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就是对进出人员进行搜身,防止有人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况下把任何的研究数据和材料夹带出一号研究区。
除此之外他和负责安保的这一个排就是负责研究区内防火防爆之类的杂事了。
安保小队的工作内容上很简单但是责任重大。同时这个工作也是无聊又不讨好的。
每天研究区内的人员结束劳累工作想要回到宿舍区休息,都还要经过于正心和其他战士的仔细搜身检查。
有时一号研究区需要和其他研究区进行合作研究。大量的资料和材料也要经过于正心和军人们严格的检查和登记。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于正心不止一次在被搜身的研究员眼睛里看到了对自己的不满。
好在负责一号研究区的研究组长相当理解于正心等人的工作,因此和一号研究区众多科研人员都做了思想工作。
由于研究组长的思想工作做得好,于正心和一干战士的工作还算顺利,数个月里没有出现任何的偏差。
这几个月里,于正心几乎与外界断了一切的联系。唯一对外的联系机会是每个月能向外界自己写一封信。
然而这信封纸要被保密部门仔细检查,信上每个字每个标点更是要被放大镜放大了逐一看,确保没有隐藏任何的情报。
之后,信的内容会用会被人用标准宋体字打印在白纸上然后寄送出去。
信封和信纸上还会经过特殊处理,确保没有人能从信封信纸上的微量元素来确定研究基地的大致位置。
回信同样要经过这样的流程。
由于这极度繁琐严格流程,于正心收到回信往往要等上十几天。并且由于信的内容会被陌生人检查,他也没脸在信上给诺拉写什么亲密的话,信上的话语基本只是说明自己在这基地过得还行,并询问诺拉近况。
然而实际上,在这地下工事待久了人多少都会产生一些不适。
在地下工事内没有阳光,只能靠不同颜色的灯光来标示白天与黑夜。但是这么做并不能让人忘却对阳光的思念。
娱乐室最受欢迎的电影是那些有阳光沙滩和夏天的脑残言情电影。
每个人对于这些电影的情节都毫不关心,只是享受电影里那些虚幻的阳光。
整个地下工事非常巨大,但是出于保密,所有人的活动范围都是有限的。
本来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自己原本就是实验室宿舍两点一线的人,因此可以忍受这种环境。
但是真的在密闭的地下基地生活了一段时间,这些科研人员才意识到宽广天地的可贵。
健身房里的跑步机成了最炙手可热的运动器材,而跑步机上的每个人不论是快跑还是慢走都带着VR眼镜,在虚拟现实中寻找一些自由的慰藉。
当然这些只不过是生活上的小小不适,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工作上的巨大压力才是最难以承担的。
于正心虽然没有资格去了解研究的进度,但是从科研人员们的表情来看,对于龙尸的研究进展困难重重。
每个研究人员都一心一意的扑在研究上,但是科学研究并不是一种投入与产出完全成正比的存在。
随着时间渐渐过去,于正心每天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脸上出现焦虑和不解。
各个实验室内充满了学术争论引起的吵架,以及因为过度疲劳而造成的晕厥。
于正心还看到过,一个研究员忽然坐倒在了防弹玻璃密封黑龙尸体前嚎啕大哭,心理崩溃而胡言乱语。
也有的研究员把自己锁在宿舍里坚决不肯开门。
针对这样的情况,一号研究区的领导调整了工作计划,并且申请来了一些心理学家对众人进行心理辅导。
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绝大部分的研究人员重新被激励了起来。
但是还是有少数人彻底压力所压垮,不得不退出工作,以免反而造成科研工作时的错误造成巨大损失。
这些人被于正心软禁在了宿舍区,以免发生意外。
半年后,一号研究区对于黑龙尸体的生物构造和原理已经有了才有了极为初步的认识。
在向上级的汇报会上,于正心有幸得到批准旁听。
一号研究区的研究组长综合各个研究组的研究的成果。对黑龙这种生物做了一个定性。
首先,黑龙并不是什么超自然生物,虽然有着神话生物的特征,但是依旧遵循着科学规律。
首先黑龙身体的基本构成单位也是一种类似细胞的生物组织,这些细胞细胞液内有大量金属与碳硅元素化合物,正因为此,黑龙的血液呈现黑色。
同样由于硅元素的存在,这些细胞虽然如今处于死亡状态但是并没有分解,结构依旧完好,仿佛这黑龙只是刚死去几天一般。
这也是为何黑龙的尸体在千百年后没有腐败的原因。
在这些完好细胞内,同样发现了遗传因子双螺旋DNA,不过这种双螺旋DNA收尾相接形成闭环。
这种圆环形的的DNA在生物学上被称为‘超螺旋DNA’形态虽然奇特但是在地球上并不鲜见。在很多病毒中都能提取到这种超螺旋DNA。
真正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不论形态如何,地球上的DNA 组成单位都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而在黑龙体内有足足十种脱氧核苷酸。
自然的,其中六中脱氧核苷酸在次之前从没在地球上发现过。
研究组内的一部分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一致认为,这六种脱氧核苷酸不可能存在。
即使存在也会马上因为结构的物理和化学结构的不稳定迅速的自我崩溃,存世时间不超过几分钟。
可是现实就是,这六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未知脱氧核苷酸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在死去千百年的黑龙尸体里完美存在着。
不过,科研组研究了这么久对于黑龙的超螺旋DNA也不是毫无进展。
在其对其复杂精妙的超螺旋DNA进行了千万次的分析对比,科研组从其DNA中辨认出了两种地球生物的DNA片段。
一种是古巨蜥,这种生物更新世的南澳洲,被认为在约于4万年前消失。由于这种古生物灭绝时间距离现今不是很远,乃至于澳洲土著故事里,有这种生物吃人的故事,因此这种生物的化石遗留不少。
十几年前澳洲生物学家更是在琥珀里发现了一小块这种生物皮肉。因此其这种生物DNA数据被完整提取了出来。
第二种确认的生物是麋鹿,这种生物在中国一万前都想当常见,但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捕杀到了汉代基本就数量稀少了,到了清朝时代基本处于野生灭绝状态,成为了皇家园林圈养的玩物。
不过这种生物至今存在,因此科研组没有花多少精力,就成功的对比出黑龙的DNA里有麋鹿的DNA片段。
稍微运用一下合理推测,就可以知道黑龙那类似蜥蜴的头部,四爪,身形,以及头上的分叉龙角正是古巨蜥和麋鹿的DNA在起作用。
真正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古巨蜥是爬行类动物,而麋鹿是哺乳类动物,两者DNA的差距可谓天上地下。
以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绝没有可能混合两者的遗传因子制造出一个生物。
可是在黑龙身上,这两种动物的基因似乎很友好的交杂在了一起,没有任何的排斥。
当然黑龙的龙爪龙头龙角,与古巨蜥和麋鹿的身体器官有很大的差别。
首先是体积上的差别,这自不用说。
第二则是结构上的不同。
黑龙的头部形似蜥蜴,但是构成咬合肌的黑色肌肉格外强大。
其龙爪脚趾间有脚蹼类的的结构,作用可能是在飞行中作为舵来调节方向。
黑龙骨细胞用铁和钙元素构成。这些龙骨虽然强度远远不及龙鳞,但是依旧达到了低碳钢的性能,而重量与寻常动物骨骼重量类似。
龙角也是由这种钙铁化合物构成,所以十分的坚韧。龙角表面上还有许多几毫米的小孔,这是麋鹿角不具备的。
科学家经过风洞试验发现,一旦气流高速的吹入这些孔洞,就会发出隆隆的怪响。两只龙角也会因为声波而共鸣微微震动。
可以合理猜测,龙角其实类似于战机上的空速管,靠感知空气流动的快慢,来使得龙能知晓自己飞行速度的快慢。
正是这种隆隆怪响,古人讲这种生物称之为“龙”。
龙的飞行原理,也随着龙尸被彻底解剖而被初步的搞清了。
在龙的身体内侧有十几个大型的气囊。这些气囊表面由弹性十足的肉膜构成。气囊内就和科研组之前推测的一样,装满了纯净的氢气。
正是氢气的浮力使得龙可以漂浮在空中。
而前进的推力则颈部鳞片下数百个喷气口喷出气体而形成。
这些喷出气体一部分是龙巨嘴吸入的空气,另一部分则是纯净的氧气。
这里鳞片在龙有意识的控制下,可以略微张开露出喷气口。
也许,这个些可以展开的龙鳞就是传说中所谓逆鳞。当鳞片张开时把握住机会,应该可以避开龙鳞对龙造成一定杀伤。
至于龙体内巨量的氧气和氢气从何而来,则更是让人意想不到。
在龙的身体中段,有一个奇特的器官。这个器官足球大小,呈圆形,表面布满孔洞,其中几个较大孔洞,连接在龙的气管与装氢气的气囊上。
这个器官虽然长在龙的体内,但是似乎确是无机物。由硅和一些金属元素构成。
在接触水,也就是二氧化氢后,这个器官就能将水分解为氢气与氧气。
这个分解反应后的氢气和氧气一部分为这个器官提供能量。
其余的氧气则要么被龙身体消耗,要么被用于从喷气口喷射提供推力。
而氢气则一部分进入气囊提供浮力。如果说之前黑龙的DNA已经刷新了科研人员的学科认识。
那么这个用水分解出氢气氧气的器官则是撼动了学科的基础。
小学生也知道,电解水,可以产生氢气氧气,氢气是一种很好的燃料,而氧气是绝佳的助燃剂。
然而这个反应中,电解水需要的电能能量,远远小于产出的氧气氢气所能提供的能量。
因此进行这个反应只消耗能量,是一个能量的负反应。
正是因为这是个消耗能量的副反应,人类才不可能用电解水来产生能量用于生活生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