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沃凭借自己对人生的这种独特的理解,在自己从商道路上避开种种危难,而最终一路走过来。他靠一位自己曾经在妓院拯救的黄花女子张美龄的资助,一步步完成其在商业上的霸主地位,成为当时朝鲜富贵一方的巨商。他完成了他父亲想成为天下第一商的遗愿,成为在社会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林尚沃与许多商人一样,也碰到过危机,甚至是决定其生死存亡的危机。例如他运到北京的5000斤人参售不出去,他的从商之路有毁灭的危险。在重要关头,作为商人,林尚沃又是怎样冲开一条活路的呢?
其中有一条十分宝贵的经验,就是“必死即生,必生即死”,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1809年,北京的人参非常紧俏,尤其是1808年人参歉收,整个北京已经货源告罄。
就在这个时候,林尚沃带着5000斤上好的人参来到北京。
药材商们可一眼就本能地感觉到,林尚沃这回带来的人参是上品中的上品,也就是极品。他们都急切地想知道这批极品人参的价格。
让北京的商人感到意外的是,林尚沃开出的价格是:“人参一斤,银40两。”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
过去的人参价格都是一斤25两银子,而眼前这价格简直是贵得离谱。纵然是人参歉收,缺货走俏,到目前为止也从未出现过一斤超出30两的情况。
于是,北京的商人们订下了联合抵制的盟约。中国商人与来自朝鲜的人参王林尚沃开始暗中较劲。
现在摆在林尚沃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答应结成联合抵制同盟的中国商人们的要求,降低公告价格,恢复原价;要么把带来的人参原样运回。但对林尚沃来说,这两种选择都无异于破产。如果把公告价格降到原来的水平,带来的货物当然可以全部出清,但那就意味着屈辱,日后林尚沃同北京商人们做买卖就只能捏着刀刃而不能抓住刀把子。只要一次失去信用,商人也就不再是信商。完全放弃作为商人的自尊而举起投降的白旗,就不是死一次,而是死上二次,死后再加鞭尸。这样去做,倒毋宁倾家荡产,舍命一拼。
宁可站着饿死,也不能屈膝求生。
看到北京的商人联合抵制,林尚沃不仅没有降价,反而把价格提高到一斤人参45两银子。
北京的商人哪肯就此罢休。林尚沃的人参,如果不能在北京出手,到其他任何地方都是卖不掉的。这一点,北京商人们当然心知肚明。
面对如此困境,林尚沃又是怎样冲开一条活路的呢?事后证明,他不但击垮了北京商人们的联合抵制,而且由此起死回生,成为朝鲜王朝最大的贸易王,使危机化作机遇,那么,林尚沃的商道又是什么?
那就是“必死即生,必生即死”的商业哲学。
林尚沃一声令下“烧”,一捆捆人参被扔进了火里。
倘若人参被全部烧掉,北京将会变得百药无效,所有的药材商与中药房也都会关门大吉。
这时,急躁起来的反而是北京商人们。
北京的商人这时候不得不妥协。结果是:火烧人参所造成的损失全部由中国商人包下,按照每斤45两白银的价格,林尚沃一个子儿不少地照单收进,只用一天时间就卖掉了所有的人参。搭上被大火烧掉的人参,算起来,中国商人们为这笔人参买卖付出了每斤90两的破天荒的代价。这个价钱,几乎是以往的四五倍。
林尚沃通过一场商战挣下了大笔的金钱,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以高超巧妙的手段击垮了中国商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联合抵制,展示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商业哲学。
机遇与危机并存,林尚沃就这样名扬朝鲜和北京商界,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地步。
经商是一种动态管理,经营者要善于适应环境,善于捕捉环境变化的情态,犹如军队作战“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在《计篇》、《势篇》中反复阐释的“因敌制胜”的原则都突出一个“变”字,在动静利害、奇正、虚实、短长、死生、得失、攻守、乱治、弱强、勇怯等不胜穷尽的“变”中把握发展而上升的循环,充满了相互的辩证意识,这些原则正是经商学的精髓。
生意经:宋朝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十三有言:“夫有死必有生,有生必形亏,亏盈盛衰,物之常理。日中移,月满亏,乐极哀来,物盛则衰,有生即死,是天地之常数也。”就如人在百尺竿头上,上不得,也下不来。求生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百尺竿头须更进一步”。人在百尺竿头,仅仅是坐在那里,是不能使死亡退却的。林尚沃前进了一步,“必死即生,必生即死”。抱定必死的念头,既可以求得生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