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一卷的叙述,我们了解到,资本的循环过程要经过三个阶段,并且这些阶段形成如下的序列:
第一阶段:资本家以买者的身份出现在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将他的货币转化为商品,或者说,完成G—W这个流通行为。
第二阶段:资本家用购买的商品从事生产消费,这时他作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者进行活动,并利用资本完成生产过程。结果就产生了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价值大于它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值。
第三阶段:资本家作为卖者重新回到市场,他的商品又转化为货币,也就是说,完成了W—G这个流通行为。
因此,货币资本循环的公式就是:G—W…P…W'—G'。在这个公式中,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和G'则表示剩余价值增大了的W和G。
第一阶段G—W
公式G—W表示的是一个货币额转化为一个商品额:对买者来说,是他的货币转化为商品,而对卖者来说,则是他们的商品转化为货币。使这个一般商品流通的行为同时成为单个资本的独立循环过程中某个职能上确定的阶段的,首先是它的物质内容即那些和货币换位的商品的特殊使用性质,而不是其行为的形式。这一方面是生产资料即商品生产的物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劳动力也就是商品生产上人的因素。因此,它们的特性,自然要与所生产物品的种类相适应。如果我们用A表示劳动力, Pm表示生产资料,那么所要购买的商品额就可以表示为W=A+Pm。因此,从内容来看,G—W表现为G—W=A+Pm;就是说,G—W要分成G—A和G—Pm;因此货币额G也要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购买劳动力,另一部分购买生产资料。这两个购买序列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一个属于真正的商品市场,而另一个则属于劳动市场。
世界上第一张信用卡—美洲银行卡
1958年,加利福尼亚的美洲银行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张信用卡—美洲银行卡。
但是,公式G—W=A+Pm除了表示G所转化成的商品额在质上的某种分割之外,还表示某种最具有特征的量的关系。
我们知道,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通常是以工资的形式出现,即作为一个包含剩余劳动的劳动量的价格,被支付给那些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的劳动力所有者的;例如,我们假定劳动力的日价值=3马克,即5小时劳动的产物,通常,这个金额就会在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契约上,表现为比方说10小时劳动的价格或工资。如果这种契约是和50个工人订的,那么,他们在一日中一共要对买者提供500个劳动小时的劳动,其中一半,即250个劳动小时=25个10小时的工作时,完全是由剩余劳动构成的。从而,要购买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规模必须足以使这个劳动量得到充分的利用。
因此,公式G—W=A+Pm不仅表示一种质的关系:一定的货币额,比如说422镑,转化为与之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它还表示一种量的关系:即用在劳动力A上面的那部分货币和用在生产资料Pm上面的那部分货币之间量的关系。这种量的关系一开始就是剩余劳动的量决定的由一定数量的工人所要耗费的超额劳动即由一定数量的工人所要耗费的超额劳动剩余劳动的量决定的。
例如,我们假设某一个纺纱厂50个工人的周工资等于50镑,如果由一周3000小时的劳动(其中1500小时是剩余劳动)所生产出的纱的价值是372镑,那就必须在生产资料的购买上耗费372镑。
在不同的产业部门,对追加劳动的利用,也就是究竟需要追加多少生产资料形式的价值,与这里要讨论的问题是无关的。问题只是在于:一开始就必须估计到,耗费在生产资料上的货币部分,也就是在G—Pm中购买的生产资料,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是充分的,并按照适当的比例准备好。换句话说,生产资料的数量,必须足以吸收劳动量并通过这个劳动量转化为产品。如果没有充分的生产资料,买者所支配的超额劳动就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他对于这种超额劳动的支配权就没有用处。反之,如果现有生产资料多于可供支配的劳动,生产资料就不能被劳动充分利用,不能转化为产品。
G—W=A+Pm一旦完成,就意味着买者不仅支配着生产一种有用物品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且他还支配着一种更大的劳动力的使用权,或者说,他支配着一个比补偿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劳动量更大的劳动量,同时还支配着使这个劳动量实现或物化到产品中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因此,他支配的各种因素所能生产的物品,比这种物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有更大的价值,因为它是一个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量。因此,他以货币形式预付的价值,现在处在这样的一种实物形式中,在这种形式中,它能够作为会生出剩余价值(表现为商品)的价值来实现。换句话说,它处在具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能力的生产资本的状态或形式中,我们把这种形式的资本,称为P。
繁忙的威尼斯码头
在资本运动过程中,分为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
在物质生产领域中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职能资本,即投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生产部门的资本。它作为资本的存在形式,其职能在于生产和占有剩余价值。产业资本决定了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体现着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
但是,P的价值=A+Pm的价值=转化为A和Pm的G,可见G和P是同一个资本价值,只是处在不同的存在方式上,也就是说,G是货币状态或货币形式的资本价值,我们称之为货币资本。
因此,G—W=A+Pm或它的一般形式G—W,这个一般商品流通的行为,即商品购买的总和,从资本的独立循环过程的阶段这个角度来说,其实也是资本价值由货币形式到生产形式的转化,或者简单地说,是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可见,在这里我们首先考虑的循环公式中,货币表现为资本价值的第一个承担者,从而货币资本也就表现为资本预付的形式。
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
G—W=A+Pm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以货币形式预付的资本价值在流通过程中的中断。由于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从而资本价值取得了一种实物形式,因此这种形式的资本价值也就不能再继续流通,而必须进入生产消费。劳动力的使用只能在劳动过程中实现,资本家不能再把工人当作商品出售,因为工人不是资本家的奴隶,资本家买到的仅仅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他的劳动力的使用。另一方面,资本家只能通过劳动力把生产资料作为商品形成要素来使用。因此,第一阶段的结果是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进入到资本的生产阶段。
运动表现为G—W=A+Pm…P,这里的虚线表示:资本流通被中断,但是资本的循环过程还在继续,资本从商品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因此,第一阶段中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只是第二阶段即生产资本的职能的先导和先行阶段。
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都是生产的因素。但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却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只要进行生产就必须将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会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在当前考察的场合,自由工人和他的生产资料的分离,是既定的出发点,并且我们已经看到,二者在资本家手中其实是作为他的资本的生产的存在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形成商品的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这样结合起来一同进入的现实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成为资本的一种职能,成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汽锤
资本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生产资本在执行职能时,消耗它自己的组成部分,使之转化为一个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量。因为劳动力仅仅作为生产资本的一个器官发生作用,所以,劳动力的剩余劳动使产品价值超过产品形成所使用生产要素的价值,而由这部分超出的价值所形成的余额,也是资本的果实。劳动力的剩余劳动,是资本的无偿劳动,资本家无需为之付出任何价值补偿,因而它为资本家形成剩余价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产品不只是简单的商品,而且是孕育着剩余价值的商品。它的价值等于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本的价值P,加上这个生产资本产生的剩余价值M。例如,我们假定某宗商品是10000磅纱,生产这些纱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是372镑,所消耗的劳动力的价值是50镑。纺纱工人在纺纱过程中,通过他们自身的劳动,把价值为372镑的生产资料转移到其商品产品即他们纺的纱上面,同时又提供了一个相当于他们消耗的劳动的新价值,比如说, 128镑。这样一来,10000磅纱就变成了一个500镑价值的承担者。
第三阶段W'-G'
商品,作为已经增殖的直接由生产过程本身产生的职能存在形式,就成了商品资本。
资本在商品形式上必须执行商品的职能,因为构成资本的物品,本来就是为市场而生产的,它必须转化为货币,所以一定要完成W—G运动。例如,假定资本家的商品是10000磅纱。既然,在纺纱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是372镑,创造的新价值是128镑,那么这些纱就会有500镑的价值,这个价值就表现在它的同名的价格上,而这个价格要通过出售W—G来实现。10000磅纱的价值,第一,包含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本P的价值,其中不变资本部分等于372镑,可变资本部分等于50镑,二者之和等于422镑,即8440磅纱。但生产资本P的价值等于W,也就是等于它的形成要素的价值,即在G—W阶段和资本家对立的而又必须购买的卖者手中的商品的价值。第二,这些纱的价值,还包含78镑的剩余价值等于l560磅纱。所以,作为10000磅纱的价值表现为W=W+△W,W加上W的增殖额(△W=78镑),我们把这个增殖额△W叫作w,因为现在它和原有价值W处在同一个商品形式上。由以上叙述我们可以就看出,10000磅纱的价值等于500镑,也就是W=W+w。
现在,W的职能就变成了一切商品产品的职能:将其卖掉使之转化为货币,完成流通阶段W—G。
现在的商品量W,作为已经增殖的资本的承担者,还必须完成全部形态变化W—G,因此,出售商品的数量,就成为决定性的事情,单个商品只是表现为总量的不可缺少的部分。500镑的价值存在于10000磅纱中,如果资本家只能卖掉价值372镑的7440磅纱,那么他就只补偿了他的不变资本的价值,也就是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如果卖掉8440磅纱,他就只补偿了全部预付资本(包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量。要实现剩余价值,他就必须多卖一些,要实现全部剩余价值78镑(即1560磅纱),他就必须把10000磅纱全部卖掉。
满足需要的神奇柜子
资本家正是通过出售商品,使预付资本以货币形式回到自己手中。
W=W+w (即4 2 2镑+78镑)。其中的W等于P的价值或生产资本的价值,同时又等于在购买生产要素的G—W中预付的G的价值,用我们的例子来说等于422镑。如果商品总量按照它的价值出售,那么,W=422镑(全部预付资本的价值),w=78镑(剩余产品1560磅纱的价值)。如果我们把用货币形式出现的w叫作g,那么,W—G=(W+w)—(G+g),因此,G—W…P…W—G这一循环,用详细的形式表示,就是G—W=A+Pm…P…(W+w)—(G+g)。
在第一阶段,资本家从真正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取得了使用物品也就是生产要素;在第三阶段,他把生产的商品投回,但只是投回到一个真正的商品市场。而如果他通过他的商品又从市场上取得了超出他本来投入的价值更多的价值,那么这只是因为他投入的商品的价值比原来他购买的生产资料商品的价值要大的缘故。他投入的价值为G,取得相等的价值W;他投入W+w,同样取得相等的价值G+g。—用我们的例子来说,G等于8440磅纱的价值,但他在市场上投入了10000磅纱,因此,他投入市场的价值大于他从市场取得的价值。另一方面,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种增大的价值并将其投入市场,也只是因为他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剥削劳动力,生产了剩余价值(作为产品的一个部分,表现在剩余产品中)。这个商品量,只有作为整个过程的产物,才成为商品资本,才是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的承担者。最终,由于W—G的完成,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都得到了实现。
同一个流通行为W—G,对以货币形式预付的资本价值来说,是第二形态也就是终结形态的变化,即重新回到货币形式;而对同时包含在商品资本中并通过商品资本转换成货币形式而一同实现的剩余价值来说,却是第一形态变化,也就是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是W—G,是第一流通阶段。
汉萨同盟
汉萨同盟是13世纪德国各城市为了保护商人在外国的利益而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
现在让我们来考察资本的总运动G—W…P…W—G ,或它的详细形式G—W=A+P m…P…(W+w)—(G+g)。在这里,资本表现为一个价值,它经过一系列互相联系、互为条件的形态变化,而这些形态变化也就形成了总过程的一系列阶段。在这些阶段中,有两个属于流通领域,有一个属于生产领域。在每个不同的阶段中,资本价值都处在和不同的特殊职能相对应的不同形态上。在这个运动中,预付资本的价值不仅被保存下来,而且增长了,它的量增加了。在最后终结阶段,它又回到总过程开始时它原有的形式。因此,这个总过程其实是个循环过程。
资本价值在它的流通阶段所采取的两种形式,分别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它在生产阶段的形式,我们称之为生产资本。而在总循环过程中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个形式中执行相应职能的资本,就被称为产业资本。这里所说的产业,包括所有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门。
因此,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并不是指这样一些独立的资本,它们只是指产业资本的特殊的职能形式,而产业资本是依次采取所有这三种形式的。
资本的这种循环,只有不停顿地从一个阶段转到另一个阶段,才能正常进行。如果资本在第一阶段G—W停顿下来,那么货币资本就会凝结为贮藏货币;如果资本在生产阶段停顿下来,一方面生产资料就会闲置不起作用,另一方面劳动力也会因为得不到利用从而处于失业状态;如果资本在最后阶段W—G停顿下来,卖不出去而堆积起来的商品就会把流通阻塞。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循环本身又很自然地要求资本在各个循环阶段中在一定的时间内固定下来。事实上,在每一个阶段中,产业资本都被限定在一定的形式上: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当产业资本完成而且是必须完成一种和它的当前形式相适应的职能之后,才可以取得进入一个新的转化阶段的形式。
运输业出售东西的过程,就是场所的变动。它产生的效用,是和运输过程也就是运输业的生产过程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旅客或者货物是和运输工具一起运行的,而运输工具的场所变动,也就是它所进行的生产过程。这种效用只能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费,它是和生产过程相同的,只有在生产出来之后才作为交易品执行职能,作为商品流通的使用物。但是,这种效用的交换价值,和任何其他商品的交换价值也是一样的,都是由其中消耗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和劳动资料)的价值和运输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一起来实现的,至于这种效用的消费也是和其他商品完全一样的。如果它是用以个人消费的,那么,它的价值就和消费一起消失;如果它是用于生产消费的,那么它本身就是处于运输中的商品的一个生产阶段,从而它的价值就作为追加价值转移到商品本身中去。因此,运输业的公式应该是G—W=A+Pm…P—G,因为被支付的和被消费的,是生产过程本身而不是和它分离的产品。因此,这个公式和贵金属生产的公式,在形式上几乎完全相同,只不过在这里G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效用的转化形式,而不再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并离开生产过程的金或银的实物形式。
总而言之,资本的循环过程是包含在流通和生产之内的统一,包含二者在内。因为G—W和W—G这两个阶段都是流通行为,所以资本流通当然也是一般商品流通的一部分。但是,既然这两个阶段是在不仅属于生产领域而且属于流通领域的资本循环的职能上确定的阶段,所以资本是在一般商品流通之内完成自己特有的循环。在第一阶段,一般商品流通,使资本取得能够执行生产资本职能的形态;在第二阶段,又使它抛弃了不能重新进行循环的商品资本的职能,同时也为它创造出另一种可能,使它自己特有的资本循环同由它产生的剩余价值的流通分离开来。
整理电缆
资本的本质具有两个特征:第一,资本作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资本家剥削工人的阶级关系。
因此,货币资本的循环,其实是产业资本循环的最片面、也是最明显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而产业资本的目的和动机即价值增殖,赚钱和积累,表现得最为醒目(为贵卖而买)。因为第一阶段是G—W,所以也表明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来自于商品市场,同样也表明资本主义的整个生产过程都受流通、商业制约。货币资本的循环不仅仅是商品生产,这种循环本身这一点就已经给予了很清楚的说明,因为属于流通的形式G是预付资本价值的最初的纯粹的形式,但是在其他两种循环形式中则不是这样。
只要货币资本的循环过程中一直包含着预付价值的价值增殖,它就始终是产业资本的一般表现形式。
循环
资本要保存和增殖自己的价值,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循环。
>>>期货交易>>>
有价证券的买卖双方成交以后,按契约中规定的价格和数量进行远期交割的交易方式。这是现代证券市场上最常见的交易方式之一。期货交易的发端以1898年在美国成立芝加哥奶油和蛋商会为标志,当时进行期货交易的商品基本上是农产品。以后商会改名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进行期货交易的商品也越来越多,除农产品外,还包括有色金属、石油等工业原材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商品的交易先后出现期货交易形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