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颂扬白圭“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又称赞秦末汉初的宣曲任氏“折节为俭”,“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
节俭是商人的精神内容之一。
古有训诫:“丹桂有根,独长诗书门第;黄金无种,偏生勤俭人家。”
《易经》中的第二十六卦叫“大蓄卦”,就阐明了大阻、大止、大蓄积的含义:一切事物像流水一样,任其流而没有大阻止,也就没有大蓄积。引申而言,物质财富要靠蓄积,生意资金要靠蓄积,蓄积的有效手段就在善于“阻”和“止”,没有“大阻大止”就谈不上“大蓄”,也就是说没有“开源节流”就没有充足的积累。
《易经》中的“彖”又曰:“大蓄,刚健笃实辉光……”意思是说,有了巨大的积累,人就可以刚健诚实,前途光辉无量。在现今的市场竞争中,经营者若能不断积累自己的资金实力,当用则用,当止则止,必然是稳健而笃实地握有雄厚的资本,便可以选准方向得心应手地赚取利润。这就充分显示了开源节流、俭朴行事的巨大作用。
赚了钱,就轻易地花掉,那么,积累钱财就是件不可能的事情了,更甭提扩大再生产与致富了。大商人善于积累,懂得把小钱汇聚成大钱,把别人用来攀比显阔的闲钱主动用于扩大再生产。
也许,大商人外表原非一些小商人那般富丽与显赫,他们所积累的不光是金钱,更是积累智慧,积累经验,积累人心,积累机遇,积累下一轮的竞争优势。
古人提倡节俭,现代的成功商人仍然把节俭作为事业成功不衰的保障。比如,不少超级富豪由贫到富,自始至终都十分节俭。香港首富李嘉诚,他从来不讲究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一套西服穿十几年是平常事;l0双皮鞋有5双是旧的,皮鞋坏了,补好了照样穿;那只永远快10分钟的手表是普普通通而且用了很多年的电子表;为了赶时间,几块钱一包的饼干也可以当美餐。
开源节流,富不忘本是成功商人一个极为突出的优点,我国明清时期的晋徽商人也是以俭朴著称的。
由于山西商人注意节俭,所以他们的资本积累较快。明代谢肇浙就说过,“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清康熙也说,“晋风多俭,积累易饶。”顾公燮也将之概括为:“山陕之人,富而若贫。”
据记载,徽商治家多节俭,而喜欢积蓄财富。家产不丰者,每日仅吃两顿;富家吃三顿,但也只是薄粥,客人来了不请吃饭;家中也不备车马;妇女尤以节俭闻名,家虽富,但吃饭数月不见鱼肉,每天晚上纺纱织布,织机之声邻里相闻。富商之子弟赴京赶考,身穿粗布短衫,赤脚穿草鞋走路,以一伞自携,节省车马之费,初看以为农家贫寒之土,细细问来方知皆有千万金家产。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一来,面子往哪儿搁?”的确,中国商人有许多不仅自己要讲面子,也要给别人面子。比如和中国商人打交道,很注重接待规格,接待规格越高,那就算是对方给足了面子,这笔生意就算是搞定了。
谈生意的时候面子是要一些的,但是只要能达到目的即可,千万不要过于铺张。就算是1999年香港风云人物的李泽楷,也不会把平时用来招呼生意伙伴的一架价值1000多万港币的滑翔机用于自己的享乐。如果说,谈生意需要面子上过得去的话,那么生意场下的私生活面子又有多大用处?关于这一点,李泽楷、李成枫等人的例子更能反映出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999年5月,李泽楷的身价已经升到几十亿港币,在接受《亚洲周刊》的记者来访时,他手上戴一只Swatch手表,脚上穿一双俗称“白饭鱼”的鞋,这种鞋在香港遍布街巷的便民超市连锁店中随处可见,一般只售15港币。李泽楷通常穿便服,斜纹裤,除非正式场合,为表示对主家的尊重,他才会穿礼服。参加《南华早报》与DHL举办的杰出商业人士成就奖颁奖会他也没有打领带。对日常饮食,他更是持一种喂饱肚子便罢的快餐风格。
“多挣少花勤积攒,细水长流终有钱”,其实就是勤俭两者无一偏废的结果。俭以节支,勤而且俭才能裕财致赢,否则,用之无节,犹如漏后不堵,必致财源流失。由此可见俭字之至关紧要,勤俭两者不可偏废。
与勤劳相连,节俭是商人精神中的重要一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俭是最古老的训诫,“克勤于帮,克俭于家”,“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不勤不得,不俭不丰”,已成为创业者的座右铭。勤俭两者相至为用,于商尤宜。
中国人提倡节俭,外国人也提倡节俭。美国亿万富豪保罗·盖蒂说:“全心全意地注意即使是最细枝末节的地方,不失去替自己或工作的公司减低费用的机会,这就是致富的诀窍。”此话说明在经商中,应力主节俭,减少开支,从中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生意经:商圣范蠡有言:“费用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一般来说,商人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奢侈挥霍,视金钱如泥沙;一种是俭朴自守,希望一文钱掰成两半花。成功的商人属于后一种。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商人成功的诀窍之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