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吕布闻言心里就翻个。
吕布承认:刘稚说的非常正确,只是自己此来可不是真的为了帮助刘稚抵抗南匈奴,而是来掣肘刘稚,为下一步宰掉刘稚做准备。
此时闻听刘稚所言,吕布不禁半晌无语。
听刘稚的?吕布真想听,谁不想流芳千古?
但是,自己真听从了,怎么跟董卓交代?
吕布不禁左右为难。
吕布一咬牙:“使君,吕布一路急行军而来,士兵劳顿,吕布愿退兵百里,让士兵稍事歇息,再出兵南匈奴,不知使君意下如何?”
刘稚一脸慨叹:“某还是希望能联手温侯共创辉煌,让史官写下浓重得一笔——刘稚、吕布携手共抗异族入侵。”
吕布差一点一激动就答应,却被吕布强行压下,只是向刘稚一抱拳:“待士兵歇息过来,吕布必当全力以赴。”
“多谢温侯。”
刘稚离开,吕布立即下令拔营起寨,后撤百里。
一将忙道:“温侯使不得,此乃刘稚之计。”
吕布道:“外族入侵国难当头,吕布身为武将不能纵马沙场击杀异族,已经很惭愧,今退兵百里,既是能给刘稚一个交代,也是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也是给太师一个交代,至于刘稚能用这段时间干出什么名堂,就看刘稚的水准,吕布不能杀敌,这个时候却也不能帮助异族杀刘稚,百里之地,一天就可到达,文远不想某遗臭万年吧。”
将领忙道:“末将不敢。”
西凉军后撤百里,晋阳城中一片欢腾。
徐庶道:“主公厉害。”
刘稚只是微微一笑:“吕布虽然性情反复无常,却不愧为英雄二字。现在就看子龙奉孝公孙瓒如何对搏南匈奴。”
“主公明鉴。”
徐庶为何改变对刘稚的称呼?
州牧可以招募军队和任免官吏,并且税务归自己管辖,可以算上一方王国,只是名义上听命于东汉政府罢了,也就是说州牧麾下的官员只向州牧负责,是州牧给他管官职和俸禄,所以这些官员称呼州牧为主公。
现在刘稚是御封的并州牧,所以在称呼上麾下众将已经开始改变。
徐庶道:“主公,并州还有两支兵马可以收服利用。”
刘稚道:“元直是说白波军郭太、黑山军张燕?”
徐庶道:“正是,郭太、张燕被使君击败逃到并州,并州地广人稀,很适合他二人藏身,根据斥候所报,他二人已经联合起来,在云中郡和五原郡一带活动,既同异族开战,又与当地驻军开战,主公现在已为并州牧,不妨诏安二将,如果能诏安,必是主公对战南匈奴一大助力。”
刘稚略略沉吟,对于张燕,别看斗了这样久,刘稚很是很佩服张燕,在重视门第的封建时代,张燕因其山贼出身而被史家有意忽视,这是不公平的。他也该算是乱世群雄之一吧。至少不应该与张绣陶谦张扬之流并列。
说到张燕,大家对他的印象可能仅仅是演义中的一句:黑山贼张燕引军十万来降,操封为平北将军。
或是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中寥寥二百字的记载。可能绝大多数人认为他仅仅是山贼而已。
其实张燕也是汉末争夺天下的英雄。
张燕确实从山贼起家,这也是史家贬抑他的原因。张燕争霸天下的过程中,其主要对手是河北袁绍。
官渡之前袁绍把张燕列为与公孙瓒同等的大敌。沮授对袁绍说: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觽,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觽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觽,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
从中可以看出,那时候张燕与公孙瓒并列为袁绍的两大敌人。
在公孙瓒死后,张燕与袁绍的矛盾更加激化,展开直接军事冲突。值得一提的是张燕取邺城。
张燕趁袁绍攻破公孙瓒的间隙,奇袭攻取邺城,这是他军事生涯的一个亮点。但也迫使袁绍开始与其正面决战。
战争结果史书写的很简略,但肯定非常激烈。吕布传中记载:“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余,骑数千。布有良马曰赤兔。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
那时候吕布已经投了袁绍,吕布之勇袁绍兵卒之众,张燕竟敢发兵取邺城,足以说明张燕的实力已经可以袁绍和吕布二人联手相抗衡。
数千骑兵,在东汉末期的冀州,已经是非常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如果无吕布之助,结果真的不定如何!而吕布“轻慢袁绍手下”也是由于此功,由此可以想见战争的困难。
这也是张燕争天下的最后一搏,失败后就回山继续做他的老本行——山贼,直到降曹。袁绍虽胜,尚有吕布相助,都无力将张燕消灭,足以再次说明张燕的强大。
在官渡之战前期,张燕引兵十几万,骑兵数千投降曹操,再一次说明张燕的强大,那时候代表正统的曹操总共有多少兵马?
所以,虽然两人交手数次,刘稚对张燕的印象非常不错。
而对这个郭太,刘稚的印象就很不美好。现在被徐庶这样一说,刘稚就想起一段记录:郭大以白波谷为基地,聚众10万,北攻太原,南下河东,相当活跃。灵帝死,献帝初立,郭大与南下的匈奴南单于扶罗骑队结合,再攻河东。京师洛阳为之震动,太师董卓惊慌失措,急派中郎将牛辅带兵堵截,被郭大杀得丢盔弃甲,大败而逃。
这段记录是不是就指得是现在?真若如此,我可真得小心,诏安张燕更需一试。
“元直,非是某不肯收降二人,而是二将实在桀骜不驯,郭太想当初宁可逃到并州也不肯投降,这个张燕,更是三番五次与某交战,此时我军与南匈奴斗得正紧,他二人完全可以坐山观虎斗,最后出来捡便宜,怎会受降?”
徐庶道:“此一时彼一时,当初主公不过一郡之首,现在却是一州之首,相差何止千里?此时二将若来归,方能显示出诚意,如果大战结束二将再来归,其用意必有阴谋,不足信,现在若来归,属于齐心协力共抗外敌,只要二将此时来归,主公不计前嫌,重用二人,必能齐心协力击败南匈奴,徐庶不才,愿面见二将,晓以利害,引他二人来归。”
刘稚道:“二人若真心来归,我必诚心待之,击败南匈奴之日,封他们为朔方郡太守。”
“有主公这句承诺,徐庶必定可说服二人来归。”
“也好,元直此去,先见见张燕,探探他的口风。”
“诺,臣一定谨记。”
刘稚写下一封亲笔信,徐庶带了一哨官兵,快马加鞭直奔五原郡。
郭太与张燕兵合一处将打一家,以五原郡大青山为中心四处活动,两位牛人联合在一起,兵马总数也有十五六万,两人的小日子过的十分的逍遥快乐。
两人虽然兵合一处,以大青山为中心,实际上两人并未在一起,郭太居住在西边的白波谷,筑城白波垒,而张燕却在东边的黑月谷中筑寨为城,两人一东一西互成掎角之势。
徐庶仔细考虑,先奔张燕这边的黑月谷而来,想当年徐庶和张燕还是有一面之缘,想当初张燕率领黑山军纵横黑山军纵横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声势浩大,若不是刘稚横空出世,张燕此时占据黑山,已经成为冀州一极,可惜都因为刘稚的出现,一切都为泡影。
当初张燕也为徐庶的才华折服,想把徐庶留在黑山军,连孙坚都没留住徐庶,张燕岂能留得住?
这一面之缘,让徐庶决定先见张燕。
简短捷说,这一日徐庶就来到大青山黑月谷。
“站住!再往前走开弓放箭啦!”寨墙之上士卒高声断喝。
徐庶带住坐骑,扬声道:“进去禀报,就说故人徐庶来访。”
什么徐庶来访?张燕差点蹦起来,跟徐庶是见过一面,那时候自己正势大,徐庶正落魄之时,现在可是形势逆转,刘稚官拜并州牧、渤海侯、奋勇将军,追随刘稚的徐庶的自然水涨船高。
一拍桌子:“好!某家倒要看看你许元直所为何来!来人,刀斧手伺候!”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