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刘璎有成竹在胸,正是因为迫切需要才研究制造的吗?
刘璎回答说:“现在最要紧的是咱们老家,我父母留在南田是有危险的,并且很可能是突然而至。所以孙儿打算马上派人送过去,一天都不要等了,就用这两支试验的枪。我已经给枪炮厂下了命令,让他们今天准备好,明天就送走。只是子弹太少了,做测试用的五十发,还用掉了十几发,剩下的只有三十多发子弹,所以过几天还要再派人送一些子弹过去。”
刘基也感到了他们的父子情,其实刘基也担心,要不怎么说: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呐。
第二天刘璎派了两个兵,枪支弹药装在箱子里,由张重二带着送到老家去。
刘璎对刘基说:“单打一是个大杀器,不需要太多,比如北竿岛的护卫队装备十几支就够用了,所以暂时生产的数量不会太多。”
单打一的数量少一些也是避免太张扬,同时也是节省军费,刘家军队的火器多,军费已经明显高出一大截,铜壳子弹的费用更高,这皆因古代的经济基础太差,铜的产量太低。刘家的贸易船队从高丽买回很多铜碗、铜盆就是用做铜料的。军队的装备是被原材料和经济制约的,铜壳子弹只能少量生产,否则,铜材就承担不起。
说个实际的例子。现代的大口径炮弹,其价格在数千元到一万多元,火箭弹更贵,如果是带有智能的导弹,单价起码在百万以上,像巡航导弹之类的就上亿元了。没有好的经济基础能玩得起吗?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李鸿章到西方考察,西方人给他展示了马克辛机枪,说是每分钟可以打600发子弹,那绝对是大杀器。可是李鸿章一听就直摇头,他不想买。他的理由就是消耗太大,用不起。那时候已经是大清国的末期了,现代工业已经起步,钢铁产量也不低。在那样的条件下都用不起机枪,何况现在是明朝初年呢?所以说,刘璎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说打仗那不是玩游戏,要的是真金白银,这一点古今相同,不同的是,装备越先进,军费越高,总之,没钱别打仗,打不起的。
……
其实单打一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刘璎没说,那就是他心里一直有个计划,派船去南美洲。他没有大航海和征服的欲望,他的目的很实际,是为了取得橡胶。这是机械制造业的重要原料,现在都是用替代品凑合着。
除了橡胶还有一样很重要,那是玉米,它是解决粮食短缺最关键的农作物。除此之外,美洲还有众多价值极高的作物,能顺便找到几种带回来都极有价值。
在近代,由美洲传到世界各地的农作物有很多,作为普通人的刘璎知道一些,肯定不全面。除了刘璎认为最重要的橡胶、玉米之外,他知道的还有:红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花生、向日葵、番茄(西红柿)、辣椒等,这几样都是极有价值的。他还知道有咖啡、可可、烟草这类用来提神的农作物。这些物种都是大航海时代从南美洲传播到世界的。
如果能随便带回来几样都会产生巨大的价值,可以改善饮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
去美洲路途遥远,等于走了半个地球,数万里的行程,沿途会遇到各地的土著人。有巨大的风险,第一个环球航行的麦哲伦不就死在了菲律宾土著人的手里吗?
所以刘璎要为自己的大航海准备最好的武器,有了单打一,他觉得还不够,只要有可能,还要研制出更好的武器。否则,很可能派出去的人有去无回,不但一无所获,把自己的人还送入了不归之路。正是这个原因,刘璎迫切的需要更好的武器。
这个宏大的计划只是在刘璎的心里,他从来没说过,对任何人都没说,这不是为了保密,而是这想法太异想天开,任何人都无法理解。
几万里意外的地方谁去过?说那边有什么谁能知道呢?
因此,这计划真的不能说,说出来会被当成疯子!
……
刘璎为了那个秘密的壮举开始研制射速更快的步枪,当然他不会说出南美的事,现在不能说。
现代人都知道,能打连发的枪很多,有冲锋枪,有机枪,好多种,但是刘璎都不能采用。首先他不是枪械专家,只知道个大概原理,详细结构一概不知道。其次,现在的制造水平还没那么先进,不见得能做的出来。在历史上那也是出自名家之手,没那么容易。
刘璎的办法是选择简单的,越简单越好,机构简单就容易成功,并且用起来可靠,故障少。如果追求更先进的机构,难度加大,失败了会走弯路,也误事。
刘基看到刘璎还是在写写画画的,很忙的样子,他问:“单打一不是成功了吗?孙儿你还忙什么呢?”
刘璎回答说:“祖父,单打一威力很大,速度也可以。您是见过三眼铳的,单打一与三眼铳比较,那个更快呢?”
刘基没有经手三眼铳的买卖,但他也很关心,他也特意到神机营去看过,所以他还是知道三眼铳的。他说:“我看过,三眼铳打得很快,能连击三次。”
三眼铳这个产品是成功的,直到现在朝廷官军的订货不断,那不就是因为它可以连打三枪吗?射速快是最大的优点。
刘璎说:“正是这个原因,我在琢磨怎么能够打得更快。如果能造出一种枪,它有单打一的威力,同时有三眼铳的射击速度,那不是更好吗?”
刘基笑着说道:“都说学无止境,孙儿你是动脑无止境啊。可是单打一的分量是七斤,如果三支枪绑在一起那不就二十多斤了吗?分量太重就不好用了。”
刘璎陷入了沉思,最后他终于想到了办法,他说:“三眼铳在同一时间只打一枪,如果我们不用三个枪管,而是让三个子弹共用一根枪管,重量不就降下来了吗?”
刘基:“什么?共用枪管?怎么做到呢?”
想到这儿,刘璎的思想豁然开朗,他说:“如果能让三个子弹轮流对准同一根枪管不就解决了吗?就像这样,子弹装在一个圆轮子上,转动轮子,就可以一个一个地击发。”
刘璎边说边画,刘璎知道现代里的左轮手枪,知道它的原理,所以他画出来的就是左轮手枪的机构。
刘璎继续说:“既然做成轮子,还可以增加子弹数量,让它一次装六发子弹,可以连续击发,这枪的射击速度就快了。好,就按这办法做试验。”
现代里的左轮手枪就是装六发子弹,机构简单可靠。它虽然不是连发,但是射击速度也很快,比打一枪装一发子弹快多了。
“左轮”的意思是装弹的时候向左甩出轮子,安装完子弹后再甩回去复位就可以开枪。
刘基被刘璎的奇思妙想折服,这个孙儿真是天马行空啊!什么都敢想,敢想敢做。
刘基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支枪有个装弹丸的轮子,就叫转轮枪可好?”
现代的名字叫左轮手枪,左轮这名字有点费解,还是叫转轮步枪好。
“好,祖父起的这个名字好,就叫转轮步枪了。如果能成功,它能连续打六发,在短兵相接的情况下,可以起到克敌制胜的关键作用。”
转轮步枪如果研制成功,就相当于冲锋枪的作用了。按刘璎所说,它的主要应用方向是短兵相接,射击速度快,可以瞬间占据优势。
刘基说:“按孙儿的说法,转轮枪应用于短兵相接,那它要灵活,枪支就不能太长,要比单打一短小一些才好。”
看来刘基也进入状态了,他头脑灵活,很快就理解了刘璎的设计思想。
……
刘基终究不愿意远离大陆,他还是想返回北竿岛,那里距离大陆近一些,能让他心安。
刘璎问:“祖父您不想看转轮枪啦?我估摸着再有一个多月能制造出来。”
刘基:“不等了,造出转轮枪给我送一支过去。”
对老太爷的心理刘璎还是理解的,中国的传统是大陆型的,不是西方人的海洋型。
在走之前,刘璎请老爷子视察了淡水城里正在建的宅院,请他指点,看看可有不合规矩的,有不合适的马上改动。这个院子的规制基本上仿照老家的院子,这是让家里人有归属感,住在里面就像是回到了老家。
刘璎的意思还算希望他能来台员定居,可是没办法,老爷子已经归心似箭了。最终还是派机器动力的赤龙号送刘基回了北竿岛。
——end——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