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发弄不清楚对方的脾气与身份,所以一切都遵循纸条上的内容来做。
招子放昏,海子闭紧,句月时到。
纪发刚敲门,门便开来,王博的身形进入纪发视野内。
王博开门的速度很快,显然已等候多时。
“快进来。”王博将纪发让进院落,探出脑袋,左右看了一番,见四下无人,这才放下心来,将门合上,并闩上了门。
纪发走进四合院后,用余光打量了一番。
这座四合院的面积算不得大,起码在青龙小区里面很不起眼。可这院落正如麻雀,虽然小,五脏俱全。在院落周围坐落着三栋瓦房建筑,显然是四合院主人居住的地方,而在院落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小型花圃园子,一个三四岁大的小男孩正拿着婴儿巴掌大的小水壶,朝里面洒着水,脸上带着稚嫩而开心的笑。
在院落的东面墙下,有一个葡萄架,葡萄架上爬满了葡萄藤,遮住了剧烈的阳光。葡萄架下全是阴影,阴影中有一个老爷躺椅,躺椅上躺着一位身着唐装的老人。
这老人轻阖双目,看起来很慈祥。
王博将纪发让进屋后,就站到了老人身后。
老人不言,王博不语,纪发也只好站在原地。
稚童的欢笑声与老人的轻鼾声在院落中交错响起,纪发的额头上逐渐冒出了豆大的汗粒。
老人与王博站在阴凉的葡萄藤下面,纪发却站在烈日之中。
老人似乎睡着了。
一分钟过去了。
十分钟过去了。
纪发的心头渐渐冒出了火气。
老人不醒,王博不言,纪发只能继续站在烈日之下。
纪发脸上没有任何愤怒的表情,双脚没有离开原地一步,额头上的汗珠顺着鼻尖落到地上,与灰尘搅拌在了一起。
不知过去了多久,仿佛一个小时,又仿佛一个时辰,老人发出了一道呻吟声,然后伸展懒腰,睁开了浑浊的老眼。
老人睁开眼后,看向了纪发。
纪发也看向了老人。
老人先是一怔,继而冲着王博责怪道:“小王,明明有客人,你为什么不提醒我呢?这么毒的太阳,客人一定晒坏了吧?”
王博微弯腰身,道:“是我的错,刚才见您睡得熟,便没好打扰您。”
见这二人一唱一和,纪发只装作听不见,静静地站在那里。
老人既然让王博给他递了消息,必然知道今天的句月之约。这哪里是老人睡着了而王博没有去叫醒他啊,分明是老人在刻意试探纪发的诚意。
纪发虽然看得透,却没有说透,不顾汗流浃背,自顾站在那里。
老人从躺椅上坐了起来,冲着纪发笑道:“年轻人,实在抱歉,今天明明有约,老头子还是没能改掉午睡的老习惯。好了,别在这儿站着了,快进屋凉快凉快吧。”
说着,老人双手负背,引着王博进屋去了。
纪发松了一口气,抬头看了一眼大毒的太阳,然后朝屋内走去。
刚一进屋,纪发立马觉出一阵凉意袭来,浑身汗毛都舒服地伸展开了。
老人坐到红木套装沙发的主座上,指着侧座,道:“年轻人,坐。”
纪发也不矫情,走到红木沙发椅前,坐了下去,只是并没有将屁股全面放在椅子上,只以屁股的三分之一坐在椅子上,似坐似不坐,不会显得过分无礼。
见状,老人眸中掠过一抹赞叹之色。
老人看着纪发,笑问道:“刚才我一时疏忽,进入了梦里,让你在太阳下面晒了一阵子,你心里生不生气?”
纪发笑道:“说不生气是假的,看您在阴影下安静入睡,我却在太阳下晒得汗流浃背,而且我还是应您邀请而来,只觉您有些失礼,自然生气。”
老人忽然笑了起来。
“若是别家年轻小子听到这个问题,必然要说不生气,不仅说不生气,还会说些诸如让我再睡一会儿的话。可实际上,他们心头不知骂了我多少句,又哪里真心想让我再睡一会呢?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这样的问题,你能说实话,倒也不俗。只是,既然你生气,为何没有叫醒我呢?”
这时,王博端起桌上茶壶,先后为老人与纪发倒了一杯茶。
王博给老人倒茶时,老人坦然接受。
王博给纪发倒茶的时候,纪发左手扶着壶颈,右手曲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桌上轻敲几下,嘴上道着谢。
见状,老人眸中的赞叹之意更盛,道:“年轻人,你倒也讲究。”
纪发知道老人为何赞叹自己。当王博给纪发倒茶的时候,他左手扶着壶颈,是对王博的尊重,右手曲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桌上轻敲几下则是一种礼节……叩手礼。
据说乾隆微服南巡时,到一家茶楼喝茶,当地知府不小心知道了这一情况,拼了老命也要去护驾,否则万一出事,小心吃饭家伙不保。知府也微服一番,以防天威不测。到了茶楼,也就在皇帝对面末座的位上坐下,皇帝心知肚明,也不去揭穿,久闻大名、相见恨晚地装模作样了一番。
皇帝是主,免不得提起茶壶给这位知府倒茶,知府惶诚惶恐的,但也不好当即跪在地上来个谢主隆恩,于是灵机一动,弯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桌面上轻叩三下,权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敬茶喝茶是人之常情,又咋知你是微服皇帝,反正你敬我茶,我叩这么几下,也不花多少功夫,省得后患无穷。于是这一习俗就这么流传下来。为了简便,也用食指单指叩几下。
当然,这并不是叩手礼唯一的说法,另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据说,乾隆皇帝游江南,来到淞江,带了两个太监,便衣打扮,到一茶馆店里去私巡察访。茶店老板拎了一只长嘴茶吊来冲茶,端起茶杯,沓啦啦、沓啦啦、沓啦啦一连三洒,茶杯里正好浅浅一杯,茶杯外没有滴水溅出。
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忙问:“掌柜的,你倒茶为啥不多洒一洒,少洒一洒,不多不少齐巧洒三下?”
老板笑着回答:“客官,这是我们茶馆的行规,这叫凤凰三点头。”
乾隆皇帝一听,夺过老板的水吊,端起一只茶杯,也要来学学这“凤凰三点头”的新鲜玩艺。这只杯子是倒给太监的,皇帝向太监倒茶,这是反礼了,在皇宫里太监要跪下来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可是在这三教九流罗杂的茶馆酒肆,皇帝暴露了身份,是性命交关的事啊!
当太监的当然不是笨人,急中生智,忙用手指笃笃桌子表示以手来代替叩头。这样“以手代叩”的动作一直流传至今,表示对亲朋好友敬茶的谢意。
纪发言行懂礼,令老人非常欣赏。
……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