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的流通费用
1. 买卖时间
资本由商品到货币以及由货币到商品的形式转化,同时就是资本家的交易,即买卖行为。从资本家的观点来看,资本的这种形式转化进行的时间,就是买卖时间,就是他在市场上执行卖者和买者的职能时所消耗的时间。就像资本的流通时间是资本再生产时间的一个必要部分一样,资本家在市场上进行买卖奔走的时间,也是他作为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执行职能的时间的一个必要部分,这是他的经营时间的一部分。
无论如何,用在买卖上的时间,是一种不会增加已经物化的价值的流通费用。这种费用是价值由商品形式转变为货币形式所必需的费用。如果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者是流通当事人,那么,他同直接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区别只是在于:他的买卖规模较大,因而他作为流通当事人执行职能的范围也较大。即使他的营业范围使他必须购买或者能够购买(雇用)雇佣工人来充当他的流通当事人,事情的本质也不会发生变化。因为,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就它只是形式转化这个角度来说,必然会以某种程度耗费在流通过程上。但是,现在这种耗费表现为追加的资本支出,所花费的可变资本必须有一部分用来购买这种仅仅在流通中执行职能的劳动力。资本的这种预付,既没有创造产品,也没有创造价值,反而会相应地缩小预付资本生产执行职能的范围。这种情况,就好像是把产品的一部分转化为一种机器,用来买卖产品的其余部分,而这种机器是产品的一种扣除。它虽然能够减少在流通中耗费的劳动力等等,但却不参加生产过程,它只是流通费用的一部分。
2. 簿记
劳动时间除了耗费在实际的买卖上之外,还会耗费在簿记上;此外,簿记又会耗费物化劳动,如钢笔、墨水、纸张、写字台、事务所等费用。因此,在这种职能上,一方面耗费劳动力,另一方面耗费劳动资料。不过这里的情况还是和买卖时间完全一样。
资本作为它的循环中的统一体,作为处在循环过程中的价值,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在流通领域,首先它只是以计算货币的形态,在观念上存在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者的头脑中。这种运动是由包含商品的定价或计价(估价)在内的簿记来确定和控制的。这样,生产的运动,特别是在价值增殖的运动中,商品只是价值的承担者,只是某一种物品的名字,这种物品的观念的价值可以固定为计算货币,—获得了反映在观念中的象征形象。不论这种职能是集中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者手中,也就是说,它不再是许多小商品生产者的职能,而是一个资本家的职能,是一个大规模生产过程内部的职能,并因此获得了巨大的规模;还是这种职能不再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而是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这种职能本身的性质都是不会改变的。
鲜花市场
买者和卖者之间达成交易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买卖时间并不能创造价值。
但是它同单纯买卖时间的费用,毕竟有一定的区别。单纯买卖时间的费用只是由生产过程的一定的社会形式也就是由商品的生产过程而产生。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会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也就越有必要;因此,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民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而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同时,簿记的费用随着生产的积聚而减少,簿记转化为社会的簿记的速度越快,这种费用也就随之变得越少。
保管费用
由价值的单纯形式变换以及从观念上来考察的流通产生的流通费用,不增加商品价值。从资本家的角度来考察,耗费在这种费用上的资本部分,只能是对耗费在生产资本上的一部分扣除。但是,我们现在考察的那些流通费用的性质则不同。它们可以产生于生产过程,而这种生产过程只是在流通中继续进行,因此,我们说它的生产性质只是被流通的形式掩盖了起来。另一方面,从社会的观点来看,这种费用又可以是单纯的费用,是活劳动或物化劳动的非生产耗费,不过正因为如此,对单个资本家来说,它们则可以起创造价值的作用,也就是说这种非生产耗费反而成为他的商品出售价格的一种加价。这种情况已经来源于以下事实:在不同的生产领域这种费用往往是不同的,即使是在同一生产领域,对于不同的单个资本来说,有时也是不同的。在这些费用追加到商品价格中时,各个资本家会按照比例来分担这些费用。但是,一切追加价值的劳动都会追加剩余价值,并且在资本主义基础上总是要追加剩余价值,因为劳动创造的价值取决于劳动本身的量,但是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则取决于资本家付给劳动的报酬额,这种报酬额相对于其创造的价值来说越小那么资本家得到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大。因此,对整个社会而言,使商品变贵但却不追加商品任何使用价值的费用,是生产过程中的非生产费用,不过这种费用对单个资本家来说,则可以成为发财致富的源泉。另一方面,既然把这些费用追加到商品价格中去的这种加价,只是在资本家之间均衡地分配这些费用,所以这些费用的非生产性质也不会因此而消失。例如,保险公司把单个资本家的损失在资本家阶级中间分配。尽管如此,就社会总资本而言,这种平均化的损失仍然是损失。
算账
资本的循环运动,无论是在生产过程还是在流通过程,都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失业率>>>
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百分比。凡届满一定下限年龄、具有劳动能力、要求有报酬的工作而尚未获得工作职位的人口,称为失业人口。不愿工作而赋闲的人,或虽有工作愿望而尚未达到规定下限年龄的人,均不得算作失业人口,失业率是受到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社会经济指标。失业率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安定程度。一般说来,社会主义国家失业率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 一般储备的形成
在产品作为商品资本存在于市场上时,也就是说,当产品处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之间的间隔时间时,产品就形成了商品储备。商品资本,作为市场上的商品,也就是作为储备形式的商品,在每个循环中会出现两次:一次是作为处在过程中的、其循环正在被考察的资本本身的商品产品;另一次则相反,它是作为另一个资本的商品产品,而且这种产品必须出现在市场上,以便被购买,并转化为生产资本。当然,后面这种商品资本可能只是根据其他人的订货来生产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在它被生产出来以前,就会发生中断。然而,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的这种持续进行,就要求必须有一定量的商品(生产资料)不断处于市场上,也就是形成储备。生产资本当然还包括对劳动力的购买,这时,货币形式只是生活资料的价值形式,而且这种生活资料的大部分,工人必须能够在市场上找到。
商品资本要作为商品储备停留在市场上,就要求有建筑物、栈房、储藏库、货栈这种储备的场所,也就是要支出不变资本,并且要对把商品搬进储藏库的劳动力给以报酬。此外,商品会变坏,会受一些有害的自然因素的影响。为了保护这些商品不受这些影响,还要投入追加的资本,其中一部分投在劳动资料上,即物的形式上,另一部分投在劳动力上,即人的形式上。从而由于商品储备的存在,就产生了某种费用,因为这些费用不属于生产领域,所以我们将其算作流通费用。这类流通费用同以前我们说过的流通费用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加入到商品价值之中,因此会使商品变得更贵。因为,在任何情况下,为保存和保管这种商品储备而耗费的资本和劳动力,都是从直接的生产过程抽出来的。同时,这里使用的资本,包括作为组成资本部分的劳动力,必须从社会产品中得到补偿。所以,这些资本的支出所产生的影响,就像使劳动生产力降低了一样,因此,如果想要获得一定的有用效果,就需要有更多的资本和劳动,我们将这种费用叫作非生产费用。另一方面,商品价值在这里被保存或者增加,只是因为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被放置在一定的、需要有资本支出的物质条件下,并且必须经历那些有追加剩余劳动作用于使用价值的操作。相反,记载这一过程的簿记、买卖交易,却不会在商品价值的使用价值上发挥作用。以上讲的这些事情只是同商品价值的形式有关。因此,尽管在我们假定的场合,花费在储备(在这里是非自愿的)上的非生产费用只是产生于从生产过程到消费过程转化时的一种停滞,但是这些费用和第一节我们说的非生产费用仍有所不同,这些费用的目的价值的形式并没有发生转化,它只是对于价值的保存,而价值又存在于作为使用价值的商品中,因而只有通过对这种商品产品的保存,即对其使用价值本身的保存,价值才能得到保存。在这里,使用价值既没有提高,也没有增加,反而比以前减少了。但是,它的减少受到了限制,因为它被保存下来。在这里,商品中存在的预付价值,也没有增加,但是,却加进了新的劳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酒的储备
酒的储备,不但需要兴建大的酒窖,用好的木桶封存。
实际上,储备有三种存在形式:生产资本的形式、个人消费基金的形式、商品储备或商品资本的形式。虽然就绝对量来说,三种形式的储备可以同时增加,但是当一种形式的储备增加时,另一种形式的储备却可以相对地减少。
生产资本形式的储备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这些生产资料或者已经处于生产过程,或者至少已经在生产者手中潜在处于生产过程。我们在前面已经看到,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它比一切以前的生产方式更加发展了劳动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那种以劳动资料形式一次性全部并入生产过程,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反复执行职能的生产资料(建筑物、机器等等)的量会不断增大,并且这种生产资料的增大,不仅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前提,而且也是它的结果。这种形式的财富不仅绝对增加而且相对增加的事实,更加深刻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但是,不变资本的物质存在形式即生产资料,不仅由这种劳动资料构成,而且还由各加工阶段上的劳动材料和辅助材料构成。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这种提高主要是由于协作、分工、机器的应用等等产生的),进入再生产过程的原料、辅助材料等等的量也会逐渐增加。这些要素必须提前在生产场所准备好。因此,这种以生产资本形式存在的储备的规模是会绝对增大的。要使生产过程流畅地进行,不管这种储备是逐日更新,还是只能在一定时期内更新,就必须在生产场所不断准备好更多的原料,比如说要准备多于一天或一周的消耗量。过程的连续性,要求它的各种条件的存在不至于因为在逐日购买上可能遇到中断而受影响,也不至于因为商品产品逐日逐周出售而只能不规则地再转化为它的各种生产要素而受影响。不过,生产资本显然可以以极不相同的规模形成或潜在地形成储备。例如,纺纱厂主必须准备好够用三个月的,还是只够用一个月的棉花或煤炭,就有很大的差别。我们看到,虽然这种储备在量上绝对地增大了,但是也可以相对地减少。
海运的航船
1834年美国人雅可比·帕金斯发现了冷却效应,导致了冰箱的发明。
这些都要取决于各种条件,而且这一切条件也不外是使必要数量的原料能够更迅速,更有规则,更有保证地不断得到供应,而不会发生中断。反之,这些条件越是不具备,供应也就越没有保证,越不规则越缓慢,从而生产资本的潜在部分也就是等待加工的原料等等储备就必然越大,从而也就同社会劳动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成反比。因此,这种形式的储备也是这样。
蒸汽机车
为保证生产不被中断,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生产原料。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这里表现为储备减少的现象(如莱勒所看到的),部分地说,其实只是商品形式的储备减少;因此,只是同一个储备的不同形式之间的变换。例如,如果本国每天生产的煤炭量很多,煤炭生产的规模能力都很大,这样纺纱厂主用不着储存大量煤炭,就可以保证他的生产连续进行。煤炭的源源不断的有保证的供应,使这种储备成为一种不必要的行为。第二,一个过程的产品在作为生产资料进入另一个过程速度如何,完全取决于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在这方面,运费的低廉有很大的作用。例如,从矿山不断向纺纱厂运输煤炭所需的费用,同较长时期利用较便宜的运输供应大量煤炭所需的费用相比,也许是更贵的。以上考察的这两种情况,都发生在生产过程本身。第三,信用制度的发展对这种储备也有一定的影响。纺纱厂主在棉花、煤炭等等的储备的更新上越是不依赖于纱的直接出售,—信用制度越发展,这种直接依赖性就越小,为保证既定规模的连续的棉纱生产在不受棉纱出售时的偶然情况的影响而需要的这种储备的相对量,就可以越小。第四,许多原料、半成品等等的生产时间较长,例如,农业提供的一切原料,尤其是这样。因此,要使生产过程不致中断,就必须在新产品还不能补偿旧产品的整个时期,提前储备一定量这样的原料、半成品。
2. 真正的商品储备
我们已经知道,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商品已经成为产品的一般形式,而且随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情况就越是如此。因此,不论是和以前的各种生产方式相比,还是和发展水平较低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比,即使是生产规模相同的情况下,产品中大得不可比拟的部分也是作为商品存在的。但是,任何商品资本,也只是商品,不过它是作为资本价值的形式存在的商品,只要它不是从生产领域直接进入到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的,而是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这个间歇期间存在于市场上,那它就是商品储备的要素。因此,商品储备本身(即产品的商品形式的独立和固定),即使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也会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增大一同增大。我们已经知道,这只是储备的形式发生了变换,也就是说,在这一方面,储备在商品形式上之所以增大,是因为它在直接的生产储备和消费储备形式上减少了。但这只是储备在社会形式上发生的变化。如果商品储备同社会总产品相比,不仅它的相对量增大,它的绝对量同时也增大了,那么,这是因为总产品的量随着资本主义的生产一同增大了。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生产的规模在程度上越来越小地取决于对产品的直接需求,而越来越大地取决于单个资本家支配的资本量,取决于他对资本的价值增殖欲望以及他的生产过程连续进行和不断扩大的必要性。因此,每一个特殊生产部门中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或寻找销路的产品量,也就必然增大。在一定时期内固定在商品资本形式上的资本量也增大。从而,商品储备也随之增大。
最后,社会上绝大部分人都变为雇佣工人,他们过着挣一文吃一文的生活,他们的工资按周领取,逐日花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必须找到作为储备的生活资料。不管这种储备的单个要素的流动性有多大,其中一部分总要不断地停留下来,从而使得整个储备始终可以处于流动状态。
所有这些因素,都来源于生产的形式以及它所包含的、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必须完成的形式转化。
不管产品储备的社会形式如何,保管这种储备,就会需要费用:需要有贮存产品的建筑物、容器等等;同时还要根据产品的性质,去花费或多或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来防止各种有害的影响。储备越是社会地集中,这些费用相对的也就越少。这些支出,总是构成物化形式或活劳动的形式的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因而,在资本主义形式上,这些支出就是资本的支出,但它们不进入产品形成产品本身,因此只是产品的一种扣除。从而,他们作为社会财富的非生产费用是必要的。不管社会产品成为商品储备的要素是由生产的社会形式造成的,即由商品形式及其必要的形式转化所造成,也不管我们把商品储备仅仅看作是产品储备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们都是社会产品的保管费用。产品储备是一切社会所共有的一种社会形式,即便它不具有商品储备形式(这种属于流通过程的产品储备形式)时,情况也是如此。
批量产品
资本家把他预付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上的资本转化为产品。
现在要问,这些费用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加入商品价值。
只有在商品储备是商品流通的条件,甚至是商品流通中必然产生的形式时,而且是商品流通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时,也就是说,当这种表面上的停滞是流动本身的一种必备的形式时(就像货币准备金是货币流通的条件),这种停滞都是正常的。相反,一旦留在流通蓄水池内的商品,没有让位于后面涌来的生产浪潮,致使蓄水池泛滥起来,商品储备就会因流通的停滞而扩大,这种情况就像在货币流通停滞时,贮藏货币会增加一样。在这里,不论这种停滞是发生在产业资本家的仓库内,还是发生在商人的栈房内,其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时,商品储备就不再是不断出售的条件而变成卖不出去的结果了。虽然这两种情况下费用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它现在完全是由于商品必须转化为货币而产生,并且是由于这种形态变化发生了困难才产生的,所以它不加入商品价值,而成为在价值实现时的扣除,即价值损失。
一般情况下,储备费用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产品总量上的数量减少(例如,储存面粉时就是这样);2.产品的质量变坏;3.保管储备所需要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运输费用
在这里,我们不需要考察流通费用的一切细目,如包装、分类等等。一般的规律是这样的:一切只是由于商品形式的转化而产生的流通费用,都不会把价值追加到商品上。这种费用仅仅是实现价值或价值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所需的花费。投在这种费用上的资本(包括它所支配的劳动),属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非生产费用。这种费用必须从剩余产品中得到补偿,对整个资本家阶级来说,就是对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一种扣除,就像对工人而言,购买生活资料所花费的时间是损失掉的时间一样。但是,与以上的流通费用相比,运输费用起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里必须简短地加以考察。
超市内物流充沛
作为销售商要考虑到不断扩大的购买者范围,储备一定量的商品,才能在一定时期内满足市场需求。
社会劳动的物质变换,是在资本循环以及构成这个循环的一个阶段的商品形态变化中完成的。这种物质变换要求产品发生场所的变更,即产品由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实际运动。但是,即使没有商品的这种物理运动,商品同样可以流通;没有商品流通,甚至是没有直接的产品交换,产品也可以运输。例如,A卖给B的房屋,是作为商品流通的,但是它并没有发生物理移动。即便是棉花、生铁之类可以移动的商品价值,经过许多流通过程,由投机者反复买卖,但还是留在原来的货栈内。这里发生实际运动的,是物品的所有权证书,而非物品本身。另一方面,虽然社会产品没有商品进行流通,也不通过物物交换来进行分配,但是运输业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物质资料生产劳动的一对范畴。劳动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亦即脑力和体力的生产耗费,二者总是结合在一起的。但劳动因二者所占比重和工作方式有差别而区别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一般地说,当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直接劳动操作以生产物质产品,其劳动耗费以体力为主时,他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而脑力劳动则以脑力耗费为主,其特征在于劳动者在生产中运用的是智力、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故又称智力劳动。
加快流通速度的铁路
商品运输发生在流通领域,运输条件的改变,可以改变商品的流通时间。
因此,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运输业表现为产生流通费用的原因,但是,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并没有改变事情的本质。产品总量并没因运输而增大。因运输而引起的产品的自然属性的某些变化,除了若干情况之外,并不是预期的效用,而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祸害。但是,由于物品的使用价值只会在物品的消费中实现,而物品的消费又可以使物品的位置变化成为必要,从而使运输业的追加生产过程也随之成为必要。因此,投在运输业上的生产资本,会部分地由于运输工具的价值转移而发生转移,部分地由于运输劳动的价值追加,而把价值追加到所运输的产品中去。后一种价值追加,和一切资本主义生产下的情况一样,分为工资补偿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
武汉长江大桥
运输业作为一种追加的生产过程。
在每一个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发生的位置变化,以及由于这种变化而耗费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力都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棉花由梳棉车间运到纺纱车间,煤炭由井下运到地面。完成的产品商品从一个独立的生产场所转移到另一个相隔很远的生产场所,也只是在相对较大的规模上表示同样的现象。产品在从一个生产场所运到另一个生产场所以后,接着还会有完成的产品从生产领域运到消费领域。而产品只有完成了这个运动,才能成为现成的消费品。以前讲过,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其他任何产业,而且也适用于运输业。在一定距离内,运输商品所耗费的死劳动和活劳动量越小,劳动生产力就越大;反之亦然。
综上所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运输原因而追加到商品中去的绝对价值量,和运输业的生产力成反比,而和运输的距离成正比。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即实际的物理移动,就是商品的运输。运输业一方面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并随之形成了生产资本的一个特殊的投资领域。另一方面,它还具有如下的特征:它表现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的继续,并且为了流通过程而继续生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