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令-第6章 夺天地之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薛景晦将李青辰送到小石城外,李青辰一边往家走一边默念积善令,那冰冷的声音再次响起:“积善令赏善罚恶,有求必应。”

    “两枚积善令已经有了,我要通过选拔初试,你快给我想办法。”

    “两枚积善令换取选拔初试魁首,是否成交?”

    李青辰一听不仅能通过选拔初试还能拿第一,不禁乐了,选拔初试已不足一个月,自己要在一个月内赶上别人一年的修行,怎么看也是天方夜谭。

    “朋友,你确定么?不是跟我吹牛吧?这两枚积善令可是我拿命换来的。”

    “赏善罚恶,有求必应。”

    “好吧。”李青辰打了个响指,“成交。”

    “你修为低微只因道根太浅,吾有三清道法一卷,无视道根高低,无需打坐聚气,现在传你。”

    一大篇文字疯狂涌入脑海:天地气息庞杂繁复,于人自身,亦有三种先天灵气:精气、血气、神气,精气藏于肉,血气藏于脉,神气藏于脑,三气合一,是为三清,三清之道,譬如天地……

    李青辰到家的时候道法已将三清道法粗读了一遍,它分为三卷,第一卷为道德真经,讲的是《道德经》释义,第二卷为三清真气,讲的是如何凝聚真气开拓气海,第三卷为阴阳之体,记载了金刚之体、烛龙之眼等诸多体术。

    其中第一卷令他尤为震惊。

    开篇第一句便是流传千古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文科出身的他对这些话早已烂熟于心,然而见到下面的释义时他完全懵了:

    “人之道能用言辞道明,但非寻常之道;它的名字能用言辞命名,但非寻常之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是经脉丹田最初始的状态,有是三清真气生成的根本。”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时刻保持丹田空虚,体会混沌之妙;时刻生成三清,体会人道之效。”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有无之道,同生于人体而状态不同,相辅相成,相化相生。”

    上学那会如果有人这么翻译《道德经》,只怕头都要被语文老师敲烂吧。

    《道德经》在六州地位极高,被誉为“万法之祖”,可当世对它也没有这样一个版本的解释。

    “大哥,你确定《道德经》是这么解释的么?”

    “当世《道德经》的释义仅为本义,三清道卷中的方为真义,道祖所言,绝不虚假。”

    第二卷的真气功法同样奇怪,它与当世功法背道而驰,一者为人道,一者为天道,天道修天地元气,人道修三清真气;天道主动,人道主静;天道讲究静坐聚气,人道追求血气充沛;天道修上丹田泥丸宫与下丹田关元穴两大气海,而人道全身七百二十个穴位皆为气海。

    李青辰惊道:“你这也太扯了吧?七百多个气海!那人道的太初一重境岂不是比天道的太初一重境强七百多倍?”

    “非也,人道虽全身穴位皆为气海,但印堂、关元、膻中三穴为主气海,其余穴位为辅气海,人道的太初一重境约莫天道的五重境,二重约莫七重,依次递减。”

    人道有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是故气若风云,血若江河,骨若山石,肌若地土,生老病死,诸如四时,人之道,如天道。

    它的意思是人与天地有不少相似之处,人的气息如同天地中的风云,人的血流如同天地中的江河中奔腾的水流,人的骨头如同天地中坚硬的山石,人的肌肉如同天地中的土壤,生老病死如同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这些鬼话乍看之下简直胡说八道,但仔细一想又似乎又有那么几分道理。

    道祖的修行之法便是把人体当成一方封闭的小天地,以形为天,以神为地,将体内三道先天灵气合为一道三清真气,再以真气开拓出周身气海反哺己身,将混沌的身体练至至阳,再由至阳练至至阴,最后阴阳相济达到天人合一。

    听起来甚是厉害,然而李夏却犹豫起来。

    这功法闻所未闻,实在过于惊世骇俗,更没听人练过,自己当了第一只小白鼠,练死了倒也罢了,就当没在这个世界来过,万一练得走火入魔,那就大大不妙了,自古书中的走火入魔者没一个好下场,不是变成白痴癫子就是暴尸荒野,死了连全尸都留不下。

    自己能重生为人已是神迹,想自己上辈子穷得叮当乱响,打了二十多年光棍,这辈子继承千万家产混吃等死刚好填补这个遗憾,何必去修什么仙成什么道。

    此念方动,心底又涌起一股强烈的不甘,重生之后他与李青辰的神魂合二为一,虽然自己的意识处于绝对支配地位,但李青辰的残念也在时时影响着自己,这个老实巴交的少年虽然资质低下,却始终没有放弃过修行。

    怀着鸠占鹊巢的愧意,李夏从床上翻身坐起:“李青辰,从此以后我即是你,你即是我,咱们一定可以通过宗门选拔,一定!”

    道门修行分为七大境,每一大境又分九重小境,太初一重境是七境中的最低境,也是修行者的第一道门槛。

    在踏入这道门槛之前需要入道,即在丹田中生成第一道真气。

    入道快慢全凭资质,快则一两天,慢则三四天,当年李惜颜入道只花了半天,而李青辰用了整整一个月。

    李青辰重修了功法,自也要重新入道,但不是寻常的以神念引导天地元气入体而后沿十二经脉游走大周天,而是以神气引导精血两气沿奇经八脉而行,最终在膻中穴中合三为一。

    新真气名曰三清真气,此三清非道门典籍中的三清,而是神气、血气、精气三股先天灵气,它们虽合三为一但灵性未失,依然是先天灵气。

    凭借着强大的神魂,李青辰只花了半个时辰便成功入道,三清真气没有像天道真气那般存积在丹田,而是在十二主经和奇经八脉中流动循行。

    天道晋境要靠打坐聚气,人道却是“吞天地之灵,夺天地之权”,李青辰初修三清,无法理解。

    积善令道:“三清真气源于先天灵气,先天灵气源于自身气血,气血亏虚时灵气则空,气血充盈时灵气则足,是以欲积三清,唯有一途:吞噬天地灵余之物,抢夺天地灵气以补充气血。”

    “吞噬灵余之物,你的意思是,吃?”

    “然。灵草、妖丹,凡含天地灵气者皆可为食。”

    “那得吃多少?”

    “如山如海,不计其数。”

    “我上哪找这么多吃的去!”

    “善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