,那就基本等同于什么都不是,于是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所以他们也平静、镇定。

    有时候,平静、镇定是由焦躁、急迫、激动反衬出来的。心里还有比这件事更重要、更急迫要去做、去解决的事儿,那么对这件事,就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平静和镇定了。

    天文台台长现在很焦躁,这种焦躁并不符合观测厅内等待时平静而期盼的气氛。相比那些科学家对这个时刻的专注,他更关注那块出了故障的巨型屏幕。巨型屏幕修不好,来自太空望远镜的图像只能显示在小屏幕上。巨型屏幕也好,小屏幕也好,只有观影效果的差别,科学研究的效果并无不同。但台长可不这么想。坍缩在严谨的科学计算下已经是精确到秒的、必然发生的事情,既然成竹在胸,那就无需再多盘算。所以能够营造出“一种伟大时刻的气氛”就变得特别迫切且重要。

    台长要营造出这一时刻的神圣、庄严,用意是什么?情节向世俗的一面滑行。一个纯粹的科学家可能只需要面对他的研究对象,在纷繁芜杂的观测数据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努力追索科学规律。一个天文台台长却还需要面对单位的建设、科学研究的方向、研究与工作人员的生活以及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的问题。台长恳求丁仪对好不容易请来的省长施加一些影响,因为台里的经费状况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在国家本年度不再给钱的情况下,问省里要是他的唯一选择。当省长表示无法实现年轻时的科学梦时,台长说:“但今天晚上并不难,您至少可以在丁老的世界中待一会儿,一起目睹这个世界最伟大的一瞬间。”这种“说”是一种怎样的“说”?刘慈欣并没有写下任何一个形容词作断语。但我们从“至少”“待一会儿”“一起”“最伟大”这些词中,的确读不出一个科学家对能亲身经历和观察这一时刻的憧憬和骄傲。那能读出什么意味?讨好,近乎谄媚;恳求,近乎哀求!但又怎么能去嘲笑这样的台长呢?为了科学研究能够得到保障,放下了尊严与清高,努力适应世俗,可叹的背后还应有可敬!

    省长现在很忙碌,也很急迫。他一进门就向丁仪、向大家道歉,并说了晚来的原因:抗洪救灾形势严峻,长江接近1998年最高水位。如果借助互联网搜索一下1998年长江的抗洪斗争,就会知道该年长江发生了全流域性大洪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几百万军民的英勇奋斗下,才取得了惊险的胜利。现在洪水又来,一旦长江决堤,威胁的是几百上千万人民群众的生命,所以保堤护堤,是一省之长的责任,省长出现在堤坝上,代表着保堤护堤的誓死决心。

    可是丁仪、台长和大家竟然对紧张的洪水形势无动于衷!只有台长兀自激动地说了许多话。这说明了什么?不同职能的人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这些科学家们和省长在各自的领域承担着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使命,但此时此刻,各自肩负的职能让前者注视于即将发生的坍缩,后者牵挂不断严峻的长江汛情;前者象征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后者象征着人类的世俗社会。

    这两个世界的差异和分野,是通过省长和丁仪的对话来展现的。应该说,两人之间还是有对话的基础的,因为省长大学学的是物理专业。小说借省长之口说出自己对宇宙膨胀、红移、宇宙坍缩、蓝移等概念的理解,一方面符合人物的学习背景——这些是天体物理学的入门知识;另一方面让顶尖科学家为一个省长普及最浅显的物理知识——一群人中只有一个听者,的确有所不妥,让省长来说说这些知识,就如同学生回答老师问题,在场的科学家全部都是听众;同时,省长对这些概念的理解除了引来丁仪的讥讽外,还引出了丁仪对坍缩更深刻的解释,以及坍缩对现实生活影响的暗示。

    当然,省长对丁仪的讥讽做出的反应也值得注意,他自嘲连肤浅也达不到后,非常动容地说了他们两种人两个世界的差异:“我的世界是一个现实的、无诗意的、烦琐的世界,我们整天像蚂蚁一样忙碌,目光也像蚂蚁一样受到局限……您的世界充满着空灵与玄妙,您的思想跨越上百光年的空间和上百亿年的时间,地球对于您只是宇宙中的一粒灰尘,现世对于您只是永恒中短得无法测量的一瞬。”他在赞扬科学家们精神世界的同时,并没有否定自己的现实世界:洪水虽然对人的生命和生活来说不可承受,但和宇宙比则微不足道到了极点,只是“神秘的宇宙固然令人神往,现实生活也还是要过的”。对科学世界抱有崇敬和向往,却时刻不忘现实生活中的责任,这样的省长是称职的。

    女工程师现在很激动。激动源于悲伤,激动源于丁仪把她父亲的死看得太轻忽。“您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人!也许,同您的宇宙相比,父亲不算什么,但父亲对我重要,对我们普通人重要……坍缩是什么?对普通人来说什么都不是!宇宙膨胀或坍缩,对我们有什么区别?!但父亲对我们是重要的,您明白吗?!”亲情离自己太近,所以一旦有变,现实的生活将会掀起滔天大浪;宇宙离自己太远,即使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很难对自己的今生今世产生什么影响。女工程师为了工作而无法在刚死去的父亲前陪伴守灵,牺牲休息时间加班修复巨型屏幕,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充满感情的孝亲之情值得我们称道。

    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有紧张的预算、长江的洪水和刚逝去的父亲,这些实际问题都不能通过科学想象去解决。

    那些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们所面对的世界,尺度要么小到亿亿分之一毫米,要么大到百亿光年,这些需要科学想象的世界难以用现实世界的尺度衡量和说清楚。

    如此看来,他们殊途同归了:无论是处于世俗社会、现实世界的人,还是处于科学想象、精神世界的人,都秉持着一个观点——两个世界是分开的!

    但丁仪(这个姓名在刘慈欣的很多小说中出现,拥有相似的身份,但绝不能视为同一个人)告诉所有人:“基本粒子虽小,却组成了我们;宇宙虽大,我们身在其中。微观和宏观世界的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我们的一切。”换句话说,需要科学想象的世界和现实世界是联动的。

    这意味着什么?时空和物质不可分,宇宙的膨胀和坍缩包括整个时间和空间,当坍缩开始时,时光将倒流。

    为了引出小说中这最重要的创意,刘慈欣将丁仪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在所有人的对立面,通过丁仪反常的个人行为和迥异于常人的科学理解,预埋着一个悬念:宇宙将以何种方式坍缩?

    观测氛围原来挺平静、镇定的,台长口里所谓的“这个世界最伟大的一瞬间”,无非就是女工程师口中的“弱得不能再弱的光线频率的一点点变化”,也就是省长在解释坍缩概念时提到的“在我们眼中所有星系的光谱将向蓝端移动”。这意味着,最伟大的一瞬就是屏幕上光谱由红转蓝的一瞬。至于其他意义呢?物理学家、天体学家、宇宙学家面对的研究对象将是坍缩的宇宙,普通人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这种气氛因丁仪的到来而被打破。目空一切的丁仪有资格做任何事情,因为他创立了大统一场论。问题是他所做的和平时太不相同了:

    他没坐到为他准备的大而舒适的椅子上去,却去观察起放在玻璃柜里20多年、无人敢动的西周文物星图盘。

    他患有严重的气管炎,以前不抽烟,却在严禁吸烟的观测大厅点上烟斗抽了起来。

    他无视台长让他向省长施加一些影响的要求,直接用“肤浅”这种贬义词评价省长对物理的理解。

    长江洪水形势严峻,并非防洪专家的他却认为这件事并不急迫,省长没必要马上走,甚至长江大堤上抗洪的人也可以离开。

    工程师的父亲去世,台长和在场所有人都表示慰问和哀伤,他却直接说“如果你真正了解宇宙坍缩的含义,父亲的死就不会让你这么悲伤了”。这在当时的场景下,很容易被理解为在宇宙面前,人的死微不足道。

    他拿起无人敢动、价值连城的西周文物星盘图,一挥手扔了出去,将它摔碎成无数陶土块。大家呆若木鸡,他却在悠然地踱着步。

    所有的反常都在真相被揭示的那一刻变得顺理成章,因为此时“干的事已没有意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而且刘慈欣还为真相的揭示创设了延迟的效果:有些术语只有对专业人士才能一点即破,对于专业外人士来说,还必须做出更形象的转述。从“负时间参量”到“时间反演”再到“时光倒流”,令人震惊的真相也就从科学家们传递给了省长,当然,也传递给了小说外正在阅读它的普通读者——我们。

    坍缩的信息是随着省长和丁仪对话的深入逐渐清晰的。正是省长对坍缩会否影响人类生活、多大程度影响人类生活的一次次质疑,让丁仪能够一步步地释放关于坍缩会让时光倒流的相应信息。选择省长而不是其他人跟丁仪对话,表现出刘慈欣艺术构思的严谨和细致:如果对话中省长的角色替换成科学家,一方面内容将是最艰涩的专业术语,另一方面无法构成两个世界的针锋相对;如果替换成女工程师,从知识背景和地位上讲都没有对话的可能;只有一方面具有粗浅的物理学知识,一方面权高位重的省长恰恰可以承担起这个角色。

    小说为我们提供了时间维度的末日体验,真相被揭示后,众人的反应由此值得玩味。省长选择了坚决不相信,台长则仿佛在梦境中;而丁仪呢,他对坍缩洞若观火,是否就能睿智、冷静、临危不乱、处事不惊?我们相信他比普通人、比一般科学家更易接受时间反演的事实,他对时间反演后的人类发展将回溯历史的讲演依然是充满智慧和哲学意味的。但从他抽烟、讥讽人、摔星象盘等稍具破坏力的行为,也可以看出“悠然”背后潜意识内因时间反演引起的难以察觉的慌乱和抗拒。也正是如此,他拒绝将其公布于世,因为这只能引起全世界范围的混乱——对人性的洞察,是一个顶级科学家应达到的境界。

    最绝妙的是刘慈欣通过文字倒排的方式,让读者体验一下时光倒流:所有人说的每一个字,做的每一件事,都将以从后到前的方式回溯,小说内的宇宙将从时间奇点开始经过漫长的时间回溯到宇宙爆炸的那个奇点。

    似乎还有什么不对劲!为什么小说中诸如“……时间奇点……”这些非人物言语、行为的陈述性语句也开始倒排了?哎呀,不好!正在写作的作者自己也已经处在时间反演之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