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友谊要靠智慧,保持友谊要靠美德,这两者是同等重要的。
——威·佩因特
白居易和元稹是好朋友,公元805年,他俩都不想续任校书郎,也不愿消极被动地等待朝廷论资排辈慢慢升迁,便毅然选择应试制举(唐代皇帝下诏甚至亲自主持的一种破格提拔官员的高规格考试)。他俩卸去校书郎一职后,同时隐居华阳观,全身心投入到精心准备制举所考的策论当中。
元稹比白居易小7岁,诗名也远不及白居易大,但在为人处世方面前者却是后者的老师。就这次应试制举来说,元稹在策论的写法技巧上又当了一回指导白居易与考官、皇帝相处的老师。
白居易认为策论内容上切中要害最为要紧,不必追求遣词造句,因为不是写作美文,而是在作时论。
元稹听后立马摇头:“乐天兄,恕我不能同意高论。内容固然重要,文字运用如何,犹如人的脸面,会给人第一印象。试想别人的策论和我们一样切中时弊,一样陈述清晰,分析中肯,文笔却比较一般,考官会向皇帝推荐文辞平平的策论,还是文笔优美语言漂亮的呢?”
白居易若有所思,沉吟道:“那贤弟以为,我们策论中的用字行句,是直白一些好呢,还是含蓄隐晦一些妙呢?”
元稹洒脱一笑:“千万别直率。今年应试制举落选之人才能不可谓不高,却都败在用词太直。但不太直不等于含蓄,制策皆以针砭时弊为要,而又厌恶直白,所以我们必须找到既慷慨激越又不为考官憎恶的表达方式。这不容易,但必须找到,这才是关键所在。”
说完,元稹拿出两篇策论。原来,他是早有准备,之前就曾去拜访了今年应制落第的两位不俗的兄长,把他俩因词直而废的策论索了来,仔细品味了一番。白居易接过看了,果然,目光深邃,切中时弊,只是文无修饰,词句直白平淡。白居易忙拱手称谢:“微之贤弟,你所言极是啊!”
翌年(公元806年)应试制举,元稹、白居易均被录取,元稹位列甲等,白居易位列乙等。
元稹不因年小诗名小就有所羞怯不敢,而是尽其所长,乐做处世指导;白居易也不以老大自居,更不以诗名大傲人,而是谦虚接受指导。二人平等相处,共案切磋,取长补短,一起提高。真正的好朋友当如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