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几千年的“酒文化”,喝酒在人们的社交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酒作为一种日常交际用品,在待客、聚会、沟通中,发挥着独到的作用。酒桌上的局势变化莫测,古有“杯酒释兵权”,在现代社会也有在推杯换盏间就已经走马换将的事例。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在酒酣耳热之际向上司说几句情真意切的话语,也许升职加薪就指日可待;与合作伙伴吃饭,夹菜喝酒,热情友好,也许就能财源滚滚。
酒桌上说话的技巧关乎一个生意的成败,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应对酒局,懂得酒桌上的礼仪者智,能言会言者胜。因此,要想掌握说话的主动权,在吃喝间赢得人脉,就要在酒桌上学会如何说话。
蔡阳是一个营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前几天刚刚被分到自己梦寐以求的电子公司做实习生。蔡阳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希望实习结束后能留在公司的营销部门工作。
这天,公司安排了实习生与正式员工的交际酒会,以方便大家沟通联络感情。
席间,他的座位与一位后勤部的许主管的位子紧邻。可能是刚到一个公司参加这样一个酒会,他的心里有点紧张。跟大家敬酒做完自我介绍之后,蔡阳就与邻座的张经理讲起了之前他在网上看到的一些笑话,也可能是两人都怕打扰到大家,所以说的声音比较小。而且由于交谈得太过投入,就连人事部门的经理向他举杯问候都没有听到。
“小蔡同志,你跟许主管有什么小秘密在那儿小声地说呢,不妨大声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经理似有愠色地问。
“没有,没有,就是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笑话。”蔡阳惶恐地回答。
“嗯,你很谨慎。”经理听了蔡阳的解释,似笑非笑地说。
但是,第二天蔡阳发现大家对自己疏远了许多,似乎做什么事情都有意躲着自己,心里纳闷,蔡阳就找到了平时跟自己关系比较好的一个老员工,向他请教。
“不是我说你,昨天酒会,你不该跟许主管在那儿窃窃私语。”那个老员工语重心长地说道。
原来,那个许主管人称“笑面虎”,总是说一套做一套,经常在老总面前打小报告。大家都害怕自己有什么小辫子被那个主管抓到,位置不保,就连人事部的经理都差点儿在他那儿吃大亏。那天蔡阳跟许主管在那儿谈得那么投入,大家还以为蔡阳是他培养的“小爪牙”,生怕自己有什么错被抓住,所以才不敢跟蔡阳走得太近。
蔡阳就是由于不懂得酒桌上说话的礼仪,才会引起大家的误解。
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在兴高采烈地互相寒暄介绍,只有你跟周围的人在那儿小声嘀咕着什么,说到高兴处还忍不住放声大笑,或者时不时地抬起头看看别人,那么被看的那个人会怎么想?他就会想难道是我今天穿的衣服不合体?还是我脸上留下了吃饭的菜叶子?或者是我哪句话说错了?过后心里肯定会不舒服,觉得你不尊重大家,别人在你眼里或许就是个笑话,这将直接影响到你的人缘。
喝酒聊天,肯定宾客都比较多,有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如果此时你与邻座的人窃窃私语,那样就会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让人产生“就你俩好”“你俩在议论别人”的感觉。
另一方面,人们往往会把喝酒聊天跟利益联系起来。如果在酒桌上你与一个人贴耳私语,也许别人在脑海中就会将你这个人进行“过滤”“站队”,或者是求同排异。不管你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对方在心里已经跟你划分了界限。这对于你的广泛交友和交际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蔡阳吸取了上次酒会的教训,在实习期快结束的一次总结晚会上,改正了和周围人窃窃私语的毛病。这次在酒桌上他与每个人谈话都言辞精准、情真意切。即使是提出的一些小插曲,也都是一些轻松幽默,能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的话题。既引起了共鸣,又调动了现场的活跃气氛。
经过这次酒会,大家对蔡阳又进行了一次重新认识,都被他的知识广博和幽默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三个月实习过后,蔡阳也顺利地留在了自己梦想的营销部门。
因此,不管是亲朋好友聚会,还是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要想做一个大家都欢迎的人,酒桌之上一定不能窃窃私语,有什么话都要放到“台面”上来讲,有什么难题也可以说出来让大家一起给你出出主意。酒桌上想要获得大家的认可,你首先要表现出自己的君子风度,语言上表现出尊敬别人,才能让大家都喜欢你。
摆正位置才能说对话
不管是什么酒宴,都会有一个“做东”的,即一个掏钱吃饭的主家。这位主家安排了大家聚在一起喝酒聊天,一定有一个自己的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你在赴宴时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在杯酒交错间大放厥词,忘了自己只是一个“陪酒”的配角。即使大家都没有明说,落座之后也应先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把握说话的“火候”,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扰乱宴会主人的计划,辜负了主人对你的信任,伤了彼此的感情不说,在别人的眼中,你也只是一个哗众取宠的酒徒,即使大家碍于面子不当即表现出来,心里也不愿意与你这种人交朋友。
老周10岁的儿子想学钢琴,老周非常支持,他也希望儿子能有个艺术特长,学得好的话将来还有利于升学和发展,所以希望找个好点的钢琴老师来教孩子。他听说同事大刘跟当地一位有名的钢琴老师吴老师是朋友,就想着让大刘给拉拉线,攒个局,请那位吴老师出来吃个饭,看能不能请他收儿子为“徒”。
精心准备了几天,吴老师终于答应在周五晚上一起吃饭。
这天老周早早来到了饭店,喊了大刘、小齐、老张等几个酒场高手,想着一定要把吴老师陪好,把事情办成了。
本来彼此见面,互相介绍,嘘寒问暖,觥筹交错间大家交谈得非常愉快。但是,可能是大刘好多年没有与这位远房亲戚走动了,这期间也发生了许多事情,一时感慨,他就不免多喝了几杯,而几杯酒下肚后,大刘说话就开始有些把持不住了。
从之前的自己如何风光,到现在工作调动,不受老板的重视,甚至是自己跟老婆、亲人间产生的家庭矛盾,大刘都一一向众人说明,别人想插嘴都插不上。他越说越激动,并且说到动情处还不免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向吴老师诉苦。
老周见状非常着急,毕竟自己的正事还没有办呢!可是,每当老周端起酒杯想向吴老师敬酒,表达自己的所求时,总是会遇上大刘的各种状况。不是他跟其他人大声嚷嚷;就是他借着酒劲,目光迷离地指着老周说:“不懂,老哥你真不懂,兄弟我这几年过得憋屈呀!”
期间另外一个陪酒的小齐多次提醒大刘说话注意点儿,并且尝试以“出去抽烟”为借口,拉大刘出去。可是,此时喝醉酒的大刘又怎么能听得进去呢!
无奈,老周最后只好草草地结束了宴席。在送走其他同事的时候,老周气愤地说:“看大刘那个样子像什么话!拉家常诉苦也不该在这种时候呀!我咋就这么傻,还妄想让大刘这个酒鬼来帮我当说客呢!好好的事情让他给我搅黄了!唉,从今以后就当我从没交过他这个朋友!”
大刘正是由于在酒桌上充大,不懂得酒桌上说话的礼仪,哗众取宠,喧宾夺主,搞砸了主人的“酒局”,让朋友对自己的信任变成了失望,才失去了老周这个朋友;同时他在酒桌上的大放厥词也让其他人脸上无光,非常尴尬!
殊不知他在酒桌上这样说话,失去的不仅仅是老周这一个朋友,俗话说“酒后吐真言”,大家见到他酒桌上的表现,一定都认为他是个自私、狭隘,又怨天尤人的弱者。这样的人,大家又怎么会跟他深交呢?他失去的可是一大批想跟他交心,或者正打算跟他交心的潜在朋友。
酒桌上说话,一定要明白谁才是“今天的主角”。一般都是主人最大,要首先跟请客的人打招呼,毕竟老话不是说“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嘛。如果你是被别人“顺道拉过来的陌生人”,那么在开口之前一定要先打听一下主人的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又或者是用心观察,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者伤感情的局面。
再者,如果你要中途离开,千万不要和谈话圈里的人一一告别,你只需悄悄地和身边的两三个人打个招呼,然后再跟主人说一声儿,即可离去。千万不要拉着主人聊个没完,占用主人过多的时间,导致其他人被晾在一边;或者一一询问认识的人要不要一块走,这样的话本来热热闹闹的场面,被你这么一鼓动,一下子便提前散场了,这时主人就会很没面子,过后他会很难原谅你。你一定要学会先摆正自己的位置,自己不是“主角”,离场不必惊动所有人!
总之,不管你是参加正式的或者是非正式的酒宴,也不管是你的朋友邀请,或者是上司要求,酒桌上开口说话之前一定要细心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只有适时地充当一个衬托他人的绿叶,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风度的人,你才能受到主人的欢迎,大家才会更加愿意跟你交朋友!
酒桌上,有些话绝对不能说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有一些朋友聚在一起喝酒聊天,缓解一下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联络一下彼此的感情。酒宴之上往往需要一些谈资来助兴。但是,有的人总爱讲一些扫兴的话,搞得大家都不开心;有的人会认为酒桌上自己百无禁忌,但其实可能别人就有许多言谈禁忌,你不注意这些,就可能会得罪对方。
小陈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20多岁的小伙子。一次中午吃饭,老板说下午没什么事,就提议中午到外面喝点酒。
一行人就近找了家小餐馆,点了一瓶白酒,开开心心地喝酒聊天。中间有道菜是黄瓜蘸酱,这里的酱是黏糊糊的那种,可能是小陈的家乡没有这种酱,也可能是头一次参加这种酒局没有经验。小陈上来就是一句:“这酱怎么没有豆啊,黏糊糊的,跟稀粑粑一样……”说完还大谈特谈这种酱是怎样制作的。
被他这样一说,大家顿时没有了食欲,有几位女同事连别的菜也不吃了,只在那儿干喝水,场面非常尴尬。
还有一次同学聚会,步入社会之后的大家都在谈论自己遇到的各种新奇的事物。当然,在感慨社会多样化的同时,大家也偶尔调侃一下自己在大学里做过的那些“蠢事”。
只有小陈,一会儿问问这个同学在哪里任职,工资待遇怎么样;一会儿又说谁谁的行业没有发展的空间,应该赶紧跳槽。刚一开始大家出于礼貌,还象征性地回答几句,后来大家干脆都不搭理他了。
从此以后,大家都知道了小陈“搅局”的这个毛病,出去喝酒就都不叫他了。
由此可见,想要在酒桌上受到大家的欢迎,就一定要懂得不要谈论下面的这些禁忌话题。
1.经济问题
朋友之间许久未见,许多人一上来就喜欢打听别人做什么工作,薪水是多少,好像只有知道了别人过得不如自己,才会安心。
现在的人们工作压力都很大,本来在饭桌上吃饭就是为了放松放松心情。你一上来就把满满的负能量传播得到处都是,肯定会搞得大家非常压抑。况且,不在一个行业,话题本身的探讨就不太好进行,如果继续下去,只能冷场,宾客间相处得也不开心!
关于收入,每个人都不愿意触及。因为人人都有一颗攀比的心,一谈论到收入问题,收入低的人就会“暗自神伤”;而收入高的虽然极力掩饰,但“得意之形”也往往会溢于言表。况且,别人挣多挣少跟你有什么关系,他的钱又不会跑到你的口袋里。其实,每个人过得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有数,你在人家面前反复地确认,只能伤害大家的感情。
2.父母、夫妻、孩子等一些家庭矛盾
有些人在酒桌上总喜欢讲自己的公婆如何如何偏心,生活习惯有许许多多矛盾。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些问题谁也理不清。而且当你把这些问题抛出来的时候,无形中也会让别人开始觉得愤愤不平,大家吃饭也吃不开心。
还有一些家长在饭局上,总是被问到:孩子多大了?学习怎么样?结婚了吗?工作怎么样?工资多少……这时,一些爸爸妈妈就开始“口若悬河”,如果孩子在现场的话,场面就更尴尬了。本来现在的孩子压力就很大,这样一逼,更不愿意待在饭桌上了。
有些男人或女人,总喜欢在酒桌上拿对方的小缺点、小毛病大肆地调侃。比如媳妇懒得要命,自己的老公好几天都不洗脚……不免会使对方难堪,无论对方的心有多大,作为老公(或者老婆)都不应该去试探对方的底线!
3.酒桌上勿谈生意
你可能会说,合作商之间,本来就是为生意坐在一起喝酒的,喝酒本来就是一种“应酬”,不谈生意上的事情,喝酒还有什么意义?但是,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谈生意上的事情。人家还不知道你是张三还是李四,你这个人到底怎么样,直接就跟别人开口要订单,闭口谈合作,不是明摆着要吃闭门羹吗?酒桌上不要太心急,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都明白,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4.恶心或者血腥的事
酒桌上除了谈心,交流以外,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饭。你在大家都吃饭的时候说一些车祸、断胳膊断手的新闻,或者指着一道菜说它长得像蛆虫,大家不免会进行联想。好好的一顿饭,就被血肉模糊、蛆虫乱爬给破坏了,恶心到自己也就算了,关键是还恶心到了别人。所以,如果想要大家安稳地吃好、喝好的话,你就要在酒桌上做一个会说话的绅士。
5.低级、下流的话题
许多人,特别是男性,在酒桌上总喜欢讲一些低俗的话题,以供大家娱乐。
但是,大家在一起喝酒,肯定有男性也有女性。你讲一些低俗的话题,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巧妙运用“祝酒词”
酒场如战场,是展示个人实力的一个竞技场。特别是与上司在一起喝酒时,一个妙语生花、言谈幽默的人往往能够获得老板的青睐,而一个语无伦次、漏洞百出,甚至是“三脚踹不出一个屁的人”只会让上司小看,又怎么能指望他重用你,把你安排在重要的岗位上呢!
小庄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显示老板对他们的重视,入职的第一天晚上,公司里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欢迎晚会。公司总裁、总经理、副总,各部门的经理都参加了这个酒宴。
酒席上大家纷纷向各个部门主管敬酒,小庄坐在角落里,可能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盛大的场合,有点不知所措,也有点害怕。所以,只有在自己所在部门的经理主动跟他碰杯时,他才笑笑地端起了酒杯。在后面的过程中他都默默地吃菜,默默地喝水,全程都没有站起来跟其他部门的经理或者同事敬酒。后面吃完要走的时候,大家都完全当他不存在。
第二天,他的经理闲聊的时候问他:“昨天晚上你怎么没跟咱们的总裁、总经理、副总他们敬酒呢!”
小庄不好意思地说:“不是我不想,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上司,我不敢!”
经理听过后鼓励他说:“没关系的,大家都是同事。下次不要那么拘谨,放开点儿!”
过了几天,中午有个饭局,几个部门的主管说来一杯。有了上次的教训,小庄心想:“我可不能再像上次那么胆小怕事了!”
于是在轮到他敬酒的时候,只见他端起酒杯,站起来直接来一句:“我敬各位主管一杯。”顿时满桌子的尴尬。
幸好当时自家主管也在,他的直系上司打圆场说:“要不这杯酒就当作你一个小辈的自我介绍吧!”还好,别的主管也没太在意,气氛才慢慢地缓和了下来。
后来又过了两个月,他的经理陪几位重要的客户吃饭谈生意,临时让他来送一份资料。对方出于礼貌就让他坐下来喝一杯,没想到小庄上来就是一句:“我不太会说话,也不会喝!”
小庄走后,对方客户跟小庄的经理调侃道:“怎么您这么英明的上司手下,还有这号人物!”
没过几天公司就以他不适合该工作为由,将小庄辞退了。
你看,小庄正是由于不懂得在酒桌上说话的技巧,总是让上司为难,才会被公司辞掉。
由此可见,想要在上司面前“出彩”,一定要懂点酒桌上的祝酒词,拿出点自己的实力。
黄刚是一位卖自动门的业务员。他博学多识,反应灵敏,很受大家的喜爱。
有一次,经理和他被老板临时叫去陪客户喝酒。席间有一个年龄比较大的客户跟黄刚喝酒,可能是客户嫌站起来碰杯太麻烦,就对黄刚说:“大兄弟,咱俩就别整这么客套了,就这样坐着干一杯!”
黄刚听后接话道:“您看按年龄说您是我的长辈,按地位您又是我的上司,不管从什么方面说,我都不能和您平起平坐。即使大家嘴上不说什么,也该觉得我太不懂规矩了,这酒必须是该我给您端一个!”说完就站起来双手为那位客户端上了一杯酒。
看到黄刚的做法,对方直夸黄刚会说话,能干大事。
还有一次,经理为一位重要的客户刘总添酒,可能是经理一时正在思考事情,晃了下神,就没有把酒给客户添满。
那位重要的客户似有不满地说:“咱们公司就这么穷吗?喝个酒也不给我添满!”
经理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黄刚见此情况解释道:“刘总,我们经理没给您倒满是希望您‘美满幸福’!”
那位刘总继续不依不饶地说:“‘美满幸福’什么,我还没媳妇呢!”
黄刚接着又说:“面包有了,牛奶也会有的。嫂子呢,就更不用说,不久就会有的,这‘美满幸福’就是个征兆!”
一句话逗得那位刘总哈哈大笑,直夸黄刚“贼头”!
饭后经理在感谢黄刚的仗义之时,还竖起大拇指称赞道:“没想到小黄你还有这本事!”
从此以后,不管经理去哪儿陪客户,都拉上黄刚,黄刚不久也由中级业务员升上了高级主管的职位。
在现代职场,喝酒考验的是人心。真正的职场社交之道,在于你让别人感受到你这个人是有价值的、安全的、诚恳的人,这才是社交的基础。
有人可能会说,“我最讨厌的一种人就是酒桌上阿谀奉承、花言巧语的人了。”但是,酒桌上会说话,也是一种能力。
喝酒时发言越靠后,就越需要自己的语言有个性和特点。那些常规祝福语前面的人都说了很多了,再说就重复了。这时,就需要你的发言比较幽默,视角独到,让大家耳目一新,在语言上创新的同时,又不脱离祝福的主题。
所以,一个才思敏捷的人,总是懂得在酒桌上用一些巧妙的祝酒词来展示自己的实力,让上司看到自己价值的同时,又能博得满堂喝彩!
最关键的是彼此尊重
生活中不管是朋友聚会,还是工作中谈生意,总会遇到一些人喜欢劝他人喝酒。这种人就像苍蝇一样在耳边“嗡嗡嗡”地叫个不停,令人非常讨厌。
孟伟是一个销售白酒的经理。大家都知道,卖白酒的,肯定酒量都不差,孟伟正是这样。但是孟伟除了自己爱喝酒以外,还有一个毛病就是爱劝别人喝酒,也不管那人能不能喝。
有一次公司开订货会,来了许多区域经销商。为了彰显公司的大气,老板晚上还特意安排了“酒局”,当然孟伟等许多业务员都在陪酒人之列。
其中有一个寿县的经销商杨林,为人正派,性格也比较刚烈,关键是人家注重养生,不喝酒。他一上桌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滴酒不沾!”
一开始还好,大家都在那儿喝酒,杨先生就在那儿喝喝茶,顺便跟大家附和两句。但是,几杯酒下肚,孟伟就有些醉意,他摇摇晃晃地走到杨林身边道:“杨总,公司让我来,就是要保证陪你们吃好、喝好。但是杨总,您在桌上半天也不喝酒,可是兄弟哪里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杨林耿直地回答:“没有,就是不愿意喝酒!”
“哈哈,杨总,你可是卖白酒的,怎么能不喝酒呢?”孟伟依然不依不饶。
杨林有点儿不耐烦地答道:“卖白酒,就必须喝白酒吗?这是什么道理!”
“那不行杨总,今天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孟伟醉醺醺地说道。
本来杨林性子就刚烈,听孟伟这样一说,立刻暴跳如雷:“你是谁呀,我为什么要给你面子,我不给你面子又能怎么着?”
大家一看两个人都快要吵起来了,就赶紧把孟伟拉了出去。事后那位经销商还跟公司老板说:“以后来公司,只要是有我杨林的地方,就不能有孟伟这个人!”
就是因为孟伟胡乱劝酒,全然不顾别人的意愿,在酒桌上充大,才把自己置于这么难堪的地步。
“劝酒”实际上就是劝酒者将自己的意愿强行加在别人的身上。常见的劝酒话有以下几种。
第一,对喝酒者进行情感绑架。
很多人劝酒的时候,喜欢用“不喝就是瞧不起我”“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这杯不算”“自罚三杯”等这些话进行情感绑架。
当你说“不喝就是瞧不起我”时,对方就会对你产生厌恶。本来喝酒只是人们日常的一种放松和朋友之间交流感情的方式,喝多喝少量力而行即可,没有必要以“谁瞧不起谁”这种牵强的理由来劝酒。即使别人在你的逼迫下极不甘愿地喝了,内心对你的行为也充满鄙夷,认为你没酒品,以后更不愿意与你深交了。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如果对方极其厌恶别人强行劝酒,真的就舔了舔杯子,那你岂不是很难堪?可谓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其果。
“这杯不算”“自罚三杯”,经常有人因在酒局说了不恰当的话,或者没有准时到场或迟到而被罚酒。在受罚者干了一杯后,却仍然有人起哄,嚷嚷着“这杯不算”“自罚三杯”,希望对方多喝几杯。这种行为很招人反感,是一种没有契约精神的表现。约好的事情,对方照做了,而你又开始耍赖,别人自然就会认为你不守信用,不值得信任,不会再与你这样的人做朋友。
再者说,你有什么权利让对方“自罚三杯”,说这话的人不是在自取其辱吗?其实在别人的眼里,根本就没把你当回事儿。
第二,对喝酒者进行言语讽刺。
有些人总以为,到了酒桌上别人就要给他“三分薄面”,说话没轻没重的。在劝别人喝酒时总是用“就喝这点,是不是男人”“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对其进行讽刺挖苦。
其实酒桌上最忌讳“交浅言深”,本来人家跟你就没有那么深的交情,你说这话不是在激怒他,让人家记恨你吗?况且二两酒下肚,保不齐两人就开骂,甚至会打起来。
第三,对喝酒者连哄带骗,软磨硬泡。
别人劝酒,有些人肯定就会找一些理由“挡酒”,不过有些劝酒的人还总是不死心。比如,被劝酒的人有时候会说自己开车,不能喝酒,但那位劝酒的人似乎不依不饶,本来自己也喝得快摸不着北了,竟然还慷慨地说“我开车送你回去”。别人说自己身体不适,劝酒的人却说“多喝点儿,酒是消毒的”,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大家在一起喝酒,目的是交流感情,喝酒这事儿本身就是自愿的,一切都应当发乎情而止乎礼。你不能仗着自己的地位或者几分酒气,就对他人进行盲目劝酒。当你以“维系感情”的名义,强行对他人进行劝酒时,在你朋友的心中你已经不再是为对方考虑的知心好友了;而在一个初次见面的人面前,你更会变成一个惹人厌的小丑。
因此,酒桌上要想不失去老朋友,交到更多的新朋友,强行劝酒的话就不要胡乱说。
有节制地“侃大山”
侃大山,又称“瞎扯”,在酒桌上是一种常见的说话方式。几位好友喝到酒酣处,说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话,可以调节一下酒桌上的气氛,不至于“冷场”。但是,若一味天南地北地,毫无原则、毫无分寸地“侃大山”,就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朱涛是一个大大咧咧,为人善良,乐观开朗的小伙子,平时喜欢跟朋友开开玩笑,吹吹牛皮。因此,大家一直都觉得他是一个有钱又阔绰的人。
有一次,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工作后,几位同事就起哄让他请客。他也爽快,当场就答应带大家去“下馆子”,吃最好的菜。
果然,他带着大家去了一个比较不错的饭店,味道不错,菜品又全。八个人点了六个菜,可能是大家都累了一天,比较饿,服务员端上来的菜不一会儿就被一扫而光。坐在他旁边的一个哥们提示他再点俩菜,大家都还没吃饱。
于是,他就叫来了服务员问道:“咱们这儿还有什么特色菜呀?”
可能是服务员夸大其词,就说:“我们这儿什么特色菜都有,看您想吃什么了!”
一听服务员这么说,朱涛的嘴瘾就上来了:“那给我来份云彩吧。”
大家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服务员也讪讪地说:“不好意思,我们这儿做不了云彩,要不您再点个别的!”
“那要不你给我来个蒸骆驼,要整只的那种,别切,这个有吧?”
服务员听后也不好意思顶撞,就顺着他说:“这个有,您还要什么?”
“再给我来个铁锅炖企鹅吧,大锅炖。然后把那个铁锈的汤都给我炖出来,那个肉要特别筋道。”
听完朱涛的胡侃,服务员直挠头。
一位同事提醒道:“你就别难为人家小姑娘了,随便再来点儿什么得了,吃完咱们赶紧早点回家。”
朱涛回答道:“那可不行,这小服务员这么有意思,我要好好问问她家都有什么好吃的。”
接着又继续跟服务员调侃:“要不再给我来道红烧鲸鱼,要1500吨的那种,要整块红烧,多放辣椒,多放盐。”
听了朱涛的话,服务员也有些不耐烦地说:“先生,您点了半天也没点一个我们能做出来的,我这边还有好多客户等着呢,麻烦您快点儿!”
朱涛听后说:“不是你刚刚说的什么都能做吗?要不再给我来份红烧狮子头,狮子就要咱们动物园的狮子就行,要……”
没等朱涛说完,有几个人就借口有事走了,边走还边嘀咕:“原来就是拿我们闹着玩呢……”
正是由于朱涛不注意侃大山的分寸,在大家都饥肠辘辘,想尽早回家的情况下,还在那儿长时间地跟服务员胡侃,才会惹恼大家,让大家以为他是故意拖延时间,不愿意再加菜了,从而在心里小看他,认为他“就这水平”,小气,不值得交朋友。
小赵是一个业务员,有一次他跟其他地方的几个业务员一起吃饭。可能是由于大家彼此都不熟悉,小赵就想吹吹牛。
他跟大家说自己家是种人参的,各个品种的都有。谁如果想要的话自己下次可以帮忙带几斤。
那几个没见过世面的业务员听后,眼神里流露出崇拜的神情问道:“那你们家那边的人参多少钱一斤?我先把钱给你,下次你帮我带点。”
小赵非常严肃地说:“如果只要一斤的话,我就直接送给你们好了,我们家那边的人参都是跟萝卜一样,论斤卖!”
那几个业务员听后纷纷举起酒杯向小赵敬酒。
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的小赵又开始瞎扯道:“我们家那边的人都特别有钱,一次我老婆微信转账转错了钱。不多,也就6000来块钱吧,她百度了一下,发现不能撤回,就跟我打电话哭诉。我说:‘没事儿,不就6000多块钱吗,咱不要了。’没想到24小时后那人没有收,钱又自动退回了老婆的手机里。”
说完这个他还不过瘾。接着又说:“我们那边有座黄金山,是从前某个大人物的私人宝藏,里面全是金条,现在政府已经把那边保护起来了。但是,由于我们家就在那边儿上住,没事儿的时候我们家还是能偷拿点儿金条出来的。”
后来有一个业务员实在饿得听不下去了,就说:赵哥,你们家的人参是不是又叫“小人参”?嫂子上次不是把钱转给了你,然后又要回去的吗?
大家听了这些话都小声地笑起来,此时的小赵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所以,侃大山也要有一定的分寸。一般跟朋友在一起,当大家都在“一个频道上”的时候可以稍微“侃”一会儿,但千万不能不让别人插嘴,没完没了地自己在那儿一直说。再一个,跟合作伙伴在一起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话题错得不要那么“离谱”,要不然别人就以为你是在轻看他们,不尊重他们,他们又怎么能敞开心来接受你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