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能者四部-第28章 异能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提起精绝古城,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近几年大火的鬼吹灯,讲的就是主人公们一起历经万险来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精绝古城遗址寻找“鬼洞”的故事。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鬼城有没有我不知道,但这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精绝古城,却是真是存在的,就是有名的尼雅遗址。

    

    大家都知道塔克拉玛干沙漠之所以被称为“死亡之海”,是因为这里环境恶劣,生物难以生存。然而在西汉时期,这个地方不仅有一片绿洲,据史书记载,还有大大小小36个王国,其中就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国家——精绝国。《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精绝国,有官有民,有兵有将,俨然是丝绸之路上机构完整的要塞。但是到了公元4世纪左右,这个国家突然神秘地消失了。

    一个国家可以战败,可以搬迁,但说消失就消失,找不到一点踪迹,可真是奇了怪了。这精绝国神秘消失的谜团,一直没有解开,随着尼雅遗址的不断开掘,科学家才慢慢发现一些线索。

    早在20世纪初,就有匈牙利裔英国人斯坦因在英国政府的资助下,首次发现尼雅遗址。斯坦因于1906年再次来到此地,发掘出大量文书以及用品粮食等。斯坦因曾在书中记录发掘经历时提到,出土的文木简,捆扎完整。但根据保留下来的文献看,当时还没有人对尼雅遗址有进一步的研究。

    对尼雅遗址做出突破性研究的,还是建国之后国务院领导下开展的一系列行动。1959年,新疆地区发掘出东汉夫妇合葬墓,堪称是我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也让国家对这片区域更加重视,加大科考的力度。从1989年起新疆文化厅与日本小岛康誉为首的有关学术团体,有计划地开展了中日尼雅遗址联合调查与考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通过综合调查,尼雅遗址位于尼雅河末端已被黄沙埋没的一片古绿洲上。古遗址以一尊下为方形基座,上为圆柱形塔身的佛塔为中心,散布着规模不等、残存程度不一的众多遗址,还原出当时人们的居住场景。经多数学者考证,这就是《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户480、口3360、胜兵500人”的“精绝国”故地。

    尼雅出土和采集的大量文物文物中,有很多汉晋铜镜、五铢钱、织物、玻璃残片等,都属于东汉魏晋时期流行的文物,这些实物证明,尼雅遗址的时代在东汉魏晋时期,而且约四五世纪废弃后再无人居住。

    这就奇怪了,虽然这个小国人不多,但是也住的好好的,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呢?更怪的是,尼雅遗迹中也没有白骨遍野的战争痕迹,所有出土的古尸,都是平静面又安详的,所有的房屋遗址,也都是完整的。难道人是凭空消失的?还是说这里的人是有计划的撤走的?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一些推测。

    有学者提出,尼雅家园的废弃,可能主要是自然条件逐渐恶化所致。尼雅人赖以生存的是尼雅河,水源来自昆仑山的皑皑白雪。山上的冰雪就像固体水库一样,冷季把大量的水贮存起来,暖季逐渐融化,补给河流,养育着河流两岸绿洲上的人们。如果某一年或连续几年尼雅河水量减少,末端的人们就无法与大自然抗衡。

    环境的恶化不是突发事件,这块沙漠与大山脉间的点点绿洲,断断续续可供垦植的土地极度干燥,必须灌溉有度,合理利用。这里的居民很可能在不断追求富庶生活的过程中,破坏了绿洲脆弱的生态组合,无节制的土地开发,水源、植被资源的过量使用,都会给人的生活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再加西域地区气候干燥,沙漠化的进程非常迅速,其中的河流也经常改道或者消失,人为破坏加上自然变迁,很可能这片绿洲变成了沙漠,无法在居住下去,就渐渐荒废了。

    也有人说尼雅古城的废弃可能是政治形势变化造成,西域古国数量众多,大小不一,千百年来争夺不断。精绝国所在的沙漠绿洲地区,政治形势变化更是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各国的政治斗争中,如有一方的行政管理系统遭到破坏甚至崩溃,水利灌溉系统也将无人管理,像这样依赖一条不时改道、流量不大的水源为生的特殊地区,一旦缺乏对水利系统强有力的行政管理时,很快就会失控,不再是生存的乐土。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其他视频可以回复关键词给我,例如:“探秘档案”“异闻录”“历史有约”“学姐大拷问”。不要迷恋北斗哥,哥只是一个传说。

    往期回顾

    印山大墓主人身份之谜可与秦陵媲美的江南第一大墓

    蒙山大佛消失之谜大佛为何突然消失600年?

    宋太祖次子赵德昭:有皇帝之数却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