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王臣-第39章 卷1-36章 召公虎 ? 壹(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东山皋落氏……”

    “廧咎如氏……”

    方兴看召公虎在军帐内踱来踱去,口中还在不断念着这两个十分拗口、但是听起来就很难对付的名字。

    赵札道:“皋落氏是炎帝的后裔,廧咎如氏也是赤狄的别种。他们本来是默默无闻的两个小部落,在隗氏为首的赤狄人之中根本没有多少生存空间。不知道为何,十多年前,他们异军突起,很快统一了赤狄众部落,并开始进犯中原。”

    虽然对于大周来说,这事情难以启齿,召公虎说出了他的疑惑:“十五年前,莫非杨国、蒲国的灭亡,就是和这两个部族的崛起有关?”

    赵札道:“根据我一个挚友的叙述,正是如此。十几年前,东山皋落氏的首领皋落芒遮,拉拢了廧咎如氏的首领隗魃为大祭司,两个人组建了新的赤狄部落联盟,笼络了数万赤狄人,在吕梁山和太行山之间,组成自己的军事武装,当初便是他们灭了杨国和蒲国。”

    方兴心道:“赵札口中的这位挚友,莫不就是杨不疑?”

    召公虎接着问道:“经过晋国这么多年的分化,赤狄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眼看就是一盘散沙。怎么忽然间,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武装自己的军队呢?”

    赵札摇了摇头,倒吸一口凉气,道:“这事的确费解。赤狄人刀耕火种,生产落后,已经数百年之久。然而这次交锋发现,他们竟然兵精粮足,清一色的青铜装备,马匹和车辆也十分精锐。”

    召公虎道:“山西之地并不产铜,赤狄人想必也不会冶炼之术,那定是借助外力无疑。可这些装备、马匹、钱粮究竟是哪来的呢?”

    少师显父常年协助太师周公御说理政,对于钱秣粮饷之事如数家珍,忧心忡忡道:“此等规模众大的军事开支,怕是整个太行山以西的诸侯国加起来,也难以支撑。”

    召公虎不无担忧道:“这些年,朝纲不振,暗流涌动,想必一定有一个黑暗势力,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与我们作对。”

    赵札:“想必如此。”

    召公虎问:“赵氏贤侄,你可否知道此次赤狄为何倾巢而出,围困赵邑?”

    赵札道:“说来惭愧。此次赤狄人显然是有备而来,突然集结数万人马,上万骑兵,短短三天时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突然袭击我赵邑,以至于昨日围城解除之后,我也没能了解清他们为何而来。”

    召公虎道:“莫非是为了报复晋国?”

    赵札摇摇头,道:“不太可能,虽说赤狄部落一直被晋国分化吸收,但是由于唐叔虞开始,各代晋侯一脉相承的异族融合和怀柔政策,使得赤狄并不仇视晋国人。毕竟,晋国军队中就有很多戎狄人的后代,他们不愿意同宗相残。”

    “不愿同宗相残。”召公虎闻言,神色有些痛苦。比起十几年前国人暴动造成的同宗相残,赤狄人反而更比自诩文明开化的华夏人团结上许多。

    “不过……”赵札刚要开口,见召公虎所有所思,怕打扰对方思绪,赶紧打住话头。

    “不过什么?”过了半晌,召公虎问道。

    赵札道:“我昨夜突审了几个赤狄俘虏,他们对此次出征的目标说得不是太清。直到审问了一个高级别的头目时,才从他嘴里得知,赤狄人此次进攻目标与太岳山有关。”

    “太岳山?”召公虎心中一惊,原来传信之人所说的太岳山危急,确有其事。

    程伯休父道:“当初太保执意出兵,便说过此次赤狄入侵和太岳山的秘密有关,只是彼时出兵匆忙,不曾听太保大人细说。”

    召公虎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便放心道:“既然太岳山的传说不是空穴来风,这就略说一二。众位可知,我大周一族发源何处?”

    众人听言,相顾疑惑。

    见众人都没开口,少保皇父小心翼翼问道:“大周龙兴于黄土大塬,凤鸣于岐山之中,这才得有天下,难道不是如此吗?”

    召公虎微微颔了颔首,抚须道:“此前,孤也以为大周先祖便是在大塬上土生土长,而实际上,周族是到古公亶父之时才举族迁徙岐山。

    “如今大周定都镐京,镐京和丰京一水之隔,合称丰镐。丰京乃周文王营造,镐京则是周武王筑成。丰镐之前,大周的都城便是岐山下的周原,为古公亶父营建。而周原,便是周族的得名由来。”

    众人听到古公亶父的事迹,都肃然起敬。在大周历史上,古公亶父迁岐是大周命运由衰转盛的转折点,他使周人最终摆脱了与戎狄为伍的处境。

    在土地肥美的周原,周人从此接触上了世居渭水流域姜姓族人,这些神农氏的后人掌握了最先进的农耕技术,姬姓人和姜姓人结成稳固的婚姻关系,这也使得周人逐渐变成先进的农业部族。

    召公虎继续道:“在古公亶父之前,周朝的都城在豳地,豳地是公刘建造的都城,公刘乃古公亶父的九世祖。而公刘的祖父名曰不窋,当时在黄土大塬上和戎狄杂居,条件极为艰苦。各位可知,不窋的祖上是谁?”

    众人之中,当数少师显父最有才学,道:“大周先祖为弃,被大禹封为后稷,后稷乃分管农事的官名。”

    召公虎道:“正是。后稷正是我大周的始祖,后稷和大禹曾经同是帝舜的臣子,大禹负责治水,后稷教授稼穑。后来大禹成为中原之主,定都安邑,便把后稷封在有邰。”

    “有邰?”显父不知所以。

    召公虎道:“这便是太岳山的秘密所在了。有邰之地,正是在太岳山下!也就是说,大周最初的祖先,便是在此地发祥。一直到后来,夏朝朝纲不振,不再重视农业,才使得后稷之子不窑失去了官职,流落到黄土大塬。”

    赵札道:“既如此,那么赤狄人此次进攻太岳山下的彘林,莫非为了此秘密?”

    召公虎道:“这就不得而知了。”

    就在此时,帐外卫兵通报:“太宰卫伯和求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