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天际线-第五十一章 越过浓积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齐飞和于健成了一大队篮球队的主力,也成了学员中的明星,甚至受到团领导的注意,原来学员中还有这么两位球场双子星。

    这并不奇怪,招飞时齐飞若没有体检过关,他将报考体育学院,专业就是篮球。

    两年多的学员生活让他的体力更有了长足的进步,再加上和于健心有灵犀的配合,当然还有那种有些上只可意会不可“曝光”的小动作,让他俩成为球场双子星也属于正常。

    但这只是飞行生活的一种调剂,充其量是比较正规的娱乐罢了,他们的任务还是飞行。

    当他们坐进K型教练机时,还是菜鸟。

    其实他们真正的生活也主要围绕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是准备飞行,另外就是飞行。

    就跟打仗一样,准备的时间很长,先是理论学习,再是模拟考试,然后地面模拟。

    地面模拟就是在画着地标和空余线的水泥地上,每人拿着一个飞机模型,跟在教员身后,模拟飞行中的动作。

    这样能更直观地记住参考地标,也能直观地看出自己在飞行中的状态。

    飞行准备的最后一项往往是坐在电教室内,教员进行提问,内容包括飞行要领,飞行数据,飞行应注意的那些缓解。

    齐飞和于健总是对答如流,几乎能倒着背下来。

    真正的飞行时间并不长,即便每天两个架次,累积起来也不过两个小时,他们这批学员最多的连续三天飞行加起来六个小时,但这不仅对于教员还是学员来讲,已基本达到极限。

    因为自从坐进座舱,到飞行结束,消耗的体力、精力着实很大。

    时间已是九月中旬,早晚天气有些凉爽了,晨间的露珠也格外的经营,但到了中午,气温仍然很高,站在跑到上还是能达到四十多度。

    天上的淡积云和浓积云似乎比八月份还要多,中午前后,像一朵朵绽开的棉花,有时还能观察到它们向外膨胀和向上伸展。

    两点一刻,齐飞跟着陈志华飞上了天空,飞到了云巅之上。

    包括连续起飞和降落,他已经起飞降落了六十多个架次,再有二十多个架次,将要进行首次单飞了。

    而且随后的科目全是连续起飞和降落,也就是完成空中科目后,将进行连续三次的起飞和降落。

    最后还有直接起飞,进入连续起降飞行。

    齐飞的状态很好,掌握的也非常快,也就成为第一批单飞的学员。

    而齐飞飞的更加认真。

    “航向一百二,保持高度。”身后的陈志华提醒说。

    “明白。”齐飞稳稳地操作着飞机,继续飞行空域。

    机翼下面是凹凸不平的朵朵白云,透过白云的缝隙,齐飞寻找找着河道、高速公路和城市等明显的地标。

    “高度三千,前方有云柱子。”齐飞看到了前面突起的浓积云。

    “绕飞,继续飞向空域。”陈志华说道。

    “明白。”齐飞回答一声,向右压杆。

    空中能见度不是恨到,也就四到五公里的样子,飞了一分钟,前方忽然出现大面积的浓积云,一个一个向上冒起的浓积云,朵朵如伫立的山峰。

    “真壮观。”齐飞在心底说了一句。

    “左转,爬高到高度七千米,航向20度,远离这些云柱。”陈志华提醒说。

    “明白。”齐飞清晰地回答道。

    飞机转弯,右侧的浓积云仍在发展,齐飞能看到它们的顶部仍在向上发展,就像开锅的水,不停地向上冒着。

    再往前,飞机就像钻进了山峰一般,左右两侧都是云柱子。

    “十六号空域出现大面积浓积云,云顶高度六千,并继续发展,科目不能实施。”陈志华向塔台报告了空域天气。

    “好的,爬高到高度八千,飞到十七号空域看看。”

    “继续爬高,保持高度八千。”陈志华下达了指令。

    “爬高到八千。”齐飞似乎已经意识到了天气将继续转差,立即拉杆加油门,飞机轻盈地向上爬升。

    飞机出现了轻微颠簸,咯咯地响,齐飞用力握住了操纵杆,两边的景象也似乎不再那么壮观。

    “稳住杆,这就是对流区,体会一下。”陈志华平静地说。

    “嗯,感觉就是在山区飞行。”齐飞小声地回答道。

    “是啊,大自然鬼斧神工,能这么近距离接触它们,也算幸运,不过,必须远离它们,不然可就是幸运的反义词了,注意左下边的那块云团,里面已经有了闪电。”陈志华的声音仍是非常的平静。

    “看到了,已经发展成积雨云了吧?”齐飞说。

    “还没有,积雨云的云顶一般要达到八千米以上,我们正在越过它们。”陈志华回答说。

    “哦,想起来了。”齐飞笑笑。

    如果按照气象的严格定义,云顶搞八千以上在算作是积雨云,也就是成熟的积雨云,而浓积云中也可以出现闪电,只不过强度要弱很多。

    但就是这样的浓积云,也极其危险,不止是闪电,还有强湍流天气和恶劣的能见度,进去后不仅难以操纵飞机,还有可能迷失方向。

    刚飞出十六号空域,耳机里便传来塔台指挥员的声音:“洞拐两,气象报告,东部天气变化很快,请你们马上返航。”

    洞拐两是陈志华的代号,陈志华立即回答:“洞拐两明白,返航。”

    “保持高度八千。”指挥员又下达指令。

    “明白,高度八千。”陈志华亲自驾驶飞机,按照八千米的高度,掉头向机场飞去。

    过了两分钟,塔台又询问:“洞拐两,航线天气好的吧?”

    “有点轻颠。”陈志华答道。

    “好的,保持好飞机状态。”指挥员答道。

    “明白。”

    陈志华又提醒前舱的齐飞:“注意观察前面的天气。”

    “明白。”齐飞答道。

    两分钟后,飞机接近来时的航线,但此时下面的云顶也在往上太高,目视测了一下,高度已突破五千米。

    还好,云顶还都在机翼下方,距离还远。

    又向前飞了三分钟,云底便明显低了,但能看得出,云顶已开始往上发展。

    “洞拐两请求下降高度到三千米。”陈志华报告说。

    “可以。”指挥员又补充说:“机场上空云底高度六百,可以直接穿云到高度五百米。”

    “明白。”陈志华向下压杆,开始降低高度。

    两分钟后,飞机便穿过云层,保持高度五百,然后加入起落航线。

    天气从十六号空域开始变坏,东部其他空域的飞机也都退出返航,这次没能再进行连续起飞降落训练,陈志华将飞机滑回主停机坪上。

    跟随着他们的,是一架接着一架的飞机连续降落。

    下了飞机,齐飞抬头看着天空,心有不甘地说:“唉,这次白飞了。”

    “怎么叫白飞呢,至少有了这种经历,对飞行来说,或许经历更重要。”陈志华平静地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