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在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我们应该考察资本是怎样从剩余价值产生的。一般来说,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就是将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作资本积累。
从单个资本家的角度来考察,我们假定一个纱厂主预付10000镑的资本,其中4/5用于棉花和机器等,其余1/5用于工资,而且每年生产棉纱240000磅,价值为12000镑。如果剩余价值率为100%的话,剩余价值2000镑就包含在40000磅棉纱中,占总产品价值的1/6。通过出售,2000镑的价值得以实现,而我们也很难分辨出这笔货币是不是剩余价值。由此可知,剩余价值到所有者手里的方式,丝毫不能改变价值或货币的本性。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纱厂主新增加的2000镑货币资本中的4/5要去购买棉花等物,1/5要去购买新的纺纱工人。当然, 2000镑新资本不仅会在纺纱厂中执行职能,而且还会带来400镑的剩余价值。
资本价值最初是以货币形式预付的,而剩余价值一开始就作为总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而存在。如果产品卖出去的话,资本价值就又取得自己最初的形式,而剩余价值也改变自己最初的存在方式。此时,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二者都转化成资本,并且由资本家把这二者再次用来购买商品,以便能够在扩大规模上重新开始生产。然而,要买到这些商品,就必须能够在市场上找到这些商品。
工人正在使用骡机工作
资本家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要做到积累,就必须把一部分剩余价值通过追加生产资料的方式转化为资本重新投入生产。
要积累,就必须把一部分剩余产品转化为资本。实际上,只是在劳动过程中可使用的物品,即生产资料以及工人用以维持自身的生活资料,能够转化为资本。总而言之,剩余劳动必须用来制造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它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它们的数量要能够转化为资本。
>>>进出口贸易管理>>>
国家政府通过行政立法、政策和各种措施对进出口贸易实行的监督、协调和控制。进出口贸易管理始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当时,英国工业水平较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强,因此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实行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自由竞争。美国和西欧其他一些国家,则由于工业水平落后,为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对进口采取各种限制措施,使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冲击,对出口则采取鼓励政策,给予优惠和津贴。
当这些组成部分真正执行资本职能的时候,资本家阶级需要追加劳动,需要从外延或内含方面减少对就业工人的剥削。显而易见,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机构把工人阶级定义为靠工资过活的阶级,他们已经注意到他们的通常的工资不仅够用来维持自己,而且还够用来进行繁殖。因此,资本家的资本要把工人阶级每年向它提供的追加劳动力同已经包含在年产品中的追加生产资料合并起来,让劳动力再生产出来,从而完成剩余价值向资本的转化。具体来说,积累就是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按照西斯蒙第的说法,就是把简单再生产的循环改变为螺旋形的即可。
让我们谈谈实例,就是父亲生儿子、儿子生孙子的老故事。如果10000镑原有资本能够带来2000镑的剩余价值,就是把剩余价值资本化,而新的2000镑资本又可以带来400镑剩余价值,同时产生第二个追加资本和80镑新的剩余价值。然而,原有预付的10000镑资本的所有者是从哪里得到它的呢?当然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会说,所有者通过本人的劳动和祖先的劳动得到的!在他们看来,这种假定好像是唯一符合商品生产的规律的。
至于2000镑追加资本的情况,它的产生过程是一清二楚的,就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实际上,它的任何一个价值原子都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并不是合并追加劳动力的生产资料以及维持这种劳动力的生活资料。虽然维持这种劳动力的生活资料是剩余产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资本家从工人阶级那里夺取贡品的不可缺少组成部分。因此,资本家会用贡品的一部分来购买追加劳动力,甚至以十足的价格来购买。当然,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不过是征服者的老把戏,都是用从被征服者那里掠夺来的货币去购买被征服者的商品而已。
如果追加资本所雇用的工人就是生产者的话,那么工人必须继续使原有资本增殖,要用耗费比过去劳动更多的劳动;如果我们把这看作是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交易的话,那么用从前雇用工人的无酬劳动来雇用追加的工人也不会改变问题的实质。虽然资本家还会把追加资本转化为机器,而机器又把这种追加资本的生产者抛向街头,甚至是用几个儿童来代替他们,但是工人阶级总是用他们这一年的剩余劳动创造下一年雇用追加劳动的资本。实际上,这就是所谓“资本生资本”。换而言之,资本家所预付的追加资本,也就是他的“最初劳动”的价值的确是积累的前提,甚至是第二个追加资本的前提。因此,过去对无酬劳动的所有权,成为现今资本占有无酬劳动的唯一条件,而资本家积累得越多就越能更多地积累。
工业产品
资本积累就是资本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
既然能够构成第一个追加资本的剩余价值,这种一部分预付资本购买劳动力的结果就完全符合商品交换的规律,是前一种关系的结果。另外,从法律上来看,这种购买的前提不外是工人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能力,而货币或商品的所有者能够自由地支配属于他的价值。换而言之,既然第二个追加资本等不过是第一个追加资本的结果,而且交易符合商品交换的规律,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工人出卖劳动力,甚至可以假定这种交易是按劳动力的实际价值进行的。显而易见,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为基础的占有规律或私有权规律,虽然表现为最初行为的等价物交换,但是却已经变得仅仅在表面上是交换,实际上却是通过内在的、不可避免的辩证法把自身转变为自己对立物的。当然,用来交换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本身就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别人劳动产品的一部分,而且这部分资本必须由它的生产者来补偿,并在补偿时加上新的剩余额。因此,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交换关系,不过是属于流通过程的一种表面现象,是成为一种本身与内容无关的神秘化形式。虽然资本家可以用不付等价物的方式来不断换取更大的活劳动,但是我们至少应当承认这样的假定,权利平等的商品所有者是互相对立的,而让渡自己的商品只能通过占有别人商品的手段。对于资本家来说,所有权表现为占有别人无酬劳动或产品的权利;对于工人来说,它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产品。当然,所有权似乎是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商品也只能是由劳动创造的,而且所有权和劳动的分离成为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
改变世界的财富—石油
资本的积累不仅取决于资本家的剥削程度,而且也受社会需求的影响。
交换规律要求商品交换价值的相等,甚至要求商品使用价值的各不相同。虽然这样的要求同它们的消费毫无关系,毕竟消费只是在买卖结束和完成以后才开始的,但是货币最初转化为资本是完完全全符合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所有权的。尽管如此,这种转化仍然有以下的结果:
城堡中的豪华布置
用从劳动者那里掠夺来的货币去购买劳动者的商品。
1. 产品属于资本家,不属于工人;
2. 产品价值包含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而且要耗费工人劳动的剩余价值不需要资本家耗费任何东西;
3. 只要找到买者,工人就可以重新出卖劳动,保持自己的劳动力。
如果简单再生产转化为规模扩大再生产的时候,资本集中为积累所代替,而资本家从花费全部剩余价值转化到消费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并把其余部分转化为货币体现自己的公民美德。尽管单独考察的交换行为仍遵循交换规律,但占有方式发生的根本变革却丝毫不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实际上,只要工人自己把劳动力作为商品自由出卖,这种结果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商品生产才开始普遍化,成为典型的生产形式,每一个产品都是为卖而生产,而生产出来的一切财富都要经过流通。此时,雇佣劳动成为商品生产的基础,商品生产强加于整个社会,并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总而言之,商品生产按自己本身内在的规律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而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也就成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我们已经看到,全部预付资本在简单再生产的情况下,都转化为积累资本或资本化的剩余价值,而在生产的巨流中,全部预付资本重新转化为资本,成为一个近于消失的量。
节欲论
我们可以把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看作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基金,也可以把它看作积累基金,甚至是二者兼而有之。换而言之,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由资本家作为收入消费,另一部分用作资本或积累起来。另外,在一定量的剩余价值中,两者成反比关系。
资本家只有作为人格化的资本,才有历史的价值,才有像利希诺夫斯基所说的“没有任何日期”的历史存在权。虽然资本的暂时必然性包含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暂时必然性中,但是他的动机却不是出于使用价值和享受,而是交换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增殖。资本家狂热地追求价值的增殖和迫使人类去生产,不仅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而且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实际上,只有这样的条件才能使资本家作为资本的人格化受到尊敬。同货币贮藏者表现的个人狂热一样,资本家具有绝对的致富欲。虽然资本家不过是社会机构中的一个主动轮而已,但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投入工业企业的资本有不断增长的必要,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
就资本家的一切行动而论,他的投资只是实施资本的意志和意识,他的私人消费是对资本积累的掠夺,就像意大利式簿记中把资本家的私人开支记在资本的借方一样。作为资本家直接和间接统治的手段,资本积累是对社会财富世界的征服,是对被剥削的工人和材料数量的扩大。
大规模生产的工厂
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进行更多的资本积累,资本家的贪欲是永无止境的。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初期,资本主义暴发户的致富欲和贪欲都是作为绝对欲望占统治地位的,而资本主义生产的进步仅仅是创造一个享乐世界而已。随着投机和信用事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进步还开辟出千百个致富的源泉。换而言之,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习以为常的挥霍,不仅能够作为炫耀富有和取得信贷的手段,而且成为“不幸的”资本家营业上的一种必要,甚至成为列入资本的交际费用。此外,同货币贮藏者相比,资本家财富的增长,不同自己的个人劳动和个人消费的节约成比例,而是同他榨取别人劳动力的多少和强迫工人放弃生活享受的程度成比例的。因此,虽然资本家的挥霍从来不像封建主那样直截了当,但是资本家的挥霍依旧隐藏着最肮脏的贪欲和最小心的盘算。
在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简单再生产和规模扩大的再生产也许在程度上是不同的,但是生产和消费会累进地增加,转化为生产资料的产品也会累进地增加。因此,只要工人的生产资料还没有以资本形式同他相对立,他的产品和生活资料就不会表现为资本积累,也不会表现为资本家的职能。
资本和收入积累量的情况
假设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已定,比如80%被资本化,20%被消费掉,那么积累的资本是2400镑还是1200镑,就要看剩余价值的总额是3000镑还是1500镑。换而言之,积累的资本量显然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而决定剩余价值量的情况也影响着积累量。当然,我们对这些情况的说明范围,只限于它们在积累方面提供的新观点。
在屋内的农民家庭
路易·勒拿的这幅作品充满着浓郁的生活和时代气息。
我们认为剩余价值率取决于劳动力被剥削程度,而政治经济学非常重视剥削程度的作用,甚至会把提高劳动生产力而造成的积累加速和加强对工人剥削而造成的积累加速等同起来。虽然我们假定工资至少和劳动力的价值是相等的,但是把工资强行压低到这一价值以下,就是把工人的必要消费基金转化为资本的积累基金,的确在实际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18世纪末和19世纪的英国,租地农场主和地主把工资强行降到绝对的最低限度,给农业短工的工资比最低限度还要低,而且以教区救济金的形式付给不足的部分。在一切工业部门里,不变资本必须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工人,但是不必同所使用的劳动量按同一比例增加。假定某一工厂有100个工人,每人每天劳动8小时,总共800个劳动小时,但是资本家想使这个劳动小时数增加一半,可以再雇用50个工人,也可以使原有的100个工人每天劳动12小时。雇用新工人会带来新的预付资本,而提高劳动力的紧张程度而获得的追加劳动,却在增加剩余产品和剩余价值的基础上,没有使不变资本获得相应的增加,实现实体的积累。
>>>高利贷>>>
以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方式。是最古老的信用形式,又是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信用的主要存在形式。高利贷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财产的产生,商品交换的发展,原始公社内部发生了财富两极分化,出现了相对富裕家族。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本来就不充裕的物质财富主要集中在某些富裕家族手中的情况下,另一些贫穷家族迫于维持生计和简单再生产的需要,不得不以极高的代价向富裕家族求借,于是产生了高利贷。
至于资本积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的提高,体现一定量价值可以提高一定量剩余价值的产品量。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甚至下降的前提下,剩余产品量会增加,但其下降比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要缓慢得多。因此,在剩余产品分为收入和追加资本的比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的消费可以增加,而积累基金并不减少,甚至可以通过牺牲消费基金而增加积累基金的相对量。此时,工人变得便宜,剩余价值率的增加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携手并进,使得商品变得便宜,资本家享用的消费比过去还多。即使在实际工资提高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也是如此,同一可变资本价值可以推动更多的劳动力,而实际工资从来不会和劳动生产率按同一比例增加。当同一不变资本价值体现在更多生产资料上的时候,不变资本价值可以体现在更多的劳动资料、劳动材料和辅助材料上,提供更多的吸收劳动的要素,并在追加资本价值不变甚至降低的情况下加快积累。当然,再生产规模扩大,同剩余价值的生产比追加资本的价值增长得更快。
同执行职能的不变资本一样,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也会对预付资本或已经处于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发生反作用。虽然这些劳动资料只有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才会被消费掉,但是这些劳动资料都会被再生产出来或被同一种新的物品所替换。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生产这些劳动资料的劳动生产力会使得旧的机器、工具、器具等效率更高,而且会被更便宜的机器、工具和器具等代替。如果撇开现有的劳动资料的不断改进来看,旧的资本也会以更高的生产效率形式再生产出来,而不变资本的另一部分随着改良方法的采用不断地再生产出来。因此,追加资本和已在执行职能的资本几乎同时发生影响。实际上,化学的每一个进步不仅增加有用物质的数量和已知物质的用途,而且还教人们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的废料投回到再生产过程的循环中去,扩大投资领域。同提高劳动力的紧张程度相比,加强对自然财富的利用以一定量为转移的扩张能力,无需预先支出资本就能创造新的资本材料。同时,这种扩张能力以新形式无代价地实现社会进步,使得正在执行职能的资本部分地贬值。通过竞争,这种贬值被资本家用加强对工人剥削的办法来弥补,主要负担也会落到工人身上。
轧铁工厂
剩余价值率首先取决于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劳动不仅可以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上去,而且可以把一定量劳动推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数量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成比例地增加。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量的劳动始终是给自己的产品增加同量的新价值,而且由劳动转移到产品上的价值仍会增加。
随着资本的增长,所使用资本和所消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也在增大,比如建筑物、机器、排水管、役畜以及各种器具的价值量和物质量都会增加。在不断反复进行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用自己的整体执行职能,就是为达到某种有用的效果服务和损耗本身。作为产品形成要素,这些劳动资料把自己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且如同我们在上面说过的自然力如水、蒸汽、空气、电力等那样,提供无偿的服务。这一点就像被活劳动抓住并赋予生命的无偿服务一样,会随着积累规模的扩大而积累起来。
在劳动力剥削程度已定的情况下,剩余价值量取决于被剥削的工人人数。虽然被剥削工人人数和资本量的比例是变动的,但是由于连续的积累,资本可以分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价值额也就增加得越多。因此,生产的规模随着预付资本量一同扩大,生产的全部发条开动得更加有力,而资本家既能过更优裕的生活,又能更加“禁欲”。
生产规模扩大
资本家资本积累的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的数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