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他是卖主求荣?
这倒是没错。
然而偏偏,永乐大帝朱棣,极恩宠张信。
或许,只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吧!
张信这人,别看不起眼,在史书上也没有留下多少篇章。
但他却在靖难之役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没有张信的提前通风报信?
说实话,朱棣的起兵,没有可能。
毕竟,当时整个河北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的官员,都已经做好了防止朱棣拒捕的所有可能。
或许,这便是老话常说的,计划没有变化快吧!
谁也想不到,被皇帝朱允炆信任,从而派往北平担任都指挥使的张信,竟然会叛主?
难道真因为他的母亲,说什么天命在北?
无稽之谈罢了。
当然,在大明王朝时期,迷信还是很有市场的。
“传本王令。”
“收监张信三族,等候发落。”
找不到一个可以遮口,处置张信理由的朱尚炳,开启了一言堂。
要什么理由?
想他朱尚炳,可是大明帝国的秦王。
就这,足够了。
然而,燕王府的文武大臣们,一听朱尚炳没有给出解释,却下达了收监张信三族的命令后,集体皱起了眉头。
朱尚炳这位秦王的风评可不好!
弑杀倒也罢了。
问题是,如今却要出尔反尔?
刚开始的时候,朱尚炳可是说了,相安无事的!
不由的,所有大臣们只能把目光投向朱高炽。
毕竟,严格说起来。
即将接任燕王王位的朱高炽,才是他们的大王。
而朱尚炳,不过是鸠占鹊巢。
在这沉默的一时间,朱尚炳和朱高炽都明白了大臣们的用意。
朱高炽微微沉默片刻,朝朱尚炳开口道:“王兄,张信为天子任命的北平都指挥使……”
话说一半,朱高炽便没有继续,他相信,朱尚炳应该明白。
朱尚炳自然明白,而且比所有人都明白。
只听朱尚炳哈哈一笑,霸气不疑的说道:“皇帝,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嗯!”
朱尚炳这话一说,所有人都不仅打了一个寒颤。
“王兄,慎言。”朱高炽提醒道。
皇帝可不是能够非议的存在。
朱尚炳打着哈哈,明白了自己是言多必失,故而继续开口自圆其说,沉声道:“当然,这不是皇帝的错,主要是我大明乱臣贼子数不胜数。”
大明乱臣贼子数不胜数?
这是若有所指?
朱尚炳这话一出口,心思灵敏的大臣们暗暗抬头看了看朱尚炳以及朱高炽。
特别是河北布政使,都指挥使这两人。
不过转念一想,他们两人也就释然了。
朱尚炳这位秦王被皇帝委以北方军事,肯定有所交代。
而朱尚炳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率领大军北上北平。
毫无疑问,皇帝把最终搬到燕王的希望放在了朱尚炳身上。
随着朱尚炳的话说罢,整个议事大殿的气氛再次压抑万分。
毕竟,不止布政使和都指挥使明白朱尚炳的话外炫音。
在皇帝削藩这个紧要关头,朱尚炳以武力逼迫燕王南归的事实,也述说着,朱尚炳就是指着鼻子骂燕王了。
“都沉着脸做什么?”
朱尚炳发现自己把气愤搞紧张后,不由微微蹙眉。
故而站起身,环视一圈后,开口道:“本王告诫诸位一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今日就到这里吧!望君珍重。”
“散了,高炽留一下。”
挥着手,示意所有大臣去各司其职,朱尚炳率先朝着议事大殿的后方走去。
见朱尚炳离开,朱高几兄弟紧跟其后,大臣们则是行礼目送。
出了议政大殿的武文大臣们,齐齐围拢在布政使和都指挥使身旁。
没等众位同僚开口,都指挥使谢贵就抢先道:“诸位无须担心,正如秦王殿下所言,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说罢,扬长而去。
布政使听了谢贵这样一说,点头附和一下,也说了一句:“诸位安心,想必张信一事,秦王殿下不久后会给出一个答复的。”
两位河北的一品大吏离开后,众人只能围着葛诚。
葛诚这人虽然是燕王长史,官阶只有三品,然而他实际上的权限,与布政使和都指挥使相比,不分伯仲。
造成封王长史官阶不高,但实权过重的情况,在大明不是个列。
毕竟,大明的封王们把自己的封地弄成了国中之国。
葛诚这人,属于笑面虎的一类人。
只见他发福的体型,配上和煦的笑容,一一应对着诸位同僚担心秦王秋后算账。
秋后算账?
这到不至于。
葛诚看向南方。
该秋后算账的人,倒是全部跟着燕王南归了。
“燕王殿下,一回南方,就成龙困浅滩了。”
“葛诚倒是想看看,您将如何面对四面楚歌?”
葛诚心里,虽然为朱棣潇洒转身的魄力惊叹,却也为朱棣的落寞而感叹。
很显然,朱棣这一走,虽然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却也注定了,南归的路途不会寂静。
能在朱棣身边担任长史,葛诚的能力不由分说。
他从刚才秦王的只言片语中可以预见,等待朱棣的,或许满是坎坷路。
然而,正如葛诚所预料的一般。
轻装简行出了河北地界的朱棣一行人,此刻已经停下了脚步,抬头看着不远处的山坡上,那身穿江湖服饰的游侠等。
“他们想干什么?”朱棣手指山坡上率先开口问道。
当然,没人能回答朱棣的问话。
良久后,燕王的亲兵回报:“大王,前方游侠中有一名道士,邀请道衍法师前去论道。”
“哈哈哈。”
朱棣听后就是大笑。
论道?
论什么道?
笑罢,朱棣转头北望。
很显然,这是他的好侄子朱尚炳,要对姚广孝赶尽杀绝啊!
转回头看了看身边面露愁容的姚广孝,朱棣开口肯定道:“先生,有本王在,任何人也动不了先生分毫。”
而姚广孝听后,却对朱棣摇头,说道:“大王,他们以江湖事江湖了邀请贫僧前往一叙,大王还是旁观即可。”
“先生……”
朱棣还要继续,姚广孝却与朱棣相识数十年来,第一次打断朱棣,说道:“大王,贫僧始终是方外之人,也是江湖中人。”
说罢,姚广孝不在继续,而是朝着朱棣一行礼,转身,坚定的朝着不远处下山坡走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