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意决定生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卖油郎独占花魁》中,描写了这样一位贩油商人秦重。

    秦重原来在朱老十的油铺中当伙计,后来被朱老十炒了“鱿鱼”。于是,秦重独自一人“挑担上街”,做起了贩油的生意。油铺是“坐店”,是顾客找上门来,“挑担上街”是“行商”,要自己去寻找顾客。秦重在主动找顾客,寻找生意上动了不少脑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时值二月天气,不暖不寒,秦重闻知昭庆寺僧人要起个九昼夜功德,用油必多,遂挑了油担来寺中卖油。”

    这段描述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秦重作为一个生意人,对社会上和身边周围发生的事情十分留心,随时注意捕捉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他并没有因为和尚的生活离自己比较远而失去兴趣。

    第二,秦重以一个生意人的敏锐,迅速捕捉了各种社会信息与自己生意的联系。他从“昭庆寺僧人要起个九昼夜功德”的信息中,马上分析出僧人“用油必多”,找到自己生意机会。

    第三,秦重立即抓住了商机,对社会需求做出了灵敏的反应,马上“挑了油担来寺中卖油”。

    秦重的努力最终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那些和尚们也闻知秦重卖油之名,他的油比别人的又好又便宜,都从他那里买。所以一连这九日,秦重只在昭庆寺走动。”做成了对一个挑担卖油商来说的一笔大生意。

    商人搜求商业信息应有“全息”意识,具有敏锐的感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旧中国天津有家著名的商号——天津元隆绸布店,店老板也非常重视对社会上各种事情的了解,以及时捕捉商机,为此专门培养了一批“走街”。这些走街天天在社会上东跑西颠,探听各种社会信息。他们人巧心灵,擅长公关,结交各种朋友,人家打听不到的事情,他们都能了解得一清二楚。特别是家住天津的官僚政客、富商巨贾、军阀寓公的家底和爱好,谁家分几支,每支有多少房头,每房有几位小姐几位少爷,他们生日满月,婚丧嫁娶,以及哪位姨太太受宠,哪位老太太专权等情况都摸得清清楚楚。官府人事有什么变动、政策有哪些调整,对这些消息,他们嗅觉显得更加灵敏。店老板综合这些“走街”调查得来的情况,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准确预测市场需求,把生意做得胜人一筹。

    “走街”可不是项轻快活,并不是谁都干的了的,不仅要求一个人脑瓜子要灵活,还有勤快。

    霍英东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经营中的最大特点是做到“四勤”:一是勤动脑,思考问题,运筹决策。二是勤动腿,经常到各公司了解实情,发现问题,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并亲自“东征西战”,亲自了解各地行情,为决策掌握第一手可靠材料。三是勤动口,霍英东说,经理人是“监控者”,接触外界,观察与公司有关的材料;经理人是“传播者”,把外界的资讯传入组织;经理人是“发言人”,向社会发布新闻,或推销产品,或扩大公司及产品的知名度。四是勤动手,就是要亲自拟订重大决策,勾勒集团公司的蓝图,签发、批示重要文件等,有些要亲自动手,别人不能代替。

    有些人会做人不会做事,也有些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作为商人,要既会做人,也会做事。社会上有三种人:一种人是制造故事,另一种人是写故事,还有一种人是看故事。一个成功的商人三种人的角色都要具备,一是创造需求,二是运用需求,三是满足需求。

    新的商人进入市场头一两年日子最苦,都是投入、付出,回报很少。只有坚持、只有总结,不断地调整、不断地纠正自己的行为过程,合拍市场发展节奏,做到“腿勤、嘴勤、耳勤、手勤、眼勤、脑勤”,在市场定位后,找准该市场的突破口,集中发“四个力”:集中时间力——跑;集中资金力——投;集中精力——想;集中服务力——满足。这“四个力”齐发,形成“打针理论”。在一个市场切入点上,做实做细做透。如果真能这样,没有不成功的。

    生意经:《汉书·食货志》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意思是说:“要想得到不寻常的利润,就得每天到市场中去调查。”因此,做生意应体现一个“勤”字,千万不能整天躲在家里贪图安逸、异想天开。成功的商人无不起早贪黑,日游都市,随时掌握、了解市场行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