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明朝当暴君-第7章 牧林校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个人的时候,崇祯有时候会觉得有些无趣孤独,从王振明到崇祯,这一段经历,有时想想还是觉得不够真实。

    站在权利之巅,崇祯皇帝却并没有以往所想的那样开心。因为此刻,他真的觉得自己成为了孤家寡人。很孤独、很心累、也很迷茫…因为崇祯明白,他的指令并不是都能得到落实,每一天睁开眼睛,都要与朝臣们打口水战,与阁老们周旋,条条框框的束缚使得他有些精疲力尽。皇帝甚至没有假期,不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自由对于皇帝而已就是一个笑话。

    内阁、六部九卿还有三司五寺,任何一方的力量都相互制衡,相互制约。而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大明这架运行了二百多年的机器就会轰然倒塌,随着产生的连锁反应是不敢相信的。

    有宰相的时候,皇帝有什么事还可以找宰相一起商量,而自从有明一朝没有了宰相,有了内阁以后。内阁变得不怎么靠谱,更多的还是内阁内部的权利斗争。

    这个名义上的皇帝贴身“秘书团”,却让皇帝苦不堪言,崇祯也是如此。

    人家穿越带金手指,而崇祯只有一个小小的盒子,虽然把它称为“宝盒”,那也不过是为了不至于太寒掺。

    “宝盒”是崇祯与现代文明沟通的唯一窗口,可它长宽也不过几十公分,所能传递的物品也少的可怜。

    “好累、好孤独、好迷茫…”这是崇祯皇帝内心世界最真实的独白。

    不过看到自己一手组建的“边察”在慢慢壮大起来,崇祯心里也算有了一丝欣慰。

    只要边察渗透的足够深,掌握的信息也足够的多,这样对于周边局势的了解也能足够的清晰,不至于被那些不靠谱的朝臣所诓骗。

    以后在各省设立“边察军”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想要说话有分量必须手中有兵。而如今军队大多握在勋贵手里,哪怕是崇祯有皇帝这个身份也难以令他们全部服从。

    想想建文帝当年想要削藩,最终的下场,可想而知,事实证明,任何人的蛋糕都没有那么好动,哪怕是一个傻子,何况狗急了还跳墙呢!

    对于这五百名“边察”,崇祯皇帝是寄于了厚望的,崇祯皇帝的短期目标是通过这五百名“边察”,发展一支有三万人的野战“边察军”,这支边察军要完全握在自己手里。而崇祯现在想做的事情,是用皇帝的身份来一步一步进行自己的计划。然而现在这个计划还不能和任何人说。

    “牧林校场”

    一个占地面积十平方千米的校场,崇祯皇帝一手创建,所耗费白银全是从崇祯皇帝牙齿缝里抠出来的,此外还有一部分来自崇祯皇帝的菜园子的收入。

    四百九十名边察,精神抖擞的列队站立,齐声高呼:“吾皇万岁”,在他们前边的是十位比他们高两个品级的六品总边察。

    “唯陛下马首是瞻!”

    “誓死效忠!”

    “粉身碎骨!”

    …

    五百名好少年,个个精神焕发,气势磅礴,令崇祯皇帝也觉得心情大好!

    “你们都是朕的人,从今往后,君臣荣辱与共,能否做到?”

    众人纷纷再次跪谢陛下,高呼万岁!此时,气氛已经达到了高潮,无人不觉动容。大有一种不战死沙场对不起皇上的觉悟。

    特别是被标榜位英雄的十位总边察更是如此,他们本是出自于平民之家,能有这样的机遇,是奢求不得的。又怎么能不肝脑涂地,誓死效忠呢?

    杨明鑫虽已位列其中,却始终不得安心,每每记起王公公的话都不知不觉的觉得毛骨悚然。他不敢违抗王公公的命令,也不敢违抗崇祯的命令,此刻纠结万分。

    杨明鑫与其他九位总边察相必,在能力上略有不足,但是毕竟都是万里挑一之人,个个都非同凡响,故此个个都颇有气势。

    “朕要从你们十人当中选出三个,此后这支‘边察’军就由这三人统领”

    听到崇祯的话以后,十位总边察来了精神,能够升到总边察已经是意料之外的事,还能继续更高一层,三人都不想错过这样的机会。崇祯当然不会把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选出这三人以后,崇祯皇帝就可以进一步的对这支边察军进行打磨,“凝固”其力量。

    十中选三,相比从五万人中脱颖而出这容易多了,毕竟中签率高达百分之三十。然而杨明鑫对于更进一步却不再积极,反而开始有些害怕起来。

    对于人才的渴求,使得崇祯皇帝愿意去了解,也愿意去等待,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能够多得几员大将,不仅会更有底气,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

    十人纷纷抱拳立在崇祯面前,等待着崇祯的安排。

    “尔等都是朕的爱将,也是朕的百姓,朕对尔等还不够了解,就从第一位开始,逐一介绍一下自己吧!”

    站在第一位的是一位提高健壮的青年,腰间缠绕着一条布,双手抱拳向前一拱,道:“臣姓张,名云龙,是大将张良之后,现居青州府,家中有一个哥哥,张家一脉香火得以延续,故此张云龙不怕死!只求留在陛下身边,张云龙誓死效忠陛下!如有二心,必遭天谴!”

    正说话发毒誓间,一道闪电划过天际,飞奔而来…毕竟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过来的人,一个个都非常淡定,没有一个逃跑的。

    张云龙虽然面露尴尬,但依然纹丝不动的站立。闪电过后,风雨来袭,众边察纷纷道:“请陛下移驾军中大营!请陛下移驾军中大营!”

    声音洪亮高亢,震得校场如地震一般,雨来的突然,下的激烈,崇祯已经许久许久没有过如此畅淋漓,心情大好。

    “此雨下的好啊!”

    在大汉将军的护卫下,崇祯移驾军中大营,虽然众边察已经形如雨人,但依旧热情高涨,纷纷等待着崇祯的命令。

    大帐内,左右两排六盏灯在跳曳,个个人脸上却依旧朝气蓬勃。个个精神抖擞,站立营前巍然不动,好似一个个天神天兵守护在崇祯身旁。

    风雨肆虐,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崇祯知道,这场风雨过后,天气将会愈发严寒,虽然冻骨的冬还没有到来,可是地里边再也不可能长出什么庄稼来了。

    就像是他所做出的抉择,每一个都很艰难,可再也无法回到从前。

    幸运的是,崇祯皇帝有了一批可以任意调遣的边察军,他们就在自己的袖管里。

    北国的冬季正悄悄的来到,可是崇祯皇帝却不敢有丝毫大意,虽然与皇太极短暂调停,可这个野心勃勃的大汗,未必不会做出什么令人措手不及的事来。

    望着帐外的瓢泼大雨,崇祯却是喜忧参半,陕北那边的情况愈发严重了,那些熬不过去的“匪民”会不会再次揭竿而起,很难说清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