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这几天转眼就过去了。石保从在这几天里又把前一阵子的落下的刀法拾了起来,每日早晨勤习苦练。其中又与赵芷儿趁着节时的热闹,在城中游玩了两次。
别看石保从来东京不过数月,可如今却已是声名远播整个汴梁城。上至朝中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能说出他所做的一两件事来。尤其是与名妓玲毓的那一段往事,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他也本想着冬至过后少惹是非,藏起锋芒,好好在家中修身养性一段时日,却哪曾想自己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
冬至这几日里,按照往年的惯例是众文武官为其子弟奏荫的日子。一般来说只要是台省六品以上、诸司五品以上登朝二任者都可以为其子弟奏请。由于今年冬至并非大礼年,所以奏请的名额并不算多,一共也只有一十五人。
北宋的奏荫制度呈唐末、五代的惯例,一般是根据其官位的品阶来定,文官子弟多授文资,而武官子弟则多授武资。
一般情况,各文武所奏荫的名单会被送到吏部南曹审核、拟定。待定好了之后,再交由政事堂再审,最后则要送予赵匡胤御批,只要皇帝这大笔一挥,金印盖下也就算定了,之后再返还政事堂发榜天下,也算是皆大欢喜。
可这回在御批的环节出了变故,赵匡胤过了一遍十五人的拟奏,非但没有盖上大印,反而批改之后送还了政事堂。
见拟奏被退回了政事堂,赵普也颇为不解,按照惯例,从吏部南曹开始,他就始终未发过一言,即便这一十五人中有那个招人恨的石保从。且他非但没使任何的手段反而恪守职责,生怕被人说他赵普公报私仇。
宦海沉浮,谁家都有子弟,所以即便是赵普这些年里也从未在奏荫一事上做过任何文章。
他拿过拟奏,挨个查看,就想知官家到底做了何批复,今年荫补的人中,有七品的武资诸司副使到八品的东西头供奉官;文官八品的大理评事,九品的寺监主簿皆有。挨个看去都未见任何的批复。
可唯独最后一张,赵普一瞧,气的火冒三丈,猛地一甩,这拟奏飘然落在地上。他怒的是陛下坏了这些年的规矩,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这受益之人正是他最痛恨的石保从。
薛居正正在看奏折,陡然间见赵普生了气,连忙问道:“赵相公因何而怒?”
赵普指着地上的拟奏道:“你自己看吧!”
薛居正连忙放下笔,他知这是恩荫的拟奏,可也实在想不出这里面有何气的。他带着好奇,拿起这张纸,这么一瞧,同样是紧皱眉头。
这做了批改的正是石守信之子,石保从。
纸上有赵匡胤的批示,石保从从原来拟奏的武资七品宫苑副使改为荫补文资从六品上的兵部库部司员外郎。
薛居正是又惊又怕,要知道这一批示连破了奏荫的两大惯例。一是从赵匡胤自登基以来,还从未恩萌过六品下以上的文资。其二则是原本的武资诸司副使改成了文资。
这下即便是见多识广的薛居正也未曾见过这等奇事,当爹的是文官,儿子不争气,授了武资他见过几次。可武资改文资,当真是闻所未闻。
这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一回就算是他薛居正也摸不准官家的脉了。
就说兵部库部司员外郎这个从六品上,虽不过是个寄禄官,并无职事,可却是货真价实的朝官,是要上早朝的。
即便是这些年科考出来的状元一般是授予六品下的将作监丞,也不过是个京官,上不得早朝。
要知道,不知道多少京官就卡在上朝这道坎上终生也过不得。可石保从却直接一步登天,要让这些人知晓,也不知会怎么想。
而这里面最让令薛居正不解的是,你要说石守信节度使领平章事为使相,其子荫补从六品上,那这一十五人中韩令坤同样为贵为使相,那韩家的的二郎却是武资七品的闲厩副使,怎么独独就在石保从这批改了?
最后薛居正询问道:“赵相公,那这批示又该如何?”
“先留着,”赵普目光冷峻,“我倒是要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奏荫的拟定被政事堂留下的消息不胫而走。这自赵匡胤登基以来还从未发生过的事自然引起了轩然大波。
即便是自家子弟并未在此次奏荫之列的朝官们也都觉得政事堂是坏了规矩,担心以后自家奏荫之时再发生这样的事。
而一众言官们虽不知是为何被政事堂留下,可冬至后的第一场朝会这奏荫之事自然成为了焦点,一场唇枪舌剑自然是免不了的。
垂拱殿中。
言官们来势汹汹,纷纷出列声讨政事堂。
而赵普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直接开口把石保从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一时间朝堂之上一片哗然。恩荫六品上,武资转文资自然成了议论的焦点。
赵普自以为此言一出,定会把其他人引为一路,共同劝陛下收回成命。可却万万没想到,哗然虽是哗然了,可朝官们却并未像他想象的那般义愤填膺撸胳膊揽袖子上阵骂个痛快。反而是以赵光义为首,枢密使李崇矩、三司使们皆出列支持赵匡胤的批示。
朝中二府三司中的枢密院、三司在此事中彻底把政事堂孤立了,再加上有开封府尹赵光义摇旗呐喊,哪还有其他人说话的份。
当然李崇矩、三司使和其余众朝官们支持石保从奏荫的缘由并不尽相同。
李崇矩最看重的是其中武资可以转文资。枢密使恩荫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只能荫补武资。如今眼看是文官治天下,他自然也希望儿子能有机会奏荫个文资。
而三司使和其余一众朝官们则更看重的是石保从一步登天奏荫库部司员外郎。以往文资奏荫最高不过六品下,可如今却又进了一步到了从六品上。只要这回坐实了,那再后面奏荫之时自家子弟所得的品级自然是水涨船高。
可无论缘由是什么,归根结底目的的一样的,为了自己的子弟好,都赞成石保从恩荫从六品上的员外郎。即便是坏了规矩又如何,规矩再大能有陛下大?!
这一刻赵普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
赵匡胤在大椅上冷眼旁观,副相薛居正向来不偏不倚,对于此事必然一言不发。而三司、枢密院也同意此次奏荫,言官们更是成了哑巴没了言语。除了赵普那几个人微言轻的铁杆党羽之外,再无一人为他说话。
对此,赵普心灰意冷,却再无他法,只有出列道:“陛下,此次奏荫,明日政事堂发榜告知于天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