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事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成功”。可是,事情往往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有时我们会遭遇挫折,被现实打击得一点自信都没有了。面对失败,坚持还是放弃?
你是不是认为成败就到此为止了,这就是最终结果?如果你转换一下思维,反过来将失败当作一种临时的结果,或者干脆把它看成一个新的起点,那么,谁能保证你不会转败为胜呢?胜者不可能常胜,败者只要不轻易言败,也不会是常败。
还记得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吧!古往今来,为其扼腕长叹者不计其数。李清照在诗中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人杜牧感叹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如果当时项羽懂得运用逆思维的话,不执拗于“没脸见江东父老”,而是看到“江东子弟多才俊”,东山再起也是有可能的,那么最终谁胜谁败还真不好说呢!遗憾的是,项羽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唯心地认为大势已去,退路已绝,于是自刎以谢江东父老。
与项羽相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的壮举更让人景仰。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都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只不过有的人栽跟头栽得多些,有的人栽得少些罢了。失败只是一个阶段,而不是全部;只是一个岔道口,而非终点站。也许当前的失败令你感到灰心,或是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但是相对于更长的生命来说,它只是一个临时的站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根据一定的条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小时候看电影或电视剧时清楚地将人物分为好坏两种,后来发现好人往往难当,坏人也可以原谅,一个当了多年的好人,会因为一件错事而失去好人的“头衔”,使人嗤之以鼻。套用一句歌词,那就是“原来不是黑就是白,只不过是天真地以为”。所以,我们不妨用逆思维心理看待事情。
逆思维其实也是一种对事物的辩证认知,它不是单一地从某一方面认识事物,而是从另外的角度,反转其最终的结果,看到不一样的意义。就像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两者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福的另一头就是祸,它们互相转换,共存共融。喜乐欢忧,也都是暂时的,不是最终的结局。只看到了有害的一面而忽视了有利的地方,就会导致思维短路、心理阴暗。
同样,既然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走运和倒霉也就不会持续太久。成功就是相对于失败的,只是表明某件事情的结果,一个完成状态而已。现在不等于未来。现在你成功了,并不代表未来还会成功;现在失败了,也不代表未来就要失败。高尔基说:“最黑暗之时,就是离黎明不远之时。”生活中没有永远的失败者,人的一生本就是由成功和失败相互交织而成的。如果你放弃了,就等于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因此,无论身受多大的创伤,都要坚持住。太阳落了明天还会再升起,心酸的日子总有尽头,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
你要相信,不管事情的发展有多糟糕,你都具有扭转的能力。著名文学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中有这么一句话:“英雄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击败。”英雄的肉体可以被毁灭,可是英雄的精神和斗志则永远在战斗。
最后,希望你记住玛瑞亚饭店创始人比尔·玛瑞亚说的一句话:“我永未遭遇过失败,因我所碰到的都是暂时的挫折。”
智慧点读
成功不是结果,失败只是过程。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成功的人,也没有永远失败的人。
kfYV3CVOqu5RygoNDVhFXYgR7MVO7+MK1n+KdMT6Vtc9XpQgYuCWHP5REKg40ddUbIZxKO3XZlXwIziPYIz09g==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