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月英叹了口气,转身说道:“至少几年内,我没有男欢女爱的想法,你无需在我身上浪费时间。”
话已至此,诸葛亮也不是那种不识趣的人,硬要在这里表决心,面对一个睿智的女子,言语上的天花乱坠其实还不如一点实际行动。
忽然一阵缓慢的铃声响起,操场上的孩子们快步往教学楼里跑,平时不和大家在一起上课的黄月英也去了同一间教室,诸葛亮见状,也漫步跟上。
黄月英没有和其他学生抢位置,只是在教室的角落找了个位置坐下,而同样没有固定座位的诸葛亮也偷偷在一旁坐下。
黄月英也不说什么,诸葛亮还以为她会对自己这个举动好奇,没想到真是处变不惊。
不一会儿老师便进来了,是一身素衣的司马徽,司马徽一进来就发现最后面两个与众不同的孩子,笑道:“月英来了。”
黄月英起身行礼:“老师好。”
司马徽摆摆手让其坐下:“不必拘束,老夫来这的作用啊,只是让你们这群孩子知道当今天下的规则,真正开拓未来的知识,还是你的那些奇思妙想更有力量啊。”
“老师过奖了,正是前人的智慧滋养,我等后辈才有机会探索未来,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该知道托起我们的人的伟大。”
“哈哈哈,你且坐下吧,今日我来,本想和大家讲讲论语,不过月英来了,到是老夫有点问题想要请教月英。”
司马徽这话一出,其他学生也一下子精神起来,说句实在话,在襄阳这一块,有人可能不认识司马徽,但黄月英的名字可是如雷贯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甚至比童珂都要受大家追捧,原因很简单,因为黄月英不断的制造出为平民百姓谋福祉的东西,水车灌溉,曲辕犁,三轮人力车等等利国利民的神器,司马徽可能在一些读书人眼中是泰斗,但在襄阳百姓眼中,黄月英就是神农之女转世。
而更加了解黄月英的学弟学妹们清楚,黄月英除了造那些神器,其实还有更高深的智慧,这是老师童珂不在的这段时间,黄月英偶尔代课大家所认识到的,而且还是孩童的学生很喜欢黄月英的课,因为那些课上的知识,回去就能自己验证,并且弄出许多神奇的小玩意。
对于大家的惊喜,诸葛亮是很纳闷的,虽然知道黄月英不同常人,但何德何能给司马徽上课啊?
此时便听到司马徽说道:“老夫这段时间在教科书上看到,人可以借助工具飞向天空,不知可否实现?”
黄月英起身,却被司马徽叫住:“你坐着说便是。”
于是黄月英说道:“老师,飞向天空是切实可实现的。”
一旁的诸葛亮立刻竖起耳朵,司马徽也欣喜道:“哦,你详细些说。”
“飞向天空其实方法很多,无非是两个力的把控,其一,是向上的推力,其二,是向下的重力,只要推力大于重力,则物体就可以脱离地面,飞向蓝天。”
“推力和重力?”司马徽有点疑惑。
黄月英:“重力是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也是物体重量的来源,这可能需要其他知识来解释,但推力就很简单易懂了,比如我现在用手推一下诸葛先生。”
说着就用小手在诸葛亮的肩膀上用力推了一下,诸葛亮身形一动,有些脸红,但本该更羞涩的黄月英却并没有羞涩,反而继续正经的说道:“这个施加在诸葛先生肩膀上的力量,就是推力。”
“大家有没有和朋友之间推搡?当一个比较壮的孩子,推了一个比较瘦小的孩子的时候,那个瘦小的孩子可能就会倒地,而当瘦小的孩子推比较壮的孩子时,壮的孩子不一定会动。”
“这就是当推力比物体本身质量大的时候,物体就会运动,而我们试想一下,当这个推的力量把人往上推时,那这个人是不是就会飞起来?”
“就像往天上丢石子儿一样?”有学生问道。
“没错。”
“可是石子会落下来啊?”诸葛亮不禁问道。
黄月英笑道:“这是因为石子本身仍旧有重量(质量),仍旧会因为重力而落下,但如果有一个向上的推力不停的对这石头向上作用呢?”
诸葛亮笑道:“那又该如何一直对石子施加这个推力呢?”
在他看来,虽然黄月英说的好像很有道理,但最后完全就是一个不可行的设想,所以有些失望。
黄月英也没管诸葛亮的情绪,只是说道:“这很简单,这其中涉及一个大气压强和密度的问题。”
于是黄月英又给大家展示了不可见的气压,在两张纸中间吹气,而两张纸不向外而向内的实验以证明气压的存在,又把气压转换为力的过程讲述了一遍,把一个向后的推力转换为向上的推力,借用气压上升的原理。
又在大家惊叹之时,讲述了一个更简单的方法,热气比冷气轻,会上升,实验也很简单,就是带着大家去操场上,然后点起一团火堆,再找一块布,虽然布最后还是会被烧掉,但布那偶然往上浮动还是让大家注意到了。
梁晨很快反应过来:“所以如果有办法让这种布不被烧到,那热气积攒在布下面,就可以推动布上升。如果布足够大,大到能积攒更多上升的热气,达到一个强大的推力,能够大于人自身体重的力量,人就可以借助这个力量上天。”
黄月英点头笑道:“正是如此。”
司马徽也是大笑:“真是奇妙,真是奇妙啊。”
这一天的课当然不仅是黄月英讲解的这些物理,司马徽又带着大家了解了一些历史,一整天下来,诸葛亮几乎都消化不过来了。
以前的诸葛亮可以说是看一本书就烧一本,当然,也不是烧,毕竟书简那么珍贵,只是说看完一本就不会再看了,因为他完全熟记于心,而且其中的内容还能举一反三有自己的理解。
但今天在这里所见所闻,实在无法消化,虽然有很多实践的课程,但诸葛亮不知道这里前面所学的基础内容,即便知道那些知识的实践过程,也没办法在那么多新名词中找到关联。
不过确实是很神奇,让诸葛亮心中滋生从未有过的求知冲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