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意决定生意-抑奢从俭,去华存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曾国藩生长于一个勤俭孝友的大家庭,他自结婚后,生有子女,虽任侍郎,任总督,任大学士,直到封侯拜相,他的家庭生活,仍然和青少年时期当农民一样,克勤克俭,戒骄戒躁,从未丝毫骄奢,这是许多人都不易办到的。曾国藩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时人称之为“一品宰相”。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曾国藩出将入相,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曾国藩在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的家书中写到:“吾家累世以来,孝悌勤俭……今家中境地虽渐宽裕,侄与诸昆弟切不可忘却先世之艰难,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资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侄等处最顾之境,当最富之年,明年又从最贤之师,但须立定志向,何事不可成?何人不可作?愿寻吾侄早勉之也。”

    曾国藩对自己大富大贵的家族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于咸丰十年九月写信给弟弟曾国荃说:“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富贵人家,不可不牢记此二语也。”

    从古到今,骄傲专横者总是好景不长,且常常导致众叛亲离、身败名裂的下场;懒惰则出现衰败颓丧之气象,必须高度警惕。他又强调指出:“居家四败:妇女奢淫者败,子弟骄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曾国藩是著名的政治家,有道是“做官要学曾国藩”,但现在看来,曾国藩的很多思想和做法对生意人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抑奢从俭,去华存朴,这是中国商人念念不忘的商业道德。在封建政府“抑商”政策的打击下,商人发财不易,赚钱艰难,为商者“不辞晓夜,登山渡水,所需微利,皆由惊恐辛苦而来”,“人生最苦为行商,抛妻弃子离家乡,餐风宿水多劳碌,披星戴月时奔忙”。他们经商致富后,往往自奉俭约,淡泊自守,重视节俭,养成抑奢存朴的品质,并留下了许多警世醒迷的商谚:“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俭可成事,奢可败家”,“饥寒生于大厦,饱暖多在草莽”,“不俭不怜,徒负披星戴月;能生能导,岂妨沐雨航洋”。这些话充满了商业兴衰转化的辩证法,表现了中国商人的传统美德。

    (2)乘时习艺,注重教育是中国商人期盼事业长兴不衰的警世切要。中国商人多因家贫失学奋志经商,或是为养家糊口而去儒就贾,他们经营发家后深知商海即心海,店堂即孝堂,在“少有斗智”的商业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非要有知识和心智不可。因此,有远见卓识的商人莫不注重自身修养和后代的教育,“量质掠业,乘时习艺”。许多商谚本身就是商人写的经商教科书,如《商贾醒迷》、《生意世事初阶》等,并把“训导子孙,耕读为本”作为事业后继有人的保证。他们留下的格言是“千间房子万顷地,就怕没有好子弟”,“家有黄金使斗量,不如送儿上学堂”,“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这些商谚反映了旧时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希冀后世从儒的心路和对商品经济即是知识经济的人生感悟,读之不乏教益。

    (3)穷通不惊,世事洞达,是中国商人的处世要领。商场即是战场,贫富皆为无常。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能者辐辏,不肖者瓦解”,“东家已贫,西家乃富”。面对祸福不定、贫富转瞬的市场,中国商人仍能保持一种处变不惊、稳定达观的心态,“事由天定,道在人为”,“成败由天,造化由命,觅利长短,原非一定”。生意兴隆时要不骄不躁,防患于未然,“艺乘旺时恐衰,财骏发时防败”,“争先忧者不忧,患预防者不患”;买卖乖戾时要不气不馁,期盼春风化雨,枯木逢春,“困者未必常逆,胜者岂能常泰”,“一辈子三贫三富不到头”。这些商谚很能反映中国商人知乎天命、顺乎自然、对市场经济下富贵穷通的风云际会乐观向上的心怀。

    (4)节俭要从点点滴滴做起,即使富可敌国,也是从点滴中节俭而来。富有的生活人人向往,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富有和节俭从来不相违悖,节俭的生活凝聚了财富,有了财富更应懂得节俭的重要性。节俭是富有远虑的投资计划,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总之,这些在数百年商品流通中形成于贩夫贩妇、行商坐贾之口的商谚俚语,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培植,又受商品经济的刺激推动,是数百年中国商人心血和经验的结晶。

    生意经:勤俭的持久之道就在于,它摒弃了短暂的浮华,节约了生存的本钱,更倾向于自身的精神修养。但勤俭不等于抠门,过俭则吝,人的财富散还聚来,当用则用,不能做守财奴。而且钱要花到关节处,正如好钢要使到刀刃上,要是一味只知敛财而不知消费,也不值得提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