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历练之旅之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第24章 抢座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这个世界上,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抢座位的说法。

    人们都知道,前面的位置最接近老师。所以老师上课的时候坐在前面的学生听得很清楚,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什么,也看得很清楚。甚至有人说,学校里的座位代表的是学生的成绩!坐在越前面的学生成绩就越好,坐在越后面的学生成绩就越差。老师是偏爱成绩好的学生的,而且非常护短。就像鸿钧偏爱通天教主。有什么好东西会多给他们一些。一旦这些成绩好的学生出了什么事,老师会护犊子。因为他们相信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是道德高尚的人。(护犊子:保护自己的儿女,或者晚辈。牛之类的动物都是竭尽全力的保护自己的幼崽不受别的动物的伤害。用在人身上有贬义的意思,指不分青红皂白,不论事情怨谁,只知道保护自己的儿女或者晚辈。)

    对于这种说法,我无法做出评价。

    有些地方确实是这样,但有些地方不是这样。

    但是,老师一般都会偏爱成绩好的学生,自古以来就是不争的事实。

    在洪荒流小说中,鸿钧第一次讲道的时候,在紫霄宫里有6个蒲团占了蒲团的,有三清。三清就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道教没有鸿钧和通天教主,但灵宝天尊却因《封神演义》而常被世人称之为通天教主。剩下的是:女娲、红云道人、鲲鹏。然后,接引和准提来了。他们大吐苦水,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红云道人。这红云道人竟然还把鲲鹏给拉了出来。这六个占了蒲团的人后来都得到了鸿蒙紫气,都成圣了。但是,这好巧不巧的,鸿钧竟然给了红云道人第七道鸿蒙紫气。蒲团只有六个,这说明什么,我不用多说了吧。鲲鹏因为让座之事本就对红云道人心怀怨恨,再加上红云道人得到了鸿蒙紫气,免不了生出嫉妒。后来,鲲鹏把红云道人杀死了。幸好有九九散魄葫芦保住了元神,但是因为受到了重创,也只能投胎重修了。但是好巧不巧的遇上了冥河老祖。红云道人用九九散魄葫芦争取时间,总算是入了轮回。但是这九九散魄葫芦落到了冥河老祖的手里。

    后来出现了巫妖之战,最终在巫妖大战中,鲲鹏祖师因看妖族与巫族的战斗渐渐不利于自己,居然背叛妖族,在帝俊跟祖巫战斗最重要关头,变成大鹏将河图洛书偷走,帝俊因此分心,未能及时防备,被祖巫自爆而死,河图洛书在帝俊死后,被女娲娘娘收走,因伏羲在巫妖第二次大战中,为妖族而牺牲,女娲在其死后,用伏羲琴将其最后魂魄保留,但伏羲琴只能够保护伏羲的魂魄暂时不散,女娲为保住伏羲,于是将其最后一丝魂魄送入了河图洛书之中,一则河图洛书为极品先天灵宝之一,又是创世青莲花瓣所化,固然不是一般灵宝能够相比,将伏羲的魂魄送入其中,固然能够保证不散,但最后为顺应天道,女娲只能将其转生,于是河图洛书成了其转生之后的法宝,转生之后的伏羲用其推演出了先天五行八卦,而太一在其兄帝俊死后,大怒之下击杀几大祖巫,祖巫见渐渐不敌太一,于是剩余的几大祖巫,在愤怒之下,强良,烛九阴,帝江,祝融,自爆身躯终于是把太一弄的身受重伤,太一仰天嚎怒:“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生灵为蝼蚁,这便是天道?竟然天道要灭妖族,那么我今日拼死一战!”说罢,引爆元神于剩余的几大祖巫同归于尽。

    只是,鲲鹏后来怎么样了?

    我去查找了一番,只找到一点消息:鲲鹏被陆压道人杀死。陆压道人就是帝俊第十子,后羿射日逃过一劫的那个。

    百度百科《佛本是道》的人物形象中记载:巫妖大战之时,鲲鹏见势不妙先行逃跑。同时还悄悄盗走了洪荒天庭,两大守护法阵之一混元河洛大阵中的核心法器,河图与洛书。这件事不怎么光彩,以至于大战中存活的十皇子(陆压道人)记住了此恨,日后有机会便要为难于他。巫妖大战之后鲲鹏便隐居在天界极北之地,银河源头北冥汪洋之中潜修。

    红云道人后来怎么样了?

    百度百科的传说那部分上写着:《封神榜》里有说过,也是鸿均老祖的挂名弟子。转世后为福星云中子,后来修成第二任青帝太乙救苦天尊,第一任青帝是伏羲青帝。

    对了,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遇上了九灵元圣,不敌。孙悟空去问了下土地公公,问完后就去找太乙救苦天尊。太乙救苦天尊却告诉他:“我那元圣儿也是一个久修得道的真灵:他喊一声,上通三圣,下彻九泉,等闲也便不伤生。”

    三圣,是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三位圣人;九泉,是指十八层地狱,阴间最底层。

    九灵元圣法力高强,品德高尚。被现在的人称之为天下第一妖。(我把蜗牛看西游第614期的《天下第一妖是谁?为何只有他敢称圣?》给搬了过来。还整理了一下顺序。)

    在他的教导下,黄狮精等妖从不吃人,也不抢劫,而是拿钱购物,与玉华县群众相处融洽。

    黄狮精犯了偷盗之罪,被他严厉批评。但是,当他们受到欺负,他却坚决站出来,要替他们讨回公道。

    反观如来二徒弟唐僧,小肚鸡肠,胡乱猜疑,很多时候不念孙悟空的功劳,动不动就念紧箍咒,动不动就要撵他回乡下。九头狮的修为,比唐僧高多了。(或许,修为是指品德,无关境界。)

    可见,人在江湖上受不受尊敬,有时真的不是靠钱和地位,而是靠人品修为。简单点说,就是其身正不正、讲不讲情义、敢不敢担责。

    为何说这三者缺一不可呢?

    有人其身正,但对人冷漠,这样的人只会让人敬而远之;有人瞎讲哥们情义,不是用最好办法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而是一言不合就动刀,最终与朋友双双入狱;有人一身正气,也愿讲情义,但却不敢担责(比如唐僧),这样的人也让人爱不起来。

    可见,古人对圣人的定义,不是会读书的呆子、会打架的莽汉、自私自利的帝王,而是像王阳明那样愿意教化人、帮助人,而且知行合一、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唐僧身份显赫,但还不能称圣,反倒地位低下的九头狮,行事风格配称圣。

    可能有人说,那九头狮觉悟那么高,为何偷跑下界呢?

    我们看原著——

    天尊闻言,即令仙将到狮子房唤出狮奴来问。那狮奴熟睡,被众将推摇方醒,揪至中厅来见……狮奴道:“爷爷,我前日在大千甘露殿中见一瓶酒,不知偷去吃了,不觉沉醉睡着,失于拴锁,是以走了。”天尊道:“那酒是太上老君送的,唤做轮回琼液,你吃了该醉三日不醒。”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狮子精下界其实就是太上老君和天尊联手安排的(故意弄一瓶酒把狮奴灌醉),其目的还不仅仅是为取经团队安排一难,还含有点化他们(其实是启发读者)的意思。

    不少学者认为,九头狮子象征着“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做到了经常九思就可以成圣(所以原著把九头狮子精取名九灵元圣)。

    哪九思呢?分别是——

    1、视思明:当我们看事物时,要看清事物的真相,不要被事物的假像所蒙蔽。

    2、耳思聪:如果我们能管住我们的耳朵,辨别出真假是非,那我们将不再被外物所伤。

    3、色思温:色代表情绪,温代表喜怒哀乐皆不发。成大事,情绪控制要达到喜怒哀乐皆不发。

    4、貌思恭:貌代表形为,恭代表恭敬心,做任何事都应有一份恭敬心去对待。

    5、言思忠:言代表言语,此句意为不说谎话。

    6、事思敬:敬代表全力以赴,做任何事都应全心全意的去做。

    7、疑思问:“君子不耻下问”就为此理。

    8、忿思难:忿代表忿忿不平,生气的时候要想到后果灾难,不可以意气用事。当我们遇到别人对自己发火时,也应该换位思考一下他的难处,可能就不再生气了。

    9、见得思义:君子看到的都是义,小人看到的都是利。无论别人给予了我们多少,我们都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做到了这九思,就可成圣了。

    孙悟空代表的只是世人之心,所以怎么打得过已成圣的九灵元圣?

    搬来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