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世界-第一百二十章 不炊而自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于正心拿起长矛往这水银小河里捅了一下,确认这水银小河深度不深。

    于是三人趟着水银就过了小河。他们看到面前的小山虽然高度体积比不上真正的山体,但是用的材料却是真正的天然山石。

    光运送这上千吨的山石,就可以想象耗费了多少的人力财力。

    这假山上修建有一条石阶,可以拾阶而上。

    无论石阶边上还是山体的其他地方都是放满了各式的镀金的青铜树,这些青铜树精美异常,每一片叶子都只是用金线悬挂在树枝上,稍稍一碰触,这些纤薄的叶子就会飘动不止。

    陶制的各种珍奇异兽隐藏在这些青铜树后。这些动物身上布满彩绘。外形则都和寻常动物完全不一样,类似于山海经里记载的那些神奇生物。

    这些陶塑应该是象征着秦始皇想象中仙境的动物吧。

    接近山顶附近有了一些仙女仙童的陶像。接着三人就来到了山顶的一个巨大平坦平台。

    在这里奇怪的有三个跪着的男人石像,这三个男人双膝跪地,双臂高举着一个酒坛样的玩意。

    老曹一眼就看出了这三个石像的不伦不类。

    “大家止步,这三个石像我感觉很奇怪。”

    于正心和武警班长立刻刹住了脚。

    老曹继续说道:

    “首先这石像的雕刻手法很古怪,极为粗糙。再者体型也偏大。”

    于正心看了眼也说道:

    “没错,比常人要大上一圈。”

    武警班长稍微思考了下,就警觉的说道

    “要我看,更像是一个中空的石像,在石像内藏了一个人。”

    “我们别靠近了,先拿X光机照射下,看看什么情况。”

    老曹拿出X光机出来,拍摄了透视照片。

    照片证明武警班长百分百正确,石像里有人形的物体,而石像举着的酒坛则是个完全密封的陶罐,内部装满了水。

    陶罐底部有机关,被触动后会把水灌入石像内,把石像内人形物体浸泡起来。

    于正心呵呵一笑,说道

    “别想了,我赌一百块钱,这石像里的人形玩意,就是之前的人形怪物。我们一旦往前出发机关,这些怪物接触水就会复活,给我们来个大惊喜。”

    老曹此时也用X光机照射了地面。

    他发现前边百来块地砖里,倒是有五十来块下边布置有与三个石像相连的机关。

    老曹想了下说道:

    “目前看来,长龙鳞的人形怪物只要不接触水就不会复活。”

    “班长,你手持激光枪警戒。我和中校拆除地砖下所有机关。接着在三个石像举着的陶罐外部钻孔,清理掉所有的水。”

    “为了以防万一,你和中校在三个石像外再用燃烧手榴弹制作机关。”

    “这样假使怪物一直不复苏,那么最好,我们为国家活捉了三个怪物。”

    “假使怪物意外复苏,那么也不要紧,因为他们一复苏就会被燃烧手榴弹烧死。”

    于正心和武警班长说了一声就这么办,接着就开始了行动。半个小时后地砖下方所有机关都被拆除干净,石雕举着的陶罐也被钻孔,内里的清水,全部流出被装进了塑料袋。

    老曹还用焊枪烧灼烘烤了一下陶罐内部,使得陶罐内部滴水不留。

    于正心和武警班长则用绳索把6枚手雷平均的布置在了三座石像上。只要石像一动弹,手雷就会爆炸燃烧。

    做完了这些,三人绕过石像继续前进。

    平台的前方出现了一座小型的宫殿。确认没有陷阱后三人走入殿内。

    打开殿门的一瞬间,于正心疑惑的皱起眉头说不出话来。武警班长呆愣的举着激光枪,久久的没有放下。

    老曹的眼睛则放出了金光,嘴角浮现出兴奋的笑意。

    宫殿内没有始皇帝的尸体,也没有黑龙的尸体,却是三人怎么也意料不到的东西。

    大殿殿堂内是排列成三行三列的九个巨大物体。其中七个是一人合抱的巨大青铜鼎。

    但是最前方一行的头两个却不是青铜鼎,而是两个三人都没法理解的东西。

    其中一个物体由三个金属细棍支撑在地上。细棍上是一个正方形的部件。

    方形部件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半部分闪耀着金属光芒,但是奇特的是这种金属呈现蓝色。

    上半部分是个透明材料的方形罩子,罩子内烟气弥漫。

    上半部分透明罩子和下半部分的方形金属紧密结合,没有丝毫的缝隙。

    如果说这个方形四足的物体,还和“鼎”这种古物有一些相似性的话。那么一边的另一个物体就让三人匪夷所思了。

    那是一个四根金属细棍支撑起来的圆筒形物体,由血红色的不明物质打造。上边布满了紫色细线勾画的花纹。这些花纹方方正正,错综复杂让人想起电路板。

    并且这些花纹不断闪烁发出紫色微光。

    与此同时,这个圆筒形物体还在极为缓慢的自转,如同一个转经筒。

    这血红色的圆筒上还被某种黑色颜料画了两条龙的图案。

    其中一条龙正飞天而去,另一条则是沉重的坠落向地面。

    可以看出,两条龙的图案是这东西被制造后额外画上去的。

    这两样东西的外形,材料,让于正心和武警班长百分百确认这绝不是秦朝可以制造出来的东西。

    甚至两人清楚的预感到,这两个东西也绝不是属于地球上的东西。

    然而两人对于这两个东西究竟是什么,来自哪里,却又没有任何的头绪。因此只是吃惊的瞪着两个东西。

    老曹嘴里则不断无意识呢喃着,渐渐地他的声音变得巨大。

    “九鼎!这就是禹王九鼎!”

    听到这话,于正心和武警班长瞬间醒悟了过来。

    传说中,夏朝禹王治水后人心尽得,,德披天下。

    华夏九州各部献来青铜,禹王用这些铸造九鼎象征华夏的九州天下。

    从此九鼎就成为了华夏的象征,也成为了至高无上天子权力的代名词。

    根据传说,九鼎经历了夏朝,商朝,周朝,最终在秦朝灭周后从历史记录中彻底消失。

    历史里有两个成语与禹王九鼎有关。

    第一个成语叫问鼎中原,这故成语后的故事是这样的:

    春秋时期,诸侯楚庄王意图夺取天下,竟然极为无礼向已经衰微的周朝皇室询问九鼎的轻重。

    周朝使者王孙满则机智的回复楚庄王,告知楚庄王夺取天下不在于九鼎,而在于德行人心。

    楚庄王自知周朝虽然已经是在灭亡边缘,但是自己依旧还没有足够的人心和势力,于是不再‘问鼎’了。

    后世,将问鼎中原,比喻为一个人有夺取天下的巨大野心。

    第二个与九鼎有关的成语,叫举鼎绝膑。

    说的是秦始皇曾伯父秦武王的故事。

    这位秦武王的名字比较搞笑,叫嬴荡。这位嬴荡是不是真的‘嬴荡’沉溺后宫不得而知。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位孔武有力的嬴荡非常喜欢举重,或者准确的说叫做举鼎。

    但是这个无伤大雅的爱好最后要了这位嬴荡的小命。

    根据史记记载,嬴荡到了周天子的都城,与大大力士孟说比赛举鼎。两人举的鼎是周朝从商朝继承的国之重宝,也是禹王九鼎之一的‘龙文赤鼎。’

    在举鼎过程中,秦武王嬴荡忽然力量不支,最终导致脚部的髌骨断裂。

    没有多久,这位举重爱好者就一命呜呼了。

    然而随着九鼎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对于绝大多数的现代人来说,九鼎和龙一样,已经成为了传说神话中的东西。

    一些考古学家信誓旦旦的说在商朝以前华夏地区没有铸造大型青铜器的技术。

    甚至一些考古学家不认同史书记载,连商朝前的夏朝也进行否认,认为历史上根本没有夏朝。

    当然绝大多数考古学家是认为九鼎至少不是空穴拉风。但是也仅仅认为,九鼎只是一些华夏历史早期铸造得一些宗教祭奠礼器。

    可是如今,于正心等三人清楚的意识到,在此之前所有现代人关于九鼎的绝大多数猜测都是错误的。

    至少,九鼎里有两个,根本就不是所谓的青铜鼎。

    但是看着那红色圆筒形物体上龙的图案,于正心猜测,这个八成就是所谓龙文赤鼎了。

    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曹却不置可否,只是拿出了X光机,说想要拍摄下这两样东西的透视照片。

    结果,拍摄圆方形三足物品的X光照片上,只有一团巨大黑影。

    这说明,这圆球具有很大的放射性。

    于正心连忙拿出了盖革计数器,发现自己现在虽然距离那球状物体还有十几米,但是辐射读数已经飙升。

    于正心并不怕辐射,因为他体内的纳米机器人会在基因层面对他受到的任何伤害进行修复。

    不过老曹和武警班长就不同了。

    两人的密闭服可以很好的隔绝水银蒸汽,但是对于足以破坏人体基因的伽马射线没有任何防御力。

    因此,他二话不说拉着老曹与武警班长往后退。靠一个大型青铜鼎阻挡了辐射射线,于正心才发现盖革计数器的指针指向了正常的范围。

    老曹为刚才如此靠近一个强辐射源而惊魂未定,武警班长脸色也有些惨白。

    毕竟这武警班长只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人,实在是不想在接下来余生里成为一个癌症病人,也不会想要自己的后代因为基因缺陷而畸形。

    于正心根据刚才盖革计数器记载的读数简单计算了一下。

    然后说道:

    “你们两个不用担心,刚才辐射的读数虽然高,但是我们暴露的时间不长,受到的辐射剂量不大,不至于损坏健康。”

    “现在这个青铜鼎材料非常厚实,青铜里也含有铅因此足以抵挡那个球形物体的辐射。”

    老曹和武警班长听了这话稍微镇定,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回了任务上。

    于正心自己也小心的一步步靠近了那两个物体。

    走近到五六米的距离,他更加仔细的观察起了那个方形的物体。

    此时这方形物体透明罩子内的烟气已经消失了,相反得方形罩子上凝聚了很多小水珠。

    于正心冒险又走近了几步,透过透明罩子观察着物体的内部。

    结果他发现这蓝色金属下半部顶部,有个一个碗深的凹坑,内里有些应该就是水的透明物质。

    这凹坑内看来温度是在不断升高,因此凹坑里的水不一会就沸腾了,沸腾后的液态水渐渐减少,都化作了水蒸气。

    而透明罩子里也很快再次满是水蒸气形成的烟雾。

    于正心再次等待一会,整个物体自行冷却了下来。透明罩子里水蒸气重新凝结为液态水,在凹坑里聚集起来。

    于正心计算了下,这种液态水被加热化作水蒸气,以及水蒸气冷凝成为液态水的循环每次大约10分钟。

    整个循环平白无奇,在现代一个电热水壶就能搞定。

    真正可怕的是,这样的循环在这地宫里持续了千百年。这千百年将一碗水反复烧开,其中耗费的能量无疑是巨大的。

    更加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套加热过程在千百年内没有出过差错,始终完美运行。

    他吸了口气后状着胆子用手摸了一下这方形物体的表面。

    表面非常冰凉,根本难以想象这物体中央正在用高温煮沸开水。

    于正心虽然极度的疑惑的好奇,但是胆量也仅限于此,他不敢作死的去分离这物体的透明罩子。免得发生什么无法预料的危险。

    回到老曹与武警班长身边,他详细说了仔细的观察结果。

    武警班长奇怪道:

    “难道说这玩意就是个核动力烧水壶?这意义何在啊?”

    于正心也奇怪:

    “我也不明白,把一碗水反复的烧开有什么意义?”

    “不过,话说回来,按照我们现在观测了解的情况,这个东西的原理至少还处于我们的理解范围之内。”

    “我估计,应该是利用放射性物质衰变电池来提供能量,反复烧开水的。”

    武警班长点头:

    “放射性物质只要半衰期够长,就能保证在千百年内不断放热。如果能真正找到一种放射性物质放出的热能足够,而且半衰期超过千百年。那么做出那个方形烧水壶并不是不可能。

    老曹此时靠着青铜鼎坐在地上,闭眼沉思了一会,说道:

    “我忽然想起了一段对九鼎的古籍记载,非常符合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方形物体。”

    于正心和武警班长连忙催促老曹把记载说出来。

    老曹记忆力极好,把古籍原文一句不差的背诵了出来。

    “《墨子。耕柱》里记载,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是使翁难雉乙卜于白若之龟,曰:‘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烹,不举而自臧,不迁而自行。以祭于昆吾之虚,上乡!”

    这些话意思是:

    从前夏启王,也就是夏禹王的儿子派蜚廉到山川采金,在昆吾铸了鼎,于是叫负责占卜的巫师翁难乙,用百灵的龟占卜,卜辞道:‘鼎铸成了,三足而方,不用生火它自己会烹,不用举动它自己会藏,不用迁移它自己会行。用它在昆吾之墟祭祀。尚飨!

    尚飨,这两个词只是感叹的祝词。意识是可以让上天来享受祭品。

    这段记载在过去被老曹完全当做一种神话夸张,没有多加注意。

    然而在今时今刻,这段话中的三足而方,不炊而自烹则完全符合三人见到的那个‘核动力烧水壶’。

    不过这段记载疑问还是很多的。

    武警班长说道:

    “这段话里对那个方形物体的记载还是很准确的,但是我还是有点疑问。”

    “一个是铸造九鼎的不应该是那个治水的大禹,也就是禹王吗,怎么变成了禹王的儿子启?再者,其中还记载了不举而自臧,不迁而自行。”

    “难道说那方形物体还有这两个奇妙功能。还是说有其他两个‘鼎’有这样的功能?”

    于正心指着那画有黑龙图案的血红色圆柱体说道:

    “我猜测,不举而自臧,不迁而自行会不会是那个龙文赤鼎的功能?”

    老曹却问道:

    “小于,你就这么肯定那个鼎就是龙文赤鼎?”

    “那玩意又是红色又有龙纹,可不就是龙文赤鼎嘛。”

    “你这么说也有道理,那么我们对于这个龙文赤鼎也有了一定了解,至少知道就是这个东西害的嬴荡脚骨断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