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人退了,上一次没有追击,这一次刘诠命令出击,并且派出一队民团以壮大声势。因为护卫队人数太少,相对几百人的对手来说几十个人确实看着单薄,加上一百多民团才像个出击的样子。
其实出击的队伍并没有打仗,番人能跑的早就跑远了,留下来的都是伤者,跑不掉的。把抓到的俘虏集中起来有四五十个,其中光膀子的有好几个,他们应该是小头目。
正常的战场上追击败军会有丰厚的缴获,有武器、粮草辎重等,甚至还有搜腰包的外财。可是番人什么都没有,有点价值的就是弓箭,不过对于刘家则没有用。其他棍棒梭镖就是木棒或竹子,只能做烧柴。外财是不会有的,就算抄番人的家也没任何财物。
出击的士兵顺带着捣毁焚烧番人的窝棚,山寨里多处冒出了烟火。
看着出击的队伍过了山寨的一半,有两三里的样子,刘诠就命令收兵。令旗招展,军号嘹亮,这是收兵撤回的命令。
今天这一战大获全胜。吃饭投降的一百多,受伤的战俘抓了四十多,合计一百七十多人。清理战场上的尸体倒是不多,只有二十多个,都拉到山坡上掩埋了。
俘虏中的负伤者给予治疗,这是最基本的人道,具有现代理念的刘璎,他建立的军队当然是讲文明人道的,不会杀俘虐俘。护卫队有郎中,就是医生,会给负伤者治疗。至于说医疗医药的水平就不能苛求了,尽心尽力而已。实际上有残疾的番人将来也很难活下去,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他们的人与人之间关系都会让残疾人困难重重。
由民团负责看押俘虏,董铭来请示说:“请三爷的示下:这些番人如何关押?给他们吃什么饭食呢?”
刘诠正忙着别的事情,顺口答道:“还看押什么?一个不留!”
“啊?这。。。。。。”
刘诠这才发现他说的话有问题,于是赶紧说:“呵呵,别误会了,我说一个不留不是要杀掉的意思,我是说把他们放了,我们不留。不过那几个光膀子的要留下,并且马上审讯,我们要的是袭击捣毁矿场的凶手,找出来就不能饶!哦,我差点忘了,不是有矿场的两个工匠也来了吗?让他们对所有的俘虏都查看一遍,能指认出来的都留下。”
作为目击证人的两个工匠在民团队伍里。
董铭:“是,那两个工匠就在我那,我让他们去指认。哦。。。。。。三爷,为什么要放了这些番人呢?他们可是俘虏啊?”
刘诠说:“这些俘虏与真正战场俘虏不同,在我看来,他们只能算是平民,算不上战俘,他们被头人驱使也谈不上有什么罪过,这种人关押他们干嘛?再者说这些人留下来也没用,除了吃饭他们什么都不会,如果非要让他们干活,那就要棍棒伺候了。可是在棍棒皮鞭之下,他们只是知道害怕,也愿意服从,可就是不会干活,这种人你拿他们怎么办?”
有关番人的这些知识当然是刘璎说的,刘诠通过自己的观察也验证了这些道理,可是董铭不能理解呀。
因此董铭问:“三爷,怎么会这样呢?我们民团里也有番人啊?我看他们是笨一些,不至于什么都不会干吧?番人的壮丁也不错吗?”
刘诠:“你不知道番人中有熟番有生番吗?民团里的番人都是熟番,你可以去问问他们,是什么时候离开山林的?多数都是几代人了。同样是番人,每个也不会都一样,总有聪明一些的,年代久远,总会有人离开山林融入我们汉人中。现在的这些俘虏也是一样,他们中也会有聪明一点的。可是绝大多数是我说的那个样子,如果你不信可以找个番人试试。
“好了,今天不跟你讲这些了,照我说的做就行了。”
“是,小的一定照办。”
“以后这样的差事不会少,有机会一定交给你,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此时的番人就是这个状况,我们并没有夸张。作为佐证的例子,可以看看现代的非洲。我们在非洲有很多工程,比如修铁路,雇用很多当地人,有很多难以置信的故事,与我们故事里的番人差不多,在此我们就不说了。
一共一百七十多个俘虏,按刘诠的命令,首先让作为目击证人的那两个工匠对所有的番人一一查看,看能不能指认出捣毁矿场的凶手?
不过这种指认会有难度。出事的时候现场肯定是混乱的,匆忙间人的面目不一定能记住。还有一层,对于不熟悉番人的会看他们长相都差不多,不容易区别,除非有明显特征的人。
还好,真的指认出来一个,他是赤膊人之一,应该是个小头目。这个人的面部特征太明显,一道长长的伤疤把鼻子都扭曲了,两个目击证人全都认出此人,并且经过审讯得到确认。
有这一个就好办了,让他供认其他的凶手,结果又找出来两个。
这三个罪犯单独关押起来,严加看管,其余的人按照刘诠的命令,准备释放。释放之前给这些人做了简单训话。
给他们训话需要通事(翻译),民团里有番人,找个通事不难。但是翻译也有难度,这是因为生活在封闭环境里的他们,语言词汇非常贫乏,除了吃喝玩乐、高兴痛苦之类的生活词汇之外,社会交往性质的词汇很少,所以给他们训话也难。
训话无非是告诉他们:是你们麻豆社捣毁了我们的矿场,还杀了我们的人,我们是来惩罚凶手的,今天放了你们,以后不许作恶。
训话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意思,让他们知道挨揍的原由。
然后给他们每一个人一个绿布做的袖套,就像民团里的番人那样的。告诉他们,这个绿袖套的用途是表示你们已经投降了,不再反抗,避免被再次挨打,可以和平生活。
训话之后就放他们走了。可是不少的番人不愿意走啊,呵呵,因为这里有好吃的饭,对于他们来说,比过年吃的都好。这只是一个形容,番人们未必有过年的节日。
。。。。。。
这一战收获最大的是刘诠,在护卫队和民团中都把三爷当成了神人,并且其影响还在扩大,凡是听说在麻豆社的战斗故事的人,无一不佩服刘诠用兵如神,特别是“吃饭了”那精彩的一段,更是让人们越传越神。
哪儿都不缺民间艺人,在淡水城里也有说书唱曲的,有他们的参与,传闻中的神话又有了不少神奇的内容,有这样说的:
三爷站在山上,看着番人漫山遍野地杀来。人们都恐慌了,可是三爷用扇子轻轻一扇,山谷里顿时香气扑鼻。再看那些番人,一个个地被香风熏得神魂颠倒,纷纷扔掉兵器,手舞足蹈地奔向护卫队,高举着双手投降了。护卫队一举降服了麻豆社。
刘诠也会听到一些传闻,他心里美滋滋的,只是装作不知。
神话也好,谣传也好,毕竟有利于树立刘诠的威望,对于指挥军队有好处。但是也要防范,传言不要太过头,他知道,他的大侄子才是台员之主,风头再强劲也不能压过刘璎。于是他暗示身边的人,在传言中加入大少爷的戏码。
一个临时的小城堡很简陋,工程量不大,同时参加施工的人手多,俗话说人多好干活,只十多天,到了三月中旬城堡就建好了。
这是一个边长三十多米的小城堡,主要工程就是外圈的石头围墙,有一人半高,围墙很厚,墙上面是防御作战的阵地,可以架设火炮。城内还有一个高高的木塔,那是哨位。院子里有两排简单的木板房,还有空地,可以做士兵的操练场。
正常情况下,在这里驻守二三十人就够用了,一个小队的兵力可以分别驻扎两处:林坪矿场和这一处城堡,这就足以震慑这一片山区了。
虽然地处深山,这个小城堡的通信是迅速便利的,从这里到矿场,再直到淡水城,都架设了通信缆,消息可以瞬间到达。
自从那天战斗过后,整个麻豆社山寨安静了。护卫队的士兵还是经常出击。自从采用发放绿袖标的办法之后,山寨了剩下不多的番人都领了绿袖标,做了顺民。出击的士兵也文明多了,他们不会见到窝棚就拆,也不会乱放火了,实际上出击就等于巡逻了。
还有一个情节让士兵们愿意出去巡逻,那就是可以找女番人。番人的婚姻概念很淡漠,除了头人几乎没有固定的家庭关系,两性之间自由度很大,番人们都习以为常。只要士兵自己没有忌讳,找女人很容易,甚至有主动送上来的。
头人早就跑了,不知所踪,山寨里多一半的番人都跟着头人跑了。
此地是麻豆社的中心山寨,它的周边还有几个小村庄,都是属于麻豆社的。护卫队派出侦探查遍了这些村庄也没找到头人。那就按预定方案长期驻守,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回来,当然那就是投降。
——end——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